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第2版
  • 刘钧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18748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91MB
  • 文件页数:358页
  • 主题词:社会保障-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社会保障制度概述1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1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1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2

三、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主要原因3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和功能5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5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6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6

第三节 世界各国社会保障模式9

一、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9

二、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10

三、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模式11

四、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12

第四节 社会保障体系14

一、社会保障体系的概念14

二、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15

三、社会保障体系的其他相关概念17

第2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22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社会保障的一般论述22

一、社会再生产理论对劳动力再生产的论述22

二、社会总产品分配理论对社会保障的相关论述23

第二节 福利经济学关于社会保障理论的相关论述26

一、福利经济学对福利衡量的研究27

二、福利最大化的条件——资源配置最优34

三、福利最大化的手段——国民收入分配36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国家干预理论”37

一、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37

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38

三、凯恩斯主义的国家调节和干预理论39

第3章 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的特点和模式41

第一节 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的过程41

一、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41

二、社会保障资金的给付43

三、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43

第二节 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的特点44

一、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行具有法制性44

二、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行既讲求社会效益又兼顾经济效益45

三、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具有专项性45

四、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行具有稳定性46

第三节 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的模式46

一、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障资金运行模式46

二、完全积累制社会保障资金运行模式48

三、部分积累制社会保障资金运行模式50

第四节 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的目标和原则51

一、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的目标51

二、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的原则53

第4章 世界各国社会保障面临的问题和改革58

第一节 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面临的问题和改革58

一、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58

二、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60

第二节 储蓄积累型社会保障面临的问题和改革61

一、新加坡中央公积金计划61

二、智利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63

第三节 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面临的问题和改革68

一、美国社会保障的三个层次68

二、美国企业年金计划的建立和发展71

三、美国社会保障的发展方向72

第四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前景74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74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75

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77

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前景的展望82

第5章 社会保障水平84

第一节 社会保障水平的内涵84

一、社会保障水平的内涵84

二、划分社会保障水平的原因85

三、划分社会保障水平的意义85

第二节 确定社会保障给付水平的依据86

第三节 确定社会保障缴费水平的依据87

一、确定社会保障缴费水平必须考虑用人单位、个人和政府的承受能力87

二、用人单位、个人和政府的承受能力与社会总承受能力90

第四节 监测社会保障给付水平的指标90

一、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91

二、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率91

三、政府用于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91

四、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占人均国民收入的比重92

五、人均社会保障给付水平92

六、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工资总额的比重92

七、居民生活最低保障标准93

第6章 养老保险制度94

第一节 养老保险制度的概念和特点94

一、养老保险制度的概念94

二、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95

三、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原则97

第二节 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98

一、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渠道98

二、养老保险缴费的计算方法100

三、养老保险的缴费方式101

第三节 养老保险金的给付102

一、养老保险金给付的条件102

二、养老保险给付水平104

三、养老保险的给付方式106

四、养老金给付的指数化管理107

第四节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管理110

一、养老保险基金的概念和组成110

二、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原则111

三、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工具111

四、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模式113

五、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监管116

第五节 补充养老保险制度123

一、补充养老保险的概念和特点123

二、补充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和征税模式124

三、补充养老保险的运作机制126

四、补充养老保险的管理和政策规范130

第六节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改革132

一、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32

二、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133

三、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136

四、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的两难问题137

第7章 医疗保险制度145

第一节 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特点和模式145

一、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概念145

二、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特点146

三、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模式148

第二节 医疗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152

一、医疗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152

二、医疗社会保险个人账户的建立154

三、医疗社会保险统筹基金的建立155

四、医疗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155

第三节 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保障内容156

一、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保障项目157

二、医疗社会保险费的结算方式163

三、医疗社会保险费用的分担方式166

第四节 补充医疗保险制度167

一、补充医疗保险的概念和特点168

二、补充医疗保险的经办方式169

三、补充医疗保险保障的范围171

第五节 中国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改革172

一、中国传统医疗社会保险发展的概况173

二、中国医疗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探索176

三、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与探索181

四、中国医疗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问题182

五、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展望184

第8章 失业保险制度189

第一节 失业与失业保险制度的类型189

一、失业的概念189

二、失业保险制度的概念和特点190

三、失业保险制度的类型191

第二节 失业保险制度的保障内容192

一、失业预防制度192

二、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193

三、失业补救制度194

第三节 失业保险制度的给付195

一、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195

二、失业保险给付资格的规定196

三、失业保险金的给付197

第四节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改革201

一、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201

二、中国失业保险网络的建立203

三、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204

四、解决中国失业保险存在问题的对策206

第9章 工伤保险制度209

第一节 职业伤害与工伤保险制度209

一、职业伤害与工伤保险制度的特点209

二、工伤保险制度建立的原则210

第二节 工伤保险资金的筹集和管理213

一、工伤保险资金筹集的原则213

二、工伤保险缴费率的确定214

三、工伤保险资金的管理216

第三节 工伤保险待遇的给付216

一、工伤的认定216

二、劳动能力鉴定220

三、工伤保险待遇的给付225

第四节 工伤事故的报告制度231

一、工伤事故类型231

二、伤害分析232

三、工伤事故的主要统计指标234

四、工伤事故的损失和统计235

第五节 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和改革236

一、中国传统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和改革236

二、中国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的成果238

三、中国工伤保险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240

四、中国工伤保险制度未来的发展方向241

第10章 生育保险制度246

第一节 生育保险制度的概念和特点246

一、生育保险制度的概念和特点246

二、生育保险制度建立的原则247

第二节 生育保险制度的保障248

一、生育保险制度的保障范围248

二、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资格条件249

三、生育保险待遇的给付250

四、生育女职工的劳动保护252

第三节 中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建立和改革253

一、中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建立253

二、中国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254

三、中国生育保险制度改革的成果255

四、中国生育保险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256

第11章 社会福利制度259

第一节 社会福利制度的概念和特点259

一、社会福利制度的概念和特点259

二、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260

三、社会福利制度的类型261

四、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保险制度的区别261

第二节 社会福利制度的保障262

一、公共福利制度262

二、特殊人员的社会福利制度264

三、社区福利制度267

四、职工福利制度270

第三节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和改革273

一、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273

二、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恢复和发展275

三、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发展276

四、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问题279

第12章 社会救济制度282

第一节 社会救济制度的目标和原则282

一、社会救济制度与社会弱势群体282

二、社会救济制度的特点282

三、社会救济制度的保障目标和原则283

四、社会救济制度的类型284

第二节 社会救济制度的保障范围和措施285

一、社会救济制度的保障范围285

二、社会救济制度的措施286

三、社会救济水平的确定289

第三节 中国社会救济制度的建立和改革290

一、中国社会救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291

二、中国社会救济制度的改革293

三、中国社会救济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295

四、解决中国社会救济制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296

第13章 社会优抚制度300

第一节 社会优抚制度的特点和保障制度300

一、社会优抚制度的概念和特点300

二、社会优抚制度的保障301

第二节 社会优抚制度的保障对象和内容302

一、社会优抚制度的保障对象302

二、确定社会优抚水平的依据303

三、社会优抚制度保障的内容304

第三节 中国社会优抚制度的建立和改革310

一、中国社会优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311

二、中国社会优抚制度面临的问题312

三、中国社会优抚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313

参考文献317

附件1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指标320

一、基本情况320

二、个人账户信息321

附件2 职业病目录323

一、尘肺323

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323

三、职业中毒324

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326

五、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26

六、职业性皮肤病326

七、职业性眼病326

八、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27

九、职业性肿瘤327

十、其他职业病327

附件3 职业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分级328

一、一级328

二、二级328

三、三级329

四、四级331

五、五级333

六、六级335

七、七级336

八、八级338

九、九级340

十、十级3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