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伺服系统原理与设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伺服系统原理与设计
  • 胡佑德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137166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348页
  • 主题词:伺服系统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伺服系统原理与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概论1

1-1 发展简况1

1-2 伺服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其基本特征2

第二章 伺服系统的测速与测角(位移)7

2-1 概述7

2-2 角速度的检测7

1.测速发电机8

2.测速电桥10

3.光电测速盘12

4.速率陀螺13

2-3 用典型元件测角(位移)14

1.电位计14

2.差动变压器和微同步器16

3.自整角机与旋转变压器17

4.感应同步器19

5.三自由度陀螺20

2-4 双通道测角线路21

2-5 扫描测量24

1.圆锥扫描24

2.扇形扫描28

2-6 脉冲比较测角(位移)30

习题33

第三章 伺服系统的信号转换电路35

3-1 伺服系统中常见的信号转换电路的类型35

3-2 相敏整流线路36

1.开关式相敏整流线路37

2.用模拟乘法器作相敏解调器41

3.相敏整流集成芯片41

3-3 振幅调制线路43

1.开关式振幅调制线路43

2.用模拟乘法器作振幅调制器45

3.振幅调制集成芯片45

3-4 相位调制线路46

3-5 脉冲宽度调制(PWM)线路46

3-6 电压—频率转换(V/F)电路49

3-7 频率—电压转换(F/V)电路50

3-8 数字—自整角机/旋转变压器转换(DSC/DRC)54

1.数字—自整角机转换器54

2.数字—旋转变压器转换器57

3-9 自整角机/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SDC-RDC)58

1.自整角机—数字转换器58

2.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63

习题64

第四章 伺服系统的特性及提高系统品质的方法65

4-1 系统品质与系统特性65

1.系统特性与稳态精度的关系66

2.系统特性与其过渡过程品质的关系68

4-2 常用的线性补偿71

1.串联补偿71

2.顺馈补偿74

3.负反馈补偿76

4.正反馈补偿的应用83

1.扰动补偿的不变性原理84

4-3 复合控制与扰动间接测量补偿技术84

2.复合控制伺服系统89

3.复合控制双传动伺服系统92

4.模型跟踪控制系统95

5.扰动的间接测量补偿技术97

4-4 非线性补偿技术在伺服系统中的应用102

1.采用非线性速度阻尼的系统102

2.采用非线性积分器和非线性PI调节器105

3.采用双模或多模控制技术106

4-5 干摩擦对系统的影响及其改善107

1.干摩擦造成系统低速不平滑108

2.减小低速“跳动”的措施111

4-6 机械谐振对系统的影响及其补偿116

1.传动轴弹性变形造成的机械谐振117

2.消除或补偿机械谐振影响的措施120

4-7 传动间隙对系统的影响及其补偿124

1.传动间隙对系统性能的影响126

2.消除或补偿传动间隙对系统的影响127

习题132

5-1 设计概述135

第五章 系统的稳态设计135

5-2 负载的分析计算138

1.几种典型负载138

2.负载的折算140

3.负载的综合计算143

5-3 执行元件的选择148

1.单轴传动的电机选择148

2.一般高速执行电机的选择153

1.检测装置的选择与设计161

5-4 检测装置、信号转换线路、放大装置及电源线路等的设计与选择161

2.信号选择电路的设计166

3.放大装置的设计168

4.电源设备等装置的设计169

5-5 信号转换及相关接口的设计170

1.RDC相关接口电路设计170

2.DRC相关接口电路设计178

5-6 利用铭牌数据和经验公式推导系统的传递函数179

1.直流随动系统的传递函数推导179

2.采用两相异步机的交流随动系统传递函数推导184

3.采用三相电动机的交流随动系统传递函数的推导186

习题188

第六章 设计补偿装置的对数频率法190

6-1 引言190

6-2 希望特性的绘制191

6-3 补偿装置的设计198

1.串联补偿装置的设计198

2.负反馈补偿的设计200

6-4 考虑降低灵敏度的设计204

6-5 复合控制系统的设计208

1.利用串入PI调节器的设计211

2.利用间接测量输入的补偿设计213

6-6 交流载频系统中对信号传递的要求214

1.零相角条件的表达式216

2.等效传递函数219

6-7 交流载频系统补偿装置的设计223

1.“谐振”补偿电路的设计计算223

2.开关”补偿电路的设计234

习题236

第七章 最优传递函数设计方法239

7-1 引言239

7-2 最优传递函数240

1.目标函数为J1时的最优传递函数240

2.ITAE最优传递函数248

7-3 状态反馈的设计251

1.全状态反馈的设计251

2.Ⅱ型系统的设计问题254

3.部分状态反馈的设计258

7-4 输出反馈补偿设计及其它264

习题269

第八章 伺服系统举例270

8-1 火炮方位伺服系统270

8-2 锁相可逆调速系统275

8-3 VCD放像机的伺服系统282

1.主轴伺服系统与切向伺服系统284

2.高低伺服系统与聚焦伺服系统287

3.进给伺服系统与循迹伺服系统288

4.倾斜伺服系统290

8-4 应用于飞行试验仿真系统中的交流伺服系统293

1.伺服电机、驱动装置及位置检测294

2.数字控制器及相关电路296

3.伺服系统的控制程序304

4.伺服系统的保护306

第九章 滑模控制与重复控制在伺服系统中的应用307

9-1 伺服系统的滑模控制307

1.二阶系统开关控制举例307

2.滑动模态310

3.伺服系统滑模控制设计313

9-2 重复控制原理及其应用319

1.重复控制原理319

2.重复控制系统的稳定性324

3.重复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326

主要参考文献329

附录一 常用补偿电路及其特性332

附录二 常用有源补偿电路及其特性334

附录三 常用Laplace变换表3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