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战后世界局部战争史 第1卷 冷战前期的局部战争(1945-1969)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战后世界局部战争史 第1卷 冷战前期的局部战争(1945-1969)
  • 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军事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80237174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659页
  • 文件大小:125MB
  • 文件页数:706页
  • 主题词:有限战争-战争史-研究-世界-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战后世界局部战争史 第1卷 冷战前期的局部战争(1945-196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两大阵营形成时期的冲突与战争3

第一章 战后国际格局变化与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3

第一节 雅尔塔体系与欧洲的分裂4

一、战后初期国际政治力量的变化4

(一)欧洲的衰落4

(二)美、苏两极的形成7

(三)共产主义力量的发展和民族主义力量的崛起11

二、欧洲的分裂与冷战的开始13

(一)美、苏矛盾的发展及双方在欧洲的对峙14

(二)欧洲的分裂17

(三)冷战的开始22

第二节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其军事战略27

一、北约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其军事战略28

(一)北约军事集团的形成28

(二)北约成立初期的军事战略33

二、苏联、东欧军事集团的初步形成及其军事战略40

(一)情报局与经互会的成立41

(二)苏联、东欧军事集团的初步形成44

(三)苏联、东欧军事集团的军事战略48

第三节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过程中的对抗和摩擦52

一、美、苏在伊朗的角逐52

二、美、苏在土耳其的角逐56

三、美、苏在希腊的角逐61

四、第一次柏林危机65

(一)西占区的合并与第一次交通封锁65

(二)币制改革与第二次交通封锁70

(三)柏林的分裂与第三次交通封锁74

第二章 世界其他地区的冲突与战争78

第一节 东南亚国家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78

一、印度支那抗法独立战争79

二、印度尼西亚抗荷独立战争87

第二节 南亚新兴国家的领土争端及第一次印(度)巴(基斯坦)战争91

一、印、巴分治和克什米尔争端91

二、第一次印巴战争94

(一)1947年10月~12月的战事94

(二)1948年的战事96

(三)联合国的干预和印、巴停火101

第三节 巴勒斯坦问题与第一次中东战争102

一、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102

(一)巴勒斯坦的历史和犹太复国主义的产生102

(二)英、美等国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支持106

(三)联合国的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和以色列国的建立110

二、第一次中东战争114

(一)双方的兵力部署与作战计划114

(二)阿拉伯军队的全面进攻与第一次停火116

(三)以军以中部战线为重点的反攻及第二次停火123

(四)以军对南部战线埃及军队的反攻124

(五)战争的结局与影响127

第四节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130

一、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131

二、内战爆发及战争进程137

三、新中国的成立及其对国际战略格局的重大影响146

第二编 两大阵营全面对抗时期的冲突与战争153

第三章 东亚危机与朝鲜战争153

第一节 两大阵营在东亚对抗局面的形成153

第二节 朝鲜内战的爆发和“联合国军”的干涉160

一、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及大规模内战的酝酿160

二、朝鲜内战的爆发及汉城战役164

三、美国的反应及“联合国军”的介入166

四、朝鲜人民军的南下攻势168

(一)水原战役169

(二)大田战役171

(三)洛东江战役173

(四)釜山战役176

五、“联合国军”仁川登陆及战争形势的逆转177

六、朝鲜人民军战略进攻失败的原因181

第三节 中国参战及中朝军队的反攻183

一、中国的参战决策183

二、中、朝军队共同实施的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0

(一)第一次战役190

(二)第二次战役192

(三)第三次战役195

(四)第四次战役197

(五)第五次战役199

第四节 战略相持局面的形成及双方的边打边谈202

一、战略相持局面的形成202

二、围绕军事分界线问题的边打边谈205

(一)“联合国军”的夏、秋季攻势205

(二)美军的空中“绞杀战”207

(三)中、朝军队的反击作战及军事分界线协议的达成209

三、围绕战俘问题的边打边谈210

(一)美军的秘密细菌战及对朝鲜北方的大轰炸211

(二)中、朝军队的秋季反击作战和上甘岭战役212

(三)粉碎“联合国军”的最后冒险及停战协定的签署214

第五节 朝鲜战争的影响219

一、初步确立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219

二、导致了东亚地区战略格局的明确化和固定化220

三、刺激了美、苏的军备扩张及军事战略的调整220

四、促进了有限战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224

第四章 印度支那抗法战争的国际化226

第一节 两大阵营的介入及印度支那战争的转折226

一、美国对法国的支持与援助226

二、中国对越南的支持与援助228

三、1950年秋的“边界战役”230

(一)法、越双方的部署和企图230

(二)边界战役232

第二节 越军在平原和西北地区的攻势作战234

一、1950年底至1952年初越军对平原地区的进攻234

二、1952年春夏的战争形势及越共中央调整战略方向236

(一)战争形势236

(二)越共中央调整战略方向238

三、西北战役239

第三节 “纳瓦尔计划”和越军的冬春季攻势244

一、法军的“纳瓦尔计划”244

二、越军的冬春季攻势246

三、奠边府决战250

第四节 印支战争“朝鲜化”的危险及日内瓦会议的妥协255

一、越军发展胜利的计划及美国直接干涉的企图255

二、日内瓦会议的召开及有关各方的妥协259

第五章 台湾海峡危机265

第一节 台湾问题及中、美两国在该地区对抗的由来265

第二节 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274

一、解放军炮击金门274

二、解放军在浙江沿海的行动及一江山岛登陆战277

第三节 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285

一、两次台海危机期间的中、美谈判及两岸关系286

二、中国调整对美方针及福建方向的军事斗争准备291

(一)对美战略方针的调整291

(二)福建方向的军事斗争准备及炮击金门的决策293

三、解放军空军入闽及争夺福建地区制空权的作战296

四、炮击和封锁金门作战302

(一)战前双方军事态势及兵力情况302

(二)金门之战第一阶段303

(三)金门之战第二阶段304

(四)金门之战第三阶段313

五、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的结果和影响317

第六章 大国在西亚的争夺及阿尔及利亚战争320

第一节 第二次中东战争与中东地区冷战格局的形成320

一、美、苏势力渗入中东320

(一)埃及要求英军撤出苏伊士运河地区的斗争320

(二)巴格达条约的签订322

(三)埃及与苏联的军火贸易325

二、苏伊士运河危机327

(一)美、英撤销对埃及阿斯旺水坝建设的贷款327

(二)苏伊士运河危机与西方的对策329

三、第二次中东战争的进程333

(一)英、法和以色列的战争计划与准备333

(二)埃及的战争准备与兵力部署337

(三)以军实施“卡代什”作战计划338

(四)英、法实施“火枪手”作战计划343

(五)国际社会的反应以及英、法、以的撤军348

四、战争的军事总结与政治影响351

(一)英、法作战的经验教训351

(二)战争的政治意义及影响353

第二节美、英武装干涉约旦、黎巴嫩357

一、“艾森豪威尔主义”357

二、美、英武装干涉约旦、黎巴嫩360

(一)美、英对约旦危机的军事干预360

(二)美国武装干涉黎巴嫩364

(三)国际社会的反应及美、英的撤兵368

第三节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和阿尔及利亚战争371

一、非洲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371

二、阿尔及利亚抗法独立战争372

(一)战争背景与起因372

(二)奥雷斯山区起义374

(三)战争的相持阶段378

(四)战争的最后阶段与阿尔及利亚的独立391

第三编 两大阵营分化时期的冲突与战争401

第七章 美、苏战略调整及新一轮军事对抗401

第一节 美、苏军事战略的调整及其军备竞赛401

一、美国及北约军事战略的演变401

(一)美国的有限战争理论与“灵活反应战略”402

(二)北约军事战略的演变406

二、苏联与华约的军事战略410

(一)苏联的“新军事学说”与火箭核战略411

(二)华约组织的军事战略414

三、美、苏军备竞赛的扩大和升级418

(一)美国夺取战略核力量的全面优势419

(二)苏联大力加强核军备建设422

第二节 美、苏在欧洲的较量425

一、第二次柏林危机425

(一)危机产生的背景及原因425

(二)第二次柏林危机428

二、U—2飞机事件444

第三节 古巴导弹危机448

一、古巴导弹危机的背景448

(一)古巴革命对美古、苏古关系的影响448

(二)猪湾事件及美国对古巴的颠覆行动450

二、古巴导弹危机的爆发453

(一)苏联决定在古巴部署导弹453

(二)美国对导弹部署的反应457

三、古巴导弹危机的高潮与结束461

(一)美国实施隔离行动461

(二)危机的高潮与结束466

四、古巴导弹危机的影响471

(一)美、苏关系的缓和471

(二)军备竞赛的加剧473

(三)对古巴的影响475

第四节 各大国围绕核军备问题的斗争477

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政策477

(一)美国对西方盟国的核控制478

(二)美、苏合作推行核军控政策479

二、法国核力量的崛起480

(一)法国挑战美、英、苏的“核禁试”政策480

(二)法国拒绝“多边核力量”计划482

三、中国发展独立核力量的努力485

(一)美国对中国的核讹诈485

(二)中、苏核合作关系的破裂与“596计划”的实施488

第八章 第二次印巴战争493

第一节 第一次印巴战争后的南亚形势493

第二节印、巴争端的再度激化497

第三节 第二次印巴战争的过程501

一、“大满贯行动”501

二、全面战争爆发503

三、印、巴双方的空中作战506

四、停战和“塔什干宣言”508

第九章 美、苏对中东地区的争夺与第三次中东战争510

第一节美、苏对第三世界的政策及中东的战略地位511

一、美、苏对第三世界的政策511

二、中东的战略地位及美、苏在中东的主要利益512

第二节 第二次中东战争后中东地区的局势演变516

一、美、苏在中东的争夺516

(一)苏联加紧在中东地区的扩张516

(二)美国支持以色列反对阿拉伯国家519

二、阿、以矛盾的发展与激化521

(一)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和法塔赫的武装斗争521

(二)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冲突的不断升级524

三、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527

第三节 第三次中东战争530

一、战争爆发前的态势530

(一)以色列与叙利亚的空战及埃及向西奈半岛的增兵530

(二)联合国部队的撤出和埃及封锁亚喀巴湾534

(三)以色列的开战决策与美、苏等国的态度537

二、战争的爆发与经过545

(一)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兵力部署及作战计划545

(二)以色列空军对阿拉伯国家的突然袭击548

(三)西奈战役552

(四)以色列进攻约旦河西岸564

(五)以色列攻占叙利亚戈兰高地569

(六)美、苏的对抗与交易572

(七)战争的结局及其影响575

三、阿拉伯国家失败的原因578

第十章 越南战争584

第一节 日内瓦会议后印度支那局势的发展584

一、美国的印支政策和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组织的建立584

二、美国扶植吴庭艳建立南越政权和强化军备586

三、南越革命的兴起和越南劳动党方针的调整589

四、美国武装干涉越南的政治抉择592

第二节 越南战争的进程595

一、特种战争阶段595

(一)美国在南越推行特种战争595

(二)特种战争的失败598

二、战争全面升级阶段603

(一)美国扩大战争的决定和越南劳动党的对策603

(二)美军的“滚雷行动”和北越的反空袭斗争608

(三)南越地面战争的升级613

(四)越南的春节攻势及美国战争升级政策的破产619

三、战争“越南化”阶段624

(一)美国的战争“越南化”政策624

(二)双方的边打边谈627

(三)越南的武力统一635

第三节 美国联盟战略的困境与苏联对越南的援助638

一、越南战争中美国联盟战略的困境638

二、苏联对越南的援助642

第四节 越南战争的经验教训、特点和影响645

一、美国失败的教训645

二、越南抗美救国的基本经验649

三、越南战争的特点651

四、越南战争对世界政治、军事的影响656

本卷后记6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