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化人类学通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文化人类学通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1201068.jpg)
- 韩芸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19488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99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513页
- 主题词:文化人类学-通俗读物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化人类学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文化人类学要义3
一、人类学的内涵3
二、人类学的分支学科5
(一)体质人类学5
(二)考古人类学6
(三)语言人类学7
(四)社会文化人类学7
三、人类学的学科定位9
四、人类学的历史发展10
(一)1850年~1914年11
(二)1915年~1945年13
(三)1946年~1970年15
(四)1971年~2000年18
五、人类学在中国20
(一)人类学的传入与发展21
(二)中国人类学的复兴25
六、人类学与相关学科27
(一)人类学与科学27
(二)人类学与人文科学30
(三)人类学与伦理学31
(四)人类学与社会学33
七、文化人类学的社会功能35
八、人类学与当代生活43
第二章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46
一、研究方法的历史46
二、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47
(一)田野调查法49
(二)背景分析法54
(三)跨文化比较法55
(四)主位客位研究法56
(五)大传统与小传统研究58
三、人类学研究的田野工作法59
(一)田野工作的定义60
(二)田野工作的发展历程61
(三)田野工作的特点64
(四)田野工作的类型67
(五)田野工作的研究方法70
(六)民族志——田野工作的重要结果73
四、田野工作案例77
五、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观87
(一)文化整体观88
(二)文化相对观90
(三)文化普同观93
(四)文化适应观93
(五)文化整合观95
第三章 人类文化的起源97
一、生命起源与人类进化98
(一)生命起源与进化98
(二)进化的基本进程101
二、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102
三、人类进化的过程和阶段103
四、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类105
(一)早期人科和直立行走105
(二)能人和直立人107
(三)智人108
五、人类非洲起源说和多地区起源说109
六、人体差异与人类文化110
(一)人体的观察层次110
(二)细胞的引申性观察111
(三)生物性差异与人类政策实践112
(四)生物性差异与人类理解114
(五)人体节律与社会文化习惯115
七、人类进化过程中文化性与生物性的互动作用117
第四章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120
一、婚姻120
(一)性别与社会性别120
(二)婚姻124
(三)婚姻的发展形式125
(四)缔结婚姻的方式131
(五)婚后居住模式139
(六)婚姻的相关研究145
二、家庭148
(一)家庭及其特点148
(二)家庭的演变150
(三)家庭的分类153
(四)家庭的功能159
三、亲属关系161
(一)亲属关系的本质161
(二)区分亲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62
(三)亲族类型164
(四)亲属制度166
(五)继嗣制度和继嗣群174
第五章 经济制度186
一、经济人类学的内涵186
二、经济人类学的问题意识187
三、经济人类学的形成193
四、经济人类学方法的基本特点195
五、人类学中的经济学研究198
(一)经济观念与行为198
(二)经济机构200
(三)生产201
(四)交换和分配203
(五)消费206
(六)地区经济与乡民研究208
(七)经济和文化全球化211
六、生计与生计方式215
(一)狩猎—采集216
(二)初级农业218
(三)畜牧业219
(四)精耕农业220
(五)工业化谋食方式221
七、劳动分工与劳动组织223
(一)劳动分工223
(二)劳动组织227
八、交换与再分配制度228
(一)互惠交易229
(二)再分配233
(三)市场交换234
九、经济人类学的主要理论237
(一)学说发展史上的几波理论高峰237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理论重构与拓展241
(三)20世纪末21世纪初经济人类学理论热点综述251
十、经济人类学的意义与地位255
第六章 政治组织与社会控制259
一、对政治人类学的界定259
二、政治人类学与政治学263
三、政治人类学的学术策略266
四、政治人类学的研究方法267
五、政治人类学的历史发展271
(一)20世纪60年代以前271
(二)20世纪60年代以后275
六、政治与政治组织281
(一)人类学对政治研究的着眼点281
(二)政治权力的基础282
(三)政治中的人类群体划分285
(四)社会的政治组织287
七、社会控制295
(一)社会控制的实质295
(二)社会控制的种类297
(三)风俗习惯和习惯法的控制功能301
八、保持社会秩序的途径304
(一)群体内部纠纷的解决305
(二)群体之间纠纷的解决308
九、20世纪后期国外政治人类学研究的趋向311
(一)强调资本主义对传统社会的影响312
(二)重视弱势的边缘群体研究316
(三)关注当代国际性政治问题319
第七章 宗教信仰与仪式323
一、人类学视野下的宗教323
(一)宗教的含义323
(二)人类学对宗教的基本看法324
(三)宗教的总体类型327
(四)宗教的信仰对象:超自然存在的类别328
(五)宗教的起源332
(六)宗教与社会336
二、宗教人类学的发展历程338
(一)发生初期:进化论338
(二)学科的理论来源341
(三)学科的建立346
(四)学科的发展349
三、当前宗教人类学的研究关注355
四、宗教人类学在中国356
五、宗教仪式358
(一)宗教仪式的表现形式359
(二)宗教仪式的基本类型363
(三)宗教中介367
六、巫术368
(一)巫术与宗教368
(二)巫术的两个特征369
(三)巫术的作用370
七、宗教的功能370
(一)心理调适功能371
(二)社会控制与社会整合功能374
(三)资源与生态功能376
八、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研究378
(一)对立378
(二)分离378
(三)关联379
(四)人类学的视角380
第八章 文化人类学基本理论381
一、古典进化论学派381
(一)泰勒的文化人类学思想381
(二)摩尔根的文化人类学思想383
(三)弗雷泽的人类学思想387
二、传播论学派389
三、特殊论学派389
(一)鲍厄斯的文化相对主义理论390
(二)克鲁伯的文化论391
四、法国社会学派393
(一)涂尔干对宗教文化的研究393
(二)莫斯的文化人类学思想394
五、功能主义学派399
(一)布朗的功能主义399
(二)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论401
六、文化人格学派403
(一)弗洛伊德的人类学思想403
(二)本尼迪克特的国民性研究406
(三)M·米德的文化人类学409
七、结构主义人类学411
(一)结构主义思想来源412
(二)结构主义方法413
八、象征人类学415
(一)利奇的象征人类学416
(二)道格拉斯的象征人类学418
九、解释人类学420
第九章 文化与文化变迁423
一、文化的概念423
(一)什么是文化423
(二)文化的特征425
(三)文化与社会的关系430
二、文化变迁431
(一)什么是文化变迁431
(二)文化变迁的原因433
(三)当今世界的文化变迁437
三、人类文化的未来439
(一)对大同文化的向往与批判439
(二)人类未来的问题441
(三)现代化443
第十章 文化人类学的应用445
一、什么是应用人类学445
(一)应用人类学的名称和定义445
(二)应用人类学与理论性的文化人类学的区别447
二、应用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回顾448
(一)应用民族学阶段449
(二)角色扩大阶段451
(三)决策应用阶段454
三、应用人类学家所充当的角色458
(一)代表者的角色458
(二)推动者的角色459
(三)报道者的角色459
(四)分析者的角色460
(五)调停者的角色460
四、人类学应用实例461
(一)阿善提的金凳子461
(二)维柯斯计划463
(三)体质—法医人类学家生涯464
(四)国际商业应用466
(五)墨西哥水库移民计划471
(六)“虎日”民间戒毒实践472
第十一章 当代文化人类学的发展趋势475
一、困扰当代社会发展的几个大问题475
(一)人口压力475
(二)都市化479
(三)社会传统的失落481
(四)民族矛盾日趋激烈486
二、文化人类学的发展趋势487
主要参考文献490
后记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