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课程校本教研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新课程校本教研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53/31218307.jpg)
- 《新课程校本教研》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ISBN:750116323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309页
- 文件大小:127MB
- 文件页数:680页
- 主题词:课程-教学研究-中小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课程校本教研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四篇 新课程校本教研实施指导篇651
第一章 新课程校本教研的实施过程651
第一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实施的一般过程651
一、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的确定652
[案例1-1]“教育性评语”课题研究的确定过程654
二、教育文献检索及阅读656
三、明确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方法657
[案例1-2]“中小学创造性人才培养模式”课题分析问题的角度658
四、研究材料的收集和分析658
五、定性或定量结论的得出659
六、问题的解决659
[案例1-3]课题名称:以师爱化解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恐惧660
[案例1-4]和学生一道面对家庭变故668
第二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定性研究的设计674
一、研究设计的基本要素674
二、定性研究设计的主要模式678
[案例1-5]学生亚文化问题的研究设计679
[案例1-6] D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设计686
第三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的定量设计687
一、定义研究问题688
[案例1-7]什么是常量689
[案例1-8]什么是自变量和因变量690
[案例1-9]什么是无关变量691
[案例1-10]如何对变量进行操作性定义691
二、界定研究的背景知识692
三、形成研究假设693
[案例1-11]研究假设的两种基本类型695
四、工具设计和抽样696
[案例1-12]教研活动中的误差是如何产生的696
[案例1-13]如何利用消除法消除误差697
[案例1-14]如何将变量转为常量698
[案例1-15]如何用均衡法消除误差698
[案例1-16]如何用抵消法消除误差698
[案例1-17]如何用统计法消除误差699
[案例1-18]缺乏内在效度的例子700
五、形成研究计划702
第四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实施的实例分析705
一、新课程校本教研的实施:基于案例的分析705
[案例1-19]新课程校本教研实施的全过程706
二、对案例的几点评析725
第二章 新课程校本教研课题的确定727
第一节 明确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727
一、发现问题727
[案例2-1]《小学高年级作文小组自主,分级分项两次评改指导的实验研究》课题的取得728
[案例2-2]“生物角”的新发现729
二、问题的界定730
三、问题的表述731
[案例2-3]好的问题表述实例732
第二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对象的抽样733
一、总体、样本和抽样733
二、目的性抽样的标准734
三、目的性抽样的具体做法736
[案例2-4]强度抽样与方便抽样实例737
第三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课题的选择策略738
一、校情分析738
[案例2-5]《走向现代化学校的实践研究》课题的选择738
[案例2-6]《农村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的选择739
[案例2-7]《转制型学校教育行为导向模式研究》的课题选择740
[案例2-8]《艺术教育中幼儿创造性表现能力培养研究》740
二、背景分析741
[案例2-9]《数学现象的多元感知与幼儿数的敏感性培养》课题的选择741
[案例2-10]《研究型课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管理研究》课题的选择742
三、情报分析742
[案例2-11]《快乐小队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研究》课题的选择743
四、学校科研基础分析743
[案例2-12]《中学教师对学生评价中实施反思的研究》课题的选择744
第四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课题的初步探索745
一、查阅文献746
[案例2-13]《中国教育书目》简介747
[案例2-14]王老师是如何查文献的751
[案例2-15]机检实例:利用CNKI数据库查阅有关文献752
二、专家咨询753
[案例2-16]利用专家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明确课题754
[案例2-17]关于课题名称的专家咨询754
三、实地考察755
[案例2-18]食堂餐桌上蕴藏着课题755
第三章 新课程校本教研资料的收集760
第一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资料收集的准备工作760
一、观察前的准备工作760
[案例3-1]制定观察计划761
二、调查前的准备工作763
[案例3-2]访谈地点的选择764
[案例3-3]访谈前的协商764
[案例3-4]访谈中的突发事件765
第二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量化资料的收集767
一、定量课堂观察767
[案例3-5]核查清单实例773
[案例3-6]等级量表实例775
二、测验777
第三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质性资料的收集781
一、定性课堂观察781
[案例3-7]描述体系实例782
[案例3-8]样本描述实例784
[案例3-9]田野笔记:描述与评注(1)788
[案例3-10]田野笔记:描述与评注(2)788
[案例3-11]田野笔记实例789
[案例3-12]教室布置图792
二、问卷794
[案例3-13]关于中小学课程的调查问卷(学生用)798
[案例3-14]问卷前言实例801
三、访谈803
[案例3-15]迂回追问实例804
[案例3-16]反感追问实例805
第四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实物资料的收集808
一、实物资料的类别809
二、收集实物资料的基本要求810
[案例3-17]实物资料的收集实例811
三、收集实物资料的方法811
第四章 新课程校本教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813
第一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资料的整理813
一、新课程校本教研质性资料的整理813
二、新课程校本教研量化资料的整理818
第二节 分析新课程校本教研资料的思维过程825
一、比较825
二、抽象827
三、分析与综合828
四、归纳与演绎829
第三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量化资料的分析831
一、集中趋势分析和离中趋势分析831
二、相关分析836
三、统计检验840
第四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质性资料的分析846
一、新课程校本教研质性资料分析的基本思路846
[案例4-1]质性资料分析的基本思路846
二、新课程校本教研质性资料分析的步骤847
[案例4-2]寻找本土概念848
[案例4-3]意义解释实例850
三、新课程校本教研质性资料的分析方法859
[案例4-4]类属分析图实例859
[案例4-5]观察者的反思862
[案例4-6]情境分析实例(故事)864
四、新课程校本教研资料的诠释868
[案例4-7]质性资料的诠释869
第五章 新课程校本教研报告的撰写872
第一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报告概述872
一、新课程校本教研报告的类型872
[案例5-1]理论性教研报告872
[案例5-2]文献性教研报告873
[案例5-3]李明为什么不喜欢上数学课874
二、新课程校本教研报告撰写的基本环节874
三、新课程校本教研报告的基本格式881
[案例5-4]问题提出如何撰写883
[案例5-5]“研究方法与过程”如何撰写884
[案例5-6]对研究结果应当如何分析887
[案例5-7]“讨论”是如何撰写的892
[案例5-8]结论如何撰写894
第二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实验报告的撰写895
一、实验报告的含义895
二、实验报告的基本格式896
三、撰写实验报告的一般要求897
[案例5-9]《元记忆监测与人格特征相互关系的实验研究》的摘要899
[案例5-10]《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的文献综述900
[案例5-11]研究问题是如何陈述的901
[案例5-12]假说的陈述902
[案例5-13]假说的理论基础903
[案例5-14]被试是如何被陈述的904
[案例5-15]如何陈述研究工具905
[案例5-16]如何表述设计方法905
[案例5-17]变量如何表述906
[案例5-18]研究程序如何表述906
[案例5-19]结果如何表述908
[案例5-20]如何阐明结果的意义909
[案例5-21]如何撰写综合讨论909
第三节 教育经验总结的撰写911
一、什么是教育经验总结911
二、教育经验总结的表述形式914
[案例5-22]如何撰写“描述性”经验总结914
[案例5-23]如何撰写“概括性”总结915
[案例5-24]如何撰写“论述性”总结报告916
三、教育经验总结的一般结构917
[案例5-25]教育经验总结的撰写(一)918
[案例5-26]教育经验总结的撰写(二)919
[案例5-27]教育经验总结的撰写(三)921
第四节 教研案例的撰写922
一、教研案例的内涵923
二、教师为什么要写教研案例924
三、教师如何撰写教研案例926
[案例5-28]案例篇首的写作927
[案例5-29]案例背景的写作927
[案例5-30]案例背景信息的拓展928
第五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报告的常见病例与修改933
一、常见病例与修改933
二、修改的方法945
参考文献946
第五篇 新课程校本教研培训养成篇951
第一章 新课程校本教研培训养成的必要性951
第一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的需要951
第二节 新课程教师角色与行为转变952
一、组织者与组织952
二、参与者与参与953
三、帮助者与帮助954
四、引导者与引导954
五、促进者与促进955
[案例1-1]一位作为促进者的教师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示例956
六、行动研究者与行动研究960
七、课程开发者与课程开发961
八、反思者与反思962
[案例1-2]一位作为反思者的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示例963
第三节 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965
一、新课程标准966
二、综合课程967
三、新课程实施972
四、新课程评价974
第二章 对新课程校本教研培训养成的应对之一——改革教师教育977
第一节 教师教育简介977
一、质的飞跃: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977
二、教师教育机构的演变982
第二节 重建教师教育模式987
一、目前我国封闭型教师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987
二、国外教师教育模式简介990
三、重建我国教师教育新模式——开放型教师教育模式997
第三节 重构教师教育课程1008
一、国外教师教育课程简介1008
二、目前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1016
三、重构我国教师教育课程1018
第三章 对新课程校本教研培训养成的应对之二——重视在职教育1036
第一节 院校培训1036
一、院校培训的涵义1036
二、院校培训存在的优缺点1039
三、院校培训在新时期的发展1040
四、院校培训的实施程序及应注意的问题1042
第二节 区域资源整合培训1044
一、区域资源整合培训的涵义1044
二、区域资源整合培训存在的优缺点1051
三、区域资源整合培训在新时期的发展1052
四、区域资源整合培训的实施程序及要注意的问题1057
[案例3-1]区域资源整合培训示例——重庆市江北新课程实验区“农科教”复合型教师培训1060
第三节 建立专业发展学校1063
一、专业发展学校与教师教育一体化1063
二、专业发展学校是教师专业化运动的结果1066
三、专业发展学校是大学与中小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构想与实践1068
四、专业发展学校的精神体现——反思性实践与合作1070
五、专业发展学校的核心——校本教研1072
六、专业发展学校的发展阶段1074
七、建立专业发展学校需要解决的问题1075
[案例3-2]美国专业发展学校1077
[案例3-3]基于网络条件下的教师在职教育——来自课程改革实验区百官镇中心小学的实践总结1080
第四章 对新课程校本教研培训养成的应对之三——履行新课程校本培训1087
第一节 新课程校本培训的涵义1087
一、新课程校本培训的定义1087
二、新课程校本培训的类型1089
三、新课程校本培训的特点1091
四、新课程校本培训与院校培训的比较1094
第二节 新课程校本培训的原则1097
一、校长是第一负责人原则1097
二、平等参与、共同合作原则1100
三、尊重多元、形式多样原则1101
四、利用已有经验,主动建构知识原则1102
五、重视过程、促成变化原则1103
六、理论联系实际,具体与抽象相结合原则1104
七、新课程校本培训原则的意义1105
第三节 新课程校本培训的前期准备工作1106
一、确定新课程校本培训的目标1106
二、了解参与新课程校本培训的教师情况1109
[案例4-1]怎样了解参与校本培训的教师情况示例11110
[案例4-2]怎样了解参与校本培训的教师情况示例21110
三、确定新课程校本培训的内容1112
[案例4-3]确定新课程校本培训的内容应考虑的问题1113
四、安排新课程校本培训的地点、时间1114
[案例4-4]新课程校本培训的座次安排示例1118
五、准备新课程校本培训资料1122
[案例4-5]如何有效地准备、使用视听资料1126
第四节 选择新课程校本培训的方法选择1127
一、讲授法1128
[案例4-6]《讲座指南表》1132
二、小组讨论1132
[案例4-7]节省小组汇报时间和提高质量的具体措施1136
三、头脑风暴法1138
[案例4-8]“头脑风暴”法的具体实施指导1141
四、案例分析法1142
[案例4-9]案例的具体形成过程1146
[案例4-10]案例分析的具体过程1147
五、教学观摩法1149
[案例4-11]一堂写字启蒙课的观摩1150
[案例4-12]如何选择合适的校本培训方法1158
第五节 具体组织、实施新课程校本培训的计划1158
一、制定新课程校本培训计划1158
[案例4-13]新课程校本培训计划例11159
[案例4-14]新课程校本培训计划例21161
[案例4-15]新课程校本培训计划例31161
[案例4-16]新课程校本培训计划例41162
[案例4-17]新课程校本培训计划例51163
二、实施新课程校本培训计划1164
[案例4-18]怎样做一个好的开场白1166
三、处理新课程校本培训的后续事宜1167
[案例4-19]校本培训的评估要点1169
参考文献1171
第六篇 新课程校本教研保障篇1177
第一章 新课程校本教研的资源保障1177
第一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的人力资源保障1177
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由“教书匠”转变成为研究型教师1178
二、校本教研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1179
[案例1-1]一个研究者与一个教师的合作1179
[案例1-2]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嗟来之食”的教学1181
[案例1-3]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的具体要求1183
[案例1-4]教研:如何把好课改的脉1184
三、开发校本教研教师资源的途径创设1185
[案例1-5]艾里奥特行动研究模式1191
[案例1-6]上海青浦实验:“经验筛选法”行动研究1192
四、教研专业人员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1195
第二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的物力资源保障1197
一、物力资源的类别1197
二、新课程校本教研物力资源的开发1199
第三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的经费保障1203
一、校本教研经费筹措之道1203
二、校本教研经费使用之道1204
三、校本教研经费使用管理之道1206
[案例1-7]某学校校本教研经费管理条例1206
第四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的信息保障1209
一、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校本教研信息1209
二、校本教研信息的提供途径创设1211
三、校本教研信息提供过程中应避免的两个极端1213
[案例1-8]教研专业人员如何履行“专家”角色1214
第五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的时间保障1214
一、过重的工作负担侵蚀了教师必需的校本教研时间1215
二、创造条件,为教师校本教研争取必需的时间保障1215
[案例1-9]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局原党委徐书记总结的结合工作搞科研的六条经验1217
第二章 新课程校本教研的制度保障1218
第一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评价制度1218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教师评价方式弊端的显现1219
二、新课程教师评价制度的建立1219
[案例2-1]英国维纳斯中学《教师评价计划》中“自我评价表”1222
[案例2-2]某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细则1227
三、新课程教师校本教研评价制度的建立1232
[案例2-3]新课程校本教研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体系表1235
四、新课程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的建立1237
[案例2-4]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1238
[案例2-5]美国教师教育教学评价标准的基本范畴1239
[案例2-6]一次观念全新的评课活动1241
第二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的激励1244
一、新课程校本教研呼唤激励1244
二、新课程校本教研激励的原则1245
三、新课程校本教研激励的模式1247
四、奖惩——新课程校本教研激励的基本手段1251
第三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教师校本培训制度1253
一、制定校本培训计划1253
[案例2-7]某校“新课程理论与实践”校本培训活动第一个年度总体计划安排1255
二、确定校本培训方式1256
三、评价校本培训效果1257
四、上海市江宁学校校本培训活动案例1258
[案例2-8]上海市江宁学校校本培训活动1258
第三章 新课程校本教研的行政保障1261
第一节 校外行政保障1261
一、授权1262
[案例3-1]某市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暂行规定1264
二、服务1267
[案例3-2]吉林市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建立促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的高效实验工作体系1269
[案例3-3]高密市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建立全力支持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服务体系1270
三、提供机会:新课程校本教研校外行政保障的实质1271
[案例3-4]今日美国特许学校1273
第二节 校本管理:校内行政保障1274
一、校本管理与校本教研1275
二、“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负责人1278
三、新课程校本教研校内行政的支持1282
[案例3-5]某实验中学教育科研奖励暂行条例(试行)1284
第四章 新课程校本教研学校文化建设1288
第一节 校本教研学校文化的涵义1288
第二节 校本教研学校文化的营造1290
一、注重校本教研观念引导1290
[案例4-1]××中学“校本教研兴校”计划及实施方案1292
二、注重校本教研制度文化建设1295
三、注重校本教研物质文化建设1297
四、注重校本教研骨干教师的培养和使用1297
[案例4-2]××市中学骨干教师考核条例1298
五、注重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1299
六、注重校本教研网络的构建1301
[案例4-3]华师大一附中研究型学校文化塑造1302
参考文献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