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https://www.shukui.net/cover/68/31200831.jpg)
- EdwardCrawley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26546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57页
- 文件大小:85MB
- 文件页数:272页
- 主题词:高等教育-工科(教育)-教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1.1基本原理1
1.2背景1
1.3 CDIO工程教育改革2
1.4教学大纲与标准3
1.5实施与发展过程3
1.6关于此书4
第二章 综述5
2.1引言5
2.2本章目标6
2.3改革的动力6
2.3.1现代工程师的任务6
2.3.2构思—设计—实施—运行7
2.3.3工程教育改革的必要性8
2.3.4工程教育改革的要求10
2.4 CDIO工程教育改革17
2.4.1目标集17
2.4.2愿景19
2.4.3教育方法的基础27
2.4.4满足教育改革的要求28
2.5愿景的实现28
2.5.1 CDIO教学大纲30
2.5.2 CDIO标准30
2.5.3组织与文化的改变32
2.5.4提高教师的能力34
2.5.5开源下的CDIO方法和资源34
2.5.6并行发展的合作价值35
2.5.7与国家标准和其他改革项目的一致性35
2.5.8吸引和留住具有工程师资质的学生35
2.5.9满足改革要求38
2.6小结38
讨论题39
参考文献39
第三章 CDIO教学大纲——工程教育的学习效果41
3.1引言41
3.2本章目标42
3.3工程知识和能力42
3.3.1工程所需的知识和能力42
3.3.2合理和详细的教学大纲的重要性43
3.4 CDIO教学大纲44
3.4.1 CDIO教学大纲的开发和整合45
3.4.2 CDIO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46
3.4.3 CDIO教学大纲的验证50
3.4.4现代工程主旋律——创新和可持续性55
3.4.5 CDIO教学大纲的通用性57
3.5学习效果和学生应具备的程度57
3.5.1四所CDIO发起大学的学习效果研究58
3.5.2对掌握的熟练程度的调查59
3.5.3麻省理工学院的调查结果60
3.5.4三所瑞典大学的调查结果61
3.5.5四所大学调查结果的比较62
3.5.6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学习效果研究63
3.5.7将应掌握的程度转化为学习效果66
3.6小结68
讨论题68
参考文献69
第四章 一体化课程计划的设计71
4.1引言71
4.2本章目标72
4.3一体化课程计划的依据73
4.3.1实际的需要73
4.3.2教育方法的理由73
4.3.3课程计划设计的特性74
4.3.4教师印象中的基本能力74
4.4课程计划设计基础75
4.4.1课程计划设计过程模型76
4.4.2课程计划内容和学习效果77
4.4.3已有条件77
4.4.4现有课程计划标准化分析79
4.5一体化课程计划设计80
4.5.1课程计划的结构80
4.5.2课程计划内容和学习效果的顺序85
4.5.3课程计划与学习效果的对应87
4.6工程导论89
4.7小结92
讨论题93
参考文献93
第五章 设计—实现经验和工程实践场所与条件95
5.1引言95
5.2.本章目标96
5.3设计—实现的经验96
5.3.1设计—实现经验的意义96
5.3.2设计—实现经验的角色和价值97
5.3.3基本设计—实现的经验98
5.3.4高级设计—实现的经验99
5.3.5设计—实现经验的特性99
5.3.6贯穿于课程计划的设计—实现经验100
5.3.7设计—实现经验的挑战107
5.3.8利益相关者的反映和总结108
5.4工程实践场所108
5.4.1工程实践场所的角色和益处109
5.4.2实践场所的设计109
5.4.3 CDIO实践场所的实例111
5.4.4 CDIO实践场所中的教与学模式113
5.4.5工程实践场所对管理和使用的挑战116
5.5小结117
讨论题118
参考文献119
第六章 教与学121
6.1引言121
6.2本章目标122
6.3学生对教与学的认识122
6.4一体化学习124
6.4.1一体化学习的益处125
6.4.2多课程经验的一体化学习125
6.5提高一体化学习的方法和资源126
6.5.1预期学习效果的具体要求127
6.5.2预期学习效果的分类127
6.5.3预期学习效果的实例128
6.5.4预期学习效果的建设性调整129
6.5.5教师对一体化学习的支持129
6.6主动学习和经验学习130
6.6.1主动学习的方法131
6.6.2经验学习方法133
6.6.3采用多种主动学习和经验学习的方法135
6.6.4使工程教育对学生更具吸引力136
6.7收益与挑战138
6.8小结138
讨论题139
参考文献139
第七章 学生学习的评估141
7.1引言141
7.2本章目标142
7.3学习评估的过程142
7.4使评估方法和学习效果相一致144
7.5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方法146
7.5.1笔试和口试146
7.5.2表现评分147
7.5.3产品审查148
7.5.4学习日记和卷案149
7.5.5其他自我测评的方法149
7.6评估结果对教与学的改进151
7.7主要收益和挑战152
7.8小结153
讨论题153
参考文献153
第八章 适应并实施CDIO教学模式155
8.1引言155
8.2本章目标155
8.3以CDIO专业计划建设作为文化与组织改革的案例156
8.3.1促进文化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157
8.3.2第一阶段改革——有一个正确的开端158
8.3.3第二阶段的改革——建立改革的核心工作的动力163
8.3.4第三阶段的改革——制度性的改革165
8.3.5大学的改革作为组织改革的案例166
8.4教师的提高和对教师的支持170
8.4.1提高教师的能力水平170
8.4.2提高教师的教学和评估能力172
8.5用于支持专业计划改革的资源175
8.5.1用工程设计的模式开发CDIO方法175
8.5.2开源方法和资源178
8.5.3并行发展合作的价值180
8.6小结181
讨论题181
参考文献181
第九章 专业评估183
9.1引言183
9.2本章目标184
9.3基于标准的专业评估184
9.4 CDIO标准和相关的主要问题186
9.4.1 CDIO标准的原理与组成186
9.4.2与标准相一致的主要问题187
9.5专业评估的方法190
9.5.1审阅文件190
9.5.2与个人和专题小组面谈190
9.5.3问卷调查190
9.5.4教师工作体会备忘录191
9.5.5校外专家的专业审查191
9.5.6不同学习时期的分析192
9.6按CDIO标准评价一个专业192
9.7专业的持续改进过程196
9.8 CDIO专业计划的总体影响198
9.8.1输入、过程和短期效果的初步成果198
9.8.2长期效果和整体影响的研究199
9.9小结200
讨论题201
参考文献201
第十章 工程教育的历史回顾203
10.1引言203
10.2本章目标205
10.3工程教育的起源205
10.3.1法国的工程教育205
10.3.2北欧的工程教育206
10.3.3英国的工程教育206
10.3.4美国的工程教育207
10.4工程和工业发展208
10.5科学作为工程的基础209
10.5.1美国的发展209
10.5.2欧洲的发展210
10.5.3战后的发展210
10.6实践能力和经验的减少211
10.6.1技术学校的转化211
10.6.2工业界的反应212
10.6.3回归实践212
10.7学科大量增加和学科边界模糊化213
10.7.1学科大量增加的解决办法213
10.7.2技术与自然边界的模糊化213
10.7.3新技术的影响214
10.8当代的挑战215
10.8.1新的工程职业形象216
10.8.2培养工程师新的教育模式216
10.8.3用CDIO方法应对当代教育的挑战218
10.9小结218
讨论题219
参考文献219
第十一章 展望223
11.1引言223
11.2本章目标223
11.3改革工程教育的动力223
11.3.1科学突破与技术发展224
11.3.2国际化、学生的流动性和适应能力224
11.3.3工科新生的能力和态度227
11.3.4性别考虑和拓宽生源的问题228
11.3.5政府和多边协议项目228
11.4 CDIO方法的未来发展229
11.4.1应用到其他工程学科229
11.4.2在研究生培养中实施232
11.4.3工程教育以外的应用233
11.5小结234
讨论题234
参考文献235
附录A CDIO教学大纲237
附录B CDIO标准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