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详细规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杨振华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593300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121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城市规划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城市详细规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详细规划阶段剖析1
第一节 控制性详细规划1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产生和发展1
二、产生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经济和社会背景1
三、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目标2
四、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六大特性2
五、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3
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要领3
七、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的缺位现象14
第二节 修建性详细规划15
一、任务及作用16
二、规划成果16
三、规划深度与图样比例17
第三节 修建设计17
一、总平面部分18
二、竖向设计部分18
三、市政管线部分19
四、建筑方案部分20
第四节 详细规划政策法规体系20
一、基本法规20
二、一级专业标准与规范21
三、二级专业标准与规范21
四、相关法规21
第二章 住区规划22
第一节 什么是住区规划22
一、“住区”的由来22
二、传统住宅小区的弊端27
三、社区规划设计的兴起28
第二节 住区规划要了解的主要问题31
一、住区规划必须包括的基本内容31
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要点33
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要求37
四、关注新的趋向37
五、住区中可兼容的新业态——生产性服务业41
六、住区的市政公用设施规划41
七、住区用地的“风水”观52
第三节 新世纪的住区规划新课题58
一、住区规划的总趋向58
二、综合性住区大行其道59
三、宜居新概念的深入人心64
四、“绿色社区”受到青睐66
五、老龄化社会引起的住区规划理念变革71
六、住区规划的新观念78
七、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引领住区规划设计的新思路86
第三章 城市设计97
第一节 什么是城市设计97
一、城市设计的定义97
二、城市设计的宗旨98
三、城市设计的核心内容98
四、城市设计的要素99
第二节 古老而时兴的学科99
一、欧美城市设计的起源99
二、中国城市设计的发展溯源100
三、近代社区城市设计的探索102
第三节 城市设计的定位103
一、与城市规划学科的融合103
二、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103
三、关注城市设计的理论研究103
第四节 城市设计的特性104
一、社会性104
二、物质性105
三、审美性107
第五节 公众参与城市设计113
第六节 城市设计实践简介114
一、城市轴线114
二、水景开发115
三、广场营造119
四、绿色空间123
五、标志性建筑126
六、街道“家具”127
七、色彩运用128
八、夜景照明128
第四章 重点街区规划130
第一节 商业中心区130
一、商业中心区的发展趋势130
二、中心区商业规划的主导思想131
三、对建筑容积率的新思考136
第二节 CBD中央商务区139
一、CBD的概念139
二、CBD的发展趋势139
三、遏止贪大求全的势态139
四、CBD规划建设实例140
第三节 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141
一、规划原则141
二、存在的认识误区142
三、规划指导思想142
四、他山之石145
五、必须汲取的教训155
第四节 城市广场158
一、广场的功能158
二、广场的规划理念159
三、“广场热”的冷思考160
第五节 特色小镇160
一、特色小镇的定义160
二、悠久而年轻的课题161
三、特色小镇的打造原则162
四、必须纠正的偏向162
第五章 旅游规划164
第一节 旅游业的特性164
一、符合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164
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164
三、综合性强165
四、旅游业具有“四缘市场”基因165
五、旅游心理向“3N”方向发展166
六、旅游产业特性凸显166
第二节 旅游的业态167
一、旅游业态发展趋势167
二、我国旅游市场现状167
三、旅游的适宜性168
四、游客消费构成168
五、贯彻旅游产品的“5A”战略169
六、特色旅游名目繁多169
第三节 编制旅游规划的基础性工作177
一、旅游规划的编制要点177
二、编制旅游规划需用的基础资料178
三、现状踏勘179
四、现状分析179
第四节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182
一、重视由资源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182
二、旅游资源定量评价182
三、优秀旅游城市评价标准182
四、风景资源评价183
五、SWOT分析183
六、旅游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185
第五节 旅游规划定位策划190
一、旅游发展战略190
二、旅游形象设计190
三、旅游基本定位191
四、旅游宣传口号193
五、与文艺影视互动共赢194
六、旅游策划定位的误区194
七、坚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95
第六节 发展旅游与遗产保护及城市发展关系195
一、正确协调保护与利用的关系195
二、旅游发展给城市带来的问题196
三、风景资源的保护利用措施197
第七节 旅游规划技术要点198
一、旅游区环境容量测算198
二、游人规模测定198
三、设计结构关系方框图199
四、布局指导思想201
五、布局要点201
六、服务设施规划202
七、综合交通组织203
八、风景道207
九、旅游集散中心208
十、标识系统规划208
第六章 园林绿地规划211
第一节 园林规划设计释义211
一、园林规划的渊源211
二、园林规划设计的概念和任务213
三、城市绿化发展规划指标213
四、建设园林城市213
第二节 园林绿地的功能216
一、降温功能216
二、遮阳功能217
三、降尘功能217
四、防风功能217
五、减噪功能217
六、防灾功能217
第三节 园林绿地规划要点217
一、基础资料及文件编制217
二、规划立意218
三、规划布局218
四、绿地规划的容量估算220
第四节 园林规划概述220
一、住区绿地规划220
二、城市公园221
三、游乐性主题公园222
四、雕塑公园227
五、微缩景观公园228
六、历史文化游乐园229
七、湿地公园231
八、都市“田园风光”232
九、遗址公园232
十、能源林234
第五节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技术摘要234
第六节 生态园林绿地规划239
一、编制好详细规划方案239
二、园林节能240
三、园林节水241
第七节 园林规划设计的弊端242
一、绿地面积“缩水”242
二、创作思想浮躁242
三、轻本土重引进243
四、造假风泛滥244
五、建筑喧宾夺主244
第七章 产业园区规划245
第一节 产业园区的模式245
一、行政干预模式245
二、功能综合体模式246
三、教育引导模式247
四、混合模式247
第二节 规划原则250
一、依据上位规划原则250
二、生态立园原则250
三、节约用地原则250
四、集约用地原则250
五、产业集群原则250
第三节 用地布局252
一、地块划分252
二、路网组织252
三、基础设施252
第四节 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导则254
一、生态型产业园区指标体系254
二、“两型”产业园区规划原则255
三、主要规划技术措施255
第五节 工业遗产园258
一、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由来258
二、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意义258
三、工业遗产再利用的价值259
四、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实践262
第六节 多元功能的产业园区265
一、青岛保税区环保强区成为工业旅游示范点265
二、天津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266
三、鹤壁市综合服务功能区266
第八章 竖向规划267
第一节 什么是竖向规划267
第二节 竖向规划要点268
一、规划依据268
二、主要规划任务268
三、规划原则268
四、竖向规划的主要任务269
第三节 竖向规划的主要技术要求269
一、竖向与平面布局关系269
二、台地式布置规划要点270
三、护坡、挡土墙的设置271
四、建筑室内地坪标高272
五、竖向与道路的关系272
第四节 竖向规划与排水273
一、竖向规划的地面高程整理原则273
二、组织用地地面排水273
三、符合用地防洪(潮)要求274
第五节 竖向规划与节约用地的关系274
一、充分利用地形274
二、结合下沉式空间开发275
三、拓展规划设计思路276
第六节 竖向与城市景观278
一、利用地形278
二、建筑群体组织278
三、规划竖向工程279
第七节 竖向规划工作步骤与成果要求280
一、工作步骤280
二、规划成果表示方式281
三、规划成果内容282
第九章 建设绿色生态社区283
第一节 “3R”的世界新潮流283
一、生态城市的由来283
二、我国发展生态城市的动向284
第二节 建设低碳社会285
一、严峻的现实285
二、“低碳社会”的提出285
三、我国的碳排放形势286
四、走出生态城市的规划误区287
第三节 规划设计的低碳理念288
一、低碳城市的探索288
二、建筑节能288
三、建设海绵城市289
四、绿色交通291
第四节 绿色建筑概念296
一、积极推广绿色建筑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大势所趋296
二、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方向296
三、太阳能的开发利用296
四、绿色生态建筑的新技术设备298
第五节 绿色社区的规划实践299
一、绿色城市文化探索299
二、上海世界博览会300
三、中新天津生态城302
四、中芬生态谷302
五、新疆巩留县库尔德宁景区302
第十章 与时俱进的发展观304
第一节 引入规划新概念304
一、引入“限制性规划”理念——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基因304
二、时尚混搭——规划布局的适用模式304
三、文化基因——城市发展的原动力304
四、顺应城市肌理——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305
五、返璞归真——创建原真的宜居环境306
第二节 走节约型规划之路306
一、节约型街区的规划要领307
二、节约建设用地307
三、开发利用地下空间309
第三节 注重规划的前瞻性312
一、加强生态低碳思维312
二、注重规划时效性314
三、让规划留足余地316
四、构建智慧城市317
第十一章 实施规划保障措施319
第一节 政府职能保障319
一、严格规划审批制度319
二、明确管理机构职责320
三、转变政府管理职能320
第二节 全面效益分析320
一、经济效益320
二、社会效益321
三、生态效益322
第三节 资金保障322
一、投资渠道多元化322
二、PPP模式概述322
三、构建新型机制324
第四节 构建安全型社区324
一、背景324
二、安全与宜居的关系326
三、安全防灾要素326
四、防灾规划技术要点331
第五节 建立公示制度337
一、公众参与的由来338
二、公众参与的意义338
三、有益的实践339
附录 常用术语340
参考文献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