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学家的沉思 中国社会文化心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社会学家的沉思 中国社会文化心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54/31155092.jpg)
- 沙莲香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ISBN:7801460391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81页
- 文件大小:6MB
- 文件页数:394页
- 主题词:社会心理学 社会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学家的沉思 中国社会文化心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沙莲香(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社会心理学家)1
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国民素质的提高1
世纪之交的反思:如何认识中国人1
——怎样看待中国人的民族性1
——忠恕·中庸·务实:中国人的民族心理结构1
——百年回顾:农民群体意识的积淀1
——知识分子群体意识经历了怎样的变迁1
——改革开放:中国一场观念更新的革命1
——中国的变革为什么从农民开始1
——文人经商:知识分子的观念变革1
——国民素质:中国人民族精神的再造1
目录1
——如何为世界化开辟道路37
——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共同的全面发展37
——西方文明对中国文明的全方位影响37
——西方文明:没有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37
——文明中心主义是一柄双刃剑:西方的“文明冲突论”和汉语圈的“新保守主义”37
——遏制非西方文明的机会还剩多少37
20世纪的启示:世界化的潮流37
世界化:东西融通的未来文明37
周运清(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社会学与住宅社会学研究专家)37
王雅林(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学教授,生活方式研究专家)59
“换一种活法”:中国社会生活方式与现代化59
应时代之运而生的理论课题59
——给生活方式正一下“位”59
——寻求“生活美”:中国社会生活方式建构的目标模式59
——营造“发展美”:中国现代化的超越和挑战59
——市场“双刃剑”下的洗礼59
——走进“比特世界”59
——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59
——中国社会的多重认同90
——类人之类:一个人类学者应具备的品质90
——中国社会里文化的差异性和同一性90
——如何看待政府扮演的角色90
——能否学以致用90
——异文化的误解90
——多民族的社会结构中的“地方性”90
研究中国社会的视角:族际社会90
从族际角度理解多民族的中国社会与文化90
周星(北京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博士后,社会人类学者)90
——地方族际社会:一个很有价值的观点90
——文化转型与人的现代化124
——中国人走向现代文明的三大工程124
——人的现代化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主题12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工程124
——“人的质量”时代的到来124
——人的现代化的目标与指标124
——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新人的关系124
——人的现代化“三步走战略”124
——素质立国124
——生活质量的提高与人的现代化124
——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互动性124
人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核心124
人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核心124
叶南客(江苏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青年社会学家)124
——人性假定与社会主义制度设计:为公的混合人150
——对社会主义制度设计所依赖的人性假定的检讨150
——资本主义社会所依赖的人性假定的偏差150
——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性差异有那么大吗150
——中国的改革为什么是“摸着石头过河”150
石秀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社会心理研究专家)150
——人性假定与资本主义制度设计:利己的理性人150
——人性假定与社会制度设计间有关联吗150
——马克思、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的人性假定和社会制度设计150
人性是什么150
人性假定与社会制度设计150
——人类学的“解释”与社会学的“解释”188
——知识共同体:架设文化“对话”的桥梁188
——对科学的思考188
——历史观188
——与理论相关的研究态度188
——要证明的理论188
——方法论188
——研究的问题意识188
——“知”的远近法188
——文化人类学的基本命题188
——被分类的分类者:第三秩序的形成188
——社会主体在相互关系中定位188
——“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188
——“存在”于归属关系中的区分188
——希迪厄:存在条件188
——列维·斯特劳斯:二元对立188
——普遍性规则与处世哲学188
知识谱系中的两位巨子188
实然与释然:文化人类学“解释”社会的双重变奏188
罗红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文化人类学研究专家)188
——“存在”于对立统一关系中的分类188
——冷漠化倾向:灵魂的瘫痪225
——面对现实社会存在的六大病态社会心理,我们该怎么办225
——浮夸虚假化倾向:经济功利性取向225
——无责任化倾向: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225
——躁动化倾向:情绪化和非理性225
什么是病态社会心理225
——粗俗化倾向:向原始的、本能的方向的复归225
——物欲化倾向:重物质,轻精神225
国民心态危机:六大病态的社会心理225
邵道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社会心理学研究家)225
——中国人的人际关系262
——中国人际关系的基本模式262
——“报”:中国人的社会交换262
——“摆平”:人情网中的和谐与冲突262
——中国人的群体意识与行为取向262
——儒家思想与做人成败262
——群体中各个体的行为策略262
——“三个和尚没水吃”262
——中国人“窝里斗”吗262
——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取向262
——从家庭结构看群体意识262
——“面子”:不想还好,一想就糊涂262
翟学伟(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社会心理学家)262
中国人:脸面类型、关系构成与群体意识262
国民性与中国人的“面子”262
——中国国民性问题的提出262
——从“脸面”四分图看做人类型262
——“脸”和“面子”的区分262
——什么是“爱面子”而“不要脸”262
——“脸”“面”的同质性262
——“关系”对“脸面”同质性的影响262
——做戏:“脸面”异质性的体现262
——关于非正式制度的主要学术观点297
——改革之路:从琼海市看中国297
——寻根经济人缘环境与海外投资297
——乡镇企业:不规范的产权制度297
——地方性规划与土地制度变迁297
——比技术更重要的是制度变迁297
——非正式的“金融制度”297
——案例分析:非正式制度的特征与功能297
——交易成本与家庭经济297
——几个主要的基本概念297
——从制度变迁角度看“非正式制度”297
——从社会结构角度看“非正式制度”297
——研究“非正式制度”的分析框架297
——规范研究应有充足的理论准备297
为何选择“非正式制度”来研究297
市场化中的非正式制度297
张继焦(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博士,社会人类学学者)297
——社会科学研究离不开实地调查297
——中国人的关系取向348
——社会记忆力的创建348
——社会信任与民间传统348
——家庭主义的限制348
——国家与村庄的冲突:一个没有摆脱的循环348
——农村改革为什么成功348
——经济关系与社会关系的重合:组织的网络化与资源的网络化配置348
中国为什么可以走渐进式道路:经济学的解释348
——网络交换的价格348
——网络交换的逻辑348
——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社会网络348
——不同于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的社会资本348
社会资本与资源的网络化配置348
张其仔(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博士,经济社会学研究学者)348
后记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