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在人与区位的互动与结合中整合城市社会:建设和谐城市的民生视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在人与区位的互动与结合中整合城市社会:建设和谐城市的民生视角
  • 潘允康主编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80688408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08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25页
  • 主题词:城市社会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在人与区位的互动与结合中整合城市社会:建设和谐城市的民生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城市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文明的象征1

(一)社会是人类的聚集,社会的本质是社会关系1

(二)城市是人类社会聚集的特殊的空间形式3

(三)城市创造了人类社会的文明4

(四)城市的发展与人类社会文明同步7

(五)坚定不移地科学推动城市化进程是中国的战略选择11

二、城市和城市化进程中的民生视角13

(一)关注城市和城市化进程中的民生问题14

(二)进城农民工的特殊的民生问题18

三、在人与区位的互动与结合中整合城市社会21

(一)城市人与城市区位是城市的基本“二元”21

(二)城市人与城市区位的互动与结合——城市社会学的基本理论24

四、整合城市社会的机制28

(一)充分发挥城市社会组织在整合城市社会中的作用28

(二)以社区为单位实行城市整合29

第一篇 城市人31

第一章 城市人生存之本——劳动就业35

一、充分就业关乎城市化进程中的民生需求和小康建设35

(一)城市化进程对就业的必然要求35

(二)民生之本,重中之重36

(三)充分就业,实现小康37

(四)充分就业,构建和谐社会40

二、城市就业发展面临的挑战42

三、扩大就业促进城市发展44

(一)经济发展与就业良性互动44

(二)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就业容量46

(三)提高教育培训水平,变人力资源优势为能力优势47

(四)创业促就业,形成就业新的增长点48

(五)积极引导、扶持,发展灵活就业50

(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52

(七)完善社会保障,促进劳动就业54

(八)实施就业援助,扶助弱势群体56

(九)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56

(十)加强法制建设,推进就业体制改革57

第二章 城市人的教育需求59

一、城市化进程与教育发展、教育平等60

(一)城市化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61

(二)城市教育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速度61

二、城市化进程中的教育不平等现象63

(一)穷人与富人享有不平等的教育机会63

(二)有权者与无权者享有不平等的教育机会65

(三)重点学校学生与非重点学校学生享有不平等的教育机会66

(四)学优生与学困生享有不平等的教育机会68

(五)进城务工人员与城镇居民享有不平等的教育机会68

(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镇居民子女享有不平等的教育机会70

三、城市化进程中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后果72

(一)加剧了社会的矛盾冲突72

(二)阻碍了社会的合理流动74

(三)扩大了社会阶层之间的鸿沟75

(四)迟滞了公平、公正理念在社会中的形成77

(五)影响了个体的和谐发展78

四、城市化进程中教育不平等的原因80

(一)经济发展水平不高81

(二)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82

(三)教育权利拥有的差异83

(四)同一阶段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84

(五)不同阶段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85

五、追求平等的受教育权,实现城市和谐发展86

(一)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完善教育投入机制87

(二)合理分配教育资源,调整资源结构88

(三)改革教育的入学体制,实现教育入口的平等89

(四)打破“二元”教育制度,保障弱势群体的教育权利89

第三章 城市人的卫生与健康需求91

一、健康是城市人和城市发展的基本需要91

(一)健康是人与社会发挥功能的前提条件91

(二)健康是一种社会财富92

(三)社会属性是公共卫生的本质属性93

(四)通过发展公共卫生事业来促进城市健康97

二、我国发展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历史、现状与挑战100

(一)我国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历史100

(二)我国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现状103

(三)我国城市公共卫生事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06

三、关于加强我国城市公共卫生事业和健康城市建设的理性思考109

(一)必须加强对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经济支持110

(二)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事业112

(三)通过发展公共卫生事业来促进城市社会公平115

(四)为发展城市公共卫生事业提供社会政策支持117

第四章 城市人的心理障碍与心理健康123

一、变与不变——一个比较的视角123

(一)不变的是感觉,变的是程度123

(二)不变的是压力,变的是心态126

二、和谐城市需要和谐心灵129

(一)和谐心灵有利于个体人格健康成长130

(二)和谐心灵有利于家庭和睦130

(三)和谐心灵有利于人际和谐130

(四)和谐心灵有利于城市稳定131

三、城市人心灵异化面面观131

(一)自我认同危机与迷茫情绪131

(二)角色混乱与冲突心理133

(三)相对剥夺感与愤懑心理136

(四)生人社会与冷漠心理138

(五)环境污染与焦躁心理139

四、城市人心灵异化的原因解析141

(一)市场发展迅猛,人们欲望膨胀141

(二)社会结构巨变,人们无所适从142

(三)利益分配不公,人们牢骚满腹144

(四)社会支持弱化,人们无所慰藉145

(五)城市生活拥挤,人们变得焦躁147

五、养成城市人和谐心灵的保障148

(一)社会利益分配的公正化148

(二)社会政策的歧视化149

(三)社会支持的健全化150

(四)心理疏导机制的大众化151

第五章 城市人的社会保障需求153

一、城市发展呼唤社会保障153

(一)保障生活,维护稳定154

(二)调节经济,促进发展155

(三)保障权利,实现公平156

二、我国城市社会保障的改革与发展158

(一)城市社会保障的演进158

(二)城市社会保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60

三、完善社会保障,构建和谐城市168

(一)扩大范围,使城市每个公民都能享受社会保障169

(二)加强立法,推进制度规范化173

(三)筹措资金,提高社会保障的支撑能力175

(四)强化管理,实现服务社会化177

第六章 新城市人群体:农民工的需求179

一、农民工:城市中的“准市民”179

(一)农民工:城市中的“准市民”180

(二)农民工具有“准市民的特征”181

二、农民工带来了新的城市问题185

(一)农民工引发了新的贫困问题185

(二)农民工引发了新的社会分化与隔离187

(三)农民工引发新的社会稳定问题189

三、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构建和谐城市190

(一)增强农民工的就业能力,促进新市民经济地位的提高191

(二)逐步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提高农民工城市生活能力193

(三)消除市民对农民工的歧视,促进市民与农民工的和谐互融199

第二篇 城市区位201

第七章 城市的微观区位:住房206

一、住房:城市社会基本的民生问题206

(一)住房是城市人居的基本条件207

(二)住房具有丰富的城市社会内涵212

(三)住房是城市社会学关注的微观区位215

二、现代城市住房现实与问题217

(一)城市住房状况217

(二)城市住房危机与问题220

(三)城市住房问题产生的背景229

三、建设和谐城市,解决住房问题232

(一)中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232

(二)城市住房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234

(三)完善城市住房保障社会政策,努力建设和谐社会234

第八章 城市区位的命脉:交通238

一、交通是城市的命脉238

二、中国城市交通现状急需改变239

(一)中国城市的交通体系需要升级239

(二)中国城市交通问题严重242

三、从三个维度构建城市和谐交通244

(一)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是城市和谐交通的基础245

(二)发展公共交通为主的综合交通体系是城市和谐交通的必然选择250

(三)塑造良好的交通秩序是城市和谐交通的保障261

第九章 城市区位的生态环境264

一、城市生态环境问题264

(一)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264

(二)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种类繁多265

二、中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严重268

(一)城市水污染严重268

(二)城市空气污染严重270

(三)城市噪声污染严重272

三、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273

(一)现代工业生产274

(二)异化的消费方式275

(三)缺乏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意识277

四、现有治理方法不能根治生态环境问题278

(一)污染物处理278

(二)污染源管理283

(三)实施预防污染战略287

(四)提高生态系统自净能力287

五、建设生态城市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方法290

(一)生态城市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290

(二)建设生态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293

第十章 城市区位的人文环境299

一、城市社会和谐稳定的特殊性认识299

(一)城市社会的“天生”不和谐性299

(二)城市化造成的社会“震荡”300

(三)城市社会稳订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301

(四)人与区位是城市社会矛盾的重要内容302

二、影响我国城市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与原因303

(一)影响我国城市社会和谐稳定的三个基本问题303

(二)影响我国城市社会稳定的基本原因306

三、城市社会的稳定机制及运作312

(一)城市社会稳定机制的内涵313

(二)稳定机制的运作逻辑316

四、我国城市社会稳定机制的建构途径319

(一)注重公众参与,促进城市管理的民主化319

(二)构筑以社会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安全网320

(三)注重市民的道德、文化及人文精神的建设321

(四)做好城市社会基层矛盾的舒解工作321

(五)做好预防城市社会矛盾突发的预警工作322

(六)尊重和畅通市民的利益表达323

(七)注重城市社会多元控制手段的建设323

(八)加强城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324

第三篇 城市社会整合327

第十一章 城市社会整合的社会组织视角332

一、城市社会组织: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332

(一)城市形态与城市社会组织333

(二)城市社会组织与城市价值336

(三)城市社会组织与城市功能优化338

二、现代城市社会整合中的社会组织341

(一)城市的组织化特征和组织化管理341

(二)现代城市社会组织的整合要求346

(三)不断提升城市社会整合能力和水平349

三、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整合城市社会中的作用352

(一)深刻认识现代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352

(二)不断加强现代城市社会组织建设355

(三)积极面对各类民间组织的兴起359

(四)充分发挥城市民间组织作用364

第十二章 城市社会整合的社区视角367

一、社区建设:城市化进程中的基础工程368

(一)现代城市的社区建设与社区整合368

(二)城市社区建设的含义、特征与基本原则370

(三)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评析374

二、城市社区整合中的能力、结构和角色定位378

(一)城市社区整合能力和水平378

(二)城市社区整合中的结构384

(三)城市社区整合中的角色定位386

三、社区建设中的广泛参与388

(一)广泛参与是社区建设的本质特征和必要条件388

(二)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391

(三)社区内单位的广泛参与394

(四)社会中介组织的参与395

参考文献399

后记4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