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音韵学论著指要与总目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音韵学论著指要与总目 上
  • 李无未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作家出版社
  • ISBN:9787506338912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75页
  • 文件大小:121MB
  • 文件页数:583页
  • 主题词:汉语-音韵学-目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音韵学论著指要与总目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音韵学研究著作指要13

(一)《地方戏曲音韵研究》13

(二)《黑水城出土音韵学文献研究》14

(三)《切韵研究史稿》14

(四)《汉语音韵学通论》15

(五)《清代山东方言语音研究》16

(六)《从中古方言层重探切韵性质——〈切韵〉〈玄应音义〉〈慧琳音义〉的比较研究》17

(七)《声韵学》18

(八)《唐五代关中方音研究》18

(九)《音史新论》19

(一○)《客赣方言历史层次研究》20

(一一)《唐代长安方言考》21

(一二)《西夏语言文字研究论集》22

(一三)《平山久雄语言学论文集》22

(一四)《宋代古音学与吴棫〈诗补音〉研究》23

(一五)《论汉语上古无复辅音声母》23

(一六)《广集韵谱》24

(一七)《明清山东韵书研究》25

(一八)《音韵文献与音韵学史》26

(一九)《汉语音韵学讲义》27

(二○)《汉语音韵学》27

(二一)《近代汉语语音研究简史》28

(二二)《〈四声通解〉研究》29

(二三)《语音历史探索——曾晓渝自选集》30

(二四)《唐代科举考试诗赋用韵研究》30

(二五)《〈集韵〉系韵书研究》31

(二六)《百年来的东南方音史研究》32

(二七)《音韵训诂与文献研究》33

(二八)《音韵论丛》34

(二九)《周祖谟文字音韵训诂讲义》35

(三○)《20世纪汉语音韵学方法论》35

(三一)《汉语音韵学研究导论》36

(三二)《罗常培语言学论文集》36

(三三)《汉语声韵学论著五种》37

(三四)《殷周文字声类研究》38

(三五)《梵语〈悉昙章〉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39

(三六)《八思巴字与元代汉语》39

(三七)《〈经典释文〉音切类目研究》40

(三八)《音韵学概要》41

(三九)《梨园声韵学》42

(四○)《黄耀堃语言学论文集》42

(四一)《规律与方向:变迁中的音韵结构》43

(四二)《金代女真语研究》44

(四三)《西夏语音研究》44

(四四)《从〈诗经〉到〈中原音韵〉》45

(四五)慧琳《一切经音义》研究46

(四六)《鲁国尧语言学论文集》47

(四七)《隋唐音研究》48

(四八)《新著音韵学》48

(四九)《七音略校注》49

(五○)《洪武正韵研究》50

(五一)《音韵学通论》51

(五二)《朝鲜韵书与明清音系》51

(五三)《〈字林〉音注研究》52

(五四)《黄典诚语言学论文集》53

(五五)《韵镜通释》54

(五六)《上古音系》54

(五七)《音韵丛稿》55

(五八)《演化与竞争:关中方言音韵结构的变迁》56

(五九)《中国语语音史——中古音到现代音》57

(六○)《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潘悟云卷》57

(六一)《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58

(六二)《汉语音韵学基础》59

(六三)《中国语言学论文集》60

(六四)《古今韵会举要辩证》60

(六五)《元代汉语音系的比较研究》61

(六六)《音韵比较研究》62

(六七)《传统音韵学教程》63

(六八)《宋辽金用韵研究》64

(六九)《李朝朝汉对音研究》64

(七○)《上古汉语音系》65

(七一)《清代前期古音学研究》66

(七二)《东晋刘昌宗音研究》67

(七三)《音韵训诂研究》68

(七四)《二十世纪的近代汉语研究》69

(七五)《二十世纪的古汉语研究》69

(七六)《同文备考》音系71

(七七)《汉语音韵学》71

(七八)《明清官话音系》72

(七九)《汉语史学习与研究》73

(八○)《音韵学基础教程》74

(八一)《榆枋斋学术论集》75

(八二)《汉语历史音韵学》76

(八三)《音韵史话》77

(八四)《文字音韵训诂论集》77

(八五)《普通话语音史话》78

(八六)《新校互注宋本广韵》79

(八七)《中国语言学史》80

(八八)《等韵述要》81

(八九)《汉字古今音表》82

(九○)《韵略易通研究》82

(九一)《徐邈音切研究》83

(九二)《宋代闽音考》84

(九三)《方言历史探索》85

(九四)《古音研究》86

(九五)《汉台语比较手册》87

(九六)《汉语音韵史十讲》87

(九七)《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粹·语言文献卷》88

(九八)《汉语音韵学论稿》89

(九九)《诗词通韵及其音系》90

(一○○)《文艺音韵学》91

(一○一)《语言研究》(一九九八年增刊)92

(一○二)《韩文与中国音韵》93

(一○三)《当代中国音韵学》94

(一○四)《唐代关中方言音系》95

(一○五)《先秦两汉齐语研究》96

(一○六)《丁邦新语言学论文集》96

(一○七)《李新魁教授纪念文集》97

(一○八)《古汉语复声母论文集》98

(一○九)《日本唐音与明清官话的研究》99

(一一○)《古今韵会举要及相关韵书》100

(一一一)《韵图考》101

(一一二)《近代汉语音论》102

(一一三)《中国语言学史》102

(一一四)《邵荣芬音韵学论集》103

(一一五)《汉语音韵学论文集》104

(一一六)《李新魁音韵学论文集》105

(一一七)《汉语史论集》106

(一一八)《汉语音韵学论文集》107

(一一九)《汉文典》108

(一二○)《汉字古今中外多语语音比较字典》109

(一二一)《慧琳音义研究》109

(一二二)《日本汉字音研究历史——围绕着体系与标记》110

(一二三)《语言研究》(一九九六年增刊)111

(一二四)《敦煌音义汇考》113

(一二五)《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切韵谱》114

(一二六)《音韵学讲义》115

(一二七)《韵图与方言——清代胡垣(古今中外音韵通例〉音系之研究》116

(一二八)《方言与音韵论集》116

(一二九)《金瓶梅语音研究》117

(一三○)《中国现代语言学史》118

(一三一)《吴语和闽语的比较研究》119

(一三二)《韵略汇通音系研究》120

(一三三)《音韵与方言研究》121

(一三四)《原始汉语与汉藏语》122

(一三五)《琉汉对音与明代官话音研究》122

(一三六)《鲁国尧自选集》123

(一三七)《近代汉语研究概况》124

(一三八)《音韵学概要》125

(一三九)《李新魁自选集》126

(一四○)《秦汉简牍帛书音韵研究》127

(一四一)《音韵学研究》(第三辑)128

(一四二)《切韵》综合研究129

(一四三)《宋代西北方音》130

(一四四)《十五世纪韩国字音与中国声韵之关系》131

(一四五)《李新魁语言学论集》132

(一四六)《琉球官话课本研究》133

(一四七)《语言学论文集》134

(一四八)《汉语中古音新探》135

(一四九)《琼林雅韵研究》136

(一五○)《广韵丛考》137

(一五一)《韵学古籍述要》138

(一五二)《汉语语言研究史》139

(一五三)《简明汉语史》140

(一五四)《声类疏证》141

(一五五)《中古汉语和越南汉字音》141

(一五六)《近世〈韵镜〉研究史》142

(一五七)《声韵学》142

(一五八)《广韵四用手册》144

(一五九)《校订五音集韵》145

(一六○)《李氏音鉴音系研究》146

(一六一)《明清等韵学通论》147

(一六二)《音韵学辞典》148

(一六三)《纪念王力先生九十诞辰文集》149

(一六四)《中原音韵新论》149

(一六五)《中古音》150

(一六六)《历史语言学》151

(一六七)《上古音》152

(一六八)《京剧音韵知识》152

(一六九)《实用汉语音韵学》153

(一七○)《秦汉方言》154

(一七一)《日本汉字音的比较音韵史研究》155

(一七二)论《中原音韵》156

(一七三)《中原音韵音位系统》156

(一七四)《广韵导读》158

(一七五)《清代古音学》159

(一七六)《北宋中原韵辙考》159

(一七七)《汉魏六朝韵谱》160

(一七八)《古音学入门》161

(一七九)《中原音韵新考》162

(一八○)《广韵韵图》162

(一八一)《陆志韦近代汉语音韵论集》163

(一八二)《康熙字典音读订误》164

(一八三)《韵学源流注评》164

(一八四)《毛诗古音考》165

(一八五)《〈诗经〉古今音手册》166

(一八六)《广韵研究》167

(一八七)《应用音韵学》167

(一八八)《音韵阐微研究》168

(一八九)《十韵汇编研究》169

(一九○)《汉语音韵史论文集》169

(一九一)《韵镜研究》170

(一九二)《蒙古字韵校本》171

(一九三)《说文古韵二十八部声系》172

(一九四)《古韵通晓》172

(一九五)《音韵学教程》173

(一九六)《音韵学入门》174

(一九七)《古音之旅》174

(一九八)《汉语音韵学史略》175

(一九九)《中国小学史》175

(二○○)《中国语言学史》176

(二○一)《中上古汉语音韵纲要》177

(二○二)《音韵学研究》(第二辑)178

(二○三)《古音与教学》179

(二○四)《北京俗曲百种摘韵》179

(二○五)《汉字古音手册》180

(二○六)《古今韵会举要的语音系统》181

(二○七)《历代汉语音韵学文选》181

(二○八)《汉语“儿”[?]音史研究》182

(二○九)《音韵学》183

(二一○)《汉语音韵学》184

(二一一)《陆志韦语言学著作集(一)》184

(二一二)《广韵声系》185

(二一三)《汉语音韵史纲要》186

(二一四)《中国古代语言学史》186

(二一五)《反切拼读入门》187

(二一六)《中原音韵表稿》188

(二一七)《广韵校录》189

(二一八)《汉语语音史》190

(二一九)《音韵》191

(二二○)《杜甫古诗韵读》192

(二二一)《罗常培纪念论文集》192

(二二二)《汉语音韵讲义》193

(二二三)《汉语语音史要略》194

(二二四)《音韵学研究》(第一辑)194

(二二五)《张世禄语言学论文集》195

(二二六)《〈切韵〉佚文研究》196

(二二七)《古今声类通转表》196

(二二八)《〈中原音韵〉音系研究》197

(二二九)《汉语等韵学》198

(二三○)《唐五代韵书集存》198

(二三一)《古音大字典》199

(二三二)《反切概说》199

(二三三)《上古音手册》200

(二三四)《龙虫并雕斋文集》201

(二三五)《韵镜校注》202

(二三六)《韵镜校证》203

(二三七)《音韵存稿》204

(二三八)《切韵研究》205

(二三九)《磨光韵镜》205

(二四○)《唐代字音研究》206

(二四一)《〈中原雅音〉研究》207

(二四二)《〈中原音韵〉音系》208

(二四三)《中国语言学史》209

(二四四)《词曲概论》210

(二四五)《音韵学初步》211

(二四六)《诗经韵读》211

(二四七)《上古音研究》212

(二四八)《〈广韵〉四声韵字今音表》213

(二四九)《楚辞韵读》213

(二五○)《中国语音韵史研究》213

(二五一)《中国古代韵书》214

(二五二)《中国语概论》215

(二五三)《反切释要》215

(二五四)《汉语语音史讲话》216

(二五五)《古音概说》217

(二五六)《韵镜考·隋唐音图》218

(二五七)《清代韵图之研究》219

(二五八)《声韵学》219

(二五九)《问学集》220

(二六○)《黄侃论学杂著》221

(二六一)《中国音韵史论考》222

(二六二)《汉语音韵》222

(二六三)《诗词格律》223

(二六四)《唐五代西北方音》224

(二六五)《广韵校本》225

(二六六)《〈韵镜〉研究》226

(二六七)《汉语研究小史》226

(二六八)《中原音韵研究》227

(二六九)《古今字音对照手册》228

(二七○)《汉语音韵学常识》229

(二七一)《汉语诗律学》230

(二七二)《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231

(二七三)《中国语音韵论》232

(二七四)《等韵源流》233

(二七五)《国语音韵史研究》234

(二七六)《汉语史稿》(上册——语音的发展)235

(二七七)《汉语音韵学导论》236

(二七八)《切韵音系》237

(二七九)《中国语音史》238

(二八○)《上古音韵表稿》238

(二八一)《中国音韵学研究》239

(二八二)《中国声韵学通论》240

(二八三)《中国音韵学史》241

(二八四)《汉语音韵学》242

(二八五)《中原音韵研究》243

(二八六)《古音系研究》244

(二八七)《语言学论从》245

(二八八)《广韵研究》245

(二八九)《中国古音学》246

(二九○)《八思巴字和古官话》247

(二九一)《支那古韵史》247

(二九二)《中国声韵学概要》248

(二九三)《国故论衡》248

(二九四)《文字学音篇》250

二、音韵古籍文献指要251

(一)《宋本广韵》251

(二)《钜宋广韵》252

(三)《集韵》252

(四)《韵补》253

(五)《七音略》254

(六)《韵镜》255

(七)《四声等子》255

(八)《切韵指掌图》256

(九)《经史正音切韵指南》257

(一○)《五音集韵》258

(一一)《古今韵会举要》258

(一二)《毛诗古音考》260

(一三)《音学五书》260

(一四)《古韵标准》262

(一五)《音学辨微》263

(一六)《四声切韵表》263

(一七)《声类表》264

(一八)《十驾斋养新录》265

(一九)《说文解字注》266

(二○)《诗声类》267

(二一)《音学十书》268

(二二)《诗古韵表二十二部集说》269

(二三)《切韵考》269

(二四)《韵学源流》270

(二五)《中原音韵》271

(二六)《洪武正韵》271

(二七)《经典释文》272

(二八)《正续一切经音义》2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