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东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1226488.jpg)
- 徐诠清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
- ISBN:978753623865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97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11页
- 主题词:人口-概况-东莞市;计划生育-概况-东莞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东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凡例1
概述1
大事记8
第一章 建国前历代人口38
第一节 宋代人口变动情况38
第二节 元代人口变动情况39
第三节 明代人口变动情况39
第四节 清代人口变动情况40
第五节 民间期间人口变动情况41
第二章 建国后人口总量变动42
第一节 人口总量变动历程42
一、人口恢复发展阶段(1950—1959)42
二、出生率较低阶段(1960—1962)42
三、出生高峰阶段(1963—1973)42
四、初步控制阶段(1974—1990)43
五、低生育水平阶段(1991—2005)43
第二节 人口的自然变动44
第三节 人口的机械变动46
第三章 人口构成48
第一节 民族构成48
一、民国23年(1934)民族构成48
二、1953年“一普”民族构成48
三、1964年“二普”民族构成48
四、1982年“三普”民族构成49
五、1990年“四普”民族构成49
六、2000年“五普”民族构成50
第二节 性别构成50
一、建国前性别构成50
二、1953年“一普”性别构成51
三、1964年“二普”性别构成51
四、1982年“三普”性别构成51
五、1990年“四普”性别构成52
六、2000年“五普”性别构成53
七、2005年性别构成54
第三节 年龄构成54
一、1953年“一普”年龄构成54
二、1964年“二普”年龄构成54
三、1982年“三普”年龄构成54
四、1990年“四普”年龄构成55
五、2000年“五普”年龄构成56
第四节 文化构成58
一、民国35年(1946)文化构成58
二、1964年“二普”文化构成58
三、1982年“三普”文化构成59
四、1990年“四普”文化构成62
五、2000年“五普”文化构成63
第五节 职业构成64
一、民国35年(1946)职业构成64
二、1982年“三普”职业构成65
三、1996年“四普”职业构成67
四、2000年“五普”职业构成68
第六节 姓氏构成70
一、概况70
二、1987年姓氏录71
三、2007年姓氏人口71
第四章 人口的家庭、婚姻及生育状况79
第一节 人口的家庭状况79
一、建国前人口的家庭状况79
二、建国后人口的家庭状况79
第二节 人口的婚姻状况82
一、1982年“三普”人口婚姻状况82
二、1990年“四普”人口婚姻状况83
三、2000年“五普”人口婚姻状况84
第三节 人口的生育状况85
一、1981年人口生育状况85
二、1982年“三普”人口生育状况85
三、1990年“四普”人口生育状况87
四、2000年“五普”人口生育状况88
第五章 人口分布与密度90
第一节 城乡人口分布91
一、民国37年(1948)城乡人口分布91
二、1950年城乡人口分布91
三、1953年“一普”城乡人口分布91
四、1964年“二普”城乡人口分布92
五、1982年“三普”城乡人口分布92
六、1987年城乡人口分布94
七、1990年“四普”城乡人口分布94
八、2000年“五普”城乡人口分布96
第二节 户籍人口分布96
第三节 人口密度97
第六章 外来暂住人口100
第一节 人口总量100
第二节 民族构成102
第三节 性别构成102
第四节 地区构成103
第五节 文化构成104
第六节 职业构成104
第七章 华侨、港澳台同胞人口106
第一节 概况106
第二节 华侨人口和分布107
第三节 港澳台同胞人口107
第四节 归侨、侨眷人口108
一、归侨人口108
二、侨眷人口108
第八章 户籍管理109
第一节 建国前的户口管理109
一、清代以前户口管理109
二、清代户口管理110
三、民国时期户口管理110
第二节 建国后的户口管理111
一、建国初期户口管理111
二、户口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12
三、户口管理改革115
第九章 人口统计117
第一节 清代以前人口统计117
第二节 清代人口统计118
第三节 民国时期人口统计119
第四节 建国后人口统计119
第十章 人口普查122
第一节 建国前人口普查122
一、清末人口调查122
二、民国时期人口调查122
第二节 建国后人口普查125
一、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125
二、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126
三、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127
四、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128
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130
第三节 人口抽样调查133
一、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133
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133
第十一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机构、团体与队伍135
第一节 市(县)计划生育领导小组135
第二节 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137
一、机构沿革137
二、主要职能139
三、内设机构142
四、人员编制145
第三节 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党组织146
第四节 东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公室147
第五节 计划生育相关机构147
第六节 计划生育服务机构148
一、东莞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48
二、东莞市计划生育药具站151
第七节 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机构151
一、镇区计划生育领导小组151
二、镇区计划生育办公室155
三、镇区、村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办公室158
四、镇区、村计划生育专业队(服务队)160
五、镇区计划生育服务所162
第八节 计划生育协会166
一、市计划生育协会166
二、镇区计划生育协会167
三、计划生育协会的特殊地位和作用170
第九节 队伍建设174
一、人口普查获省以上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174
二、计划生育工作获省以上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176
三、荣获国家《计划生育工作者荣誉证书》名单181
第十二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历程183
第一节 人口自然生育时期(1950—1955)183
第二节 提倡节制生育时期(1956—1962)184
一、试行节制生育184
二、遭遇严重冲击185
三、不正常的低谷期185
第三节 初步开展时期(1962—1969)185
一、鼓励实行计划生育185
二、初显成效186
三、出生率下降188
第四节 全面开展时期(1970—1979)188
一、体制逐步形成188
二、东莞现场会189
三、控制多胎生育189
四、实行“晚、稀、少”婚育政策189
五、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191
第五节 深入发展时期(1980—2000)192
一、完善政策法规193
二、突击抓与经常抓相结合193
三、实施责任制195
四、宣传教育活动196
五、强化网络建设196
六、发展福利事业197
七、转变生育观念198
第六节 稳定低生育水平时期(2001—2005)200
一、加强宣传教育201
二、提高执法水平202
三、开展优质服务203
四、加速信息化建设205
五、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制206
第十三章 计划生育政策法规208
第一节 政策法规初步形成208
第二节 全面开展时期的政策210
第三节 计划生育管理213
第四节 计划生育法制建设214
第十四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217
第一节 集中宣传217
一、中共中央《公开信》的宣传217
二、中央、省、市人口计生政策法规的宣传218
第二节 经常性宣传219
一、宣传月活动219
二、主题宣传日活动222
三、经常性宣传工作225
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227
第三节 教育培训229
一、干部教育培训229
二、群众教育培训231
第十五章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233
第一节 技术服务网络233
第二节 技术服务与推广235
一、服务项目与设施235
二、避孕工具236
三、绝育技术237
四、口服避孕药237
五、人工流产237
第三节 避孕药具供应与管理241
一、1969—1987年的药具管理与发放241
二、1987—2005年的药具发放与管理241
第四节 节育技术的科学研究242
第五节 优生 优育244
一、优生244
二、优育245
第十六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规划统计248
第一节 规划统计248
一、规划248
二、统计250
第二节 目标管理责任制251
一、初始阶段251
二、完善目标考核253
第三节 管理信息化建设257
第四节 计划生育经费259
一、计划生育事业费259
二、计划外生育费征管260
三、社会抚养费征管260
第五节 管理原则262
第六节 管理机制及措施262
一、管理机制262
二、综合治理263
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264
四、服务与验证相结合265
五、集中居住、统一管理265
六、加强与外地沟通266
附录:文件选编268
一、关于执行省委、省人委提倡计划生育和晚婚若干政策的通知268
二、东莞市对外来流动人员计划生育管理的规定269
三、东莞市计划生育协会章程270
四、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272
五、东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规定275
六、东莞市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管理制度283
七、东莞出租屋出租人及租住人员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实施细则(试行)285
八、东莞市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288
九、东莞市计划生育养老保险暂行办法(修订)290
编后记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