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https://www.shukui.net/cover/74/31230167.jpg)
- 郝振省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 ISBN:978750681758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19页
- 文件大小:210MB
- 文件页数:542页
- 主题词:电子出版物-出版工作-研究报告-中国-2007~2008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主报告3
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3
一、数字出版产业环境分析5
(一)国际环境5
(二)经济环境7
(三)技术环境9
(四)教育阅读环境12
(五)政策环境14
(六)社会思想环境14
二、数字出版产业态势分析16
(一)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势头强劲16
(二)收入尚未形成规模,整体上不足以对传统出版产业构成颠覆性冲击16
(三)竞争格局初现,数字出版产业链初步形成17
(四)政产学研全面推进18
三、数字出版产业规模分析19
(一)收入规模19
(二)用户规模21
(三)产品(作品)规模21
四、数字出版产业地区分析23
(一)数字出版呈明显东部发展快,西部相对落后局面23
(二)北京、上海、广东、四川是数字出版比较发达的城市和省份25
(三)各地数字出版发展共性明显,特点突出27
五、数字出版产业问题分析29
(一)以传统出版单位为主开展的数字出版业务,赢利模式尚不清晰29
(二)传统的思维方式制约了数字出版产业的正确发展30
(三)当前的内容加工水平远未符合多样化数字阅读的需求31
(四)既熟悉出版流程又了解技术开发与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匮乏31
(五)数字出版整体上缺乏统一标准31
(六)传统的版权保护无法适应网络环境下数字出版的发展32
(七)对新媒体尚未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32
六、数字出版产业趋势分析33
(一)数字出版产业的收入规模和品种数量将会持续快速增长33
(二)传统出版单位将会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33
(三)内容资源将会朝着重组与整合的方向发展34
(四)原创网站将会迅速崛起,内容原创将会从平面媒体向网络媒体发展34
(五)随着3G手机的广泛应用,手机将会从单纯通讯工具向移动媒体发展35
(六)出版软件将会从流程管理为主向内容管理为主转移35
(七)数码印刷机将会更多地被采用36
七、数字出版产业对策分析37
(一)积极探索新的赢利模式,加强投入产出规划37
(二)鼓励出版单位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与数字技术公司建立战略联盟37
(三)积极进行企业流程再造:打造出版产业数字化全流程系统38
(四)拥有强大内容资源和资金优势的出版集团应当成为数字出版的主力军39
(五)探索分级分类的数字出版管理模式40
(六)数字出版应向新型的基于互联网出版与知识管理的知识服务业转变40
分报告45
2007~2008中国电子图书出版产业年度报告45
一、国内电子图书出版产业发展综述45
(一)国内电子图书出版产业规模及模式46
(二)图书出版单位开展电子图书出版的现状48
二、电子图书发行市场变化趋势及赢利模式探索51
(一)电子图书发行渠道现状51
(二)电子图书新兴目标市场分析53
(三)电子图书创新赢利模式的探索56
三、电子图书产业典型案例解析57
(一)典型图书出版单位开展电子图书出版的案例57
(二)典型电子图书技术公司案例59
四、电子图书主要技术平台发展现状60
(一)电子图书技术平台发展综述60
(二)国内主要电子图书技术平台发展状况61
五、年度影响电子图书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事件62
六、总结与展望63
(一)2007年电子图书出版产业总体态势与基本特点63
(二)电子图书出版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建议65
(三)电子图书出版产业未来走势预测66
2007~2008中国数字报纸出版产业年度报告67
一、数字报纸出版概况67
(一)数字报纸的兴起67
(二)数字报纸的范围与分类68
(三)报社出版数字报纸的总体情况69
二、数字报纸市场发展状况70
(一)互联网数字报纸出版的规模及竞争格局70
(二)手机报出版的规模及竞争格局72
(三)电子报出版的规模及竞争格局73
(四)数字报纸技术提供商的发展现状与规模74
三、数字报纸出版的赢利状况分析75
(一)数字报纸的赢利模式分析75
(二)增长幅度79
(三)存在的问题79
四、年度影响数字报纸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事件80
五、总结与展望81
(一)总体态势81
(二)基本特点81
(三)主要问题及相关建议82
(四)未来走向预测84
2007~2008中国互联网期刊出版产业年度报告86
一、互联网期刊出版产业概述86
(一)传统期刊互联网出版概况86
(二)多媒体期刊互联网出版概况87
(三)传统期刊互联网出版生产规模年度变化情况87
(四)传统期刊互联网出版市场分布及应用情况89
(五)互联网期刊出版与传统期刊出版产值年度对比变化情况93
二、互联网期刊出版推广销售及收入情况分析94
(一)赢利模式及总收入状况概述94
(二)传统期刊互联网出版不同销售模式收入情况96
三、主要技术提供平台发展状况97
(一)同方知网97
(二)万方数据98
(三)维普资讯99
(四)龙源期刊100
(五)ZCOM102
(六)Xplus103
(七)POCO105
(八)VIKA105
四、年度影响互联网期刊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事件106
五、总结与展望109
(一)总体态势与基本特点109
(二)主要问题及相关建议112
(三)未来走势预测113
2007~2008中国网络游戏出版产业年度报告116
一、中国游戏行业用户及市场规模分析118
(一)中国网络游戏用户现状118
(二)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与预测122
(三)中国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市场销售收入与预测123
(四)中国大型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与预测125
(五)中国休闲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与预测126
二、中国网络游戏产业链分析127
(一)网络游戏对相关行业的影响和贡献分析127
(二)中国网络游戏虚拟物品交易市场状况128
(三)中国网络游戏内置广告行业状况133
三、年度影响网络游戏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事件135
四、总结与展望138
(一)总体态势138
(二)基本特征139
(三)主要问题144
(四)未来发展趋势147
(五)相关建议150
2007~2008中国网络动漫出版产业年度报告152
一、我国动漫网站状况152
(一)动漫网站规模发展状况152
(二)动漫网站分类152
(三)其他类型网站与主要专业网络动漫运营平台状况153
(四)动漫网站存在的主要问题156
二、我国手机动漫出版状况157
(一)手机动漫分类157
(二)手机动漫发展现状158
(三)移动运营商手机动漫平台状况158
(四)手机动漫出版存在的主要问题159
三、网络动漫出版运营状况160
(一)网络动漫运营方式160
(二)网络动漫网站运营方式160
(三)网络动漫出版收入情况161
四、动漫产业基地建设状况162
(一)动漫产业基地基本情况162
(二)动漫产业基地存在的问题164
(三)关于动漫产业基地发展的相关建议165
五、年度影响网络动漫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事件166
六、总结与展望169
(一)总体态势169
(二)基本特点169
(三)相关建议与未来走向预测170
2007~2008中国博客与播客出版产业年度报告172
一、中国博客与播客发展概述172
(一)中国博客产业发展概述172
(二)中国播客产业发展概述173
二、博客与播客发展现状175
(一)中国博客发展现状175
(二)中国播客发展现状177
三、中国博客与播客服务商分析182
(一)中国博客服务商分析182
(二)中国播客服务商分析186
四、博客与播客技术模式分析189
(一)博客技术和应用模式189
(二)播客技术和应用模式193
五、年度影响博客与播客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事件198
(一)2006~2008年博客重要事件198
(二)2006~2008年播客重要事件201
六、总结与展望205
(一)中国博客发展总结与展望205
(二)中国播客发展总结与展望210
2007~2008中国手机出版产业年度报告215
一、手机出版产业概述215
(一)手机出版产业发展状况216
(二)手机出版移动增值服务提供商状况分析218
(三)手机出版四大运营商总体情况221
二、手机游戏出版产业现状223
(一)手机游戏发展规模224
(二)阻碍手机游戏市场发展三因素225
(三)中国手机网游市场产业链发展状况226
三、无线音乐市场发展状况226
(一)无线音乐市场供应规模及竞争格局227
(二)无线音乐市场规模229
(三)整曲下载业务将成为无线音乐未来发展趋向229
四、手机阅读出版发展状况229
(一)手机阅读出版发展规模230
(二)手机阅读出版数字内容提供商总体情况230
(三)阻碍手机阅读出版发展的相关因素232
五、手机技术对手机出版的影响232
(一)无线搜索技术发展现状232
(二)手机二维码技术市场发展现状235
六、年度影响手机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事件236
七、总结与展望239
(一)总体态势239
(二)基本特点239
(三)主要问题及建议240
(四)未来走向预测242
2007~2008中国数码印刷与按需出版产业年度报告244
一、数码印刷与按需出版产业状况概述244
二、数码印刷与按需出版市场发展进程及特点244
(一)国外市场的发展进程及特点244
(二)国内市场的发展进程及特点245
三、我国数码印刷与按需出版市场分析与整体预测247
(一)数码印刷市场规模分析与整体预测247
(二)出版社开展按需出版市场分析与预测251
四、典型案例252
(一)知识产权出版社252
(二)商务印书馆252
(三)中国标准出版社253
(四)博文e印253
(五)上海《POD(AOD)应用研究》项目253
五、年度影响数码印刷与按需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事件254
六、总结与展望255
(一)总体态势及基本特点255
(二)主要问题256
(三)对策及建议257
(四)未来走向预测258
2007~2008中国香港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259
一、香港数字出版的发展状况259
(一)词典学习机的发展隐忧259
(二)持续低迷的数字出版物零售260
(三)以学校为本的数字出版竞争261
(四)电子书的发展现况262
(五)网络出版的机遇:网志的发展264
二、香港数字出版发展面对的问题与挑战266
(一)产品零售问题266
(二)人才结构问题267
三、香港数字出版业发展趋势观察与预测270
(一)内容发展趋势和挑战270
(二)科技发展趋势和挑战272
(三)商业模式发展趋势和挑战272
(四)数字出版与教科书出版进一步结合273
相关专题报告277
中国数字出版赢利模式研究报告277
一、数字出版产业赢利状况概述277
(一)出版赢利计算方式的转变277
(二)数字内容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流程的贯通是赢利实现的基础278
(三)影响数字出版赢利因素分析280
二、数字出版可行赢利模式分析282
(一)产业互动增值模式282
(二)手机内容销售和订阅模式283
(三)广告加会员制模式285
(四)门户网站读书频道阅读收费模式286
(五)为技术商提供数字内容收益分成模式286
三、对传统出版商涉足数字出版领域的建议287
(一)教育出版:数字信息服务模式287
(二)大众出版:与内容相应市场互动模式293
(三)专业出版:基于知识结构的定制模式297
四、手机与出版的紧密结合将是数字出版实现赢利的重要途径299
中国数字出版标准化研究报告301
一、数字出版与标准化301
二、中国数字出版标准化现状302
(一)数字出版标准化分类多样,涉及方方面面302
(二)数字出版标准停留在企业标准的较低级阶段,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严重缺乏303
(三)标准制定滞后于国际标准305
(四)数字出版标准化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307
(五)数字出版链条上相关各方的标准化意识有所增强309
(六)数字出版标准化研究项目纷纷启动或申请立项310
三、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化存在的问题311
(一)业界对数字出版标准化的认识还存在盲目性311
(二)数字出版标准化工作多头发展,标准制定协调难度很大312
(三)上下游环节各自为战,需协调一致312
(四)数字出版标准化人才严重不足313
四、数字出版标准化发展措施313
(一)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标准制定齐头并进,互相促进313
(二)积极研究和借鉴国际先进标准314
(三)相关政府部门和上下游环节协调并进315
(四)政府正确引导,企业发挥主体作用315
(五)标准起草要实现业务专家、标准化专家和技术专家的高度结合316
(六)积极培养数字出版标准化人才316
中国数字出版教育年度报告317
一、数字出版教育专业特点317
(一)数字出版教育是编辑出版与信息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的教育318
(二)数字出版教育是与产业市场紧密结合的教育318
二、中国数字出版教育现状概述318
(一)数字出版教育格局基本形成319
(二)数字出版教育体系逐步完善320
(三)数字出版教育规模较小,起步晚323
三、总结与展望323
(一)中国数字出版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323
(二)加快中国数字出版教育发展的对策325
(三)未来走向预测329
附表1 我国开设编辑出版学、传播学和印刷工程专业院校一览表331
附表2 设立编辑出版学硕士学位点或研究方向院校一览表335
附表3 设立数字出版专业实验室部分高校一览表337
附表4 设立数字出版研究所(教研室)部分高校一览表339
2007~2008中国数字版权保护状况年度报告340
一、2007~2008数字版权保护新进展340
(一)数字版权司法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340
(二)数字版权行政保护力度加强344
(三)数字版权社会保护的力度和深度加强345
二、各省(区、市)版权保护状况统计分析346
(一)各地区版权保护状况综述346
(二)我国部分地区版权保护情况347
三、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发展状况349
(一)电子书DRM保护技术349
(二)流媒体DRM保护技术349
(三)电子文档DRM保护技术351
(四)图像DRM保护技术351
(五)移动DRM保护技术351
四、典型案例分析352
(一)雅虎中国音乐搜索侵权案352
(二)“点对点”技术传播歌曲侵权案353
(三)扬州广电传媒有限公司与广东中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信息网络传播权、复制权侵权纠纷一案354
(四)无线网络版权第一案——中文在线公司诉邦邦网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355
五、数字版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56
(一)存在的问题356
(二)相关对策358
六、2008年数字版权保护展望359
(一)我国数字出版的整体规模日益扩大,为数字盗版提供更多可能性359
(二)伴随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上网人数日益增加360
(三)网络音视频领域可能成为数字盗版的重灾区,从而扩大盗版的态势360
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基地研究报告363
一、数字出版相关基地概况363
(一)各部委在数字出版相关基地上的部署363
(二)主要特点381
二、各基地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措施分析383
(一)各基地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383
(二)主要问题及分析386
三、数字出版相关基地发展趋势分析387
四、相关建议388
(一)从国家层面控制数字出版相关基地的无序挂牌388
(二)新闻出版总署在基地的建设上应该更加突出数字与出版的特色389
(三)各个基地要注意错位竞争389
(四)建设能够服务于整个数字出版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389
附: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390
(一)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产业环境分析391
(二)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总体规划392
(三)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管理体制393
(四)优惠政策和专项资金394
数字出版与数字内容产业探讨395
(一)全球视角下数字出版业及数字内容产业的特点395
(二)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特有的有利条件396
(三)数字出版界定、发展战略等问题397
附录部分401
2007年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论文集锦401
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数字化浪潮401
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及其出版平台405
数字出版给动漫产业带来的契机407
数字出版的发展与未来410
优质内容:互联网最终的制高点411
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化发展414
中国移动二维码,延伸传统媒体推动数字出版417
从实体到网络——台湾出版界的经验分享419
北京地区互联网出版产业现状和政策422
数字内容产业正在加速形成424
对专业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转型的思考426
传统图书出版单位的数字化生存432
数字化时代,决胜在内容434
把握机遇,实现传统媒体在数字时代的竞争力升级438
数字化出版与数字化管理441
2007~2008中国新增数字出版政策法规文件443
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443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455
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463
公安部、信息产业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规范网络游戏经营秩序查禁利用网络游戏赌博的通知469
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470
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大事记473
一、电子图书473
二、互联网期刊476
三、数字报纸478
四、手机出版481
五、网络游戏485
六、网络动漫491
七、博客与播客496
八、数码印刷504
九、数字版权506
十、电子纸508
十一、综合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