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政治制度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政治制度史
  • 韦庆远,王德宝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42770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542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5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政治制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1

第二节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特点5

第三节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和参考书14

第四节 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意义和方法20

上编24

第一章 从王权到皇权制度的发展24

第一节 王权制度的发展和所受到的制约24

一、王权制度的形成24

二、王的名号和权限27

三、王权所受到的制约30

第二节 皇帝、皇位和皇权33

一、名位制度34

二、皇帝的权限和行使方式39

第三节 王位和皇位继承制度44

一、王位继承——传嫡子制度的确立44

二、皇位继承制度46

第四节 后宫制度57

一、后妃制度58

二、女官制度60

三、宦官制度61

第五节 宫省服御礼乐制度70

一、宫省制度70

二、服御制度75

三、礼乐制度77

第六节 宗室制度81

一、对宗室分封和管理的规定82

二、宗室制度与封建政治84

第七节 皇帝制度的特点88

第二章 中央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92

第一节 中央行政体制的发展概况93

一、早期国家中央行政体制的初建93

二、两寮六大到文武分职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96

三、三公九卿与中朝官尚书行政管理体制98

四、公省监台卿卫行政管理体制100

五、以《周礼》为本的行政管理体制102

六、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104

七、诸使差遣负责制的行政管理结构105

八、“因俗而治”的行政管理体制106

九、以一省制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108

十、以六部为主体的行政管理体制110

第二节 中央辅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112

一、贵族辅政制与王权的对立和统一112

二、宰相开府施政辅政制及其运行机制115

三、宰相机构参议辅政制及其运行机制119

四、辅政制度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129

第三节 中央政务机构的运行机制134

一、相府与诸卿系列的运行机制134

二、相府、尚书诸曹与诸卿系列的运行机制135

三、六部与寺监系列的运行机制136

四、部院寺监府系列的运行机制137

第四节 职官制度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139

第三章 地方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141

第一节 地方行政区划141

第二节 地方行政体制146

一、先秦地方行政体制147

二、秦以后的地方行政体制150

第三节 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利弊和特点164

一、郡县兵役制172

第一节 兵役制度172

第四章 军事制度172

二、谪罪兵役制173

三、招募兵役制174

四、世袭兵役制174

五、发奴为兵制176

六、民壮兵役制176

第二节 军事编制和管理制度177

一、军事编制和兵种配置178

二、军事管理制度181

三、军事刑罚制度184

第五章 法律制度192

第一节 法规的制定和沿革192

第二节 司法行政制度205

一、中央司法行政205

二、地方司法行政210

第六章 监察制度214

第一节 监察行政体制214

一、中央直接控制的监察行政体制215

二、对各级政府部门的监察行政体制220

第二节 监察的职能222

一、谏诤222

二、监督弹劾225

第三节 监察方法226

一、连坐告密法227

二、遣吏循行法228

四、密察侦缉法229

三、牵制监督法229

五、密奏传呈法231

六、检核簿册法232

七、举劾案章法233

第七章 财政制度236

第一节 赋税徭役土贡制度236

一、赋税制度237

二、徭役制度240

三、土贡制度241

第二节 财政收支242

第三节 财政行政体制244

一、中央直控的财政体制244

二、地方财政体制248

第八章 文教文书符玺等制度250

第一节 文教机构和工作制度250

一、教育制度250

二、天文历象机构和工作制度256

三、图书管理和修撰国史257

四、医药卫生机构和工作制度258

第二节 文书制度259

一、诏敕和奏章259

二、国家机关之间的公文形式265

三、文书工作制度266

第三节 符节玺印制度267

第九章 民族政策及有关制度274

第一节 带有民族色彩的管理制度274

一、带有民族传统的政治制度274

二、以统治民族占主导地位的联合专政281

第二节 “因俗而治”的民族管理制度283

一、西域都护和民族校尉283

二、羁縻府州和都护府284

三、土官制度和改土归流286

四、对蒙藏地区的特别管辖制度287

第十章 职官管理制度289

第一节 官吏选拔制度290

一、荐举制度293

二、科举制度298

三、征辟制度302

四、荫袭制度304

五、其他入仕途径305

六、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特点308

第二节 任用制度311

一、任用种类312

二、任用方法313

三、任用限制315

第三节 考课和奖惩制度317

一、考课期限319

二、考课内容和标准320

三、考课行政322

四、奖惩制度325

第四节 等级和俸禄制度329

一、等级制度329

二、俸禄制度336

第五节 休假退休和抚恤制度340

第十一章 清末政治制度的主要变化343

第一节 军事制度的改革343

第二节 行政机构的改革346

第三节 “宪法大纲”和资政院咨议局349

第四节 教育制度的改革351

第五节 法律制度的变化353

第一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国家政权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356

一、南京临时政府国家政权性质356

第一章 国家政权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356

下编356

二、南京临时政府政权组织形式360

第二节 北洋政府的国家政权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363

一、北洋政府国家政权性质363

二、北洋政府政权管理形式365

第三节 军务院、护法军政府、广州大元帅大本营、广州国民政府、武汉国民政府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378

一、军务院、护法军政府、广州大元帅大本营、广州和武汉国民政府性质378

二、军务院、护法军政府、广州大元帅大本营、广州和武汉国民政府政权组织形式382

第四节 南京政府国家政权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384

一、南京政府国家政权性质385

二、南京政府政权组织形式386

第五节 苏维埃政权性质和组织形式395

一、苏维埃政权性质395

二、苏维埃政权组织形式396

第六节 抗日民主政权性质和组织形式399

二、抗日民主政权组织形式400

一、抗日民主政权性质400

第七节 解放区人民政权性质和组织形式405

一、解放区人民政权性质405

二、解放区人民政权组织形式406

第二章 立法制度409

第一节 南京临时政府立法制度409

一、南京临时政府立法机构409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制宪和其他立法412

一、北洋政府立法机构415

第二节 北洋政府立法制度415

二、北洋政府的制宪和其他立法422

第三节 护法军政府、广州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立法制度425

一、护法军政府立法机构及其活动425

二、广州和武汉国民政府的施政纲领和主要立法427

第四节 南京政府立法制度429

一、南京政府中央立法机构429

二、南京政府地方立法机构433

三、南京政府法律体系及其主要内容436

第五节 苏维埃政权法律制度442

一、苏维埃政权的制宪442

二、苏维埃政权的其他立法443

第六节 抗日民主政权法律制度444

一、抗日民主政权的施政纲领和人权保障条例445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其他立法446

第七节 解放区人民政权法律制度447

一、解放区人民政权的宪法性文献447

二、解放区人民政权的其他立法448

第三章 行政制度450

第一节 南京临时政府行政制度450

一、南京临时政府中央行政制度450

二、南京临时政府地方行政制度452

第二节 北洋政府行政制度453

一、北洋政府中央行政制度454

二、北洋政府地方行政制度463

第三节 军务院、护法军政府、大元帅大本营、广州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行政制度467

一、护国军政府、护法军政府行政制度467

二、大元帅大本营行政制度468

三、广州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中央行政制度469

四、广州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地方行政制度470

第四节 南京政府行政制度471

一、南京政府中央行政制度471

二、南京政府地方行政制度473

一、中央苏维埃政权行政机构476

第五节 苏维埃政权行政制度476

二、地方苏维埃政权行政机构477

三、苏维埃行政机构的领导体制478

第六节 抗日民主政权行政制度479

一、抗日民主政权的各级行政机构480

二、抗日民主政权行政机构的领导体制483

第七节 解放区人民政权行政制度484

第一节 南京临时政府司法制度487

一、南京临时政府司法机构487

第四章 司法制度487

二、南京临时政府对司法制度的改革488

第二节 北洋政府司法制度489

一、北洋政府司法机构489

二、北洋政府的审判制度和监狱制度490

第三节 广州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司法制度492

一、广州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司法机构492

二、广州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审判制度493

一、南京政府司法机构495

第四节 南京政府司法制度495

二、南京政府的审判制度498

三、南京政府的法西斯监狱制度500

第五节 苏维埃政权司法制度500

一、苏维埃政权司法机构501

二、苏维埃政权诉讼审判制度和监狱制度502

第六节 抗日民主政权司法制度503

一、抗日民主政权司法机构503

二、抗日民主政权诉讼审判制度504

第七节 解放区人民政权司法制度506

一、废除伪法统,彻底摧毁南京政府的司法制度506

二、建立人民司法机构508

三、解放区人民政权诉讼审判监狱制度的改革509

第五章 文官制度和干部制度511

第一节 北洋政府文官制度511

一、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及甄别511

二、北洋政府文官任用和惩戒512

第二节 广州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文官制度514

一、广州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文官考试514

二、广州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文官官等奖惩515

第三节 南京政府考铨制度516

一、南京政府考试院516

二、南京政府公务员的考选517

三、南京政府公务员的铨叙519

第四节 苏维埃政权干部制度521

一、苏维埃政权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编制521

二、苏维埃政权干部的培训和教育522

第五节 抗日民主政权干部制度522

一、抗日民主政权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制度523

二、抗日民主政权干部的管理和培训教育制度524

三、抗日民主政权干部的考核和奖惩525

第六节 解放区人民政权干部制度525

一、解放区人民政权干部的选用526

二、解放区人民政权干部的教育和考核、奖惩527

第六章 监察制度528

第一节 湖北军政府和北洋政府监察制度528

一、湖北军政府监察制度528

二、北洋政府监察制度529

第二节 广州国民政府监察制度530

一、广州国民政府监察机构及其监察理论531

二、广州国民政府审计制度532

一、南京政府监察院机构设置及职权533

第三节 南京政府监察制度533

二、南京政府监察院的弹劾权、调查权、同意权、纠举权、建议权、纠正权、监狱权和对监察委员的保障534

三、南京政府审计制度537

四、南京政府惩戒制度538

第四节 革命根据地行政监察制度539

一、苏维埃政权行政监察制度539

二、抗日民主政权参议会的监察作用540

三、华北人民监察院的职能和职权541

后记5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