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风云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风云录](https://www.shukui.net/cover/31/31151897.jpg)
- 吴建国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 ISBN:7810272136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593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60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风云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3
第一编 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意识形态3
第一章 新中国意识形态的奠基3
第一节 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意识形态基础3
一 七届二中全会对新中国的构想3
二 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5
三 《共同纲领》的意识形态内涵8
四 评美国政府的白皮书10
第二节 改造旧社会意识形态12
一 肃清帝国主义文化影响12
二 批判封建主义意识17
三 慎重对待资产阶级思想17
第三节 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运动24
一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运动的兴起24
二 政治启蒙与文化学习28
三 “两论”的重新发表32
第四节 建国初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34
一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34
二 对俞平伯红学思想的批判38
三 对胡适派及其它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批判41
四 对胡风的批判48
五 对梁漱溟思想的批判50
第二章 社会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54
第一节 社会科学事业的新局面54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阵地的扩大54
二 各种社会科学学会的成立与活动59
三 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成果61
四 新闻宣传工作的特殊作用63
五 学术界的争鸣64
第二节 文学艺术初步繁荣72
一 全国第一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72
二 文艺界整风和为人民服务的文艺运动76
三 戏剧改革80
第三节 人民教育事业的成长82
一 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82
二 学习和宣传毛泽东的教育思想83
三 学制改革及其基本方针84
第四节 宗教工作的健康开展87
一 党的宗教工作方针与“三自运动”87
二 肃清帝国主义的宗教文化影响89
三 全国宗教工作会议91
第五节 知识分子理论的初步成果93
一 对知识分子的基本认识和“团结、教育、改造”方针93
二 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96
三 1956年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99
第三章 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活动102
第一节 党的思想建设102
一 执政党建设的新课题102
二 党的思想建设的内容与措施103
三 建国初期的整风整党运动105
第二节 建国初期“左倾”急躁情绪与“不要四面出击”的方针108
一 建国初期的“左倾”急躁情绪108
二 “不要四面出击”的方针109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独创性经验110
一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与宣传110
二 社会主义改造的独创性理论113
第四节 党的八大的理论成就117
一 八大的历史背景与思想理论准备117
二 党的八大的理论成就119
第二编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意识形态的曲折发展125
第一章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125
第一节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125
一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系统阐述125
二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意识形态理论129
三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某些不足133
第二节 刘少奇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的贡献136
一 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要矛盾136
二 人民内部矛盾的几种突出表现137
三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克服的几种错误观点139
第三节 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和毛泽东在会上的讲话139
一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139
二 关于“双百方针”的进一步论述142
第二章 “左”倾错误的出现与逐步蔓延145
第一节 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145
一 从鸣放到反右派斗争145
二 知识界的反右派斗争和思想批判运动149
三 反右派斗争后党在理论认识方面的重大失误153
第二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意识形态160
一 “大跃进”的思想进程160
二 人民公社的思想基础及其主观空想因素164
三 “大跃进”期间的舆论宣传动态167
第三节 从初步纠“左”到反右倾运动176
一 对“左”倾错误的初步纠正176
二 庐山会议:由纠“左”转为反右倾180
三 毛泽东大力倡导干部读书183
第三章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理论和文化政策186
第一节 重新纠“左”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继续探索186
一 重新纠“左”的过程186
二 十年探索的经验教训190
第二节 知识分子政策和文化政策的调整200
一 知识分子“脱帽加冕”200
二 文化政策的调整203
第四章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209
第一节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中的思想政治教育209
一 整风和反右派运动斗争中的社会主义教育209
二 整风“反右”运动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左”的教训210
第二节 “大跃进”期间的思想政治工作211
一 思想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211
二 反右倾和“大跃进”中的思想政治教育212
三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213
第三节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214
一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初步尝试214
二 革命传统和理想教育216
三 学雷锋活动的开展217
四 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影响下的思想政治教育220
五 林彪对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左”的影响221
第五章 思想文化教育界的坎坷经历225
第一节 文艺界的坎坷225
一 文化艺术界的短暂春天225
二 文艺界的“大跃进”229
三 文艺界的初步纠“左”232
四 60年代前期的文艺复苏234
五 群众文艺的开展236
第二节 社会科学和文化教育的发展与波折237
一 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成果237
二 社会科学战线的“大跃进”和工农兵学哲学运动240
三 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244
四 社会科学领域的争鸣与批判246
第三节 中苏论战268
一 中苏论战的缘起268
二 中苏论战的酝酿与爆发270
三 中苏论战的历史评价278
第三编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空前灾难285
第一章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其意识形态285
第一节 对吴晗《海瑞罢官》的批判285
一 吴晗《海瑞罢官》的背景285
二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287
三 批判《海瑞罢官》,揭开“文化大革命”序幕289
第二节 从文化批判到政治批判292
一 《二月提纲》及其被否定292
二 林彪、江青炮制《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295
三 批判的迅速升级297
第三节 从《五·七指示》到《五·一六通知》298
一 《五·七指示》及其意识形态模式298
二 1966年5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302
三 林彪“五·一八讲话”和毛泽东致江青的一封信303
四 《五·一六通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306
第四节 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对“文化大革命”的正式批准310
一 围绕工作组的斗争310
二 八届十一中全会,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313
三 《十六条》:“文化大革命”的政治纲领315
第二章 “文化大革命”的意识形态318
第一节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318
一 “继续革命”理论的由来318
二 “继续革命”理论的要点320
第二节 群众政治运动的意识形态基础326
一 “造反有理”326
二 “破字当头”和“大破大立”328
三 民粹主义的“群众运动天然合理”观331
四 反民主的“大民主”观335
第三节 封建主义的沉渣泛起339
一 “血统论”及其命运339
二 个人崇拜的狂潮348
三 封建法西斯式的“全国专政”354
四 残酷斗争、无情打击357
五 林彪、“四人帮”阴谋纂夺最高权力的意识形态活动360
第三章 意识形态领域的空前浩劫366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舆论宣传366
一 林彪、“四人帮”的控制366
二 舆论宣传“左”的指导方针368
三 舆论一律369
四 特殊的舆论载体和舆论形态371
第二节 唯心主义泛滥,形而上学猖獗373
一 林彪大搞唯心主义373
二 江青反革命集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歪曲与篡改376
第三节 伪造历史与影射史学380
一 伪造历史的林彪380
二 “四人帮”的“影射史学”381
第四节 文化的专制384
一 对思想领域专政--文化专制的理论基础384
二 “文艺黑线专政论”387
三 “无产阶级文艺观”和“三突出”模式389
四 从“样板戏现象”到阴谋文艺390
第五节 “教育革命”的理论和实践391
一 对十七年教育战线的两个基本估计391
二 毛泽东的教育思想与失误393
三 “教育革命”的实施及其后果395
四 “读书无用论”的发生398
第六节 极“左”的知识分子政策400
一 对知识分子群体的打击迫害400
二 “再教育”和“给出路”的政策403
第四章 抵制与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意识形态潜流406
第一节 最初的抗争406
一 老一辈革命家的“二月抗争”406
二 遇罗克与《出身论》408
三 张志新的呐喊411
第二节 周恩来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后的纠“左”努力413
一 林彪事件与批林整风413
二 周恩来在各个领域纠“左”415
三 《人民日报》批判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417
第三节 邓小平的全面整顿,系统纠正文化大革命“左”的错误的尝试419
一 邓小平复出419
二 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421
三 全面整顿的指导思想及其意义424
第五章 “文化大革命”后期意识形态斗争的加剧和“文化大革命”的终结428
第一节 批林批孔暗批周428
一 批林批孔运动的发动428
二 江青集团借题发挥430
三 批林批孔运动的形展433
第二节 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与评《水浒》438
一 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438
二 评《水浒》445
第三节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448
一 毛泽东发动“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448
二 《毛主席重要指示》与“四人帮”大活动452
三 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的展开455
第四节 四五运动与“文化大革命”的终结457
一 周恩来逝世和“四人帮”的挑衅457
二 四五运动与酝酿改变的社会思潮460
三 批邓运动进一步升级466
四 毛泽东逝世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被粉碎468
五 “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470
第四编 新的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477
第一章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477
第一节 两年徘徊中的意识形态477
一 声讨“四人帮”与宣传华国锋477
二 抓纲治国与揭批“四人帮”中的意识形态的分歧480
三 关于“两个凡是”的争论484
四 “左”的错误继续发生影响487
第二节 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490
一 邓小平的主张与意识形态新动向490
二 真理标准大讨论492
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495
第二章 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局面498
第一节 意识形态领域的拨乱反正498
一 理论工作务虚会与拨乱反正498
二 对极“左”思潮的批判501
三 对封建主义的批判504
四 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506
第二节 新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思想511
一 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反思511
二 思想文化工作的指导方针51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的重新确立与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新局面516
一 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论断516
二 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材、落实知识分子政策518
三 意识形态各领域的恢复与发展520
第三章 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意识形态(上)523
第一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523
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523
二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初步阐述526
第二节 党的基本路线的确立529
一 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529
二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532
三 改革开放的理论53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540
一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任务的提出540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543
三 持续不断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546
四 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548
五 军民共建精神文明550
第四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552
一 从反击“北京之春”到批《苦恋》552
二 批判“人道主义”、“异化”的理论,反对精神污染555
三 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及其被平息559
第四章 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意识形态(下)562
第一节 治理整顿期间的意识形态领域562
一 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五中全会,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562
二 清查清理与党的建设563
三 思想文化领域工作的加强567
四 全国大“扫黄”570
五 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571
第二节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国跨世纪的伟大纲领572
一 邓小平南巡讲话的背景572
二 中国跨世纪的伟大纲领575
第三节 党的十四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里程碑583
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的总结和概括583
二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586
三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文化工作方针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