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https://www.shukui.net/cover/25/31376366.jpg)
- 李景源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31180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533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547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的主体哲学1
二现时代哲学面临的课题6
三加强学科建设,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20
唯物论篇29
第一章 哲学本体论的历史命运29
一本体论:“智慧学”的开端30
二哲学本体的转换和沉浮37
三本体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应有位置54
第二章 “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65
一自在自然:万物之源65
二人化自然及其本质72
三人化自然的发展和自在自然的优先地位76
第三章 时空的本质、特性与时空范畴82
一恩格斯对时空本质的揭示82
二20世纪自然科学在时空理论上的革命性变革88
三 自然科学的时空理论对哲学时空观的证实和发展96
四时空观念和时空范畴的认识论意义101
第四章 辩证决定论与非决定论108
一形而上学决定论与神学目的论的对立108
二从机械决定论到唯物和辩证的决定论113
三对当代非决定论思想的评析117
辩证法篇127
第五章 唯物辩证法和系统科学127
一如何看待系统科学的挑战127
二系统科学理论和唯物辩证法130
三系统科学方法和唯物辩证法148
四系统工程和唯物辩证法150
主客体篇157
第六章 研究主体和客体问题的方法论原则157
一 研究主客体问题要坚持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157
二研究主客体问题要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161
三关于主客体相互规定的理解问题166
第七章 主客体问题的哲学史考察171
一古希腊哲学中的主客体观171
二近代西欧哲学中的主客体问题173
三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主客体问题177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和客体概念186
一关于主体问题186
二关于客体问题200
第九章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208
一主客体关系的本质内容208
二主客体关系的基本方面221
实践篇239
第十章 关于实践的发生学考察239
一实践发生的生物学前提239
二实践意识的形成和实践的原始发生241
第十一章 哲学史上的实践概念及其变革247
一西方哲学史中的实践概念247
二 中国古代和近代的知行观252
三科学实践观的形成及其本质含义254
第十二章 实践结构的总体考察260
一作为物质变换过程的实践要素260
二实践观念模型的构成要素266
三实践活动的控制系统272
第十三章 实践活动的基本尺度282
一利的尺度282
二真的尺度287
三善的尺度290
四美的尺度294
第十四章 实践活动的负态效应及根源298
一实践结果和实践效应298
二负态效应的主要表现301
三负态效应产生和存在的根据305
第十五章 当代人类“发展困境”的哲学实践论探讨314
一 当代人类实践活动与“发展困境”314
二当代人类“发展困境”的哲学实质315
三 当代人类“发展困境”的哲学实践论启示318
认 识 篇327
第十六章 认识的本质327
一反映与信息327
二反映与选择337
三反映与建构340
第十七章 符号与认识347
一符号的指称与意义349
二认识客体的符号化356
三符号在思维活动中的作用360
四符号与认识成果的表达364
第十八章 认识与图式369
一主体认识图式的一般规定369
二主体认识图式的本质374
三主体认识图式的功能382
四认识图式和认识的客观性387
第十九章 认识与真理393
一真理的属性394
二真理是过程406
三真理和谬误411
第二十章 人类的非理性与认识419
一非理性因素及其研究的方法论419
二非理性与理性、非理性因素与非理性主义422
三直觉与认识427
四情感与认识436
唯物史观篇447
第二十一章 历史唯物论中的人的问题447
一人的问题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447
二关于人性、人的本质450
三关于人的个性459
第二十二章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社会活动的主体性471
一社会规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471
二社会活动的主体性479
第二十三章 社会进步及其尺度486
一评价问题与生产力标准486
二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490
三对生产力标准的科学理解与人的全面发展491
第二十四章 社会意识理论和精神文明建设问题496
一社会意识的本质和作用496
二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501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505
附录:关于列宁“逻辑、辩证法、认识论三者同一”思想的两个问题507
一列宁的“三者同一”思想提出的背景及其含义508
二对“三者同一”命题的哲学意义的评估问题519
编后记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