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事诉讼法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民事诉讼法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0142932.jpg)
- 谭兵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0369231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00页
- 文件大小:140MB
- 文件页数:529页
- 主题词:民事诉讼法-法的理论-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事诉讼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导论3
第一章 民事诉讼制度概述3
第一节 民事诉讼3
一、民事争议及其处理机制3
二、民事诉讼的定义和特点6
三、民事诉讼的目的和基本价值目标7
四、民事诉讼的基本模式10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12
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特征12
二、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13
三、民事诉讼法的立法模式14
四、我国的民事诉讼法16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学24
一、民事诉讼法学的概念24
二、民事诉讼法学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25
三、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25
四、民事诉讼法学的内容和体系25
五、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26
六、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简要回顾27
第二章 民事审判权与民事审判组织31
第一节 民事审判权31
一、民事审判权的概念和特征31
二、民事审判权的内容32
三、民事审判权行使的规制34
第二节 民事审判组织35
一、民事审判组织的概念和功能35
二、民事审判组织的形式35
三、民事审判组织与审判委员会的关系38
四、对审判人员的纪律要求39
第三章 诉与诉权41
第一节 诉41
一、诉的概述41
二、诉的种类42
三、诉的利益46
四、诉讼标的48
五、诉的合并53
六、诉的变更55
七、反诉57
第二节 诉权60
一、诉权的概念60
二、诉权的学说61
三、诉权的保护65
四、诉权滥用的规制66
第四章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与诉讼行为68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68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述68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71
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74
第二节 诉讼行为74
一、诉讼行为概述74
二、当事人的诉讼行为77
三、法院的诉讼行为78
第二编 总论81
第五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81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81
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概述81
二、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83
三、诉讼权利义务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85
四、法院调解自愿与合法原则86
五、辩论原则87
六、处分原则88
七、支持起诉原则89
八、人民调解原则90
九、检察监督原则91
第二节 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92
一、民事审判基本制度概述92
二、合议制度93
三、回避制度94
四、公开审判制度96
五、两审终审制度98
第六章 民事案件的主管与管辖100
第一节 民事案件的主管100
一、民事案件主管的概念100
二、法院主管民事案件的范围100
三、法院与其他机构、社会组织主管民事案件的范围划分102
四、法院内部的主管关系103
第二节 民事案件管辖概述104
一、民事案件管辖的概念和意义104
二、民事案件主管与管辖的关系104
三、划分法院之间管辖民事案件范围的原则105
四、民事案件管辖的分类105
第三节 级别管辖108
一、级别管辖的概念108
二、各级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108
第四节 地域管辖110
一、地域管辖的概念110
二、一般地域管辖110
三、特殊地域管辖112
四、专属管辖115
五、共同管辖116
六、协议管辖116
第五节 移送管辖、指定管辖与管辖权的转移117
一、移送管辖117
二、指定管辖118
三、管辖权的转移118
第六节 管辖权异议120
一、管辖权异议的概念120
二、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条件120
三、对管辖权异议的处理121
第七章 诉讼参与人123
第一节 当事人概述123
一、当事人的概念123
二、对当事人有关学说的比较与评价124
三、当事人的确定和当事人的称谓126
第二节 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128
一、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128
二、当事人的诉讼行为能力129
第三节 正当当事人131
一、正当当事人的概念131
二、确立正当当事人概念的意义131
三、确定正当当事人的标准131
第四节 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133
一、当事人的诉讼权利133
二、当事人的诉讼义务134
第五节 诉讼承担135
一、诉讼承担的概念135
二、诉讼承担的事由135
三、诉讼承担的法律后果136
第六节 共同诉讼136
一、共同诉讼制度概述136
二、必要共同诉讼138
三、普通共同诉讼142
第七节 第三人诉讼144
一、第三人诉讼的概念和分类144
二、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145
三、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146
第八节 代表人诉讼149
一、代表人诉讼的概念和分类149
二、代表人诉讼的提起与受理150
三、代表人诉讼案件的审理与裁判152
四、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判决效力的范围和扩张153
第九节 诉讼代理人154
一、诉讼代理人概述154
二、法定诉讼代理人155
三、委托诉讼代理人157
第八章 民事诉讼证据161
第一节 民事诉讼证据概述161
一、民事诉讼证据与民事诉讼证据材料161
二、民事诉讼证据的属性162
三、民事诉讼证据的证据能力与证明力164
四、民事诉讼证据的作用168
第二节 民事诉讼证据在学理上的分类168
一、本证和反证168
二、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169
三、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170
第三节 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171
一、书证172
二、物证174
三、视听资料175
四、证人证言176
五、当事人的陈述178
六、鉴定结论180
七、勘验笔录183
八、电子证据184
第四节 证据保全185
一、证据保全的概念185
二、证据保全的条件186
三、证据保全的程序186
四、证据保全的方法187
第九章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188
第一节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188
一、证明对象概述188
二、证明对象的范围189
三、无需证明的事实191
第二节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196
一、证明责任概述196
二、证明责任的分配标准199
三、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202
四、证明责任的适用207
五、推定与证明责任207
第三节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210
一、证明标准的概念与作用210
二、法律真实下的证明标准210
三、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选择与确定211
第四节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过程213
一、证据的收集与提供213
二、质证221
三、认证223
四、对事实的认定224
第十章 民事诉讼中的调解与和解225
第一节 民事诉讼中的调解225
一、诉讼调解制度概述225
二、诉讼调解的具体程序和适用范围226
三、诉讼调解的原则228
四、诉讼调解的时间与方式230
五、调解协议与调解书233
六、诉讼调解的法律效力237
第二节 民事诉讼中的和解238
一、诉讼和解制度概述238
二、审判程序中的和解238
三、诉讼和解与法院调解的区别239
第十一章 民事诉讼保障制度241
第一节 期间与期日241
一、期间的概念和意义241
二、期间的种类241
三、期间的计算与剔除243
四、期间的耽误及其补救245
五、期日245
第二节 送达246
一、送达的概念和意义246
二、送达的方式247
三、送达的效力和送达回证251
第三节 财产保全制度251
一、财产保全制度的概念和意义251
二、财产保全制度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前提252
三、财产保全的对象和方法253
四、财产保全程序的操作步骤256
五、诉前财产保全及其特别规定257
六、财产保全措施的救济程序258
第四节 先予执行制度259
一、先予执行制度的概念和意义259
二、先予执行程序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259
三、先予执行程序的基本要求260
四、先予执行的救济程序260
第五节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261
一、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概念和意义261
二、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性质262
三、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构成和行为种类263
四、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种类及其适用266
第六节 诉讼费用269
一、诉讼费用的概念与征收诉讼费用的意义269
二、征收诉讼费用的基本原则271
三、诉讼费用的交纳范围272
四、诉讼费用的交纳标准273
五、诉讼费用的交纳和退还275
六、诉讼费用的负担277
七、诉讼费用的管理和监督280
第七节 司法救助281
一、司法救助的概念与意义281
二、司法救助的适用对象与具体适用情形283
三、司法救助的申请与审批284
第三编 审判程序289
第十二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289
第一节 普通程序概述289
一、普通程序的概念289
二、普通程序的特征289
三、普通程序的结构与内容290
第二节 起诉与受理290
一、起诉290
二、审查起诉292
三、审查起诉后的处理293
第三节 审理前的准备294
一、审理前的准备概述294
二、审前准备程序的内容296
第四节 开庭审理298
一、开庭审理概述298
二、开庭审理的程序299
三、法庭笔录302
四、审结期限303
第五节 案件审理中特殊情况的处理303
一、撤诉303
二、缺席判决304
三、延期审理305
四、诉讼中止305
五、诉讼终结306
第十三章 简易程序308
第一节 简易程序概述308
一、简易程序的概念308
二、我国简易程序的立法概况310
三、设立简易程序的意义311
第二节 简易程序的特点312
一、起诉的方式简便312
二、受理案件的程序简便312
三、传唤当事人和证人的方式简便312
四、审判组织采用独任制312
五、开庭审理的程序简化312
六、案件的审结期限较短313
七、案件宣判较快313
八、判决书可以简化313
第三节 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313
一、适用简易程序的法院314
二、适用简易程序的审级314
三、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314
第十四章 第二审程序318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概述318
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318
二、第二审程序的性质319
三、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关系319
第二节 上诉的提起与受理320
一、上诉的提起320
二、对上诉的审查和受理322
三、上诉的撤回322
第三节 上诉案件的审理323
一、上诉案件审理前的准备323
二、上诉案件的审理323
三、上诉案件的证据324
四、上诉案件的审结期限325
第四节 上诉案件的裁判326
一、对一审判决不服的上诉案件的裁判326
二、对一审裁定不服的上诉案件的裁判327
第五节 上诉案件的调解328
一、上诉案件调解的范围328
二、上诉案件的调解书328
第十五章 法院裁判329
第一节 法院裁判概述329
一、法院裁判的概念329
二、法院裁判的种类329
第二节 判决331
一、判决的概念与种类331
二、判决书的记载事项333
三、判决的效力与既判力理论335
第三节 裁定340
一、裁定的概念340
二、裁定书的记载事项341
三、裁定的适用范围341
四、裁定的效力343
第四节 决定343
一、决定的概念343
二、决定的适用范围343
三、决定的效力344
第十六章 审判监督程序345
第一节 审判监督程序概述346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346
二、审判监督程序的特征347
三、审判监督程序的功能347
第二节 申请再审348
一、申请再审的概念348
二、申请再审的条件349
三、申请再审与审查受理351
第三节 法院决定再审356
一、法院决定再审的概念356
二、法院决定再审的条件357
三、法院决定再审的方式357
第四节 检察院抗诉再审358
一、检察院抗诉的概念358
二、检察院抗诉的条件358
三、检察院抗诉的程序和法律后果359
第五节 再审案件的审理与裁判359
一、再审案件的审理359
二、再审案件的裁判361
第十七章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363
第一节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概述363
一、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363
二、涉外民事诉讼的一般原则363
第二节 涉外民事诉讼管辖366
一、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的概念和意义366
二、确定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原则366
三、我国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具体规定和司法实践367
四、我国法院解决国际管辖权冲突的原则370
第三节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殊规定372
一、涉外民事诉讼中送达的特殊规定373
二、域外调查取证和涉外民事诉讼证据的特殊规定375
三、涉外民事诉讼中期间的特殊规定378
四、涉外民事诉讼中财产保全的特殊规定378
第四节 司法协助379
一、司法协助概述379
二、相互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裁判381
三、相互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383
第十八章 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程序386
第一节 涉港澳台民事诉讼概述386
一、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的概念386
二、建立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程序的制度背景387
第二节 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的特殊规定391
一、委托诉讼代理人392
二、案件管辖392
三、对在港澳台地区形成的证据的采信393
四、外法域法律的查明393
第三节 涉港澳台民事诉讼中的区际司法协助394
一、区际司法协助概述394
二、送达方面的区际司法协助395
三、取证方面的区际司法协助396
四、相互承认和执行法律文书方面的区际司法协助397
第四编 非讼程序405
第十九章 特别程序405
第一节 特别程序概述405
一、特别程序的概念405
二、特别程序的适用范围406
三、特别程序的特点406
第二节 选民资格案件审理程序407
一、选民资格案件的概念和意义407
二、审理选民资格案件的程序规定408
第三节 宣告公民失踪和宣告公民死亡案件审理程序409
一、宣告公民失踪和宣告公民死亡案件的概念和意义409
二、宣告公民失踪和宣告公民死亡的条件410
三、审理宣告公民失踪和宣告公民死亡案件的程序规定412
四、宣告公民失踪和宣告公民死亡的法律后果412
五、宣告失踪判决和宣告死亡判决的撤销413
第四节 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审理程序414
一、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的概念和意义414
二、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条件415
三、审理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的程序规定415
四、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判决的撤销416
第五节 认定财产无主案件审理程序416
一、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的概念和意义416
二、认定财产无主的条件417
三、审理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的程序规定417
四、认定财产无主判决的撤销417
第二十章 督促程序419
第一节 督促程序概述419
一、督促程序的概念和意义419
二、督促程序的特点420
第二节 支付令421
一、支付令的申请421
二、法院对支付令申请的受理、审查和处理423
第三节 债务人异议和督促程序的终结425
一、债务人异议425
二、督促程序的终结426
第二十一章 公示催告程序428
第一节 公示催告程序概述428
一、公示催告程序的概念和意义428
二、公示催告程序的特点428
第二节 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范围430
一、按照规定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430
二、依照法律规定可以申请公示催告的其他事项431
第三节 公示催告案件的审理程序432
一、申请和受理432
二、发出停止支付通知和发布权利申报公告433
三、申报权利434
四、除权判决434
五、对利害关系人权利的救济435
第五编 执行程序439
第二十二章 民事执行程序绪论439
第一节 民事执行制度概述439
一、民事执行的含义与特征439
二、民事执行的分类440
三、民事执行权的性质441
第二节 民事执行的基本原则442
一、执行合法原则442
二、执行及时原则442
三、执行当事人不平等原则443
四、执行标的有限原则443
五、协助执行原则443
第三节 民事执行与诉讼的关系444
一、民事执行与诉讼的联系444
二、民事执行与诉讼的区别444
第四节 民事执行法446
一、民事执行法的概念与性质446
二、民事执行法的立法体例447
三、我国民事执行立法的发展447
第二十三章 民事执行程序总论449
第一节 执行标的与执行依据449
一、执行标的449
二、执行依据451
第二节 执行机关与执行管辖452
一、执行机关452
二、执行管辖453
第三节 执行参与人455
一、执行参与人的概念455
二、执行当事人456
三、其他执行参与人457
第四节 委托执行与协助执行458
一、委托执行458
二、协助执行460
第五节 执行的进行462
一、执行开始463
二、受理与被执行人财产的查明464
三、采取执行措施467
四、执行竞合及其处理467
五、执行担保与执行和解468
六、暂缓执行与不予执行470
七、执行中止与执行终结472
第六节 执行救济474
一、执行救济的概念474
二、执行行为异议474
三、案外人异议476
四、执行回转479
第二十四章 民事执行程序分论481
第一节 各类执行措施概述481
一、执行措施的概念与特征481
二、执行措施的分类481
第二节 金钱债权的执行483
一、金钱债权执行概述483
二、对存款的执行483
三、对劳动收入的执行484
四、对到期债权的执行484
五、对动产、不动产的执行486
六、对特殊财产的执行493
七、参与分配494
第三节 非金钱债权的执行496
一、非金钱债权执行概述496
二、物的交付请求权的执行497
三、行为请求权的执行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