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稿](https://www.shukui.net/cover/48/31192281.jpg)
- 中山大学哲学系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2001·207
- 出版时间:1981
- 标注页数:483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页1
绪论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对象和任务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分期6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态度和方法9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1837-1848年)1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14
第二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唯心主义者到唯物主义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21
第三节 在批判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各种流行思潮的斗争中,制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51
第四节 在与工人运动直接相结合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公开问世。《共产党宣言》是鲜明表达新世界观的纲领性文件72
简短的结论86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欧洲风暴时期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同经济学和军事学相结合的重大成果(1848-1871年)89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1848年欧洲革命经验总结的哲学意义。唯物史观的运用和发展90
第二节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科学分析。《资本论》中的哲学问题102
第三节 恩格斯对军事科学的研究。恩格斯军事著作中的哲学思想119
第四节 巴黎公社经验的理论概括。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130
简短的结论134
第三章 反对各种机会主义思潮,总结自然科学新成就,系统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1871-1883年)136
第一节 批判巴枯宁主义、拉萨尔主义和“非常法”时期德国党内的机会主义,捍卫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137
第二节 批判杜林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系统阐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反杜林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巨大贡献151
第三节 总结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揭示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自然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巨大贡献172
简短的结论188
第四章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捍卫和发展(1883-1895年)189
第一节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190
第二节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四十年来哲学斗争的总结200
第三节 恩格斯晚年的有关书信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214
简短的结论220
第五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学生和战友的哲学思想222
第一节 狄慈根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论证224
第二节 梅林在宣传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贡献236
第三节 考茨基早期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贡献245
第四节 拉法格在捍卫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的贡献253
第五节 拉布里奥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宣传与阐发261
简短的结论269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的传播。列宁在反对民粹派和经济派的斗争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捍卫和发展(1894-1903年)27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代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27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的传播和普列汉诺夫的贡献279
第三节 列宁批判民粹派的主观社会学,捍卫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的哲学意义297
第四节 列宁批判经济派的自发论,阐明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怎么办?》的哲学意义308
简短的结论316
第七章 列宁在1905年革命前后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1903-1914年)317
第一节 认识论问题上升到首要地位。《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318
第二节 列宁批判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334
第三节 列宁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物理学新发现的哲学总结346
第四节 回顾马克思主义的战斗历程,总结反对第二国际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历史经验359
简短的结论367
第八章 列宁在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唯物辩证法(1914-1917年)368
第一节 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伯恩施坦、考茨基修正主义的斗争,突出了唯物辩证法问题。《哲学笔记》的写作及其意义369
第二节 列宁全面地研究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明确提出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373
第三节 列宁反对割裂认识论和辩证法的错误,指出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388
第四节 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帝国主义的矛盾和国家问题,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实现403
简短的结论413
第九章 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1917-1924年)415
第一节 端正思想路线,捍卫、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415
第二节 具体分析过渡时期的特点,捍卫和丰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426
第三节 总结新鲜经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434
简短的结论444
第十章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捍卫和发展(1924-1953年)446
第一节 捍卫列宁主义的斗争447
第二节 探索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状况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456
第三节 阐明党的理论基础,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463
第四节 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哲学意义472
简短的结论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