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浅层油气藏的形成机理:以渤海油区为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浅层油气藏的形成机理:以渤海油区为例](https://www.shukui.net/cover/76/31270153.jpg)
- 邓运华,李建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216891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77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190页
- 主题词:渤海-油气藏-形成-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浅层油气藏的形成机理:以渤海油区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石油地质背景1
第一节 古近系构造2
一、凸起特征2
二、凹陷特征3
三、断层特征5
第二节 古近系沉积7
一、始新世沉积7
二、渐新世沉积10
第三节 古近系湖相碳酸盐岩形成环境及特征14
一、粒屑白云岩的形成环境14
二、粒屑白云岩的物理特征18
三、生物碎屑白云岩的地震反射特征19
第四节 古近系三角洲沉积及储层特征20
一、物源及水动力条件是控制三角洲砂岩含量的主要因素20
二、判断高能富砂和低能贫砂三角洲的主要标志21
第五节 古近系烃源岩23
一、沙四段烃源岩24
二、沙三段烃源岩25
三、沙一段烃源岩27
四、东三段烃源岩28
五、凹陷评价29
第六节 古近系及潜山油气藏31
一、披覆背斜油气田32
二、断块油气田33
三、断鼻油气田35
四、地层—岩性油气田36
五、潜山油气田37
第二章 新近系构造特征41
第一节 构造区划42
一、张性断层弱活动区43
二、张性断层强活动区45
三、张—扭断层强活动区46
第二节 构造演化47
一、弱张应力区构造演化48
二、强张应力区构造演化48
三、强张—扭应力区构造演化49
第三节 断层特征51
一、断层力学性质51
二、断层展布53
三、断层级次55
第四节 断层与油气57
一、断层对油气藏形成的正面作用58
二、断层对油气藏形成的负面作用60
第三章 新近系沉积特征63
第一节 沉积背景63
一、渤海海域及围区基岩类型及分布64
二、渤海周缘的水系68
第二节 地层层序72
一、岩石地层73
二、生物地层77
三、年代地层80
四、层序地层81
五、与邻区的对比关系83
第三节 主要沉积体系及沉积相类型86
一、渤海海域新近系存在湖泊沉积86
二、主要沉积体系及沉积相类型92
第四节 沉积演化与沉积体系分布109
一、沉积环境及其变迁109
二、沉积体系分布115
三、沉积演化119
第四章 新近系油气藏特征121
第一节 披覆背斜油气藏122
一、蓬莱19-3油田123
二、曹妃甸11-1油田127
三、孤岛油田129
第二节 披覆—压实背斜油藏130
一、曹妃甸12-1油田131
二、秦皇岛27-2油藏133
第三节 逆牵引背斜油藏133
一、渤中25-1S油田134
二、歧口17-2油田136
第四节 压—扭背斜油藏137
第五节 底辟背斜油藏139
第六节 断鼻油藏142
一、南堡35-2S油藏142
二、秦皇岛34-3油藏143
第五章 新近系成藏的主控因素145
第一节 凹陷内古近系成藏条件控制了新近系富集程度146
一、凹陷内古近系富集型146
二、凸起上新近系富集型149
三、凹陷—凸起平均富集型152
第二节 断裂—砂体油气运移“中转站”控制了油气纵向运移154
一、“中转站”油气运移模式155
二、勘探实践对“中转站”模式的检验156
第三节 小断层和走滑断层输导能力有限159
第四节 盖层控制了新近系油藏的商业性161
一、油藏埋深、运移距离及地层水是原油稠化的重要因素163
二、盖层是原油稠化的决定性因素164
第五节 地层—断层组合样式控制了油气富集部位167
一、大断层上、下盘地层产状决定了油气主运移方向167
二、次级断层组合模式决定了油气富集部位169
第六节 小凸起上的大背斜是形成新近系油田的理想配置170
一、凸起上油气最富集170
二、小凸起利于形成大油田171
参考文献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