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民族史学史纲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民族史学史纲要](https://www.shukui.net/cover/16/31384390.jpg)
- 史金波,关志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20313490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528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5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民族史学史纲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绪论1
一 中国民族史学史的任务和功能1
二 中国民族史学基本发展脉络3
三 中国民族史学的特点8
四 民族史观的演变和撰述方式的改变10
五 中国民族史记述中的相关概念12
六 中国民族史学史的研究现状16
第一章 先秦时期民族史学的萌芽19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夷夏之辨19
一 先秦时期的夷与夏19
二 《春秋公羊传》的夷夏之辨22
第二节 四夷记述体系化的雏形25
第三节 《尚书》《诗经》的民族记述31
第四节 《左传》的民族记述35
第五节 《国语》的民族记述40
第六节 《战国策》的民族记述43
小结45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民族史学46
第一节 秦汉民族史观的进展46
第二节 《史记》对一统民族格局的叙述51
第三节 《史记》的民族列传55
第四节 《汉书》的民族列传59
第五节 《风俗通义》的民族记述64
第六节 专门民族史著作《哀牢传》66
小结68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史学69
第一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史观的发展69
一 华夷之别69
二 正统之争71
第二节 《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的编纂72
第三节 南朝诸正史的民族列传73
一 《后汉书》的民族列传73
二 《宋书》的民族列传77
三 《南齐书》的民族列传78
第四节 北魏的《代歌》《代记》与《国书》79
第五节 《魏书》的民族史撰述82
一 《魏书·序纪》82
二 《魏书》的民族列传84
第六节 各民族政权史的撰述87
第七节 《华阳国志》的民族史撰述90
第八节 少数民族文字的民族史撰述92
一 彝文历史记述94
二 佉卢文历史记述98
小结100
第四章 隋唐五代的民族史学102
第一节 隋唐五代的民族史观102
一 华夷观与正统观102
二 民族政权史的“霸史”地位104
三 刘知幾的民族史观105
第二节 正史中的民族史记述106
一 正史民族列传编纂体例的变化107
二 《隋书·四夷传》108
三 《晋书》的《四夷传》及《载记》109
四 《梁书·诸夷传》113
五 《周书·异域传》114
六 《南史·蛮貊列传》116
七 《北史》的《僭伪附庸传》与《四夷传》117
八 《旧唐书》的民族列传119
第三节 专门的民族史著述120
一 专门民族史的撰述120
二 《蛮书》124
第四节 《通典·边防典》127
一 《边防典》的主旨127
二 《边防典》的编纂体例129
三 《边防典》的基本史料来源131
第五节 少数民族文字的民族史撰述132
一 于阗文历史文献记述133
二 粟特文历史文献记述135
三 突厥文历史文献记述138
四 藏文历史文献记述140
小结145
第五章 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史学146
第一节 多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民族史观146
第二节 正史中的民族史撰述151
一 《旧五代史·外国传》151
二 《新五代史·四夷附录》152
三 《新唐书》的民族列传153
第三节 宋代会要的民族史记述155
第四节 使臣见闻录及笔记中的民族史记述157
第五节 南方民族史撰述161
一 《桂海虞衡志》161
二 《岭外代答》162
三 《溪蛮丛笑》162
第六节 《太平寰宇记·四夷》163
第七节 《册府元龟·外臣部》166
第八节 《通志·四夷传》168
第九节 纪传体史书的民族史撰述169
第十节 少数民族文字的民族史撰述171
一 契丹文历史文献记述172
二 西夏文历史文献记述175
三 女真文历史文献记述181
四 回鹘文历史文献记述183
五 藏文历史文献记述186
六 傣文历史文献记述187
小结190
第六章 元代的民族史学191
第一节 元代的民族史观191
第二节 正史中的民族史撰述194
一 《宋史》的《外国传》与《蛮夷传》194
二 《辽史》的民族史记述197
三 《金史》的民族史记述200
第三节 《文献通考·四裔考》201
第四节 西南地方志对民族史的撰述204
第五节 民族人物传记与家传205
一 《元朝名臣事略》206
二 《高昌偰氏家传》206
三 《赛氏家传》208
第六节 笔记、游记中的民族史记述208
一 《长春真人西游记》208
二 《南村辍耕录》209
三 《西使记》209
四 《大理行记》210
第七节 少数民族文字的民族史撰述212
一 回鹘式蒙古文历史文献记述213
二 八思巴文历史文献记述217
三 回鹘文历史文献记述220
四 藏文历史文献记述221
五 西夏文历史文献记述223
小结226
第七章 明代的民族史学228
第一节 明代的民族史观228
第二节 《元史》的民族史记述231
第三节 明人所修明史中的民族史撰述233
一 《吾学编·皇明四夷考》233
二 《名山藏·王享记》235
第四节 综合性民族史著述237
一 《殊域周咨录》237
二 《咸宾录》239
三 《四夷考》240
第五节 《万历武功录》的民族人物列传241
第六节 蒙古史、女真史撰述243
一 蒙古史撰述243
二 女真史撰述245
第七节 西南地区民族史撰述248
第八节 西域民族史记述251
第九节 方志中的民族史撰述252
一 地理志中的民族史记述252
二 方志中的民族史记述253
第十节 少数民族文字的民族史撰述258
一 《华夷译语》中的历史记述259
二 蒙古文历史文献记述260
三 察合台文历史文献记述263
四 藏文历史文献记述265
五 彝文历史文献记述269
六 女真文历史文献记述272
七 西夏文历史文献记述272
八 傣文历史文献记述273
小结274
第八章 清代前中期的民族史学276
第一节 清代的民族史观276
一 满族统治上层的华夷之辨276
二 关于辽、金、元的正统地位之争279
三 对部分民族史著作的禁毁280
第二节 《清实录》的民族史记述281
第三节 官修私修明史中的民族史撰述284
一 《明史》的民族史记述284
二 私修明史中的民族列传286
第四节 《古今图书集成·边裔典》288
第五节 乾隆时期的满洲史撰述292
一 《满洲源流考》292
二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295
第六节 藩部史的撰述297
一 《蒙古回部王公表传》298
二 《皇朝藩部要略》300
第七节 南方民族史的撰述302
一 《蛮司合志》303
二 《峒溪纤志》304
三 《楚南苗志》304
第八节 民族图册306
一 《皇清职贡图》307
二 苗图308
第九节 方略中的民族史记述309
第十节 方志中的民族史记述312
一 《大清一统志》中的民族史撰述312
二 西南地区方志中的民族史撰述313
三 新疆方志中的民族史记述314
四 西藏方志的撰述317
五 府县志中的民族史撰述318
第十一节 笔记中的民族史记述319
一 《秦边纪略》319
二 《西域闻见录》321
三 《黔记》322
小结323
第九章 晚清的民族史学325
第一节 晚清民族史观的变化325
一 华夷观的解体325
二 中国观的变化327
三 “民族”观的引进与阐释329
四 中国民族西来说331
第二节 革命派的民族史观及民族史撰述333
一 革命派的民族史观333
二 革命派的民族史撰述336
第三节 边疆民族史及蒙元史撰述338
一 《蒙古游牧记》339
二 《朔方备乘》340
三 《康輶纪行》341
四 其他边疆史地著作342
五 晚清蒙元史研究343
第四节 方志中的民族史记述345
一 省志中的民族史记述346
二 府县厅志的民族史记述347
第五节 民族史撰述体例的变革349
第六节 清代少数民族文字的民族史撰述352
一 满文历史文献记述352
二 蒙古文历史文献记述358
三 察合台文历史文献记述363
四 藏文历史文献记述366
五 纳西东巴文历史文献记述368
六 彝文历史文献记述370
七 傣文历史文献记述373
八 回族史学375
小结378
第十章 中华民国时期的民族史学380
第一节 对“民族”概念理解的深化与中国民族史学科的建立380
一 对“民族”概念理解的深化380
二 中国民族史学科的建立384
三 中国通史中的民族史记述390
第二节 中国民族史理论的蓬勃发展391
一 中国民族的起源392
二 中国民族的构成394
三 中国民族的主干396
四 中国民族的演进与融合397
第三节 传统史学的民族史撰述400
一 《清史稿》的《土司传》《藩部传》与《属国传》400
二 《新元史》的民族列传401
三 地方志中的民族记述402
第四节 中国民族通史的编纂405
第五节 中华民族史的撰述407
第六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史学的形成412
第七节 族别史研究416
一 中国古代民族史的考证416
二 族别史的研究419
第八节 边疆及区域民族史的研究425
第九节 少数民族文字的民族史撰述与文献整理429
一 蒙古文历史文献的记述与整理430
二 藏文历史文献的记述与整理430
三 彝文历史文献的整理433
四 纳西东巴文历史文献的整理434
小结435
第十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民族史学的新进展437
第一节 新的科学民族史理论的确立437
一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中国民族史学的指导437
二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论的探讨442
三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提出443
四 中华民族凝聚力问题的讨论446
第二节 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与《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的编纂447
一 民族识别工作447
二 民族社会历史调查449
三 《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的编纂451
第三节 中国民族史学科的发展454
一 中国民族史专业的设立454
二 中国民族史研究机构的设立455
三 学术界对民族史学科建设的探讨456
四 民族史研究与现实热点问题460
第四节 各类民族史的编纂461
一 中国民族通史的编纂462
二 区域民族史的编纂465
三 族别史的编纂466
第五节 中华民族史研究与撰述的深化468
第六节 民族史研究的繁荣471
一 民族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工作471
二 华夏与汉族史研究474
三 古代民族史研究476
四 近现代民族史研究481
五 中国民族关系史的研究与撰述482
六 民族宗教史、经济史、法制史、文化史研究的进展485
第七节 当代民族志的编纂490
第八节 少数民族文字历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491
一 藏文历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492
二 回鹘文历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494
三 西夏文历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496
四 蒙古文历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497
五 察合台文历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498
六 满文历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499
七 彝文历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501
小结503
结语505
参考文献510
后记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