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宋明理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张立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2011·116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691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70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宋明理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宋明理学概述1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历史条件1
二、宋明理学的称谓和性质5
(一)宋明理学的称谓5
(二)宋明理学的性质15
三、宋明理学发展的诸阶段22
(一)北宋庆历年间,为理学的开创阶段23
(二)熙宁前后,为理学的奠基阶段23
(三)南宋时期,为理学的集大成阶段26
(四)明中叶后,为理学的解体阶段28
(五)明清之际,为理学的总结阶段33
四、宋明理学主要范畴的演变36
(一)理学逻辑结构的演变36
(二)“一两”学说的演变49
(三)“动静”观的演变56
(四)“格物致知”论的演变60
(五)“知行”观的演变66
(六)“性”论的演变73
五、宋明理学的基本特点80
(一)理学是具有思辨性的儒学80
(二)理学是将儒家伦理学说概括、升华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儒学85
(三)理学是吸收了高度发展的自然科学成果而具有辩证思维的儒学90
(四)理学是所谓恢复儒家道统的儒学93
第二章 濂学——周敦颐思想研究97
一、周敦颐的身世、生平和著作98
(一)家世和经历98
(二)著作考释104
二、周敦颐的哲学思想106
(一)《太极图》的来源106
(二)周敦颐哲学的逻辑结构114
(三)“无极”与“太极”117
(四)“阴阳”与“五行”132
(五)“男女”与“万物”146
三、“立人极”的道德伦理思想149
(一)为“圣”的标准150
(二)为“圣”的内容157
(三)为“圣”的功夫162
(四)“礼”与“乐”165
四、周敦颐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影响169
第三章 关学——张载的道学思想174
一、张载的生平和著作175
(一)身世和生平175
(二)著作185
二、张载的社会政治思想186
(一)“井田”说188
(二)“封建”论191
(三)“肉刑”说194
三、张载的哲学思想196
(一)张载思想的渊源与师承196
(二)立“气”破“空”,立“有”破“无”说199
(三)张载哲学的逻辑结构及其两重性207
(四)张载“易变”的思想227
(五)“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239
(六)人性论和伦理思想245
四、张载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255
第四章 洛学——程颢、程颐的道学思想259
一、程颢、程颐的家世和经历260
(一)家世261
(二)程颢的生涯262
(三)程颐的经历270
(四)著作283
二、程颢、程颐的道学思想285
(一)二程哲学的逻辑结构285
(二)“理”(“道”、“天”)→“气”(“象”、“阴阳”)288
(三)“气”(“阴阳”)→“物”312
(四)“物”→“理”(“道”、“天”)326
(五)程颢和程颐哲学的异同340
三、程颢、程颐的政治伦理思想348
(一)“君尊民卑”的政治论349
(二)“性”、“心”、“情”论353
(三)“天理”与“人欲”362
(四)“饿死”与“失节”371
四、程颢、程颐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372
第五章 闽学——朱熹的道学思想375
一、朱熹的身世、生平活动和著作376
(一)初登仕途,受学李侗377
(二)设“社仓”,主“经界”,集道学之大成381
(三)诏免侍讲,道学遭禁388
二、朱熹哲学的逻辑结构397
(一)“理”(“太极”、“道”)——“气”——“物”——“理”的逻辑结构397
(二)“一分为二”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局限408
(三)“格物致知”论416
(四)“易学”思想剖析420
三、“性”和“心”的学说431
(一)“性”论431
(二)“道心”与“人心”434
四、朱熹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438
第六章 陆学——陆九渊的心学思想443
一、陆九渊的身世、生平活动和著作443
(一)陆氏家世444
(二)陆九渊的生平活动445
(三)著作454
二、陆九渊“民为邦本”的社会政治思想454
(一)“民为邦本”说454
(二)“损上益下”说458
(三)“取予两得”说460
三、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的哲学思想464
(一)“心即理”的宇宙观465
(二)“切己自反”的认识路线及其道德学说474
(三)朱熹与陆九渊论争的基本问题489
四、陆九渊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497
第七章 王学——王守仁的哲学思想研究500
一、王守仁的身世、生平和著作501
(一)王守仁的身世501
(二)学元定质,未始入门503
(三)镇压农民起义,集“心学”之大成510
二、王守仁的哲学思想529
(一)“心”与“理”531
(二)“心”与“物”543
(三)“知行合一”论553
(四)“格物致知”说566
(五)“良知”说571
三、人性论和道德学说580
(一)王门“四句教”580
(二)“为圣之功”584
(三)“气质”有别说589
四、王守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591
第八章 宋明理学的总结——王夫之的哲学思想598
一、王夫之的家世、生平和著作599
(一)王夫之的家世600
(二)读书、科举求仕602
(三)从事抗清斗争605
(四)隐居著述,总结理学611
二、王夫之的社会政治思想616
(一)“尊君”及限制君权说616
(二)“任法”和“任教”622
(三)“宽以养民”说624
三、王夫之的哲学思想626
(一)“诚”(“实有”)、“道器”、“理气”的学说626
(二)“动静”、“一两”说636
(三)“能所”和“知行”的学说644
四、“性”、“理欲”及“理势”论649
(一)人性“日生”、“可革”说649
(二)“理”与“欲”的关系652
(三)“理势合一”说655
五、王夫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659
第九章 结束语——对宋明理学的几点认识665
一、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思想自身逻辑的发展665
二、宋明理学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前进667
三、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发展“大圆圈”中的重要一环670
四、宋明理学中各派之间及与其他学派的区别和联系680
五、宋明理学主要范畴之体系684
六、宋明理学对封建社会后期的作用和影响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