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学举要 艺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国学举要 艺卷
  • 汤一介主编;张涵,张中秋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 ISBN:7535133223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71页
  • 文件大小:91MB
  • 文件页数:58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学举要 艺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1

历史概要3

一、中华传统艺术的独特精神3

(一)对宇宙人生的独特体验与整体掌握3

(二)“生生不已”的浓厚人文精神8

(三)用艺术开垦生命12

二、中华传统艺术的基本特征17

(一)高度的涵泳性与智慧性17

(二)高度的意象性与抒情性21

(三)既执着于生命,又超越于生命的“居尘出尘”性26

(四)高度的有机辩证性27

三、中华传统艺术的历史概貌31

(一)孕育期(伏羲至商周)31

(二)奠基期(春秋战国至秦汉)35

(三)开拓期(汉至魏晋南北朝)40

(四)昌盛期(隋唐至五代)42

(五)圆熟期(宋至元)44

(六)终结与变革期(明至清末民初)47

思想精要54

一、艺理总论54

(一)“大象无形”54

(二)“立象以尽意”55

(三)意境论60

(四)情景论72

(五)“凡文字者,六艺之宗”75

(六)“游”的艺术境界78

二、音乐理论86

(一)“乐由天作”与“本与太一”86

(二)大音希声88

(三)乐者乐也,人情之不能免也90

(四)“夫乐者,天地之体,万物之性”91

(五)“声无哀乐”论93

(六)“声中无字,字中有声”95

(七)二十四况说97

三、诗文理论101

(一)诗言志说101

(二)“兴”、“观”、“群”、“怨”102

(三)“思无邪”说105

(四)“以意逆志”与“论世知人”107

(五)情动于中而形于言108

(六)“文以气为主”110

(七)陆机“心游万仞”的艺术想象论112

(八)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文学审美论114

(九)钟嵘的“滋味”说121

(十)韩愈论“不平则鸣”122

(十一)“诗中有画”与“画中有诗”123

(十二)以禅喻诗论127

(十三)童心说130

(十四)叶燮诗论132

(十五)袁枚的“性灵说”136

(十六)刘熙载论艺术的“虚”与“实”137

四、绘画理论139

(一)绘事后素139

(二)“善恶之状,兴废之诫”140

(三)“解衣般礡”与“真画者”141

(四)传神写照与以形写神142

(五)迁想妙得与澄怀味象145

(六)“画有六法”与“气韵生动”140

(七)“经营位置”与“骨法用笔”152

(八)“四格”与“五等”155

(九)“外师造化,中得心源”158

(十)“意存笔先,画尽意在”160

(十一)“度物象而取其真”与“六要”、“二病”165

(十二)“水墨为上”169

(十三)“逸格”与“自然”170

(十四)“形理”与“形神”174

(十五)“饱游饫看”与“身即山川而取之”178

(十六)“成竹在胸”与“身与竹化”181

(十七)“以大观小”与“三远”境界184

(十八)“绘画之宗,山水居首”187

(十九)“意溢乎形”与“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190

(二十)“一画”论193

(二十一)“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196

(二十二)“无法而法,乃为至法”198

五、书法理论201

(一)“任情恣性”与“书,心画也”202

(二)“势”、“力”、“筋”、“骨”204

(三)“意在笔前”与“心性法度”208

(四)“达情”与“重神”212

(五)“尚法”与“无法”216

(六)“同自然之妙有”220

(七)“中和”与“壮美”222

(八)“韵如其人”226

(九)“书如其人”234

(十)“学书必先作气”23

六、建筑、工艺及雕刻理论242

(一)先秦的建筑和工艺242

(二)汉魏道教宫观建筑艺术及其影响25

(三)汉魏佛教建筑与雕刻艺术及其影响261

(四)隋唐的建筑、工艺与雕刻264

七、园林艺术理论267

(一)“愚目放神,为性情筌蹄”268

(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26

(三)“园,悦目也,亦藏身也”271

(四)“虽由人作,宛自天开”273

(五)借景、对景、隔景、分景与框景278

(六)“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282

八、戏剧艺术理论287

(一)情、梦、戏与“意趣神色”288

(二)“凡说人情物理者,千古相传”291

(三)“不在快人,而在动人”294

(四)“本色”、“通俗”与“滋味”296

(五)“化工”与“画工”303

(六)“设身处地”与“唱曲宜有曲情”305

(七)“才”、“慧”、“致”、“技”308

九、舞蹈艺术理论310

(一)先秦乐舞:“舞,动其容也”310

(二)汉魏乐舞:“歌者象德,武者象功”311

(三)隋唐乐舞:“观舞听歌”与“圣人有作”315

知识辑要391

一、重要人物391

二、代表著作427

主要参考文献564

后记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