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才学简明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人才学简明教程
  • 刘圣恩,马抗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3416·6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0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才学简明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才学的对象1

第一节 人才学的研究对象2

一、人才的基本特征2

二、识别人才的标准13

三、人才学的对象、内容16

第二节 人才学的方法18

一、人才学的特点18

二、人才学的方法19

第三节 人才学的意义23

一、人才学的产生23

二、人才学的意义29

第二章 人才观的历史演变40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人才观40

一、原始社会人才思想的萌芽40

二、中国古代人才思想的主要成就42

三、中国古代人才思想的局限性50

一、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52

第二节 中国近代的人才观52

二、中国近代人才思想的特点54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人才观59

一、人才与时代59

二、人才与群众61

三、人才与实践63

四、我国当代的人才思想64

一、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本67

第四节 当代国外的人才观67

二、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受到高度重视68

三、对人才群体结构的重视和重新研究72

四、国际范围内的人才流动和人才竞争73

第三章 人才的本质78

第一节 人才要素78

一、主体与客体78

二、人才主体三要素79

三、人才主体的主观因素83

一、社会分工与人才的分化89

第二节 人才类型89

二、现代新型人才92

三、人才的基本类型99

第三节 人才的社会作用111

一、人才劳动的特点111

二、人才的作用113

第四章 人才规律125

第一节 人才规律的客观性125

一、人才现象的特点125

二、人才规律的客观性129

第二节 人才运动的一般规律133

一、综合效应规律133

二、新陈代谢规律138

三、加速发展规律148

第三节 研究人才规律的意义153

一、探讨人才规律的历史必然性153

二、人才规律的方法论意义156

一、什么叫结构165

第五章 人才结构165

第一节 结构与人才结构165

二、什么叫人才结构167

三、人才结构的意义171

第二节 人才结构的基本类型174

一、个体结构和群体结构174

二、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177

三、立体结构或多维结构181

第三节 人才群体及其结构182

一、人才群体的含义182

二、现代人才群体与领导群体186

三、群体结构的形式188

第四节 人才结构的方法和原则189

一、人才结构的客观特性189

二、建立人才结构的方法193

三、建立人才结构的原则197

一、思维及其基本特征209

第一节 人才培养与思维209

第六章 人才与思维209

二、人才培养的趋势与思维210

三、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思维211

四、人才的成功与思维212

第二节 思维类型和思维方式215

一、思维类型215

二、思维方式及其演变217

三、思维方式的作用220

四、现代思维方式及其特征220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223

一、创造性思维及其特征224

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225

三、创造性思维中的想象、灵感、直觉227

四、创造性思维方法235

一、创造意识是创造能力的前提241

二、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动力241

第四节 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思维能力241

三、好奇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243

四、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辩证统一是创造性思维的艺术244

五、自信是创造性思维的支柱245

六、科学方法是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工具245

第七章 人才与社会251

第一节 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客观环境251

一、人才客体251

二、人才客体诸要素及其作用252

第二节 社会环境254

一、社会环境诸因素及其作用254

二、社会环境诸因素的交互作用265

三、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的特殊作用267

第三节 人才辈出的社会环境271

一、发展经济271

二、开明政治273

三、开创社会主义人才辈出的新局面280

第一节 人才的识别294

第八章 人才的识别、选拔与使用294

一、正确树立识才观念295

二、掌握识才的原则和方法296

三、着眼于识别潜人才299

第二节 人才的选拔300

一、人才标准的历史性301

二、人才标准的专业性305

三、人才标准的层次性306

四、正确处理选才标准中的几种关系308

第三节 人才的使用312

一、党性原则312

二、信任原则313

三、适用原则314

四、激励原则316

五、流动原则317

第一节 考核331

一、人才考核的重要意义331

第九章 人才的考核、奖励与教育331

二、人才考核的基本原则334

三、考核的主要方法336

第二节 奖励343

一、奖励的意义343

二、奖励的原则344

三、奖励的制度346

第三节 继续教育350

一、继续教育的必要性350

二、继续教育的主要特征352

三、创造条件大力发展继续教育353

第十章 人才管理的科学化和法律化363

第一节 人才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363

一、人才立法的必要性363

二、人才立法的可能性366

第二节 人才立法的实施369

一、教育立法371

二、人才管理立法373

结束语3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