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10/31303912.jpg)
- 张宇,谢地,任保平,蒋永穆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48409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577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618页
- 主题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3
一、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3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7
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10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11
五、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14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15
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15
二、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21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端23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29
五、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时代32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3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6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39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42
第四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则45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45
二、正确借鉴西方经济学46
三、吸收中华优秀文化48
四、立足中国国情和实践49
第一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53
第一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5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及其成就56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56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的建立59
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性的初步体现63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6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67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72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构成74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成熟定型7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78
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发展78
二、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80
三、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地位82
第四节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83
一、为什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83
二、公有制的具体形式87
三、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含义89
四、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的特征93
五、社会主义生产目的95
六、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98
七、农村集体所有制100
第五节 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106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106
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107
三、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110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11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116
一、制度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个层面116
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依据119
三、市场经济的社会属性12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超越123
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124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126
三、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更好地结合起来12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和市场关系129
一、对政府和市场关系认识的发展129
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133
三、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34
四、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139
五、有效市场 有为政府143
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146
一、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146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和目标147
三、中国的渐进式改革道路150
第三章 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157
第一节 按劳分配158
一、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分配158
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159
三、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161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实现163
五、以按劳分配为主体165
第二节 多种分配方式167
一、多种分配方式的形成167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168
三、满足共同需要的分配172
第三节 实现共同富裕175
一、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175
二、居民财产差距与收人差距180
三、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183
第四节 效率和公平184
一、公平原则的含义184
二、效率和公平的关系185
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188
第二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195
第四章 微观经济运行197
第一节 微观经济运行过程198
一、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区分198
二、微观经济运行的主体199
三、微观经济活动的内容201
四、微观经济运行机理202
第二节 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动205
一、国有企业的双重属性205
二、国有企业经济活动的目标及其功能206
三、国有企业的分类208
四、国有企业的效率211
第三节 非公有制企业的经济活动213
一、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轨迹213
二、私营企业的经济活动217
三、外资企业的经济活动220
第四节 农户的经济活动221
一、农户的地位221
二、农户的生产活动223
三、农户的消费活动226
第五节 居民的经济活动229
一、居民收入行为230
二、居民消费行为230
三、居民储蓄及投资行为232
第六节 微观监管235
一、微观监管的依据235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微观监管的特点238
三、完善微观监管体系240
第五章 中观经济运行244
第一节 中观经济的内容和意义245
一、中观经济的提出245
二、中国中观经济的特征247
三、中观经济的作用248
第二节 产业经济活动249
一、产业的划分249
二、产业结构高级化251
三、产业组织252
四、产业政策255
第三节 区域经济活动259
一、区域经济层级及其特征259
二、区域经济布局261
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264
第四节 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267
一、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定位267
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演变268
三、地方政府的作用270
第六章 宏观经济运行272
第一节 社会产品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关系273
一、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宏观经济运行273
二、总供给与总需求275
三、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277
第二节 总量管理与结构管理279
一、需求总量管理279
二、需求结构管理281
三、供给结构管理285
第三节 宏观经济波动289
一、宏观经济波动原因的一般解释289
二、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原因292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波动294
第四节 中国宏观调控的模式296
一、宏观调控的特征296
二、宏观调控的经验297
三、宏观调控的目标300
四、宏观调控的手段303
第三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313
第七章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31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实质316
一、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经济增长316
二、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成就与局限319
三、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特点321
第二节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322
一、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增长323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324
三、中国经济增长的优势328
第三节 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331
一、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331
二、经济增长速度变化的原因333
三、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机遇335
四、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337
第四节 经济增长的数量、质量和效益的统一338
一、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的关系339
二、经济增长数量和效益的关系340
三、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系341
第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344
第一节 经济发展实质345
一、经济发展的内涵345
二、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346
三、实现经济的科学发展348
四、树立新发展理念349
第二节 经济发展战略352
一、三步走战略352
二、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354
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355
四、建设小康社会战略357
第三节 经济发展方式361
一、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与类型361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365
三、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367
第四节 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368
一、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369
二、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372
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376
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379
五、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道路384
第五节 推进绿色发展386
一、绿色发展的意义386
二、绿色发展的基本内涵387
三、推进绿色发展的基本要求388
第六节 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390
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含义390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392
三、着力振兴实体经济396
第九章 城乡一体化发展399
第一节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质400
一、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城乡一体化发展400
二、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提出402
三、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义404
第二节 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演变及其成就405
一、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演变和阶段特征405
二、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成就408
三、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411
第三节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415
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含义415
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两重成因417
三、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成因及演变418
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劳动力转移421
第四节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现426
一、新时期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和条件426
二、中国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路径427
三、中国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措施428
第四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437
第十章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439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440
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与表现440
二、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同认识444
三、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经济全球化446
四、探索新型经济全球化道路449
五、为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贡献中国智慧452
第二节 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454
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演变454
二、中国对外开放的四个阶段456
三、中国对外开放的成就461
第三节 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463
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463
二、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465
三、技术自主性467
四、产业自主性470
五、金融自主性472
六、政策自主性474
第十一章 对外经济关系478
第一节 对外经济关系的实质和特点479
一、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479
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意义481
三、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482
四、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发展的历程484
第二节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格局487
一、对外经济关系类型487
二、双边经济关系488
三、多边经济关系490
四、区域经济关系491
五、中国参与的国际经济组织493
第三节 中国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经济关系495
一、中国同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外经济关系的特征495
二、中国同美国的经济关系496
三、中国同欧盟的经济关系498
四、中国同日本的经济关系499
第四节 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经济关系501
一、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外经济关系的特征501
二、中国同金砖国家的经济关系503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505
四、中国同非盟的经济关系507
五、中国同拉丁美洲的经济关系510
第十二章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515
第一节 全球经济治理的内涵与演变516
一、全球经济治理的提出516
二、全球经济治理的内涵517
三、全球经济治理的演变518
第二节 全球经济治理的内容、特征与问题522
一、全球经济治理的行为主体522
二、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内容524
三、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特征528
四、全球经济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532
第三节 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方案533
一、以平等为基础534
二、以开放为导向535
三、树立正确的义利观536
四、建立合作共赢的国家关系538
五、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理念539
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540
第十三章 结语: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543
第一节 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544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544
二、资本主义为共产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546
三、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548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面临的困境550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阶段性特征550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化552
三、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停滞的原因554
四、资本主义向何处去556
第三节 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必然会实现558
一、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558
二、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560
三、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562
主要参考文献565
重要术语索引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