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认知科学哲学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认知科学哲学问题研究
  • 魏屹东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2499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37页
  • 文件大小:89MB
  • 文件页数:351页
  • 主题词:认知科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认知科学哲学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郭贵春1

导论 认知科学哲学研究的意义1

第一节 哲学对于认知科学的作用1

第二节 认知科学对科学哲学的影响5

第三节 认知科学哲学研究的意义8

第一章 认知科学的哲学审视11

第一节 认知科学的哲学根源11

第二节 认知科学的范式更替13

一、从形而上学思辨到心理实验13

二、从内省主义到行为主义14

三、从认知主义到联结主义15

四、计算表征主义的综合16

第三节 认知科学的方法论转变17

一、从内省审查到行为分析17

二、从心理还原到功能建构17

三、从符号运算到人工神经网络18

四、结束语19

第二章 认知科学的哲学基础21

第一节 认知科学的唯物主义基础21

一、亚里士多德的“生物”唯物主义22

二、霍布斯的“本体”唯物主义24

三、拉美特利的“方法”唯物主义25

四、心灵哲学的“排除式”唯物主义27

五、进化心理学的“基因”唯物主义29

第二节 认知科学的实在论基础32

一、科学的本体实在论预设32

二、“三个世界”理论33

三、解释“三个世界”的两个竞争范式35

四、科学认知方法论37

第三节 认知科学的认知思想基础40

一、笛卡儿:认知是天赋理性的演绎过程40

二、洛克:认知是后天经验44

三、莱布尼茨:认知是天赋观念51

四、休谟:认知是习惯的联想55

五、康德:认知体现在人的能动性中59

六、孔狄亚克:认知始于感觉62

七、怀特海:认知是思想过程66

八、维特根斯坦:认知是超感觉的符号操作过程71

九、波普:认知是三个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75

十、海德格尔:认知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78

第三章 认知科学的本体论与认识论83

第一节 认知的功能主义83

一、机器功能主义84

二、心理功能主义84

三、类功能主义86

四、功能主义对心理和物理事件的说明87

第二节 命题态度与方法的个人主义90

一、信念与命题态度90

二、认知方法的个人主义91

三、认知方法的非个人主义95

第三节 感受特性及其物理实现97

第四节 知识与知识的表征102

一、知识表征问题102

二、知识表征的不同类型103

三、语言知识与语言表达106

第四章 认知科学的方法论108

第一节 认知方法的历史思想108

一、早期的认知方法思想108

二、文艺复兴以来的认知方法思想109

三、现代认知方法思想110

第二节 认知的假设与隐喻111

第三节 认知模型蕴涵的假设114

一、信息加工模型的假设114

二、神经网络模型蕴涵的假设114

三、进化心理学模型的假设115

第四节 典型认知隐喻及其认知建模116

第五章 语境与认知推理122

第一节 语境的表征、计算与变换122

一、语境的定义与分类122

二、文本语境的表征计算与意义变换123

三、境遇语境的表征计算与意义变换124

四、认知语境的表征计算与意义变换126

五、科学语境的表征计算与意义变换127

六、基于语境的认知推理129

第二节 语境与语用模型推理132

一、语用模型表征理论对反结构主义的回应133

二、直觉认知能力在语用模型表征中的作用137

三、语用模型表征中逻辑和认知的协同138

四、语用模型表征的认知推理功能140

第三节 语境与认知构架141

一、认知构架及其个体差异142

二、一般认知构架143

三、冯·诺意曼认知构架145

四、人造神经网认知构架148

五、认知构架的语境重建150

六、结束语153

第四节 语法隐喻与认知153

一、“语法隐喻”及其预设154

二、“语法隐喻”与“意向姿态”156

三、“语法隐喻”与“元话语”157

四、“任务-工具隐喻”对不同“语法”的整合159

五、“语法隐喻”对认知科学的意义161

第六章 当代认知科学家的认知思想164

第一节 皮亚杰与认知建构论164

一、学科基础:皮亚杰认知思想形成的背景164

二、临床谈话法:基于语言的测试166

三、最适宜条件:科学认知的前提168

四、发生认识论:建构主义知识观170

第二节 福多与认知模块性173

一、心理“模块性”与“非模块性”173

二、“心理模块性”与心脑关系174

三、“心理模块性”与认知的本质176

四、“心理模块性”对认知研究的意义178

第三节 普特南与认知思想试验179

一、普特南与功能主义179

二、“孪生地球”假设及其哲学意义183

三、“缸中之脑”假设及其哲学意义193

第四节 萨伽德与认知连贯性203

一、认知连贯性及其描述类型204

二、认知连贯性的实现途径212

三、概念变化及其连贯性解释222

四、认知连贯性的应用232

五、认知连贯性与认同会议模式240

第七章 认知的分类研究243

第一节 类比与认知243

一、类比概念辨析243

二、类比的结构及特征245

三、类比在科学认知中的作用247

四、认知作为系统的类比250

第二节 计算与认知255

一、PI的结构与问题求解255

二、理论和解释的计算分析264

三、理论发现和概念意义的计算分析269

四、PI的局限性276

第三节 文化与认知277

一、认知与文化的语境关联277

二、文化在认知中的地位278

三、文化模式对认知的影响279

四、文化工具对认知的影响286

五、文化的变迁对认知的影响289

六、文化进化对认知的影响291

七、结束语296

第四节 学习与认知296

一、学习与认知的同一性296

二、传统学习机制理论301

三、学习认知语境理论及其应用305

第五节 情感与认知308

一、情感及其评价理论308

二、认知的情感依赖性312

三、情感守恒假设及其量度314

四、情感守恒假设的预设和证据317

五、情感守恒假设对认知的意义322

六、结束语324

参考文献326

后记3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