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UNIX系统管理技术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美)(E.内梅斯)Evi Nemeth等著;杨继张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900622314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613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63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UNIX系统管理技术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3.2.2 进程的归属关系1
3.2.2 进程的归属关系1
1.1 UNIX的惨淡历史1
第1章 系统管理入手1
第1部分 基本管理技术1
第1部分 基本管理技术1
第1章 系统管理入手1
1.1 UNIX的惨淡历史1
4.5.3 权限位2
1.2 现代UNIX产品2
1.2 现代UNIX产品2
4.5.3 权限位2
1.3.1 系统管理1013
1.3.1 系统管理1013
1.3 怎样使用本书3
1.3 怎样使用本书3
1.3.2 记法及印刷约定4
1.3.2 记法及印刷约定4
1.3.3 系统特定信息5
1.4 怎样使用你的手册5
1.4 怎样使用你的手册5
1.3.3 系统特定信息5
1.4.1 手册页面的组织6
1.4.1 手册页面的组织6
1.5.1 增删用户7
1.5 系统管理员基本任务7
1.4.2 man:阅读手册页面7
1.5.1 增删用户7
1.5 系统管理员基本任务7
1.4.2 man:阅读手册页面7
1.5.5 系统监视8
1.5.4 安装新软件8
1.5.3 执行备份8
1.5.2 增删硬件8
1.5.6 故障诊断8
1.5.2 增删硬件8
1.5.3 执行备份8
1.5.4 安装新软件8
1.5.5 系统监视8
1.5.6 故障诊断8
1.5.7 本地文档维护8
1.5.8 安全审计8
1.5.7 本地文档维护8
1.5.8 安全审计8
1.6 重压下的系统管理9
1.5.9 帮助用户9
1.6 重压下的系统管理9
1.7 推荐的补充读物9
1.7 推荐的补充读物9
1.5.9 帮助用户9
第2章 自举和关机10
2.1 简介10
2.2.1 自动自举和手工自举10
2.2 自举10
2.1 简介10
2.2 自举10
2.2.1 自动自举和手工自举10
第2章 自举和关机10
2.2.3 内核初始化11
2.2.2 自举过程的步骤11
2.2.4 硬件配置11
2.2.4 硬件配置11
2.2.2 自举过程的步骤11
2.2.3 内核初始化11
2.2.5 系统进程12
2.2.6 操作员干预(仅限于手工自举)12
2.2.5 系统进程12
2.2.6 操作员干预(仅限于手工自举)12
2.2.7 启动脚本13
2.2.8 多用户操作13
2.3 研读BSD启动脚本13
2.2.7 启动脚本13
2.2.8 多用户操作13
2.3 研读BSD启动脚本13
2.3.1 /etc/rc.boot文件举例14
2.3.1 /etc/rc.boot文件举例14
2.3.2 /etc/rc.single文件举例17
2.3.2 /etc/rc.single文件举例17
2.3.3 /etc/rc文件举例18
2.3.3 /etc/rc文件举例18
2.3.4 /etc/rc.local文件举例22
2.3.4 /etc/rc.local文件举例22
2.4 研读ATT启动脚本25
2.4.1 运行级别和inittab文件25
2.4 研读ATT启动脚本25
2.4.1 运行级别和inittab文件25
2.4.2 /etc/bcheckrc文件举例26
2.4.2 /etc/bcheckrc文件举例26
2.4.3 /etc/brc文件举例28
2.4.3 /etc/brc文件举例28
2.4.4 任务特定脚本30
2.4.4 任务特定脚本30
2.5 各种操作系统的特殊之处32
2.5 各种操作系统的特殊之处32
2.6 系统无法自举怎么办34
2.6 系统无法自举怎么办34
2.6.2有缺陷的自举块35
2.6.1硬件问题35
2.6.1硬件问题35
2.6.2有缺陷的自举块35
2.6.3 受损的文件系统36
2.6.3 受损的文件系统36
2.7 重新自举和关机37
2.7 重新自举和关机37
2.6.5 启动脚本中的错误37
2.6.4 配置不当的内核37
2.6.4 配置不当的内核37
2.6.5 启动脚本中的错误37
2.7.1 关掉电源37
2.7.1 关掉电源37
2.7.3 halt :停机的一种较简单方法38
2.7.4 reboot:快速而不洁的重启38
2.7.2 shutdown:停止系统的得体方法38
2.7.2 shutdown:停止系统的得体方法38
2.7.4 reboot:快速而不洁的重启38
2.7.3 halt :停机的一种较简单方法38
2.7.6 telinit:改变init的运行级别39
2.7.5 发送一个TERM信号给init39
2.7.5 发送一个TERM信号给init39
2.7.7 杀死init:39
2.7.7 杀死init:39
2.7.6 telinit:改变init的运行级别39
3.2.1 文件的归属关系40
3.2 UNIX的归属关系模式40
3.1 简介40
第3章 root用户的权力40
3.2.1 文件的归属关系40
3.2 UNIX的归属关系模式40
3.1 简介40
第3章 root用户的权力40
3.3 超级用户41
3.3 超级用户41
3.5 成为root用户42
3.4 选择root的保密字42
3.4 选择root的保密字42
3.5 成为root用户42
3.5.1 sudo:受限的su43
3.5.1 sudo:受限的su43
3.6 其他需要的用户44
3.6.2 bin :系统命令的属主44
3.6.1 daemon :非特权软件的属主44
3.6.2 bin :系统命令的属主44
3.6 其他需要的用户44
3.6.1 daemon :非特权软件的属主44
3.6.3 sys:内核和内存映像的属主45
3.6.4 nobody :无关紧要之物的属主45
3.6.3 sys:内核和内存映像的属主45
3.6.4 nobody :无关紧要之物的属主45
4.1 简介46
4.2 文件系统剖析46
第4章 文件系统46
第4章 文件系统46
4.1 简介46
4.2 文件系统剖析46
4.3 文件系统组织47
4.3 文件系统组织47
4.4.3 字符设备文件与块设备文件49
4.4.2 目录49
4.4.1 普通文件49
4.4 文件类型49
4.4.1 普通文件49
4.4.2 目录49
4.4.3 字符设备文件与块设备文件49
4.4 文件类型49
4.4.4 UNIX域套接口(BSD)50
4.4.5 有名管道(ATT)50
4.4.6 硬链接50
4.4.4 UNIX域套接口(BSD)50
4.4.5 有名管道(ATT)50
4.4.6 硬链接50
4.4.7 符号链接51
4.5 文件权限51
4.5.1 Setuid位与Setgid位51
4.4.7 符号链接51
4.5 文件权限51
4.5.1 Setuid位与Setgid位51
4.5.2 粘附位52
4.5.4 更改权限52
4.5.2 粘附位52
4.5.4 更改权限52
4.5.5 赋予缺省权限53
4.6 索引节点53
4.5.5 赋予缺省权限53
4.6 索引节点53
第5章 进程控制56
5.1 简介56
5.2 进程的构成56
5.2.1 PID56
第5章 进程控制56
5.2 进程的构成56
5.1 简介56
5.2.1 PID56
5.2.6 控制终端57
5.2.2 PPID57
5.2.3 UID和EUID57
5.2.4 GID和EGID57
5.2.5 优选级与谦让值57
5.2.6 控制终端57
5.2.3 UID和EUID57
5.2.4 GID和EGID57
5.2.5 优选级与谦让值57
5.2.2 PPID57
5.3 进程的生命周期58
5.3 进程的生命周期58
5.4 信号59
5.4 信号59
5.5 进程状态61
5.5 进程状态61
5.6 kill :发送信号62
5.6 kill :发送信号62
5.7 nice与renice :影响调度优先级63
5.7 nice与renice :影响调度优先级63
5.8 ps :监视进程64
5.8 ps :监视进程64
5.9 top :更好地监视进程状态67
5.9 top :更好地监视进程状态67
5.10 nohup :保护后台进程68
5.11 出错进程68
5.10 nohup :保护后台进程68
5.11 出错进程68
第6章 增加新用户70
6.1 简介70
第6章 增加新用户70
6.2 增加用户70
6.2 增加用户70
6.1 简介70
6.2.1编辑/etc/passwd文件71
6.2.1编辑/etc/passwd文件71
6.2.2 设置一个初始保密字74
6.2.3 创建主目录74
6.2.2 设置一个初始保密字74
6.2.3 创建主目录74
6.2.4 拷贝进启动文件75
6.2.4 拷贝进启动文件75
6.2.5 设置私人邮件主机76
6.2.5 设置私人邮件主机76
6.2.6 编辑/etc/group文件76
6.2.6 编辑/etc/group文件76
6.2.8 更新用户数据库和电话簿77
6.2.8 更新用户数据库和电话簿77
6.2.9 设置硬盘限额77
6.2.10 验证新的登录账号77
6.2.9 设置硬盘限额77
6.2.10 验证新的登录账号77
6.2.7 记录记账用信息77
6.2.7 记录记账用信息77
6.4 禁止登录78
6.6 伪登录账号78
6.3 删除用户78
6.4 禁止登录78
6.5 保密字时限78
6.6 伪登录账号78
6.5 保密字时限78
6.3 删除用户78
第7章 设备及其驱动程序79
7.1 简介79
第7章 设备及其驱动程序79
7.1 简介79
7.2 设备号与跳转表80
7.2 设备号与跳转表80
7.2.1 增加一个BSD设备驱动程序81
7.2.1 增加一个BSD设备驱动程序81
7.2.2 增加一个HP-UX设备驱动程序83
7.2.2 增加一个HP-UX设备驱动程序83
7.2.3 增加一个IRIX设备驱动程序84
7.2.3 增加一个IRIX设备驱动程序84
7.3 设备文件85
7.3 设备文件85
7.4 设备的命名约定86
7.4 设备的命名约定86
7.5 可加载内核模块87
7.5 可加载内核模块87
8.2 信号与连接器标准89
第8章 串行设备89
8.1 简介89
8.2 信号与连接器标准89
8.1 简介89
第8章 串行设备89
8.3 替代连接器90
8.3 替代连接器90
8.3.1 微型DIN-8连接器91
8.3.1 微型DIN-8连接器91
8.3.2 DB-9连接器92
8.3.3 RJ-45连接器92
8.3.2 DB-9连接器92
8.3.3 RJ-45连接器92
8.3.4 Yost的RJ-45连线标准92
8.3.4 Yost的RJ-45连线标准92
8.4 硬载波与软载波95
8.5 硬件流控95
8.5 硬件流控95
8.4 硬载波与软载波95
8.7 使用串行设备的软件配置96
8.6 电缆长度96
8.7 使用串行设备的软件配置96
8.6 电缆长度96
8.8.1 登录过程97
8.8 直接相连终端的配置97
8.8 直接相连终端的配置97
8.8.1 登录过程97
8.8.3 /etc/ttytype文件98
8.8.3 /etc/ttytype文件98
8.8.2 /etc/ttytab和/etc/ttys文件98
8.8.2 /etc/ttytab和/etc/ttys文件98
8.8.5/etc/inittab文件99
8.8.4 /etc/gettytab文件99
8.8.5/etc/inittab文件99
8.8.4 /etc/gettytab文件99
8.8.6 /etc/gettydefs文件100
8.8.6 /etc/gettydefs文件100
8.9 特殊字符与终端驱动程序101
8.8.8 终端支持 :termcap和terminfo数据库101
8.8.7 Solaris与sacadm101
8.9 特殊字符与终端驱动程序101
8.8.8 终端支持 :termcap和terminfo数据库101
8.8.7 Solaris与sacadm101
8.10 stty :设置终端选项102
8.10 stty :设置终端选项102
8.11 tset :自动设置选项103
8.11 tset :自动设置选项103
8.13 调制解调器104
8.12 怎样解脱僵化的终端104
8.12 怎样解脱僵化的终端104
8.13 调制解调器104
8.13.3 数据压缩协议105
8.13.2 纠错协议105
8.13.1 调制协议105
8.13.1 调制协议105
8.13.2 纠错协议105
8.13.3 数据压缩协议105
8.13.5 双向调制解调器106
8.13.4 拨出配置 :/etc/phones和/etc/rernote106
8.13.4 拨出配置 :/etc/phones和/etc/rernote106
8.13.5 双向调制解调器106
8.14.1 使用断出盒107
8.14 串行线排错107
8.14.1 使用断出盒107
8.14 串行线排错107
第9章 增加硬盘109
9.1 简介109
9.2 SCSI标准109
9.2 SCSI标准109
14.8 网络配置109
14.8 网络配置109
第9章 增加硬盘109
9.1 简介109
9.3 硬盘几何112
9.3 硬盘几何112
9.4 安装过程概貌113
9.4.2 格式化硬盘驱动器113
9.4.1 创建设备项113
9.4 安装过程概貌113
9.4.1 创建设备项113
9.4.2 格式化硬盘驱动器113
9.4.3 分区与卷标114
9.4.3 分区与卷标114
9.4.4 文件系统115
9.4.4 文件系统115
9.4.5 安装与fstab文件116
9.4.5 安装与fstab文件116
9.4.6 使能对换118
9.4.6 使能对换118
9.5 fsck :检查并修复文件系统119
9.5 fsck :检查并修复文件系统119
9.6 各种操作系统的特别之处120
9.6.1 Solaris120
9.6 各种操作系统的特别之处120
9.6.1 Solaris120
9.6.2 HP-UX124
9.6.2 HP-UX124
9.6.3 IRIX127
9.6.3 IRIX127
9.6.4 SunOS130
9.6.4 SunOS130
9.6.5 OSF/1134
9.6.5 OSF/1134
9.6.6 BSDI136
9.6.6 BSDI136
第10章 周期性进程140
10.1 简介140
10.2 cron: 调度命令140
第10章 周期性进程140
10.1 简介140
10.2 cron: 调度命令140
10.3 crontab文件格式141
10.3 crontab文件格式141
10.5 cron的一些常见用途143
10.5 cron的一些常见用途143
10.4 修改crontab文件143
10.4 修改crontab文件143
10.5.2 清洁文件系统144
10.5.1 处理日历144
10.5.2 清洁文件系统144
10.5.1 处理日历144
10.5.3 UUCP轮询145
10.5.4 记账145
10.5.3 UUCP轮询145
10.5.4 记账145
10.5.5 配置文件的网络散布145
10.5.5 配置文件的网络散布145
10.6 各种操作系统的特殊之处146
10.6 各种操作系统的特殊之处146
第11章 备份147
11.1 简介147
11.2 备份设备与媒体147
第11章 备份147
11.1 简介147
11.2 备份设备与媒体147
11.2.3 盒式磁带(cartridge tape)148
11.2.2 软光盘148
11.2.3 盒式磁带(cartridge tape)148
11.2.1 软盘148
11.2.1 软盘148
11.2.2 软光盘148
11.2.5 一次性写CD-ROM149
11.2.6 8mm盒式磁带149
11.2.4 九道磁带149
11.2.5 一次性写CD-ROM149
11.2.6 8mm盒式磁带149
11.2.4 九道磁带149
11.3 建立增量备份制度150
11.2.8 自动换带机与接带箱(jukebox 和stacker)150
11.2.7 4mm DAT磁带150
11.2.7 4mm DAT磁带150
11.2.8 自动换带机与接带箱(jukebox 和stacker)150
11.2.9 媒体类型汇总150
11.3 建立增量备份制度150
11.2.9 媒体类型汇总150
11.3.1 备份文件系统151
11.3.1 备份文件系统151
11.3.2 备份序列153
11.3.2 备份序列153
11.3.3 选择备份序列154
11.4 有益的常识性建议154
11.3.3 选择备份序列154
11.4 有益的常识性建议154
11.4.4 仔细选择文件系统155
11.4.1 从一台主机执行所有备份155
11.4.3 选定合理的备份间隔时间155
11.4.2 给你的磁带加标记155
11.4.1 从一台主机执行所有备份155
11.4.2 给你的磁带加标记155
11.4.3 选定合理的备份间隔时间155
11.4.4 仔细选择文件系统155
11.4.5 使得每日备份适合存放单盘磁带156
11.4.6 做到文件系统小于你的备份设备156
11.4.7 磁带远离现场存放156
11.4.8 限制备份期间的活动156
11.4.5 使得每日备份适合存放单盘磁带156
11.4.6 做到文件系统小于你的备份设备156
11.4.7 磁带远离现场存放156
11.4.8 限制备份期间的活动156
11.4.10 做好最坏的准备157
11.5 从备份中恢复157
11.4.9 检查你的磁带157
11.4.10 做好最坏的准备157
11.5 从备份中恢复157
11.4.9 检查你的磁带157
11.5.1 恢复单独的文件158
11.5.1 恢复单独的文件158
11.5.3 恢复整个文件系统159
11.5.2 交互式恢复159
11.5.2 交互式恢复159
11.5.3 恢复整个文件系统159
11.6 为升级而备份及恢复160
11.6 为升级而备份及恢复160
11.7 其他归档程序161
11.7.1 tar :将文件打包161
11.7 其他归档程序161
11.7.1 tar :将文件打包161
11.7.2 cpio :ATT式的归档161
11.7.2 cpio :ATT式的归档161
11.7.3 dd :捻弄位流162
11.8 在单盘磁带中使用多个文件162
11.7.4 volcopy:复制文件系统162
11.7.4 volcopy:复制文件系统162
11.8 在单盘磁带中使用多个文件162
11.7.3 dd :捻弄位流162
第12章 syslog和登记文件164
12.1 简介164
12.1.1 扔掉登记文件164
12.1.2 轮循登记文件164
12.1.2 轮循登记文件164
12.1.1 扔掉登记文件164
12.1 简介164
第12章 syslog和登记文件164
12.1.3 归档记录文件165
12.1.3 归档记录文件165
12.2 找出登记文件166
12.2 找出登记文件166
12.3 不加管理的文件167
12.3 不加管理的文件167
12.4 各种操作系统的特殊之处168
12.4 各种操作系统的特殊之处168
12.5 syslog :系统事件登记器169
12.5 syslog :系统事件登记器169
12.5.1 配置syslogd170
12.5.1 配置syslogd170
12.5.2 配置文件例子172
12.5.2 配置文件例子172
12.5.3 syslog输出例子174
12.5.3 syslog输出例子174
12.5.4 给你的网点设计登记方案175
12.5.4 给你的网点设计登记方案175
12.5.5 使用syslog的程序175
12.5.5 使用syslog的程序175
12.5.6 调试syslog176
12.5.6 调试syslog176
12.5.7 在程序中使用syslog177
12.5.7 在程序中使用syslog177
13.2 ATT和BSD的差异179
13.1 简介179
第13章 配置内核179
13.2 ATT和BSD的差异179
13.1 简介179
第13章 配置内核179
13.3.3 细调表格大小180
13.3 何时配置内核180
13.3.1 安装新系统180
13.3.2 添加设备驱动程序180
13.3.3 细调表格大小180
13.3.2 添加设备驱动程序180
13.3.1 安装新系统180
13.3 何时配置内核180
13.4 构建BSD内核181
13.4 构建BSD内核181
13.4.2 在SYS/conf中建立一个配置文件182
13.4.1 审计系统的硬件182
13.4.2 在SYS/conf中建立一个配置文件182
13.4.3 建立内核的编译目录182
13.4.3 建立内核的编译目录182
13.4.1 审计系统的硬件182
13.4.4 运行config183
13.4.5 运行make depend183
13.4.5 运行make depend183
13.4.6 构建内核183
13.4.6 构建内核183
13.4.4 运行config183
13.4.7 安装内核184
13.4.9 给内核建档184
13.5 创建BSD配置文件184
13.4.8 测试与调试内核184
13.5 创建BSD配置文件184
13.4.7 安装内核184
13.4.9 给内核建档184
13.4.8 测试与调试内核184
13.5.1 关键字machine185
13.5.2 关键字cpu185
13.5.2 关键字cpu185
13.5.1 关键字machine185
13.5.5 关键字options186
13.5.4关键字 maxusers186
13.5.3 关键字ident186
13.5.5 关键字options186
13.5.4关键字 maxusers186
13.5.3 关键字ident186
13.5.6 关键字config187
13.5.6 关键字config187
13.5.7 关键字controller、tape、disk和device189
13.5.7 关键字controller、tape、disk和device189
13.5.8 关键字pseudo-device191
13.5.9 配置文件例子191
13.5.8 关键字pseudo-device191
13.5.9 配置文件例子191
13.6 配置Soloris(ATT)内核193
13.6 配置Soloris(ATT)内核193
13.6.2 通过/etc/system配置内核194
13.6.1 Solaris内核构建区194
13.6.1 Solaris内核构建区194
13.6.2 通过/etc/system配置内核194
13.6.3 /etc/system文件例子195
13.6.3 /etc/system文件例子195
13.6.4 调试Solaris配置195
13.6.4 调试Solaris配置195
13.7 配置IRIX内核196
13.7 配置IRIX内核196
第14章 TCP/IP与网络路由197
14.2 网络系统概貌197
14.1简介197
14.1简介197
14.2 网络系统概貌197
第2部分 连网支持技术197
第14章 TCP/IP与网络路由197
第2部分 连网支持技术197
14.3 分组及其分片199
14.3 分组及其分片199
14.4 分组编址200
14.4 分组编址200
14.5 因特网地址201
14.5 因特网地址201
14.6 ARP与RARP:地址转换203
14.6 ARP与RARP:地址转换203
14.7 网络路由204
14.7 网络路由204
14.7.1 路由协议205
14.7.1 路由协议205
14.7.2 ICMP重定向206
14.7.2 ICMP重定向206
14.7.3 子网划分207
14.7.3 子网划分207
14.7.4 CIDR :无类域间路由208
14.7.4 CIDR :无类域间路由208
14.7.5 选择路由策略208
14.7.5 选择路由策略208
14.8.1 因特网地址的获取与分配210
14.8.1 因特网地址的获取与分配210
14.8.2 ifconfig :配置网络接口211
14.8.2 ifconfig :配置网络接口211
14.8.3 route :配置静态路径213
14.8.3 route :配置静态路径213
14.8.4 routed :标准路由守护进程214
14.8.4 routed :标准路由守护进程214
14.8.5 gated :一个更好的路由守护进程215
14.8.5 gated :一个更好的路由守护进程215
14.8.6 自举时的网络配置217
14.8.6 自举时的网络配置217
14.9 网络调试219
14.9 网络调试219
14.9.1 ping :检查某个主机是否仍在活动220
14.9.1 ping :检查某个主机是否仍在活动220
14.9.2 netstat :获取一堆网络状态221
14.9.2 netstat :获取一堆网络状态221
14.9.3 traceroute :跟踪IP分组224
14.9.3 traceroute :跟踪IP分组224
14.9.4 tcpdump、etherfind和snoop :监视分组的传送225
14.9.4 tcpdump、etherfind和snoop :监视分组的传送225
14.10 其他协议227
14.9.5 arp :检查并管理地址映射227
14.10 其他协议227
14.9.5 arp :检查并管理地址映射227
14.11 Apple Talk228
14.11.1 Ehter Talk228
14.11.2 LocalTalk228
14.11.2 LocalTalk228
14.11.1 Ehter Talk228
14.11 Apple Talk228
14.11.3 AppleTalk编址229
14.11.4 AppleTalk命名229
14.12 IPX229
14.11.4 AppleTalk命名229
14.11.3 AppleTalk编址229
14.12 IPX229
14.12.1 NLM230
14.13 DECnet230
14.13 DECnet230
14.12.1 NLM230
14.13.1 DECnet编址231
14.4 推荐的参考读物231
14.13.2 DECnet路由231
14.4 推荐的参考读物231
14.13.2 DECnet路由231
14.13.1 DECnet编址231
第15章 网络硬件233
15.1 简介233
15.2 以太网:最普遍的局域网233
第15章 网络硬件233
15.1 简介233
15.2 以太网:最普遍的局域网233
15.2.1 以太网硬件234
15.2.1 以太网硬件234
15.2.2 粗缆网:10BASE5235
15.2.2 粗缆网:10BASE5235
15.2.5 无屏蔽双绞线 :10BASET236
15.2.4 10BASE5和10BASE2的终结236
15.2.3 细缆网:10BASE2236
15.2.3 细缆网:10BASE2236
15.2.4 10BASE5和10BASE2的终结236
15.2.5 无屏蔽双绞线 :10BASET236
15.2.7 收发器238
15.2.7 收发器238
15.2.6 光纤:FOIRL与10BASEF238
15.2.6 光纤:FOIRL与10BASEF238
15.2.8 吊缆239
15.2.8 吊缆239
15.2.9 以太网的连接与扩展240
15.2.9 以太网的连接与扩展240
15.3 FDDI :令人失望的局域网242
15.3 FDDI :令人失望的局域网242
15.5 ATM :充满希望的局域网243
15.4 100Mb/s双绞线 :前沿的局域网243
15.5 ATM :充满希望的局域网243
15.4 100Mb/s双绞线 :前沿的局域网243
15.6 帧中继:亏本销售的广域网244
15.6 帧中继:亏本销售的广域网244
15.7 ISDN :不可见的广域网245
15.8 网络测试与排错245
15.8 网络测试与排错245
15.7 ISDN :不可见的广域网245
15.9 建筑物布线246
15.9.1 UTP缆线选择246
15.9.2 连接到办公室246
15.9.1 UTP缆线选择246
15.9 建筑物布线246
15.9.2 连接到办公室246
15.9.3 布线标准247
15.9.3 布线标准247
15.10.2 已有的网络248
15.10.2 已有的网络248
15.10.1 网络结构与建筑物结构的关系248
15.10 网络设计事务248
15.10 网络设计事务248
15.10.1 网络结构与建筑物结构的关系248
15.11 管理事务249
15.10.5 维护与建档249
15.10.4 拥塞249
15.10.3 扩展249
15.10.4 拥塞249
15.11 管理事务249
15.10.5 维护与建档249
15.10.3 扩展249
15.12 推荐的网络产品厂家250
15.12 推荐的网络产品厂家250
15.13 推荐的参考读物251
15.13 推荐的参考读物251
第16章 域名系统252
16.1 简介252
16.2 DNS的历史252
16.1 简介252
16.2 DNS的历史252
第16章 域名系统252
16.4 DNS名字空间253
16.3 DNS的用户253
16.4 DNS名字空间253
16.3 DNS的用户253
16.4.2 登记二级域名255
16.4.1 选择域名255
16.4.2 登记二级域名255
16.4.1 选择域名255
16.5.1 named :BIND的名字服务器256
16.5.1 named :BIND的名字服务器256
16.5 BIND的组成256
16.4.3 建立自己的子域256
16.4.3 建立自己的子域256
16.5 BIND的组成256
16.5.2 解析器例程库257
16.5.3 Shell接口257
16.5.3 Shell接口257
16.5.2 解析器例程库257
16.6 DNS如何工作258
16.6 DNS如何工作258
16.7 高速缓存与效率259
16.7 高速缓存与效率259
16.8.1 配置解析器260
16.8 BIND客户机事务260
16.8 BIND客户机事务260
16.8.1 配置解析器260
16.8.2 测试解析器261
16.8.2 测试解析器261
16.8.3 对系统其余部分的影响262
16.9.1 /etc/named.boot :自举文件262
16.9.1 /etc/named.boot :自举文件262
16.8.3 对系统其余部分的影响262
16.9 设置名字服务器263
16.9 设置名字服务器263
16.10 DNS数据库266
16.10 DNS数据库266
16.10.1 SOA记录268
16.10.1 SOA记录268
16.10.2 NS记录269
16.10.2 NS记录269
16.10.3 A记录270
16.10.4 PTR记录270
16.10.3 A记录270
16.10.4 PTR记录270
16.10.5 MX记录272
16.10.5 MX记录272
16.10.6 CNAME记录274
16.10.7 HINFO记录274
16.10.8 WKS记录274
16.10.6 CNAME记录274
16.10.8 WKS记录274
16.10.7 HINFO记录274
16.10.10 TXT记录275
16.10.9 有用的邮件处理记录275
16.10.9 有用的邮件处理记录275
16.10.10 TXT记录275
16.10.11 新的资源记录276
16.11 BIND配置实例276
16.11 BIND配置实例276
16.10.11 新的资源记录276
16.11.2 高速缓存文件277
16.11.1 一台仅高速缓存服务器277
16.11.2 高速缓存文件277
16.11.1 一台仅高速缓存服务器277
16.11.3 一家小公司的主服务器278
16.11.3 一家小公司的主服务器278
16.11.4 一个大网点的主服务器280
16.11.4 一个大网点的主服务器280
16.11.5 补充说明282
16.11.6 联接记录282
16.11.5 补充说明282
16.11.6 联接记录282
16.12 更改区文件283
16.12 更改区文件283
16.13 区传送284
16.14 安全事务284
16.14 安全事务284
16.13 区传送284
16.15.1 登记消息285
16.15.1 登记消息285
16.15 测试与调试285
16.15 测试与调试285
16.15.3 named识别的信号286
16.15.3 named识别的信号286
16.15.2 调试级别286
16.15.2 调试级别286
16.15.4 用nslookup和dig调试287
16.15.4 用nslookup和dig调试287
16.15.5 残障权威指派289
16.15.5 残障权威指派289
16.16 主机管理工具290
16.16 主机管理工具290
16.17 不在因特网上的系统使用DNS291
16.19 各种操作系统的特殊之处291
16.18 BIND的版本291
16.17 不在因特网上的系统使用DNS291
16.18 BIND的版本291
16.19 各种操作系统的特殊之处291
16.20 推荐的参考读物295
16.20 推荐的参考读物295
17.1 简介297
第17章 网络文件系统297
17.1 简介297
17.2 服务器端的NFS297
17.2 服务器端的NFS297
第17章 网络文件系统297
17.2.1 mountd :对安装请求进行响应298
17.2.1 mountd :对安装请求进行响应298
17.2.2 nfsd :提供文件服务299
17.2.2 nfsd :提供文件服务299
17.3.1 biod :提供客户机端高速缓存300
17.3客户端的NFS300
17.3.1 biod :提供客户机端高速缓存300
17.3客户端的NFS300
17.3.2 安装远程文件系统301
17.3.2 安装远程文件系统301
17.5 NFS与网络的相互影响302
17.4 NFS的管理性常规302
17.6 专用NFS文件服务器302
17.4 NFS的管理性常规302
17.5 NFS与网络的相互影响302
17.6 专用NFS文件服务器302
17.7 自动安装303
17.7 自动安装303
17.8.1 间接映射表304
17.8.2 直接映射表304
17.8 automount :Sun的自动安装器304
17.8 automount :Sun的自动安装器304
17.8.1 间接映射表304
17.8.2 直接映射表304
17.8.3 主映射表305
17.8.3 主映射表305
17.8.4 使用automount的重复文件系统305
17.8.4 使用automount的重复文件系统305
17.9 amd更佳的自动安装器306
17.9.1 amd映射表306
17.8.5 终止automount306
17.9 amd更佳的自动安装器306
17.9.1 amd映射表306
17.8.5 终止automount306
17.9.2 启动amd308
17.9.3 使用amd的重复文件系统308
17.9.3 使用amd的重复文件系统308
17.9.2 启动amd308
17.10 NFS与安全309
17.9.4 终止amd309
17.11 NFS的监视与性能调整309
17.10 NFS与安全309
17.9.4 终止amd309
17.11 NFS的监视与性能调整309
17.12 其他文件共享系统310
17.12.1 RFS310
17.12.2 Andrew文件系统310
17.13 推荐的参考读物310
17.13 推荐的参考读物310
17.12.2 Andrew文件系统310
17.12.1 RFS310
17.12 其他文件共享系统310
18.1 简介311
18.2 共享什么311
第18章 共享系统文件311
18.1 简介311
18.2 共享什么311
第18章 共享系统文件311
18.3 拷贝文件到周围主机312
18.3 拷贝文件到周围主机312
18.3.1 rdist :推文件313
18.3.1 rdist :推文件313
18.3.2 expect :拉文件314
18.3.2 expect :拉文件314
18.4 NIS :网络信息服务316
18.4 NIS :网络信息服务316
18.4.1 NIS魔饼317
18.4.1 NIS魔饼317
18.4.3 NIS的优点与缺点318
18.4.2 网组(netgroup)318
18.4.2 网组(netgroup)318
18.4.3 NIS的优点与缺点318
18.4.4 NIS技术概貌319
18.4.4 NIS技术概貌319
18.4.5 设置NIS域321
18.4.5 设置NIS域321
18.5 NIS+:NIS之子323
18.5 NIS+:NIS之子323
18.6 其他数据库系统324
18.6 其他数据库系统324
18.7 管理信息来源的优先级编排325
18.8 各种操作系统的特别之处325
18.7 管理信息来源的优先级编排325
18.8 各种操作系统的特别之处325
第19章 SLIP与PPP328
19.1 简介328
19.2 SLIP和PPP跟UUCP的差异328
19.3 性能考虑328
19.1 简介328
19.2 SLIP和PPP跟UUCP的差异328
19.3 性能考虑328
第19章 SLIP与PPP328
19.4 SLIP和PPP的对比329
19.4.1 SLIP329
19.4 SLIP和PPP的对比329
19.4.1 SLIP329
19.5.1 让你的主机说SLIP或PPP330
19.5 基本连接模型330
19.4.2 PPP330
19.4.2 PPP330
19.5.1 让你的主机说SLIP或PPP330
19.5 基本连接模型330
19.6.1 地址分配331
19.5.2 控制SLIP和PPP链路331
19.5.3 找一个对话的主机331
19.6 有关网络的考虑331
19.6.1 地址分配331
19.6 有关网络的考虑331
19.5.3 找一个对话的主机331
19.5.2 控制SLIP和PPP链路331
19.6.3 安全332
19.6.4 NFS332
19.6.2 路由332
19.6.3 安全332
19.6.4 NFS332
19.6.2 路由332
19.9 步骤详解 :在SunOS上安装SLIP333
19.8 PPP的特性333
19.9 步骤详解 :在SunOS上安装SLIP333
19.6.5 X Windows333
19.6.5 X Windows333
19.7 SLIP的风味333
19.8 PPP的特性333
19.7 SLIP的风味333
19.10 在Solaris 2.4上配置PPP338
19.10 在Solaris 2.4上配置PPP338
19.12 拨入集线器339
19.11 在其他体系结构上安装SLIP和PPP339
19.12 拨入集线器339
19.11 在其他体系结构上安装SLIP和PPP339
20.1 简介340
第20章 因特网340
20.1 简介340
第20章 因特网340
20.2 因特网民众341
20.3.1 因特网层次结构341
20.3.1 因特网层次结构341
20.3 因特网结构与政策341
20.2 因特网民众341
20.3 因特网结构与政策341
20.3.2 能接受的使用342
20.3.3 因特网历史342
20.3.3 因特网历史342
20.3.2 能接受的使用342
20.3.4 因特网管理343
20.3.4 因特网管理343
20.4.1 匿名ftp344
20.4 使用因特网344
20.4 使用因特网344
20.4.1 匿名ftp344
20.4.2 设置匿名ftp服务器347
20.4.2 设置匿名ftp服务器347
20.4.4 Archie348
20.4.4 Archie348
20.4.3 档案(archive)服务器348
20.4.3 档案(archive)服务器348
20.4.5 广域信息服务(WAIS)350
20.4.6 Gopher350
20.4.5 广域信息服务(WAIS)350
20.4.6 Gopher350
20.4.7 万维网351
20.4.7 万维网351
20.4.8 小结352
20.5 连接到因特网352
20.5 连接到因特网352
20.4.8 小结352
20.6 推荐的补充读物354
20.6 推荐的补充读物354
21.1 简介355
21.1 简介355
第21章 电子邮件355
21.2 邮件系统355
第21章 电子邮件355
21.2 邮件系统355
21.2.1 用户代理357
21.2.2 传输代理357
21.2.2 传输代理357
21.2.1 用户代理357
21.2.3 投递代理358
21.2.4 邮件编址358
21.2.4 邮件编址358
21.2.3 投递代理358
21.2.5 阅读邮件信头359
21.2.5 阅读邮件信头359
21.2.6 假脱机目录362
21.2.7 邮件系统策略362
21.2.7 邮件系统策略362
21.2.6 假脱机目录362
21.2.8 邮件系统别名363
21.2.8 邮件系统别名363
21.2.9 特殊种类的别名364
21.2.9 特殊种类的别名364
21.2.10 邮件转发366
21.2.10 邮件转发366
21.2.11 散列的别名数据库367
21.2.11 散列的别名数据库367
21.2.12 邮递清单368
21.2.12 邮递清单368
21.3 sendmail :电子邮件马戏团的领班368
21.3 sendmail :电子邮件马戏团的领班368
21.3.1 sendmail的历史369
21.3.1 sendmail的历史369
21.3.2 厂家提供的sendmail版本370
21.3.2 厂家提供的sendmail版本370
21.3.3 运行模式371
21.3.3 运行模式371
21.3.4 邮件队列372
21.3.4 邮件队列372
21.4 配置sendmail374
21.4.1 原始配置文件374
21.4.1 原始配置文件374
21.4 配置sendmail374
21.4.3 D命令 :定义一个符号375
21.4.3 D命令 :定义一个符号375
21.4.2 一般语法375
21.4.2 一般语法375
21.4.4 C命令 :定义一个类377
21.4.5 F命令 :从一个文件定义一个类377
21.4.4 C命令 :定义一个类377
21.4.5 F命令 :从一个文件定义一个类377
21.4.6 O命令 :设置选项378
21.4.6 O命令 :设置选项378
21.4.8 T命令 :设定受信任的用户(V8中不用)381
21.4.7 P命令 :定义消息优先级381
21.4.7 P命令 :定义消息优先级381
21.4.8 T命令 :设定受信任的用户(V8中不用)381
21.4.9 H命令 :设定信头格式382
21.4.9 H命令 :设定信头格式382
21.4.10 V命令 :设定配置文件语法版本384
21.4.11 K命令 :定义带键的数据库(仅用于V8)384
21.4.11 K命令 :定义带键的数据库(仅用于V8)384
21.4.10 V命令 :设定配置文件语法版本384
21.4.12 重写规则386
21.4.12 重写规则386
21.4.13 S命令 :开始一个新的规则集387
21.4.13 S命令 :开始一个新的规则集387
21.4.14 R命令 :定义一个重写规则388
21.4.14 R命令 :定义一个重写规则388
21.4.15 重写规则举例392
21.4.15 重写规则举例392
21.4.16 常犯的规则集错误393
21.4.16 常犯的规则集错误393
21.4.17 M命令 :定义邮递器394
21.4.17 M命令 :定义邮递器394
21.5 使用m4预处理器的配置396
21.5 使用m4预处理器的配置396
21.6 V8配置397
21.6 V8配置397
21.6.1 define宏398
21.6.1 define宏398
21.6.2 VERSIONID宏399
21.6.3 OSTYPE宏399
21.6.3 OSTYPE宏399
21.6.2 VERSIONID宏399
21.6.4 MASQUERADE_AS宏400
21.6.4 MASQUERADE_AS宏400
21.6.5 FEATURE宏401
21.6.5 FEATURE宏401
21.6.7 LOCAL-*宏402
21.6.6 MAIL-HUB和SMART-HOST宏402
21.6.7 LOCAL-*宏402
21.6.6 MAIL-HUB和SMART-HOST宏402
21.6.8 MAILER宏403
21.6.9 SITE和SITECONFIG宏403
21.6.9 SITE和SITECONFIG宏403
21.6.8 MAILER宏403
21.6.10 DOMAIN宏405
21.6.11 构建一个V8配置文件405
21.6.11 构建一个V8配置文件405
21.6.10 DOMAIN宏405
21.7 IDA配置406
21.7 IDA配置406
21.7.1 IDA数据库文件407
21.7.2 MAILERTABLE数据库407
21.7.2 MAILERTABLE数据库407
21.7.1 IDA数据库文件407
21.7.3 DOMAINTABLE数据库408
21.7.4 GENERICFROM数据库408
21.7.5 ALIASES文件408
21.7.3 DOMAINTABLE数据库408
21.7.4 GENERICFROM数据库408
21.7.5 ALIASES文件408
21.7.6 ALWAYSADDDOMAIN宏408
21.7.6 ALWAYSADDDOMAIN宏408
21.7.7 PSEUDODOMAINS宏409
21.7.8 PSEUDONYMS宏409
21.7.9 UUCPNODES宏409
21.7.10 HIDDENNET和HIDDEN-NETHOST宏409
21.7.7 PSEUDODOMAINS宏409
21.7.8 PSEUDONYMS宏409
21.7.9 UUCPNODES宏409
21.7.10 HIDDENNET和HIDDEN-NETHOST宏409
21.7.14 SPOOLDIR宏410
21.7.13 RELAY_HOST和RELAY_MAILER宏410
21.7.15 构建一个IDA配置文件410
21.8 配置文件举例410
21.7.12 TIMEOUT宏410
21.7.11 LOADAVEQUEVE和LOADAVEREJ宏410
21.7.14 SPOOLDIR宏410
21.7.15 构建一个IDA配置文件410
21.8 配置文件举例410
21.7.13 RELAY_HOST和RELAY_MAILER宏410
21.7.12 TIMEOUT宏410
21.7.11 LOADAVEQUEVE和LOADAVEREJ宏410
23.3.1 保密字检查与选择411
21.8.3 一个较大网点的V8配置411
21.8.2 一个小型网点的IDA配置411
21.8.1 一个小型网点的V8配置文件411
21.8.1 一个小型网点的V8配置文件411
21.8.2 一个小型网点的IDA配置411
21.8.3 一个较大网点的V8配置411
23.3.1 保密字检查与选择411
21.8.4 一个较大网点的IDA配置413
21.8.4 一个较大网点的IDA配置413
21.9 V8和IDA的比较414
21.9 V8和IDA的比较414
21.10 邮递器统计信息415
21.10 邮递器统计信息415
21.11 测试与调试416
21.11 测试与调试416
21.11.1 测试重写规则416
21.11.1 测试重写规则416
21.11.2 详尽投递418
21.11.2 详尽投递418
21.11.3 用SMTP对话419
21.11.4 系统登记419
21.11.4 系统登记419
21.11.3 用SMTP对话419
21.12 安全与隐私420
21.12 安全与隐私420
21.13 推荐的补充读物421
21.13 推荐的补充读物421
第22章 网络管理423
22.1 简介423
22.2 检测网络故障423
22.2 检测网络故障423
第22章 网络管理423
22.1 简介423
22.2.2 穷追失败的ping424
22.2.2 穷追失败的ping424
22.2.1 用ping命令检查连接性424
22.2.1 用ping命令检查连接性424
22.2.3 用netstat命令检查错误426
22.2.3 用netstat命令检查错误426
22.2.4 自动的网络测试427
22.2.4 自动的网络测试427
22.3 故障报告428
22.3 故障报告428
22.4 可靠性规划429
22.4 可靠性规划429
22.5 网络管理协议430
22.5 网络管理协议430
22.5.1 如何使用431
22.6 SNMP :简单的网络管理协议431
22.6 SNMP :简单的网络管理协议431
22.5.1 如何使用431
22.6.2 管理信息库432
22.6.1 SNMP名字空间432
22.6.2 管理信息库432
22.6.1 SNMP名字空间432
22.6.4 SNMP的文档泥潭433
22.6.3 SNMP协议操作433
22.6.4 SNMP的文档泥潭433
22.6.3 SNMP协议操作433
22.6.5 各种操作系统的特别之处434
22.6.5 各种操作系统的特别之处434
22.6.6 CMU工具437
22.6.6 CMU工具437
22.7 推荐的补充读物438
22.7 推荐的补充读物438
23.1 简介439
第23章 安全439
23.1 简介439
第23章 安全439
23.2 安全的七个常识规则440
23.2 安全的七个常识规则440
23.3 /etc/passwd文件的安全问题441
23.3.2 组登录账号与共享登录账号441
23.3 /etc/passwd文件的安全问题441
23.3.2 组登录账号与共享登录账号441
23.3.3 用户shell442
23.3.4 隐藏的保密字442
23.3.3 用户shell442
23.3.4 隐藏的保密字442
23.3.5保密字时限443
23.4.1 编写setuid类型程序443
23.3.6 root权限项443
23.4 setuid程序443
23.4.1 编写setuid类型程序443
23.4 setuid程序443
23.3.6 root权限项443
23.3.5保密字时限443
23.4.2 寻找setuid类型程序444
23.4.2 寻找setuid类型程序444
23.6 形形色色的安全事务445
23.6 形形色色的安全事务445
23.5 重要文件的权限445
23.6.1 远程事件登记445
23.6.1 远程事件登记445
23.5 重要文件的权限445
23.6.3 /etc/hosts.equiv和~/.rhosts446
23.6.2 安全终端446
23.6.3 /etc/hosts.equiv和~/.rhosts446
23.6.2 安全终端446
23.6.4 安全与NIS447
23.6.5 安全与NFS447
23.6.6 安全与sendmail447
23.7.1 COPS :审计系统安全447
23.7.1 COPS :审计系统安全447
23.6.4 安全与NIS447
23.7 安全强力工具447
23.6.5 安全与NFS447
23.7 安全强力工具447
23.6.6 安全与sendmail447
23.7.2 crack :找出不安全的保密字448
23.7.3 tcpd :保护因特网服务448
23.7.3 tcpd :保护因特网服务448
23.7.2 crack :找出不安全的保密字448
23.7.4 tripwire :监视系统文件的变化449
23.7.4 tripwire :监视系统文件的变化449
23.8 Kerberos :网络安全的一个统一方法450
23.8 Kerberos :网络安全的一个统一方法450
23.9 分组过滤451
23.9 分组过滤451
23.10 安全与备份452
23.11 特洛伊木马452
23.11 特洛伊木马452
23.10 安全与备份452
23.13 使用crypt的数据加密453
23.12 智能终端问题453
23.13 使用crypt的数据加密453
23.12 智能终端问题453
23.14 CERT与SCC454
23.14 CERT与SCC454
23.15 安全邮递清单455
23.16 推荐的补充读物455
23.15 安全邮递清单455
23.16 推荐的补充读物455
第24章Usenet新闻457
24.1 简介457
24.2 新闻的发布457
第3部分 其他管理技术457
第3部分 其他管理技术457
第24章Usenet新闻457
24.1 简介457
24.2 新闻的发布457
24.3 新闻组458
24.3 新闻组458
24.4 alt :受禁止的层次结构459
24.4 alt :受禁止的层次结构459
24.5 Usenet :资源还是浪费460
24.7 Clarinet460
24.6 FAQ和文档460
24.5 Usenet :资源还是浪费460
24.6 FAQ和文档460
24.7 Clarinet460
24.8 Usenet软件461
24.8.1 C-News和NNTP461
24.8.2 INN461
24.8 Usenet软件461
24.8.1 C-News和NNTP461
24.8.2 INN461
24.8.3 在你的站点上设置新闻服务461
24.8.3 在你的站点上设置新闻服务461
24.9 安装INN462
24.9.1 获取INN462
24.9.2 打印INN安装文档462
24.9 安装INN462
24.9.1 获取INN462
24.9.2 打印INN安装文档462
24.9.3 配置INN462
24.9.3 配置INN462
24.9.4 编译INN463
24.9.5 INN中的程序和控制文件463
24.9.4 编译INN463
24.9.5 INN中的程序和控制文件463
24.9.6 启动INN466
24.9.6 启动INN466
24.9.7 监视文章流动466
24.10 基于NNTP的新闻阅读器466
24.9.8 日常杂务466
24.10 基于NNTP的新闻阅读器466
24.9.8 日常杂务466
24.9.7 监视文章流动466
24.10.4 tin : 又一个新闻阅读器467
24.10.3 nn : 没有新闻就是好新闻467
24.10.2 trn :rn的线索化版本467
24.10.1 rn :阅读新闻467
24.10.4 tin : 又一个新闻阅读器467
24.10.3 nn : 没有新闻就是好新闻467
24.10.2 trn :rn的线索化版本467
24.10.1 rn :阅读新闻467
24.12.2 news.admin468
24.12.2 news.admin468
24.11 维护策略468
24.12 系统管理员必读新闻组468
24.12.1 news.announce.icmportant(受限制)468
24.12.3 comp.unix.questions468
24.12.3 comp.unix.questions468
24.10.5 xrn : 一个基于X Windows的新闻阅读器468
24.11 维护策略468
24.12 系统管理员必读新闻组468
24.12.1 news.announce.icmportant(受限制)468
24.10.5 xrn : 一个基于X Windows的新闻阅读器468
24.12.5 comp.sources.unix(受限制)469
24.12.6 comp.sources.misc(受限制)469
24.12.7 comp.sources.bugs469
24.12.8 comp.sources.wanted469
24.12.4 comp.unix.wizards469
24.12.8 comp.sources.wanted469
24.12.7 comp.sources.bugs469
24.12.6 comp.sources.misc(受限制)469
24.12.5 comp.sources.unix(受限制)469
24.12.4 comp.unix.wizards469
24.13 你可能会感兴趣的新闻组470
24.12.9 comp.sys.machine和comp.sys.machine.digest(受限制)470
24.12.10 comp.unix.admin470
24.13 你可能会感兴趣的新闻组470
24.12.10 comp.unix.admin470
24.12.9 comp.sys.machine和comp.sys.machine.digest(受限制)470
24.14 推荐的参考读物471
24.14 推荐的参考读物471
25.1 简介472
第25章 打印系统472
25.1 简介472
第25章 打印系统472
25.2 有关打印的小词汇表473
25.2 有关打印的小词汇表473
25.3 BSD打印系统475
25.3 BSD打印系统475
25.3.1 打印过程概况475
25.3.1 打印过程概况475
25.3.2 /etc/printcap文件476
25.3.2 /etc/printcap文件476
25.3.3 printcap变量477
25.3.3 printcap变量477
25.3.4 /etc/printcap表项示例482
25.3.4 /etc/printcap表项示例482
25.3.5 控制打印环境483
25.3.5 控制打印环境483
25.3.6 lpq :查看打印队列483
25.3.6 lpq :查看打印队列483
25.3.8 lpc :进行管理性更改484
25.3.7 lprm :删除任务484
25.3.7 lprm :删除任务484
25.3.8 lpc :进行管理性更改484
25.4 ATT打印系统486
25.3.9 文件大小限制486
25.3.9 文件大小限制486
25.4 ATT打印系统486
25.4.3 lp简述487
25.4.2 目的地和类487
25.4.1 概貌487
25.4.1 概貌487
25.4.2 目的地和类487
25.4.3 lp简述487
25.4.4 lpsched和lpshut :启动和停止打印488
25.4.4 lpsched和lpshut :启动和停止打印488
25.4.5 lpadmin :配置打印环境489
25.4.5 lpadmin :配置打印环境489
25.4.6 cancel :删除打印作业491
25.4.6 cancel :删除打印作业491
25.4.7 accept与reject :控制假脱机处理492
25.4.8 enable和disable :控制打印492
25.4.7 accept与reject :控制假脱机处理492
25.4.8 enable和disable :控制打印492
25.4.9 lpmove :传送作业492
25.4.9 lpmove :传送作业492
25.4.10 lpstat :取得状态信息493
25.4.11 接口程序493
25.4.10 lpstat :取得状态信息493
25.4.11 接口程序493
25.4.12 如何处置打印系统的瘫痪494
25.4.12 如何处置打印系统的瘫痪494
25.5 跨平台假脱机处理495
25.5 跨平台假脱机处理495
25.5.1 从一个lpd系统向另一个lpd系统的假脱机处理496
25.5.2 从HP-UX向一台lpd打印机的假脱机处理496
25.5.1 从一个lpd系统向另一个lpd系统的假脱机处理496
25.5.2 从HP-UX向一台lpd打印机的假脱机处理496
25.5.3 从一个lpd系统向HP-Ux上的lpsched的假脱机处理497
25.5.4 去往或来自Solaris的假脱机处理497
25.5.4 去往或来自Solaris的假脱机处理497
25.5.3 从一个lpd系统向HP-Ux上的lpsched的假脱机处理497
25.6 何去何从498
25.7 常用打印软件498
25.6 何去何从498
25.7 常用打印软件498
25.7.1 TranScript499
25.7.4 JetDirect499
25.7.2 NeWSPrint499
25.7.5 groff499
25.7.6 ghostscript499
25.7.3 Impressario499
25.7.2 NeWSPrint499
25.7.1 TranScript499
25.7.3 Impressario499
25.7.4 JetDirect499
25.7.6 ghostscript499
25.7.5 groff499
25.8 网络打印机500
25.9 PostScript打印机500
25.7.7 CAP和K-Spool500
25.7.8 mpage500
25.8 网络打印机500
25.7.7 CAP和K-Spool500
25.7.8 mpage500
25.9 PostScript打印机500
25.10.1 使用打印记账501
25.10 打印机使用原则501
25.10.4 提供预览器501
25.10.2 仅在必要时使用标帜页501
25.10.3 提供回收箱501
25.10.4 提供预览器501
25.10.3 提供回收箱501
25.10.2 仅在必要时使用标帜页501
25.10.1 使用打印记账501
25.10 打印机使用原则501
25.10.5 购买便宜的打印机502
25.10.6 配备富余的墨盒在手头502
25.10.5 购买便宜的打印机502
25.10.6 配备富余的墨盒在手头502
第26章 硬盘空间管理503
第26章 硬盘空间管理503
26.1 简介503
26.2 对付硬盘大户503
26.2 对付硬盘大户503
26.1 简介503
26.3 检测硬盘大户504
26.3 检测硬盘大户504
26.4 数据压缩505
26.4 数据压缩505
26.5 skulker脚本506
26.6 tunefs :设置文件系统参数506
26.5 skulker脚本506
26.6 tunefs :设置文件系统参数506
26.7 硬盘限额507
26.7 硬盘限额507
26.7.1 限额系统如何工作509
26.7.2 允许限额509
26.7.1 限额系统如何工作509
26.7.2 允许限额509
26.7.3 在某个文件系统上设置限额510
26.7.3 在某个文件系统上设置限额510
26.7.6 限额和NFS511
26.7.6 限额和NFS511
26.7.4 edquota :设置限额值511
26.7.5 quota和repquota :查看限额值511
26.7.4 edquota :设置限额值511
26.7.5 quota和repquota :查看限额值511
26.8 硬盘溢出512
26.9 各种操作系统的特殊之处512
26.9 各种操作系统的特殊之处512
26.8 硬盘溢出512
27.1 简介514
27.2 电路板处理常识514
第27章 硬件维护514
27.1 简介514
第27章 硬件维护514
27.2 电路板处理常识514
27.3 维护显示器515
27.4 SIMM内存条515
27.2.1 静电515
27.2.2 重插一遍电路板515
27.4 SIMM内存条515
27.3 维护显示器515
27.2.2 重插一遍电路板515
27.2.1 静电515
27.5 预防性的维护516
27.6 维修合同516
27.6.1 现场维修516
27.5 预防性的维护516
27.6 维修合同516
27.6.1 现场维修516
27.6.2 板级更换维修517
27.6.3 保修期517
27.7 环境因素517
27.7.1 电源供应517
27.6.2 板级更换维修517
27.7.1 电源供应517
27.7 环境因素517
27.6.3 保修期517
27.7.3 湿度518
27.7.2温度518
27.7.3 湿度518
27.7.2温度518
28.2 为什么要记账519
28.2 为什么要记账519
第28章 记账519
28.1 简介519
第28章 记账519
28.1 简介519
28.3 测算和归档什么信息520
28.4 在连网环境中记账520
28.5.1 CPU记账520
28.5 BSD中的记账系统520
28.5.1 CPU记账520
28.5 BSD中的记账系统520
28.4 在连网环境中记账520
28.3 测算和归档什么信息520
28.5.2 连接时间记账522
28.5.2 连接时间记账522
28.5.3 打印机使用记账524
28.5.3 打印机使用记账524
28.5.4 调制解调器拨出使用记账525
28.5.5 小结525
28.5.5 小结525
28.5.4 调制解调器拨出使用记账525
28.6 ATT中的记账系统526
28.6.1 设置记账系统526
28.6.1 设置记账系统526
28.6 ATT中的记账系统526
28.6.2 记账系统做哪些工作528
28.6.2 记账系统做哪些工作528
28.6.3 打印机使用情况记账530
28.6.3 打印机使用情况记账530
28.7 各种操作系统的特殊之处531
28.7 各种操作系统的特殊之处531
29.2 做什么可改善性能533
29.1 简介533
第29章 性能分析533
第29章 性能分析533
29.1 简介533
29.2 做什么可改善性能533
29.3 影响性能的因素534
29.3 影响性能的因素534
29.4.1 分析CPU使用情况535
29.4 全面检查系统性能535
29.4 全面检查系统性能535
29.4.1 分析CPU使用情况535
29.4.2 虚存的代价537
29.4.2 虚存的代价537
29.4.3 分析内存使用情况538
29.4.3 分析内存使用情况538
29.4.4 分析硬盘I/O情况541
29.4.4 分析硬盘I/O情况541
29.4.5 调整文件系统性能543
29.4.6 pstat :打印各种统计数据(BSD)543
29.4.5 调整文件系统性能543
29.4.6 pstat :打印各种统计数据(BSD)543
29.5 系统临时变慢情况的处理544
29.5 系统临时变慢情况的处理544
29.6 推荐的参考读物545
29.6 推荐的参考读物545
30.1 简介546
30.2 UUCP相比于SLIP和PPP546
第30章 UUCP546
30.1 简介546
第30章 UUCP546
30.2 UUCP相比于SLIP和PPP546
30.3 UUCP概貌547
30.3 UUCP概貌547
30.5 用户级UUCP548
30.4 UUCP地址548
30.5.1 uucp :拷贝文件548
30.5.1 uucp :拷贝文件548
30.5 用户级UUCP548
30.4 UUCP地址5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