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则问题法法轮研究 建筑理论读书笔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杨健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506120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78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建筑理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法则问题法法轮研究 建筑理论读书笔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绪论1
1.1 问题的提出1
1.2 方法和目的3
1.3 概念层次4
1.4 叙述方式6
2 人文主义传统与比例理论9
2.1 作为起点的维特鲁威9
2.1.1 《建筑十书》概述9
2.1.2 还原、隐喻、类比和分类9
2.1.3 六个基本概念的辨析与诠释14
2.1.4 建筑法则的数学方案17
2.2 阿尔伯蒂:文本诠释与新的起点18
2.2.1 诠释与实证:人文主义新传统19
2.2.2 自然范型与生物类比20
2.2.3 分类:学科定义与“个性说”22
2.3 文艺复兴盛期的建筑理论24
2.3.1 菲拉雷特的还原、类比和虚构24
2.3.2 乔其奥:作为论证手段的人体类比27
2.3.3 文学体裁与想象力:克罗纳的梦中之旅28
2.3.4 理智和圣启之间:维拉潘多与所罗门圣殿29
2.3.5 古典文本的再阐释:维特鲁威著作的译本33
2.4 文艺复兴晚期的建筑理论34
2.4.1 塞利奥和维尼奥拉:经验主义方法的悖论34
2.4.2 帕拉第奥:延续性与创造性的统一39
2.5 方法论小结44
3 美学转向和功能主义转向47
3.1 法国:从绝对主义走向相对主义47
3.1.1 最初的学习和历史性预演47
3.1.2 顶点与转机:法兰西建筑学会内外的争论49
3.1.3 相辅相成:美学转向与功能主义转向54
3.1.4 新理论与旧传统:令人惊异的综合58
3.2 18世纪的意大利建筑理论61
3.2.1 洛多利的还原和类比61
3.2.2 皮拉内西的虚构和真实64
3.2.3 米利萨:18世纪建筑理论的综合70
3.3 方法论小结75
4 图像研究、物体诗学与道德批评79
4.1 建筑革命与作为开端的图像研究79
4.1.1 部雷的还原、分类、虚构和类比79
4.1.2 勒杜的伦理学类比与虚构的类型学83
4.2 实证主义,抑或是物体诗学87
4.2.1 建筑学教程:迪朗的分类和还原87
4.2.2 实证与虚构:基于历史学研究的范式变革91
4.2.3 勒-迪克的体系化论述及其方法94
4.2.4 唯物主义与艺术意志:森佩尔的分类与还原102
4.3 伦理学类比与道德批评:19世纪的英格兰建筑理论113
4.3.1 普金的宗教性伦理学类比和论证修辞113
4.3.2 拉斯金的还原、类比、分类和隐喻115
4.3.3 艺术的社会条件:莫里斯的类比和虚构122
4.3.4 其他20世纪建筑理论的开启者126
4.4 方法论小结129
5 现代建筑理论:乌托邦的宣言书及其破灭132
5.1 乌托邦的前奏:从格里诺到沙利文132
5.1.1 格里诺的类比、还原、分类与文本诠释132
5.1.2 沙利文的功能概念:类比、还原和分类135
5.1.3 沙利文的装饰理论:生物类比与自然范型138
5.2 乌托邦的前奏:路斯的理性与修辞141
5.2.1 装饰与罪恶:对现实的批判与类比方法142
5.2.2 装饰是罪恶:对人性的批判与类比方法144
5.2.3 还原到材料的真实性与“空间设计”146
5.2.4 回归原始构筑形式及其实证主义本质149
5.3 乌托邦的产生和破灭:从德意志制造联盟到包豪斯151
5.3.1 陶特与“玻璃链”:乌托邦虚构中的理性精神151
5.3.2 贝尔拉戈的社会主义理念与几何法则154
5.3.3 “风格派”:还原到形式要素157
5.3.4 格罗皮乌斯:向中世纪行会合作模式的回归160
5.3.5 乌托邦的破灭:从梅耶到密斯的包豪斯164
5.4 乌托邦的反动以及对现代建筑理论的背离166
5.4.1 从芬斯特林到哈林:生物类比与有机建筑论166
5.4.2 范·德·拉恩的隐喻、类比、还原和分类169
5.4.3 格罗皮乌斯之外的还原:指向心灵的回归175
5.4.4 另一种形式的乌托邦:赖特的有机建筑理论178
5.4.5 走向“后现代”:对功能主义法则的反讽与消解186
5.5 方法论小结188
6 虔诚之思与无思想的等待191
6.1 勒·柯布西耶:古典理论家191
6.1.1 诠释与实证:人文主义传统191
6.1.2 机器隐喻与数学法则193
6.1.3 两分法与原始棚屋198
6.1.4 类比方法与理性精神202
6.2 阿尔多·罗西:方法论辩难204
6.2.1 隐喻性起点和还原过程205
6.2.2 作为排除手段的分类法207
6.2.3 还原到理型210
6.2.4 自治论与学科类比212
6.3 作为终点和起点的路易斯·I·康219
6.3.1 静谧与光明:基于分类和隐喻的还原219
6.3.2 Order is:路易斯·I·康的话语方式和修辞策略224
6.4 走向未来:虔诚之思与无思想的等待235
6.4.1 原始屋:回到人类存在的精神性本原235
6.4.2 时间性问题:关于法则问题的再思考239
7 结语243
7.1 建筑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再思考243
7.2 广义理性与广义修辞的辩证关系248
7.3 再论“文本诠释”的本体论地位249
7.4 也谈中国建筑理论的困境和出路254
参考文献261
人名索引268
书名索引274
后记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