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配套教材 财政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钟晓敏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43516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97页
- 文件大小:85MB
- 文件页数:316页
- 主题词:财政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配套教材 财政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导论1
1.1为什么需要政府1
1.1.1想象一个没有政府的经济运行2
1.1.2混合经济的缘由4
1.1.3混合经济中的政府5
1.2政府活动与财政功能8
1.2.1理解政府活动8
1.2.2财政功能与财政学主题9
1.3政府财政收支概览11
1.3.1政府财政收支活动11
1.3.2政府财政收支规模11
1.3.3政府财政收支结构14
1.4评价财政收支活动:两种不同的价值观17
1.4.1机械论17
1.4.2有机论18
1.4.3两种价值观的进一步分析18
本章小结19
基本概念20
思考题20
进一步阅读文献20
参考文献21
附录21
2.财政学的分析工具22
2.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22
2.1.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概念22
2.1.2一个例子23
2.1.3为什么要进行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24
2.2实证分析工具26
2.2.1实证数据的取得26
2.22数据与观点的运用29
2.3规范分析工具31
2.3.1帕累托标准与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32
2.3.2福利的衡量38
2.3.3标准的选择41
2.3.4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42
本章小结43
重要概念44
思考题44
进一步阅读文献45
参考文献45
3.财政活动中的公共决策46
3.1公共决策特征与公共决策要素47
3.1.1公共决策与私人决策47
3.1.2公共决策要素48
3.2公共决策原则50
3.2.1一致通过原则50
3.2.2多数票原则52
3.2.3互投赞成票54
3.2.4中间投票人定理55
3.2.5阿罗不可能定理56
3.3公共决策参与人动机分析57
3.3.1政治家动机58
3.3.2选民动机59
3.3.3特殊利益集团动机与寻租行为60
3.3.4官僚动机及行为61
3.3.5专家与媒体对公共决策的影响62
本章小结64
基本概念64
思考题64
进一步阅读文献65
参考文献66
4.公共产品67
4.1什么是公共产品?67
4.1.1公共产品的概念与性质67
4.1.2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数学形式68
4.1.3混合产品68
4.1.4进一步的说明69
4.2公共产品有效提供的条件与机制70
4.2.1垂直加总与萨缪尔森条件70
4.2.2与私人产品有效率提供条件的比较72
4.2.3关于公共产品有效率提供的进一步讨论72
4.3公共提供与公共生产73
4.3.1关于公共提供与公共生产的几点说明74
4.3.2关于公共生产与公共定价问题的进一步讨论76
4.4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77
本章小结78
重要概念79
思考题79
进一步阅读文献79
参考文献80
5.外部性81
5.1外部性的本质81
5.1.1外部性的概念与分类81
5.1.2外部性与公共产品的关系82
5.2外部性的经济分析83
5.2.1负外部性83
5.2.2正外部性84
5.3外部性的私人对策84
5.3.1科斯定理84
5.3.2合并86
5.3.3社会习俗87
5.4外部性的公共对策87
5.4.1庇古税87
5.4.2排污费88
5.4.3规制88
5.4.4排污许可证89
5.5共有资源与公地的悲剧91
本章小结92
重要概念92
思考题92
进一步阅读文献93
参考文献93
6.公共支出理论94
6.1公共支出概述95
6.1.1公共支出的概念95
6.1.2公共支出分类95
6.1.3公共支出的经济影响101
6.2公共支出的规模102
6.2.1公共支出规模增长趋势102
6.2.2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104
6.3公共支出控制107
6.3.1公共支出的总量控制108
6.3.2公共支出的结构控制108
6.3.3公共支出控制的方法110
本章小结111
重要概念111
思考题112
进一步阅读文献112
参考文献112
7.主要公共支出分析113
7.1教育支出114
7.1.1政府介入教育领域的理论依据114
7.1.2教育支出的负担结构116
7.1.3我国教育支出分析118
7.1.4进一步思考123
7.2基础设施投资支出124
7.2.1政府介入基础设施的原因125
7.2.2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的范围及介入方式125
7.2.3我国基础设施投资支出分析129
7.2.4进一步思考131
7.3社会保障支出132
7.3.1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理由133
7.3.2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及筹资模式135
7.3.3社会保障对经济行为人的影响分析136
7.3.4社会保障支出分析137
本章小结141
重要概念142
思考题142
进一步阅读文献143
参考文献143
8.成本—收益分析145
8.1私人部门成本—收益分析146
8.1.1现值147
8.1.2成本—收益分析的评价标准148
8.2公共支出项目的成本—收益分析150
8.2.1公共支出与私人部门成本—收益分析的不同150
8.2.2公共支出项目成本—收益分析的步骤151
8.3公共支出项目成本—收益分析案例155
8.3.1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155
8.3.2公路扩建的成本—收益分析157
8.3.3成本—收益分析的进一步讨论159
本章小结161
重要概念161
思考题162
进一步阅读文献162
参考文献162
9.公共收入概论163
9.1税收163
9.1.1税收的特征与功能163
9.1.2税收要素164
9.2其他收入168
9.2.1公共收费168
9.2.2罚没收入168
9.2.3公债收入168
9.2.4国有资产收入168
9.2.5通货膨胀税169
9.3按预算科目划分的收入体系171
本章小结171
重要概念172
思考题172
进一步阅读文献172
参考文献172
10.税收理论173
10.1税收与公平173
10.1.1受益原则173
10.1.2支付能力原则174
10.2税收的转嫁与归宿175
10.2.1税收的转嫁176
10.2.2税收的归宿176
10.2.3商品税的转嫁与归宿177
10.2.4利润税的转嫁与归宿179
10.2.5个人所得税的转嫁与归宿180
10.2.6税收归宿与资本化180
10.2.7税收转嫁和归宿与收入再分配181
10.3税收与效率181
10.3.1超额负担的衡量182
10.3.2税收超额负担与需求曲线185
10.3.3税制运行成本186
10.4最优税收189
10.4.1最优商品税190
10.4.2最优所得税191
10.4.3评价税制的标准194
本章小结194
重要概念195
思考题195
进一步阅读文献196
参考文献196
11.税收制度198
11.1税制概论200
11.1.1税收制度的组成与发展200
11.1.2中国的税制改革:简要的历史回顾202
11.2商品税类205
11.2.1商品税类:对象和特点205
11.2.2商品税的主要税种206
11.3所得税类210
11.3.1企业所得税210
11.3.2个人所得税211
11.3.3社会保障税212
11.4其他税类213
11.4.1财产税类213
11.4.2资源税类214
11.4.3行为和特定目的税215
本章小结216
重要概念217
思考题217
进一步阅读文献218
参考文献218
12.公共债务219
12.1公债的概念、特征与种类219
12.1.1公债的概念界定219
12.1.2公债的“三性”特征221
12.1.3公债的种类分析222
12.2公债负担理论225
12.2.1公债负担的三种情形225
12.2.2公债负担限度的理论解释228
12.2.3公债负担规模的影响因素及其衡量指标228
12.3世界部分国家公债的规模变化及其发展趋势229
本章小结231
重要概念232
思考题232
进一步阅读文献232
参考文献233
13.政府预算234
13.1政府预算概述235
13.1.1政府预算的含义235
13.1.2政府预算的原则236
13.1.3政府预算的形式237
13.1.4政府预算体系240
13.1.5我国的政府预算程序242
13.2国家金库245
13.2.1国库的类型245
13.2.2国库的职责246
13.2.3国库集中收付制度246
13.2.4我国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248
本章小结250
重要概念251
思考题251
进一步阅读文献251
参考文献251
14.政府间财政关系253
14.1政府间职能分工与支出责任划分253
14.1.1资源配置职能的分工253
14.1.2收入再分配职能的分工255
14.1.3宏观经济稳定职能的分工256
14.1.4实践中的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256
14.2政府间收入划分258
14.2.1税收划分的三种方式258
14.2.2税种划分的原则259
14.3政府间转移支付260
14.3.1转移支付存在的理由261
14.3.2转移支付的类型及经济效应262
14.4我国财政体制的沿革265
14.4.1分级包干财政体制266
14.4.2分税制财政体制268
本章小结269
重要概念270
思考题270
进一步阅读文献270
参考文献271
15.财政政策272
15.1宏观经济波动与政策272
15.2财政政策与短期需求管理273
15.2.1总需求273
15.2.2可供选择的财政政策274
15.2.3相机抉择与自动稳定器274
15.2.4政策乘数274
15.2.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277
15.3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演变:1988—2014年277
15.3.1第一阶段(1988—1992年)278
15.3.2第二阶段(1993—1997年)278
15.3.3第三阶段(1998—2003年)278
15.3.4第四阶段(2003—2008年)279
15.3.5第五阶段(2008年11月—2010年)279
15.3.6第六阶段(2010—2014年)280
15.4财政政策与长期经济增长282
15.4.1经济增长的源泉282
15.4.2可供选择的财政政策282
本章小结283
重要概念284
思考题284
进一步阅读文献284
参考文献284
名词解释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