图书介绍

碧血烽火铸国魂 中华民族凝聚力与抗日战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碧血烽火铸国魂 中华民族凝聚力与抗日战争
  • 孔庆榕主编;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等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18016677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430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44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碧血烽火铸国魂 中华民族凝聚力与抗日战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互悖互逆的“离散”与“聚合”--抗战以前中华民族“离散”、“聚合”的追溯与透视1

第一节 发人深省的“离散”与“聚合”1

一、聚、散二力的性质1

前言1

二、聚、散二力的根源9

三、聚、散二力的走势16

第二节 亟待凝合的“散沙”19

一、列强罪恶的“造沙”19

二、本体痛苦的分化26

三、性质各异的凝合30

第三节 乘间逞凶的强盗36

一、走火入魔的变革36

二、连连得手的打劫41

三、利令智昏的狂跳47

一、中国共产党的凝聚核心地位是其党的本质因素决定的57

第二章 民族的脊梁 胜利的希望--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凝聚核心地位、作用及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产生的凝聚效应57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凝聚核心地位57

二、中国共产党的凝聚核心地位是其自我完善能力造就的62

三、中国共产党的凝聚核心地位是在长期抗战中形成的68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凝聚核心作用75

一、中国共产党正确路线的凝聚引导作用75

二、中国共产党策略的凝聚调节作用80

三、中国共产党行为的凝聚示范作用86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92

一、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确认92

二、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功实践99

三、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产生的凝聚效应105

第三章 顺应潮流 共御外侮--国民党政权的抗战对民族凝聚力的作用113

一、国民党的执政地位和派系纷争局面114

第一节 国难当头时国民党的分化与聚合114

二、局部抗战时期国民党各派系的分化与聚合116

三、全面抗战时期国民党凝聚力的曲折变化120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强化民族凝聚力的政策与措施125

一、屈辱中的抗争125

二、持久消耗战略和正面战场130

三、战时政治体制135

四、战时民众工作138

五、建设大后方141

第三节 抗战时期国民党政权对民族凝聚力的双重影响143

一、对民族凝聚力的积极作用143

二、对民族凝聚力的消极影响152

三、抗战时国民党政权凝聚力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关系157

一、尚武而不好战的军人传统161

第一节 中华军魂的大展示161

第四章 碧血忠魂 震古烁今--抗日战争中爱国将领所展示的中华民族凝聚力161

二、重新奋起的军魂武德164

三、先进与落后、正义与邪恶的较量171

第二节 抗战的中坚力量和凝聚核心177

一、忠诚卫士 抗战灵魂177

二、全面抗战路线的自觉执行者183

三、从平型关大捷到百团大战187

四、肩负抗击日寇和反对投降的双重任务194

第三节 共御外侮的壮丽篇章198

一、浴血奋战的下层将士198

二、国难当头的高级将领205

三、从台儿庄大战到滇缅战役211

第五章 万众一心 同仇敌忾--各民族,各阶级、阶层,民主党派在抗战中的凝聚217

一、全民族的抗战218

第一节 各兄弟民族团结一致武装抗日218

二、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救国运动与抗日联军224

三、蒙汉一体 共同对敌227

四、回民支队230

五、雾社起义与琼崖纵队233

第二节 各阶级、阶层联合起来夺取抗战胜利236

一、各阶级、阶层、界别的联合抗日236

二、高扬民族精神--文化界对抗战的贡献245

三、广东的抗日文化运动249

第三节 抗日民主党派共同奋斗争取民主253

一、抗日民主党派的形成和发展253

二、抗日民主党派和爱国团体争取建立民主制度的斗争258

三、争取建立民主政治对凝聚民族、争取胜利的意义265

第六章 魂系故土 共赴国难--抗日战争时期华侨凝聚力及其对祖国的向心力271

一、拳拳赤子魂魄思乡272

第一节 向着祖国的心272

二、国家兴亡 华侨有责275

第二节 “爱国精神 见重环宇”284

一、民族利益高于一切284

二、抗日长城292

三、维护民族团结 抵制民族离散倾向303

第三节 民族团结精神的重振309

一、祖国母亲的召唤309

二、民族凝聚的新活力314

三、侨众的凝聚力319

第七章 幽灵不散 沉渣泛起--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离散力329

第一节 抗战时期民族离散力的来源330

一、“以华制华”的日本侵华大战略330

二、吸引力不足、离心力有余的国民党政权336

三、卖国求荣的汉奸分子339

第二节 抗战时期民族离散力之表现342

一、溥仪的伪“满洲国”342

二、沦陷区的汉奸傀儡组织354

三、汪精卫的伪“国民政府”358

第三节 抗战时期离散民族者的下场370

第八章 内聚外合 得道多助--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375

第一节 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国际主义375

一、中国的抗战符合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利益375

二、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376

三、中国的抗战有力地支援了苏美英等国的反法西斯战争380

第二节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受到的国际援助383

一、苏联对华的援助383

二、美国对华的援助389

三、英国对华的援助394

四、共产国际及世界各国人民对华的援助395

第九章 雪百年国耻 迎民族未来--对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分析403

第一节 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主要特点404

一、空前巨大的凝聚力404

二、先进阶级及其政党成为这一时期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坚强政治核心406

三、高度自觉的、理性的凝聚力408

第二节 对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规律的分析409

一、正义事业与民族凝聚力409

二、民族动员和民族凝聚力411

三、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416

四、民族离散力与民族凝聚力419

第三节 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及其凝聚力的发展的伟大意义422

一、抗日战争检阅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量422

二、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认识了自我424

三、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看清了自己的前途426

四、抗日战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准备了重要条件4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