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成器思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谢玮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 ISBN:9787506865623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28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246页
- 主题词:工艺美术-美术理论-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成器思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成器之思——《周礼·冬官·考工记》设计伦理研究1
绪论3
第一节 研究目的、意义及预期目标3
一、研究的目的3
二、研究的意义5
三、研究的预期目标5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6
一、《周礼·冬官·考工记》研究动态和水平6
二、设计伦理研究动态和水平8
第三节 研究特色、创新之处与难点9
一、研究特色9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9
三、研究的难点9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11
一、研究思路11
二、研究方法12
第五节 拟采取的研究方案13
第一章 《考工记》结构体系释读15
第一节 《考工记》文本16
第二节 《考工记》结构体系27
一、制车系统27
二、铜器铸造系统28
三、护甲系统28
四、礼乐饮射系统29
五、建筑水利系统29
六、制陶系统29
第二章 作为知识社会学文本探求的《考工记》31
第一节 《考工记》所涉设计思想综括32
一、“知者创物”32
二、循天时,守地气33
三、求材美,树工巧34
四、“一器而工聚”36
第二节 《考工记》所涉文化内涵38
一、浓厚的地域色彩38
二、鲜明的官书特征39
三、五行之说与“尚六”意识的集中体现40
四、规格严明,遵礼定制42
五、“和合”思想涉物关人44
第三章 《考工记·匠人》空间认知伦理探析46
第一节 《考工记》营国制度对古代都城布局规划的基本规定46
一、对古代都城布局规划的基本规定46
二、对中国古代都城中轴线发展过程的影响49
第二节 周礼礼制与《考工记·匠人营国》对早期都城形态的影响49
一、周礼伦理思想的核心与都城宗庙地位的形成50
二、从礼制的宗庙到权力的宫殿演化51
三、周礼礼制的伦理思想和《考工记》对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空间框架的建构52
第三节 沟洫54
第四节 《考工记》中的空间认知图景解析56
一、关于空间认知图景56
二、《考工记》中的语义价值的体现57
三、《考工记》空间认知图景的参照系59
四、《考工记》空间认知图景的观念核心59
第四章 《考工记》车舆系统设计思想分析63
第一节 《考工记》中关于“车”的文本释读64
一、先秦车的发展源流64
二、轮的制作65
三、盖的制作73
四、舆的制作74
五、辀与轴的制作75
第二节 《考工记》中关于“车”的设计思想77
一、“天人合一、人为物本”的制车设计思想78
二、“致用利人”的审美意识与科学原理79
三、精确模数及严格尺度规范的制车设计思想81
四、制车的等级制度和象征意义83
第三节 《考工记》车舆系统设计理念85
一、以法为规86
二、以巧为工87
三、礼为主导88
四、以和为美90
第五章 《考工记》与中国传统设计理论形态94
第一节 《考工记》成器之“制”的设计形态95
一、选材之制95
二、形制之制96
三、检验之制97
第二节 《考工记》成器柔性之“度”的设计形态99
第三节 《考工记》与中国传统设计的管理模式102
第四节 《考工记》与中国成器文化生态105
一、《考工记》与中国成器的哲学文化生态106
二、《考工记》与中国成器的技术文化生态107
三、《考工记》与中国成器的礼制文化生态109
下篇 成器之论——中国传统设计思想论札113
第六章 唐代曲辕犁形制演化与即时社会生产方式研究115
第一节 曲辕犁发展源流115
第二节 曲辕犁设计解析117
一、改进翻土作业装置的构造117
二、完善碎土装置犁壁形制118
三、替换传导动力装置118
四、规格化调节耕作深浅的装置119
五、改良动能牵引装置120
第三节 曲辕犁功能原理分析123
第四节 曲辕犁与即时社会生产方式的关系124
一、动力结构的改变125
二、耕作方式的演化126
第五节 曲辕犁设计思想特征126
一、唐代曲辕犁设计文化层面126
二、唐代曲辕犁设计技艺层面127
三、唐代曲辕犁设计功能层面127
四、唐代曲辕犁审美层面127
第七章 宋代素髹花口盏托形制演化分析130
第一节 宋代素髹花口盏托造型解析130
一、宋代花口漆盏托形制源流130
二、宋代花口漆盏托制胎工艺134
三、宋代素髹花口盏托形制演变134
第二节 宋代素髹花口盏托髹饰技艺136
一、炼漆136
二、髹涂137
第三节 宋代素髹花口盏托实用与娱情的兼容138
第八章 宋代素髹古琴形制演化分析139
第一节 宋代古琴造型解析140
一、北宋古琴造型分析140
二、南宋古琴造型分析141
第二节 宋代古琴形制演化143
一、宋代古琴形制演化规律性探索143
二、宋琴演奏坐姿影响下古琴形制的演化轨迹144
第三节 宋代古琴素髹技艺145
第四节 宋琴娱情寄乐特质折映146
第九章 山西面食加工工具——“河漏床”形制演化及设计思想分析148
第一节 “河漏床”概述148
第二节 “河漏床”形制演化分析149
一、传统河漏床设计形制分析149
二、现代河漏床设计形制分析151
三、河漏床形制演化原理分析153
第三节 “河漏床”设计思想特征154
第十章 释读“闲赏”视域中明清文字组合锁的审美品质157
第一节 浅释明清时期的文字组合锁157
一、锁的起源157
二、明清文字组合锁158
第二节 “闲赏”视域中明清文字组合锁的审美品质159
一、背景——明清文人把玩之风的兴盛159
二、“闲赏”范畴与明清文人审美生活中的文字组合锁160
三、明清文字组合锁审智品质的体现162
第十一章 手机游戏Fruit Ninja的交互体验165
第一节 Fruit Ninja与用户的华丽相遇165
一、成功把握移动平台的新游戏规则166
二、延长用户与游戏的生命周期167
第二节 Fruit Ninja游戏中的交互界面设计167
一、Fruit Ninja的交互界面168
二、情境设置作为游戏界面设计的感受与实现169
第三节 Fruit Ninja创造有意义的体验169
一、交互创造:挖掘源自细节的意义169
二、休闲娱乐与潜意识释放的游戏体验170
第十二章 基于用户体验的微信向度延伸172
第一节 架构于微信平台的设计艺术172
一、微信平台传播形式内容的多样化173
二、微信平台传播的实效性和互动性175
第二节 架构于微信平台的设计艺术用户体验175
一、设计艺术受众范围的扩大175
二、丰富了设计艺术的传播内容176
三、强化设计艺术的传播效果176
第三节 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交互性的回归177
一、基于用户黏度的设计艺术延伸177
二、社交网络视野下的虚拟互动圈178
第十三章 泛娱乐产业链下IP衍生产品设计开发刍议180
第一节 版权开发:泛娱乐产业链下IP衍生产品设计现状180
一、多元变现的IP运营180
二、版权衍生下的泛娱乐生态181
第二节 泛娱乐产业链下IP衍生产品设计分析182
一、从潮流到生活方式的变迁182
二、泛娱乐视野下的文化突围与主流坚持183
三、大众文化特性与娱乐化流变183
第三节 布局互动产业,强化IP衍生产品可持续发展184
一、需求与欲求的变迁——产品生产者应对策略184
二、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产品文化内涵时代的涌动185
三、设计思维变革——从单一实体到全平台的进化186
四、强化IP融会贯通——创新发展衍生产品附加值187
第十四章 山西漆艺旅游纪念品设计探究189
第一节 山西漆艺旅游纪念品设计开发的重要性190
第二节 山西漆工艺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开发191
一、山西漆艺元素的提取191
二、契合消费者对山西漆艺旅游纪念品的期望192
三、地域文化、地域漆工艺的凸显传承195
四、漆媒材的选择体现漆文化理念195
第三节 反思山西漆艺旅游纪念品再设计197
第十五章 知行相须——山西面食器具整合设计开发研究199
第一节 关于山西面食器具200
第二节 山西面食器具整合设计分析203
一、山西面食器具整合的必要性203
二、山西面食器具整合设计理念204
三、山西面食器具整合设计定位205
第三节 山西面食器具整合设计过程及设计方案205
一、山西面食器具整合设计构思205
二、山西面食器具整合设计方案207
结论:山西面食器具设计思考214
参考文献216
后记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