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数字流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数字流域
  • 李纪人,潘世兵,张建立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08816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66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280页
  • 主题词:数字技术-应用-流域-综合管理-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数字流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论1

1.1 数字流域的基本概念和内涵1

1.2 水利信息化和数字流域建设的重要性2

1.3 我国水利信息化和数字流域建设发展现状3

1.4 国外数字流域技术发展概况5

1.5 国外数字流域管理典型案例简介6

1.5.1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管理6

1.5.2 尼罗河——水资源开发9

1.5.3 多瑙河——跨国管理12

1.5.4 茵科马蒂河14

1.6 数字流域建设的目标16

1.7 数字流域发展基础与展望16

第2章 数字流域框架20

2.1 数字流域总体框架20

2.1.1 数字流域的框架结构20

2.1.2 结构组成21

2.2 数字流域基础设施平台概述23

2.3 专业应用服务平台概述24

2.4 数字流域专业应用与决策平台概述24

2.5 数字流域保障体系25

2.5.1 数字流域标准体系25

2.5.2 数字流域安全体系30

第3章 数字流域基础设施32

3.1 信息采集处理32

3.2 通信和计算机网络32

3.2.1 信息骨干网建设33

3.2.2 部门网建设33

3.2.3 信息网络中心建设34

3.3 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35

3.3.1 数据中心和数据分中心35

3.3.2 数据库建设36

3.4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41

第4章 专业应用服务平台43

4.1 专业应用服务平台的目标和任务43

4.2 专业应用服务平台结构44

4.3 应用服务中间件45

4.4 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47

4.4.1 数字流域模型体系47

4.4.2 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建设48

4.5 资源服务管理54

第5章 数字流域专业应用与综合决策56

5.1 概述56

5.2 数字流域防汛指挥调度58

5.2.1 基于数字流域防洪体系的特点59

5.2.2 实现流域防洪信息化和智能化60

5.2.3 流域防汛指挥调度决策支持系统60

5.3 数字流域抗旱管理63

5.3.1 流域旱情信息的数字化采集63

5.3.2 旱情评估64

5.3.3 旱情监测信息系统65

5.4 数字流域水资源调度管理66

5.5 数字流域水环境保护70

5.5.1 水污染监测70

5.5.2 水环境影响评价72

5.5.3 流域水环境管理系统73

5.6 数字流域水土保持74

5.7 数字流域水利工程运行管理77

第6章 数字流域中的关键技术81

6.1 信息采集自动化技术81

6.2 信息传输技术84

6.2.1 信息传输方式84

6.2.2 常用的信息传输技术87

6.3 数据仓库技术87

6.3.1 多元空间数据融合技术88

6.3.2 空间数据挖掘技术88

6.3.3 并行和分布式处理技术89

6.4 “3S”及其集成技术90

6.4.1 遥感技术90

6.4.2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95

6.4.3 全球导航定位系统技术99

6.4.4 “3S”集成技术101

6.5 虚拟现实-地理信息系统(VR-GIS)技术102

6.5.1 VR-GIS关键技术103

6.5.2 VR-G1S实现模块简介105

6.6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108

6.6.1 工作流技术108

6.6.2 中间件技术109

6.6.3 门户技术110

6.6.4 网格GIS技术111

第7章 数字流域中的流域模拟模型技术115

7.1 数字高程模型与数字河网提取模型115

7.1.1 数字高程模型115

7.1.2 数字河网提取模型117

7.2 流域水文模拟模型120

7.2.1 概念性水文模型122

7.2.2 物理性水文模型126

7.2.3 地下水模拟模型131

7.3 水力学模型133

7.3.1 一维水力学模型133

7.3.2 二维水力学模型134

7.3.3 MIKE 11 HD/SO135

7.3.4 气象-水文-水力学耦合模拟模型135

7.4 流域水量优化调度模型136

7.4.1 流域水量模型框架137

7.4.2 自适应控制轨迹跟踪调度法138

7.4.3 优化调度145

7.4.4 应急调度146

7.5 水环境模拟模型146

7.5.1 水环境模拟模型的发展历史147

7.5.2 水环境模拟模型的分类148

7.5.3 常用水环境模拟模型149

7.6 水土侵蚀和泥沙模型150

7.6.1 水土侵蚀模型150

7.6.2 泥沙模型153

7.7 协调大尺度和跨学科模型集成技术155

7.7.1 建模环境156

7.7.2 流域集成建模方法157

7.7.3 流域集成建模步骤159

7.8 流域模型的检验与比较159

7.8.1 模型结构的检验159

7.8.2 WMO(世界气象组织)关于世界性水文模型对比检验概况161

第8章 数字流域常用专业软件介绍164

8.1 流域模拟软件164

8.1.1 MIKE系列164

8.1.2 WMS/SMS/GMS系列168

8.1.3 HEC-RAS/HEC-HMS系列170

8.1.4 InforWorks RS/FloodWorks174

8.1.5 常用水质模型软件179

8.2 流域特征信息提取的工具软件182

8.2.1 Arc Hydro182

8.2.2 River Tool(IDL)185

8.3 流域三维仿真分析软件187

8.3.1 Skyline TerraSuite187

8.3.2 VR MAP190

第9章 中国数字流域典型应用案例193

9.1 数字黄河概况193

9.1.1 “数字黄河”的业务应用193

9.1.2 “数字黄河”的关键支撑技术194

9.1.3 “数字黄河”的核心模型技术196

9.1.4 “数字黄河”工程建设总体框架197

9.2 数字长江概况205

9.2.1 “数字长江”的特点205

9.2.2 “数字长江”两大关键技术205

9.2.3 “数字长江”的两大应用问题206

9.2.4 “数字长江”建设的总体布局207

9.3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海河流域水资源量演化分析208

9.3.1 分布式水文模型原理209

9.3.2 海河北系潮白河山区三级流域水资源变化趋势分析212

9.3.3 海河流域水资源量集总分析215

9.4 黑河流域水资源调配管理信息系统217

9.4.1 系统总体结构218

9.4.2 功能设计221

9.4.3 水资源调配流程分析224

9.4.4 三维虚拟仿真227

9.4.5 水循环模拟228

9.4.6 水资源调配232

9.4.7 水资源调配评价232

9.5 松花江洪水管理系统233

9.5.1 流域和洪涝灾害概况233

9.5.2 松花江洪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35

9.5.3 松花江洪水特点和洪水管理中的难点及对策235

9.5.4 系统总体结构238

9.5.5 系统功能240

9.6 三维电子江河系统简介242

附录A 数字流域术语244

附录B 缩略语253

参考文献2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