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发展观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科学发展观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1241153.jpg)
- 毕京京,张彬,章传家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61645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01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22页
- 主题词:社会发展-中国-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科学发展观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与实践基础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7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的智慧结晶7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9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16
三、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7
(一)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六大以来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中的统领地位18
(二)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历史地位19
四、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2
(一)旗帜、道路、理论体系是有机的统一2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指导意义25
(三)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7
上篇31
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31
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31
(一)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32
(二)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35
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40
(一)集中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思想40
(二)集中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主体的思想42
(三)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是过程,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思想43
(四)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全面性和重点论辩证统一的思想45
(五)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46
三、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48
(一)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48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49
(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强大思想武器53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的国情基础和实践基础5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科学发展观的国情基础58
(一)对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58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62
(三)坚持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66
二、国内外发展实践与发展经验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68
(一)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环节69
(二)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发展实践的科学总结72
(三)科学发展观是对国外发展经验的科学借鉴75
三、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77
(一)应对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要求我们科学发展78
(二)完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科学发展79
(三)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要求我们科学发展83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86
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86
(一)发展是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86
(二)发展是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条件89
(三)发展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要求91
二、发展在当代中国具有丰富而特殊的内涵92
(一)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92
(二)坚持总量增加、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紧密结合94
(三)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有机统一98
三、将发展这个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落到实处100
(一)始终遵循发展的客观规律100
(二)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102
(三)积极实施促进发展的重大战略104
第四章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109
一、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渊源109
(一)以人为本的实践基础和时代背景109
(二)以人为本的理论渊源112
二、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重要地位116
(一)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116
(二)以人为本与我国古代民本思想、西方人本主义的区别121
(三)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中的核心地位124
三、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127
(一)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置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128
(二)把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原则131
第五章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35
一、深刻认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客观依据135
(一)我国经济社会实践发展要求的理论回应135
(二)国外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140
(三)前人优秀思想理论成果的继承和发展142
二、准确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和要求145
(一)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和要求145
(二)协调发展思想的内涵和要求147
(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和要求148
三、正确处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矛盾关系149
(一)发展同满足人们需要的关系149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151
(三)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152
(四)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关系154
四、切实加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设155
(一)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155
(二)深化财政税收体制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158
(三)完善宏观调控手段,健全宏观调控体系159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61
一、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161
(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思想的集中体现16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164
(三)解决我国新时期新矛盾的必然要求169
二、坚持统筹兼顾必须正确处理若干重大关系171
(一)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171
(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173
(三)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174
(四)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之间的关系175
三、坚持统筹兼顾必须进行机制创新177
(一)决策机制创新177
(二)协调机制创新180
(三)评价机制创新181
(四)激励与约束机制创新183
第七章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185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85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186
(二)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来促进科学发展188
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90
(一)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191
(二)努力促进社会和谐,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193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195
(一)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196
(二)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199
(三)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201
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202
(一)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203
(二)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206
下篇211
第八章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11
一、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然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11
(一)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211
(二)破解经济发展难题的客观需要213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214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215
(一)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16
(二)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219
(三)切实加强农村的基础地位221
(四)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24
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226
(一)不断完善宏观调控体系227
(二)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229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231
(四)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233
第九章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37
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237
(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237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41
(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治制度244
二、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248
(一)充分发挥党内民主的先导示范作用248
(二)不断加强国家民主的制度建设251
(三)把发展基层民主作为基础性工程重点加以推进253
三、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255
(一)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256
(二)加强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监督258
(三)坚持依法执政,推进依法行政259
第十章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64
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要求26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264
(二)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266
(三)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客观需要268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70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270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272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引领社会思潮273
三、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275
(一)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任务276
(二)大力抓好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277
(三)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和谐创建活动278
四、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280
(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281
(二)积极挖掘、宣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282
(三)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284
五、着力推进文化创新286
(一)大力推进文化内容形式创新286
(二)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287
(三)大力推进文化传播手段创新289
第十一章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292
一、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292
(一)加快社会建设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选择293
(二)加快社会建设的战略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说297
二、把社会建设作为系统工程来实施300
(一)建立和完善利益协调机制300
(二)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302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机制304
(四)建立和完善社会安全机制306
三、加快社会建设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308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308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建设中坚持以我为主与吸收借鉴的关系311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关系314
第十二章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318
一、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318
(一)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的重大意义318
(二)切实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全过程320
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326
(一)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326
(二)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328
(三)构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新模式329
三、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332
(一)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是时代提出的新要求333
(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334
(三)全面履行我军历史使命是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336
四、全面加强和协调推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338
(一)坚持把革命化建设作为首要任务339
(二)坚持把现代化建设作为核心任务339
(三)坚持把正规化建设作为基础和保障340
(四)坚持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有机统一341
五、积极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344
(一)加快军事理论创新,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44
(二)加快军事技术创新,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345
(三)加快军事组织体制创新,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347
(四)积极推进军事管理创新,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管理支撑348
第十三章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350
一、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作出的战略抉择350
(一)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351
(二)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354
(三)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自身根本利益的必然选择355
二、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357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357
(二)世界的繁荣稳定离不开中国359
(三)分享机遇应对挑战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361
(四)坚持谋求自身发展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统一362
三、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努力365
(一)构建和谐世界是我党对外关系的重要理念365
(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370
第十四章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376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一项十分紧迫的重大任务376
(一)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所面临的世界大势,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377
(二)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面对的基本国情,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377
(三)党在新的发展阶段自身建设状况,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378
(四)党在新时期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379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必须确立和遵循正确的指导原则380
(一)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380
(二)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381
(三)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及反腐倡廉建设382
(四)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体现无产阶级政党本质属性的执政党建设目标383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必须科学把握着力点383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383
(二)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387
(三)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390
(四)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393
(五)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394
(六)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395
后记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