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字技术与新社会秩序的形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数字技术与新社会秩序的形成
  • (韩)金文朝,金钟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20131667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06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221页
  • 主题词:数字技术-影响-社会秩序-研究-韩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数字技术与新社会秩序的形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动向篇1

第一章 IT与新社会秩序的形成3

一 技术发展与社会变化3

二 信息革命4

三 IT对社会文化的影响5

四 异质社会的出现8

五 技术社会的未来展望13

六 结语16

第二章 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组织与企业文化19

一 信息/知识社会的出现与知识管理19

二 网络革命作为“第二产业革命”20

三 新经济的特点22

四 知识及知识管理的意义25

五 韩国代表性企业的知识管理推进情况与问题28

六 阻碍韩国企业知识管理的文化因素32

七 知识管理成功的文化条件36

八 小结41

第三章 虚拟文化的特性与动态43

一 虚拟文化出现的背景43

二 信息化进程44

三 虚拟空间的出现46

四 虚拟空间的基本属性47

五 虚拟空间的日常效果48

六 虚拟文化的形成49

七 虚拟时代的文化定向51

八 虚拟文化论的韩国化54

九 虚拟文化的动态57

十 结语60

第四章 信息化与社会不平等格局的变化62

一 新的社会不平等论62

二 现状63

三 理论研究67

四 现代社会的宏观动态70

五 社会不平等的现代性转变72

六 新型不平等模式75

七 结语78

第二部分 争议篇81

第五章 Usenet新闻组与虚拟社区83

一 虚拟空间的新型人际关系83

二 虚拟社区的概念84

三 han.*新闻组的形成和发展86

四 组织结构与会员问题88

五 社会关系与等级化91

六 社区维持机制93

七 虚拟社区的发展前景与局限性97

第六章 “R一代”与“红魔”100

一 2002年世界杯与青少年的崛起100

二 “R一代”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101

三 虚拟社区——“红魔”与青少年104

四 从“N一代”到“R一代”110

五 结语115

第七章 虚拟角色与青少年的自我认同116

一 替代性社会化空间的出现116

二 调查方法117

三 网络的扩散和青少年的生活变化119

四 虚拟空间与青少年认同感的发展120

五 虚拟角色与虚拟空间中的自我表现125

六 如何看待虚拟角色的流行134

七 虚拟认同感尝试中的“虚拟角色效应”138

八 虚拟角色对青少年认同感的负面影响141

九 结语142

第八章 信息差距的现状与政策课题144

一 信息差距作为新等级因素144

二 围绕信息差距的基本论争:争论焦点与问题145

三 信息差距的一般形态147

四 信息差距形成的原因及扩散的途径149

五 信息差距不同类型研究151

六 信息差距的解决方案:从“工具化模式”到“技术社会化模式”160

七 信息福利社会的条件“信息福利权”164

第九章 结论:面向网络共同社会166

一 探索后现代社会理念166

二 网络、网络社会167

三 网络社会出现的背景与特点168

四 关于网络社会的研究方法169

五 网络化与生活空间的重建170

六 探索新的社会发展理念171

七 新关系主义的性质173

八 新交往共同体的特点174

九 交往系统的组织化方案176

十 新关系主义区域联系网的基本构图177

十一 结语177

参考文献1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