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疑案演习 1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刑事疑案演习 1
  • 张明楷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0576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04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419页
  • 主题词:刑事犯罪-案例-分析-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事疑案演习 1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归责与答责理论之研讨1

2.特殊体质与因果关系的认定18

3.承诺及违法性问题的探究27

4.危险共同体中救助行为的探讨44

5.等位义务冲突的讨论59

6.故意的认识内容71

7.误将尸体当作毒品运输的行为性质80

8.中止的自动性95

9.中止行为造成侵害结果的研究115

10.中止行为造成加重结果的探讨136

11.共同正犯若干问题探讨152

12.教唆犯的因果关系164

13.中性行为的处罚界限184

14.身份犯的共同犯罪205

15.无身份者不能成为身份犯的正犯213

16.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与帮助犯的定性考量225

17.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故意之认定245

18.货币犯罪的罪数认定256

19.窃取他人借记卡信息并冒用的行为性质270

20.改写他人借记卡信息至本人卡上取款、消费的行为性质284

21.非法拘禁以及禁食致死行为的法律适用294

22.拐卖儿童罪与拐骗儿童罪的认定311

23.抢劫、绑架、非法拘禁、强迫交易之差异322

24.抢劫与强奸的犯罪形态333

25.夺取熟人手机的行为性质350

26.以举报获奖为目的购买、运输食盐的行为性质363

27.司法工作人员取得赃物的行为性质374

28.交警人员违法办理驾照并收取“培训费”的行为性质390

1.归责与答责理论之研讨1

一、案例1

二、争议问题2

三、初步的评述与展开3

四、本案中的因果关系与客观归责4

五、关于“自我答责”问题的评述与展开9

六、第二阶段的综合评价14

七、结论17

2.特殊体质与因果关系的认定18

一、案例18

二、争议问题18

三、观点透析19

四、结论26

3.承诺及违法性问题的探究27

一、案例27

二、争议问题27

三、违法性理论概述29

四、本文的观点37

五、结论43

4.危险共同体中救助行为的探讨44

一、案例44

二、争议问题44

三、A是否成立不真正不作为犯45

四、A是否成立紧急避险47

五、A的行为是否具有期待可能性55

六、结论58

5.等位义务冲突的讨论59

一、案情与问题59

二、等位义务冲突的产生59

三、等位义务冲突的相关法律问题61

四、对义务人的道德评价和法律评判63

五、对第三者的介入行为的法律评判65

六、对乙的责任的认定68

6.故意的认识内容71

一、案例71

二、争议问题71

三、沈某具有盗窃的故意72

四、数额需要认识73

五、结论79

7.误将尸体当作毒品运输的行为性质80

一、案例80

二、争议问题80

三、学理分析82

四、结论94

8.中止的自动性95

一、例95

二、争议问题95

三、对中止犯减免处罚的依据96

四、中止自动性的判断标准100

五、己见:细化的法的内在道德说109

9.中止行为造成侵害结果的研究115

一、案例115

二、争议问题115

三、理论分析116

四、结论135

10.中止行为造成加重结果的探讨136

一、案例136

二、争议问题136

三、中止犯的减免根据137

四、中止犯的成立条件140

五、结论151

11.共同正犯若干问题探讨152

一、案例152

二、争议问题153

三、持寄存牌领取财物的行为构成三角诈骗154

四、郭某等四人构成抢劫罪等罪的共同正犯156

五、结论163

12.教唆犯的因果关系164

一、案例164

二、争议问题165

三、观点透析166

四、结论183

13.中性行为的处罚界限184

一、案例184

二、争议问题185

三、“中性行为”概论186

四、国外对“中性行为”的探讨190

五、我国语境下的“中性行为”处罚界限197

六、本案的处理203

七、余论:“中性行为”理论对帮助犯理论的启示204

14.身份犯的共同犯罪205

二、案例205

二、争议问题205

三、观点透析206

四、结论212

15.无身份者不能成为身份犯的正犯213

一、案例213

二、争议问题213

三、理论分析214

16.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与帮助犯的定性考量225

一、案例225

二、争议问题226

三、理论分析227

四、结语244

17.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故意之认定245

一、案例245

二、争议问题245

三、理论分析246

四、结论254

18.货币犯罪的罪数认定256

一、案例256

二、争议问题256

三、触犯的罪名257

四、罪数的认定259

五、结论269

19.窃取他人借记卡信息并冒用的行为性质270

一、案例270

二、争议问题270

三、盗窃罪271

四、诈骗罪273

五、信用卡诈骗罪275

六、总结282

20.改写他人借记卡信息至本人卡上取款、消费的行为性质284

一、案例284

二、争议问题285

三、理论分析285

四、结论293

21.非法拘禁以及禁食致死行为的法律适用294

一、案例294

二、争议问题295

三、案例分析295

四、结论309

22.拐卖儿童罪与拐骗儿童罪的认定311

一、案例311

二、争议问题311

三、乔某的行为定性—拐卖儿童罪与拐骗儿童罪的界定312

四、吴某的行为定性—罪与非罪的界定319

五、结论321

23.抢劫、绑架、非法拘禁、强迫交易之差异322

一、案例322

二、争议问题322

三、案件第一阶段分析323

四、案件第二阶段分析329

五、结论332

24.抢劫与强奸的犯罪形态333

一、案例334

二、争议问题334

三、李某的抢劫行为334

四、李某的强奸行为345

五、结论349

25.夺取熟人手机的行为性质350

一、案例350

二、争议问题351

三、有罪的可能351

四、无罪的可能359

五、结论362

26.以举报获奖为目的购买、运输食盐的行为性质363

一、案例363

二、争议问题.363

三、被告人的行为构成诈骗罪364

四、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非法经营罪366

五、与举报杀人的区别和联系369

六、类似情形之探讨370

七、关于本案的反思372

27.司法工作人员取得赃物的行为性质374

一、案例374

二、争议问题374

三、是否构成侵占罪375

四、是否构成赃物罪376

五、是否构成贪污罪382

六、是否构成徇私枉法罪386

七、结论388

28.交警人员违法办理驾照并收取“培训费”的行为性质390

一、案例390

二、争议问题390

三、观点透析391

四、结论4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