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源
  • 陈振羽编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ISBN:4090·260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445页
  • 文件大小:135MB
  • 文件页数:1026725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源1

一、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来源1

二、马克思为什么要对政治经济学进行变革3

三、马克思为什么能够对政治经济学进行变革6

四、马克思如何变革政治经济学9

五、恩格斯对马克思变革政治经济学的伟大贡献24

六、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伟大革命的历史功绩26

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观30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的31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32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的特殊的历史的形式35

四、对经济范畴的科学解释41

五、生产决定经济生活过程的其他要素44

六、唯物史观的运用为变革政治经济学开辟道路46

七、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的重要意义49

第三章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51

一、从互相联系上考察社会经济现象52

二、从发展和变化上考察社会经济现象55

三、从量变转为质变上考察社会经济运动过程57

四、从矛盾上考察社会经济运动过程60

五、科学的抽象63

六、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67

七、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分篇法70

第四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75

一、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75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78

三、考察与生产力相联系的生产关系85

四、考察与上层建筑相联系的生产关系89

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本质上是历史科学92

六、学习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变革的重要意义95

第五章 劳动价值论98

一、马克思以前的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98

二、劳动二重性的发现109

三、价值与使用价值113

四、什么是价值115

五、劳动如何形成商品价值121

六、价值与价值形式130

七、价值规律138

八、第二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实现的关系144

九、劳动与资本交换和劳动价值规律的矛盾的解决161

十、由价值与生产价格的混同而引起的难题的解决165

十一、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变革的伟大功绩不容抹煞173

第六章 剩余价值理论178

一、马克思以前的经济学家为何会确认剩余价值存在的事实178

二、在劳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说明剩余价值的起源182

三、揭露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185

四、剩余劳动为何采取剩余价值的形式189

五、剩余价值的两种形式193

六、剩余价值与其特殊的转化形式的区别197

七、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秘密的功绩不容抹煞199

第七章 工资理论203

一、马克思以前的经济学家的工资理论203

二、工资是历史的社会的经济范畴205

三、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而是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208

四、劳动力价值的构成要素213

五、工资数量变动的趋势214

六、马克思建立科学的工资理论的重大意义219

第八章 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222

一、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222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228

三、市场价值233

四、价值与生产价格238

五、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历史过程244

六、马克思变革生产价格理论的科学贡献不容抹煞246

七、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252

第九章 地租理论259

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地租理论260

二、资本主义地租的历史的特殊社会性质261

三、级差地租的一般概念266

四、级差地租两个形式的形成及其数量的增长269

五、绝对地租理论280

六、资本主义地租对于生产力发展的障碍288

第十章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294

一、马克思以前的经济学家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295

二、研究生产劳动理论的历史观298

三、与资本交换并为资本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302

四、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307

五、资本主义非生产劳动316

六、关于总体工人问题321

七、学习马克思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的重要意义326

第十一章 资本理论338

一、资本的性质338

二、货币资本、生产资本与商品资本343

三、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347

四、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352

五、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355

六、资本的生产性359

第十二章 资本积累理论362

一、什么是资本积累363

二、增加资本积累的手段366

三、资本有机构成理论371

四、资本积累对于工人阶级状况的影响374

五、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381

第十三章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385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385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研究对象和基础389

三、批判斯密教条,建立资本主义商品价值构成理论394

四、资本主义社会生产部类的划分400

五、资本主义社会年产品的实现过程406

六、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货币的作用411

七、关于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过渡到扩大再生产问题413

八、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深刻矛盾414

九、探讨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来源的重要意义417

第十四章 经济危机理论420

一、只有马克思才能够建立科学的经济危机理论420

二、经济危机的抽象可能性422

三、各个生产部门的非比例性427

四、生产与消费的矛盾430

五、剩余价值的剥削条件和剩余价值的实现条件的矛盾435

六、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内部矛盾的展开436

七、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438

八、经济危机的周期性441

九、建立科学的经济危机理论的重要意义4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