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药文化通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医药文化通览](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1136433.jpg)
- 何少初主编 著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ISBN:7506229102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539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5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药文化通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神秘的中医药文化之源——神话传说与甲骨文1
一、人类的生命在惊天动地中诞生1
二、人类生命的繁衍来自阴阳交合3
三、上古圣人之母 受孕各有奥秘6
四、中医药之鼻祖 远古圣人三皇9
(一) 三皇与医药9
(二) 伏羲钩勒了中医药文化雏形13
(三) 神农描摹了中医药文化蓝图18
(四) 黄帝构筑了中医药文化殿堂22
五、古代中华养生大家28
(一) 上古神人与真人29
(二) 中古至人32
六、上古先秦 神医之谱34
(一) 黄帝属下名医群体34
(二) 上古名医医论尝析40
(三) 先秦名医多为异人46
(四) 上古至先秦医阵图53
七、甲骨文与中医药文化60
(一) 甲骨文的发现与现状61
(二) 与中医药有关的甲骨文63
一、一部旷世奇书,2800年前在中华大地诞生75
第二章 医易自古本同源——中医药的“易”文化75
二、《周易》,牵动了先秦学者的心85
三、《易传》,易学史上第一座里程碑89
四、《周易》,原始医学思想的汇粹93
(一) 天象与医学93
(二) 环境与医学94
(三) 乾阳与坤阴94
(四) 人体整体观97
(五) 养生与预防98
(六) 解剖与生理99
(七) 泰否与损益100
(八) 婚嫁与生育102
(九) 病种与药物106
(十) 饮食与健康107
五、《周易》,中医药文化的渊薮108
(一) “太极说”在中医药文化领域的延伸110
(二) “两仪说”(“阴阳说”)在中医药文化领域的延伸114
(三) “三才观”在中医药文化领域的延伸124
(四) “四象说”在中医药文化领域的延伸发127
(五) “八卦(六十四卦)说”在中医药文化领域的延伸130
六、医易相关的历史沿革141
(一) 《周易》,医易相关的本源141
(二) 先秦,援医人易现端倪142
(三) 《内经》,医易结合的开山144
(四) 汉代,医易相关结硕果145
(五) 魏晋,医易相关仅一般149
(六) 隋唐,医易相关谱新篇149
(七) 宋代,医易相关无显绩152
(八) 金元,医易相关发幽微152
(九) 明代,医易相关成学说155
(十) 清代,医易专著遗后学161
(十一) 现代,医易研究开百花164
第三章 中医药的哲学和儒释道文化168
一、中医理论体系的根柢168
(一) 传统中医学的起源169
(二) 诸子百家论述医学171
(三) 历代哲学观对中医学的影响173
(四) 古代自然科学与中医学发展176
二、阴阳,中医学思维的主体178
(一) “太极图”——中医文化的标志180
(二) 阴阳为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183
(三) 自然界阴阳运动的基本方式187
(四) 人是阴阳两位合一的统一体191
(五) 人体是阳刚与阴柔的协调体194
(六) 人体反馈调节与阴阳之消长195
(七) 人体病态是阴阳的特殊现象198
三、五行,中医学的系统结构200
(一) 五行——中华文化独特产物201
(二) 五行包容了自然万物的属性203
(三) 人体稳态与五行的生克制化205
(四) 疾病状态与五行的乘侮胜复208
(五) 五行生克与疾病的防治作用211
四、“天人合一”的自然观213
(一) 人是大自然之子213
(二) 人体是有机整体215
(三) 人体生物全息律219
(四) 人与自然同规律222
(五) 人、自然、社会227
五、中医药的儒释道文化232
(一) 中医药的儒文化232
(二) 中医药的释文化256
(三) 中医药的道文化266
第四章 浩瀚璀璨的中医典籍279
一、浩瀚的医籍 璀璨的文化279
二、先秦两汉 经典医籍诞生283
(一) 中医理论的渊薮——《黄帝内经》284
(二) 中医理论的重宝——《难经》297
(三) 众方之宗的圣典——《伤寒杂病论》299
三、医学方书众采纷呈306
(一) 《肘后备急方》307
(二)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308
(三) 《外台秘要》309
(四) 《太平圣惠方》310
(五) 《御药院方》311
(六)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11
(七) 《苏沈良方》313
四、医林奇迹 世界震惊313
(一) 马王堆医书的出土与价值314
(二) 敦煌医学卷子出世与流失317
一、本草文化 源远流长319
第五章 源远流长的本草文化319
(一) 首部药典,造福万代一《神农本草经》321
(二) 历代本草,百花争妍330
(三) 臣民重宝,格物《通典》——《本草纲目》335
二、本草文化 义理深邃337
(一) 本草中的哲理338
(二) 本草中的兵法338
三、名垂千古 三大药王339
(一) 药祖神农氏339
(二) 药王孙思邈341
(三) 药圣李时珍342
四、食疗药酒 独树一枝345
(一) 食疗药膳,繁花似锦345
(二) 医疗保健,药酒建功370
五、中药面临的挑战与展望390
第六章 奥秘无穷的经络文化394
一、奥秘的经络394
(一) 经络起源394
(二) 经络系统397
(三) 经络功能398
(四) 经络奇象401
(五) 经络探秘404
二、神奇的针灸413
(一) 针灸起源413
(二) 神奇穴位418
(三) 丰富多彩针灸术425
(四) 针灸造福全人类429
第七章 养生房室文化439
一、养生之道 源流邈远439
二、宇宙大人身 人身小宇宙444
(一) 天人合一,物我相融444
(二) 万物变动,因人制宜447
(三) 由外知里,重用轻体448
三、生命之理 永恒之谜450
(一) 精、气、神,生命的核心451
(二) 阴与阳,生命的运动形式455
(三) 生老与病死,生命的规律458
四、人生寿限 追求超越459
(一) 顺应自然,协调阴阳459
(二) 养神为本,虚静为主461
(三) 养身立德,修身治国发464
(四) 未病先防,保持“中和”467
(五) 重视时间,关注老年468
(一) 老子庄子,道家养生469
五、道、儒、佛 三家养生469
(二) 孔子孟子,儒家养生472
(三) 释迦牟尼,佛家养生473
六、房中养生 探求精旨了475
(一) 伏羲女娲,堪称鼻祖475
(二) 房中诸术,流派众多476
(三) 房室养生,循法守则479
(四) 房中大法,和谐美满480
(五) 房室禁忌,不可忽视483
(六) 房室疗法,有益养生485
(七) “采阴补阳”,“还精补脑”487
(一) 从本能到理性的演进——气功的源流489
第八章 神奇的气功文化489
一、气功文化蔚然大观489
(二) 超越理念的迷离现实——气功文化概说492
二、医家气功 自保修复495
(一) 从自主走向教条——医家气功的兴衰495
(二) 治未病与治已病——医家气功的主旨497
(三) 天人合一,综合演绎——医家气功的理论499
(四) 阴静阳动,平衡操作——医家气功的功法501
(五) 临床气功,崭新课题——气功偏差507
(六) 不以形先,俱视独见——气功实践与理论510
三、儒家修身 内在超越514
(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儒家修身的背景515
(二)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儒家修身的要旨517
(三) 从心所欲,但不逾矩——儒家修身的境界518
(四) 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儒家修身的法门520
四、道家炼养 天人同体522
(一) 技术演进,实现自爱——炼养术的源流523
(二) 实践总结,生命规律——精气神的理论527
(三) 返朴归真,系统工程——内丹修炼程式530
五、佛家修持 实现永恒534
(一) 破生命执障,人涅架之境——禅定的修持背景534
(二) 止观双修,定慧平等——禅定的共同特质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