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中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与题解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医中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与题解 上
  • 巴元明,黄必胜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7506726998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827页
  • 文件大小:181MB
  • 文件页数:843页
  • 主题词:中国医药学-医药卫生人员-资格考核-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中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与题解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中医内科3

第一章 外感病症3

第一节 感冒3

第二节 外感发热6

第三节 湿阻11

第四节 痢疾13

第五节 疟疾17

第二章 肺病症21

第一节 咳嗽21

第二节 哮病25

第三节 喘症28

第四节 肺胀32

第五节 肺痈35

第六节 肺痨38

第七节 肺癌40

第三章 心脑病症44

第一节 心悸44

第二节 脑痹心痛48

第三节 眩晕52

第四节 中风病55

第五节 失眠59

第六节 痴呆63

第七节 痫病66

第八节 癫病69

第九节 狂病72

第四章 脾胃肠病证76

第一节 胃痛76

第二节 痞满80

第三节 腹痛83

第四节 呕吐87

第五节 呃逆90

第六节 噎膈93

第七节 泄泻96

第八节 便秘99

第五章 肝胆病证103

第一节 黄疸103

第二节 胁痛107

第三节 胆胀110

第四节 鼓胀113

第五节 肝癌117

第六章 肾、膀肤病证120

第一节 水肿120

第二节 淋症124

第三节 癃闭127

第四节 关格130

第五节 遗精132

第六节 阳痿135

第七章 气血津液病证138

第一节 郁病138

第二节 血证141

第三节 汗证147

第四节 消渴150

第五节 内伤发热152

第六节 虚劳155

第七节 积聚159

第八节 厥证162

第九节 肥胖165

第八章 经络肢体病证168

第一节 头痛168

第二节 痹病171

第三节 痉病174

第四节 痿病177

第五节 颤震179

第六节 腰痛181

第二篇 中医外科学187

第一章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187

第二章 中医外科范围和疾病命名及分类释义191

第三章 外科疾病的辨病与辨证195

第四章 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204

第五章 治法208

第六章 疮疡217

第一节 疖217

第二节 疗221

第三节 痈229

第四节 发232

第五节 有头疽235

第六节 无头疽239

第七节 流注242

第八节 发颐245

第九节 丹毒248

第十节 走黄与内陷250

第十一节 瘰疬255

第十二节 流痰258

第十三节 窦道260

第七章 乳房疾病262

第一节 乳痈262

第二节 乳发266

第三节 乳痨268

第四节 乳核271

第五节 乳癖273

第六节 乳疬275

第七节 乳漏278

第八节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280

第八章 瘿283

第一节 气瘿285

第二节 肉瘿287

第三节 瘿痈289

第四节 石瘿291

第九章 瘤294

第一节 气瘤296

第二节 血瘤298

第三节 筋瘤300

第四节 肉瘤302

第五节 脂瘤303

第六节 骨瘤305

第十章 岩308

第一节 舌菌309

第二节 茧唇310

第三节 失荣311

第四节 乳岩313

第五节 肾岩314

第十一章 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317

第一节 热疮317

第二节 蛇串疮319

第三节 疣322

第四节 黄水疮325

第五节 癣327

第六节 麻风330

第七节 疥疮333

第八节 虫咬皮炎335

第九节 接触性皮炎336

第十节 湿疮339

第十一节 婴儿湿疮342

第十二节 药毒344

第十三节 瘾疹347

第十四节 牛皮癣349

第十五节 皮肤瘙痒症352

第十六节 风热疮354

第十七节 白疕356

第十八节 面游风360

第十九节 粉刺362

第二十节 酒皶鼻364

第二十一节 油风367

第二十二节 猫眼疮369

第二十三节 瓜藤缠371

第二十四节 红蝴蝶疮374

第二十五节 淋病377

第二十六节 梅毒379

第二十七节 尖锐湿疣383

第十二章 肛门直肠疾病386

第一节 痔386

第二节 肛隐窝炎393

第三节 肛裂395

第四节 肛痈398

第五节 肛漏401

第六节 脱肛404

第七节 息肉痔406

第八节 锁肛痔409

第十三章 泌尿、男性前阴病412

第一节 子痈413

第二节 囊痈414

第三节 子痰415

第四节 水疝416

第五节 阴茎痰核417

第六节 精浊418

第七节 精癃420

第十四章 外科其他疾病424

第一节 冻伤424

第二节 破伤风428

第三节 臁疮431

第四节 褥疮433

第五节 青蛇毒436

第六节 股肿438

第七节 脱疽440

第三篇 中医妇科449

第一章 绪论449

第一节 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与范围449

第二节 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449

第二章 女性的生殖脏器453

第一节 阴户 玉门453

第二节 阴道 子门454

第三节 胞宫454

第三章 女性的生理特点457

第一节 女性的生理基础457

第二节 女性的特殊生理459

第四章 女性的病理特点463

第一节 病因463

第二节 病机464

第五章 妇科疾病的治疗原则468

第一节 补肾滋肾的常用方法及代表方剂468

第二节 疏肝养肝的常用方法及代表方剂469

第三节 健脾和胃的常用方法及代表方剂470

第四节 调理气血的常用方法472

第五节 妇科主要外治法472

第六章 月经病474

第一节 月经先期474

第二节 月经后期477

第三节 月经先后无定期481

第四节 月经过多483

第五节 月经过少485

第六节 经期延长488

第七节 经间期出血490

第八节 崩漏492

第九节 闭经497

第十节 痛经501

第十一节 经行发热506

第十二节 经行头痛507

第十三节 经行眩晕509

第十四节 经行身痛510

第十五节 经行吐衄512

第十六节 经行泄泻514

第十七节 经行浮肿516

第十八节 经行乳房胀痛517

第十九节 经行情志异常519

第二十节 经行口糜520

第二十一节 经行??522

第二十二节 经断前后诸证523

第二十三节 经断复来526

第七章 带下病528

第八章 妊娠病531

第一节 妊娠恶阻531

第二节 妊娠腹痛534

第三节 异位妊娠536

第四节 胎漏539

第五节 胎动不安542

第六节 滑胎545

第七节 堕胎 小产547

第八节 胎死不下549

第九节 胎萎不长551

第十节 鬼胎553

第十一节 胎气上逆555

第十二节 胎水肿满556

第十三节 妊娠肿胀558

第十四节 妊娠心烦560

第十五节 妊娠眩晕562

第十六节 妊娠痫症564

第十七节 妊娠咳嗽565

第十八节 妊娠失音567

第十九节 妊娠小便淋痛568

第二十节 胎位不正570

第二十一节 过期不产571

第九章 临产病574

第一节 临产574

第二节 胞衣先破576

第三节 胞衣不下577

第四节 子死腹中579

第十章 产后病581

第一节 产后血晕581

第二节 产后血崩583

第三节 产后腹痛584

第四节 产后痉证586

第五节 产后发热588

第六节 产后身痛591

第七节 恶露不绝593

第八节 产后小便不通595

第九节 产后小便频数与失禁597

第十节 产后大便难599

第十一节 缺乳600

第十二节 乳汁自出603

第十一章 妇科杂病605

第一节 不孕症605

第二节 子宫脱垂608

第三节 妇人腹痛609

第四节 症瘕611

第五节 脏躁614

第十二章 前阴病616

第一节 阴痒616

第二节 阴肿618

第三节 阴疮619

第四节 阴痛621

第五节 阴吹622

第十三章 常见妇科疾病625

第一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625

第二节 盆腔炎628

第十四章 计划生育631

第一节 避孕631

第二节 人工流产633

第三节 输卵管绝育术634

第十五章 妇科体格检查与辅助检查637

第四篇 中医儿科643

第一章 儿科发展史与基础理论643

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643

第二节 儿科基础理论647

第二章 常见病证659

第一节 感冒659

第二节 咳嗽663

第三节 肺炎喘嗽666

第四节 哮喘670

第五节 泄泻674

第六节 食积678

第七节 疳证680

第八节 厌食684

第九节 鹅口疮686

第十节 口疮688

第十一节 惊风691

第十二节 癫痫695

第十三节 儿童多动综合征700

第十四节 佝偻病703

第十五节 解颅、五迟、五软706

第十六节 小儿水肿710

第十七节 遗尿714

第十八节 病毒性心肌炎717

第十九节 紫癜720

第二十节 汗证723

第三章 时行疾病726

第一节 麻疹726

第二节 风痧729

第三节 丹痧731

第四节 水痘734

第五节 痄腮737

第六节 顿咳741

第七节 小儿暑温743

第四章 新生儿疾病747

第一节 胎黄747

第二节 硬肿症750

第三节 脐风752

第四节 脐部疾患754

第五节 赤游丹756

第五篇 中医耳鼻喉科761

第一章 中医耳鼻咽喉科发展史761

第二章 耳鼻咽喉的应用解剖763

第三章 耳鼻咽喉生理学766

第四章 耳鼻咽喉各部的检查法767

第五章 耳科学769

第一节 耳科概论769

第二节 耳疖、耳疮770

第三节 耳胀、耳闭772

第四节 脓耳774

第五节 脓耳变症776

第六节 耳鸣、耳聋779

第七节 耳眩晕781

第六章 鼻科学784

第一节 鼻科概论784

第二节 鼻疗、鼻疳786

第三节 鼻窒788

第四节 鼻槁790

第五节 鼻鼽791

第六节 鼻息肉793

第七节 鼻渊795

第八节 鼻外伤797

第九节 鼻衄799

第七章 咽喉科学802

第一节 咽喉科概论802

第二节 风热乳蛾、风热喉痹、虚火乳蛾、虚火喉痹804

第三节 喉痈806

第四节 阴虚喉癣808

第五节 急喉瘖809

第六节 慢喉瘖811

第七节 梅核气813

第八节 急喉风814

第九节 骨骾816

第八章 耳鼻咽喉常见肿瘤818

第一节 概论818

第二节 鼻咽癌820

第三节 喉癌822

第九章 耳鼻咽喉的常用治疗技术824

第十章 耳鼻咽喉的常见手术8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