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奶业发展报告2008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奶业发展报告2008
  • 张利痒,孔祥智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0178794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68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308页
  • 主题词:乳品工业-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中国-2008~2009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奶业发展报告2008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与世界奶业概况1

一、中国奶业发展的战略地位1

(一)奶类是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主导产品1

(二)奶业发展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任务2

(三)奶业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2

(四)奶业产业化是探索农业产业化的先导2

二、中国奶业产业发展分析3

(一)中国原奶生产现状3

(二)中国乳品加工现状7

(三)中国乳品贸易现状9

(四)中国乳品消费现状11

三、世界奶业产业发展分析12

(一)世界奶业发展现状13

(二)澳大利亚奶业发展及启示15

(三)荷兰奶业发展及启示17

(四)美国奶业发展及启示17

(五)印度奶业发展及启示19

第二章 中国奶业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史21

一、中国奶业的发展历程21

(一)快速扩张阶段21

(二)调整发展阶段23

(三)高速发展阶段24

(四)健康发展阶段25

二、中国奶业发展的障碍27

(一)奶源不足27

(二)奶牛繁育体系不健全,生产力低28

(三)奶业产业化程度低28

(四)乳品加工企业多而不精29

(五)原料奶和乳品质量不稳定29

(六)国内市场受外资企业冲击30

(七)乳品消费水平较低31

三、中国奶业的发展趋势31

(一)产业布局转型31

(二)生产经营方式转型32

(三)市场开发战略转型32

第三章 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奶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35

一、引言35

(一)中国奶业在国际上的地位35

(二)中国奶业在国际贸易中的表现39

(三)研究我国奶业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性41

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及文献综述41

(一)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界定41

(二)国外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发展42

(三)国内关于产业及奶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44

(四)本章的分析思路47

三、中国奶业比较优势的测定47

(一)进出口贸易总体情况47

(二)国际市场占有率48

(三)贸易收支差额(TB)49

(四)贸易竞争力指数(TCI)49

(五)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50

(六)对中国奶业比较优势的评价分析52

四、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奶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52

(一)要素禀赋52

(二)国内需求60

(三)相关及辅助产业状况64

(四)产业组织68

(五)机遇71

(六)政府行为73

(七)总评76

五、提高中国奶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对策76

(一)加大奶业高级要素资源的投入,提高整合产业资源的能力76

(二)优化乳制品品质,保障现有市场的同时加快农村奶业市场的开发77

(三)完善奶业产业链的建设,促进主产业和关联辅助产业同步发展78

(四)促进奶业企业重组与兼并,提高大中型企业的比例,鼓励企业集团化发展78

(五)把握发展契机,积极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78

(六)继续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重视奶农的利益诉求,保护奶业产业基础79

第四章 我国奶业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分析83

一、引言83

(一)我国奶业的发展状况83

(二)我国奶业的区域特点85

(三)研究我国奶业区域竞争力的必要性86

二、产业区域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和评价方法回顾86

(一)产业区域竞争力的内涵86

(二)理论基础87

(三)评价模型和方法的回顾88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89

(一)评价体系的构建89

(二)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解释89

四、评价方法选择及评价模型构建91

(一)评价方法91

(二)统计软件和数据来源91

(三)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91

五、奶业竞争力评价结果与分析96

(一)各地区奶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和分析96

(二)影响区域奶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98

六、提高区域奶业竞争力的对策99

(一)不同梯级区域奶业发展的对策99

(二)奶业发展对策建议100

第五章 中国奶业产业集中度分析103

一、引言103

二、集中度的界定及相关文献回顾104

(一)产业集中度的定义104

(二)理论基础及发展104

(三)国内相关文献回顾105

(四)产业集中度的测定方法回顾和选用107

三、我国奶业产业集中度现状108

(一)整体产业集中度较低,且有下降的趋势108

(二)小规模企业过多、竞争过度,无法体现出规模经济的优势110

(三)大中型企业此消彼长,小型企业一“家”独大,行业整体利润率下降111

(四)市场规模均衡程度变化不大113

(五)区域分布集中度低,品牌分散,经营效率差异度大114

(六)细分市场的集中度高于整体115

四、我国奶业产业集中度低的原因118

(一)奶业市场容量的快速增长118

(二)奶业消费市场的分散性及产业重复建设120

(三)产品差异性与企业市场定位差别化120

(四)以散养为主的养殖模式121

(五)进退壁垒不合理122

(六)缺乏统一的产业标准122

五、提高我国奶业产业集中度的对策123

(一)提高奶业进入壁垒,创新退出机制123

(二)合理规划奶业区域布局124

(三)促进养殖模式的转变124

(四)加快企业间的重组、兼并与联合,鼓励企业集团化发展125

(五)发挥政府的产业引导和支持作用125

第六章 中国奶业市场需求分析129

一、消费总体状况129

(一)我国城镇居民乳制品总体消费状况129

(二)消费特征和偏好132

二、四大乳品消费情况136

(一)液态奶136

(二)酸奶137

(三)奶粉140

(四)乳酸饮料143

三、国内市场乳品需求影响因素分析144

(一)传统饮食结构和消费者的偏好144

(二)居民收入水平145

(三)营养知识和营养意识145

(四)乳品质量认知145

(五)购买的便利性146

四、促进乳品消费的措施146

(一)加强乳品知识宣传和消费引导工作146

(二)积极开拓新市场147

(三)新产品设计及开发147

(四)优化乳业的生产组织形式,促进原料奶规模化生产147

第七章 中国奶业市场流通分析149

一、乳品销售渠道概况149

(一)乳品分销渠道概述149

(二)乳品销售的组织模式150

二、分销渠道的选择152

(一)影响乳品企业分销模式的影响因素152

(二)各影响因素分析152

三、几种模式的比较154

(一)直接渠道154

(二)商超155

(三)经销代理模式156

第八章 中国奶业企业管理特点159

一、奶业企业发展背景概况159

(一)发展历史及现状159

(二)当前竞争格局162

(三)当前竞争焦点163

二、龙头奶业企业个案分析164

(一)伊利的质量管理164

(二)蒙牛的品牌传播170

(三)光明的组织变革175

第九章 中国奶业产业链分析179

一、引言179

二、文献综述180

(一)关于产业链的文献综述180

(二)关于农业产业链的文献综述182

(三)关于奶业产业链文献的评价183

三、中国奶业产业链分析183

(一)中国奶业产业链的历史演变183

(二)中国奶业产业链发展的基本特点184

(三)中国奶业产业链各个环节分析185

四、当前奶业产业链各环节互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196

(一)奶业产业链源头廉价、质优牧草资源匮乏197

(二)奶农在奶业产业链中处于不利地位197

(三)乳品加工企业受制于上下游的产业约束198

(四)产业链价值错位,利润逐步呈现扩大趋势199

(五)生态型可持续的、发展的产业链尚未形成199

(六)产业链完整食品安全溯源系统没有建立199

五、中国奶业产业链整合与产业可持续发展199

(一)整合产业,实现牧草到养殖小区的封闭式管理200

(二)以奶牛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实现养殖加工一体化200

(三)拓宽销售渠道,解决乳制品销售渠道单一化200

(四)建立循环经济下的奶业产业链200

(五)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奶业产业链201

第十章 中国奶源基地建设203

一、引言203

二、中国奶源基地历史回顾204

三、中国奶源基地的宏观状况205

(一)中国奶源基地主要分布206

(二)牧草饲料资源以及进出口现状207

(三)我国奶牛育种现状208

(四)奶源基地养殖规模212

(五)乳牛存栏以及平均单产水平213

(六)全国规模化奶牛场(小区)情况213

(七)产业链下的奶源组织的模式214

(八)奶站的运营模式及现状215

四、奶源基地建设案例分析216

案例一216

(一)河北行唐奶业发展概况216

(二)河北行唐奶牛养殖小区发展概况216

(三)目前奶牛小区发展主要面临的问题218

(四)对策和建议218

案例二219

(一)现代化牧场园区概况219

(二)现代化牧场园发展趋势220

(三)小结221

案例三222

(一)上海奶源基地建设概况222

(二)光明奶源基地建设222

(三)HERP的光明奶源基地建设224

五、中国新型奶源基地建设的发展趋势224

(一)生态有机现代化牧场224

(二)科学饲养,好营养保优质奶源224

(三)奶源安全溯源体系225

(四)纵向一体化保证奶业健康发展225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草案)229

附录二: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草案)249

附录三: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261

附录四:近年来发生的全球乳制品食品安全事件2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