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办公室工作标准运作典范全书 第3卷 调研决策信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办公室工作标准运作典范全书 第3卷 调研决策信息
  • 李啸尘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 ISBN:780128325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915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946页
  • 主题词:办公室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办公室工作标准运作典范全书 第3卷 调研决策信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调查研究工作规范操作实务3

第一章 调查研究概论3

第一节 调查研究概述3

一、调查研究的概念3

二、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3

三、调查研究的层次及相互关系4

第二节 调查研究总的指导思想6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7

一、客观性原则7

二、矛盾性原则7

四、实效性原则9

三、实践与理论相统一原则9

第四节 调查研究的特点10

一、服务性11

二、目的性12

三、时效性12

四、中介性12

第五节 党政部门调研的特点13

一、政策性13

二、层次性13

三、内部性13

四、宏观性13

第六节 调查研究的意义和作用14

第七节 经典技巧15

第八节 经典案例19

第二章 调查研究的基本类型26

第一节 普查26

一、普查的含义与特点26

二、普查的意义与应用范围27

三、普查的方法与程序27

四、普查的规则28

五、对普查方式的评价30

第二节 抽样调查31

一、什么是抽样调查31

二、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34

三、抽样调查的一般步骤35

四、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37

第三节 典型调查38

一、典型调查的含义38

二、典型调查的理论依据及特点39

三、典型调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39

四、典型调查的步骤40

五、典型调查实例:县属镇中的“农民工”41

第四节 个案调查41

一、个案调查的含义与特点41

二、个案调查的步骤42

三、对个案调查的评价42

四、个案调查实例:城市地方社会保险的一体化建设43

第五节 跟踪调查44

一、跟踪调查的内容与特点44

二、跟踪调查的实施要点44

三、跟踪调查的社会意义45

第六节 经典技巧45

第七节 经典案例48

第三章 调查研究规范实施实务58

第一节 调查研究课题的选定58

一、选择调查课题的重要意义58

二、调研课题的确定58

三、课题的选择原则和形成途径59

四、建立研究假设61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准备工作62

一、明确调查目的62

二、选择和培训调研人员62

三、确定调查对象63

四、学习有关政策和知识64

五、拟定调查计划和提纲64

六、设计必要的调查表格和问卷64

七、调查研究的经费及日常生活用具的准备65

八、调查的联络与接洽65

第三节 调查方案的设计66

一、调查指标的设计66

二、调查方案的具体设计68

第四节 调查研究活动的组织管理71

一、调查研究活动组织管理的必要性71

二、调查研究活动组织管理的内容71

三、调研人员的素质要求72

第五节 经典技巧75

第六节 经典案例78

第四章 调查研究规范运作方式84

第一节 社会调查的方法体系84

一、社会调查的方法论84

二、社会调查的具体方法84

三、社会调查的具体技术和工具84

第二节 抽样调查法86

第三节 重点调查法87

第四节 专题调查法88

第五节 综合调查法88

第六节 统计调查法89

第七节 对比调查法89

第八节 文献调查法90

一、文献调查法的含义与特点90

二、搜集文献的方法90

第九节 访问调查法93

一、访问法的概念与特点93

二、访问法的类型93

三、访谈的程序与技巧94

第十节 问卷调查法98

一、问卷的种类98

二、问卷设计的原则与步骤100

第十一节 经典技巧104

第十二节 经典案例108

第五章 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118

第一节 资料整理的意义和一般步骤118

一、资料整理的意义118

二、资料整理的标准118

三、资料整理的步骤与内容119

一、统计表125

第二节 统计表与统计图125

二、统计图127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理论分析方法130

一、理论分析的意义与内容131

二、辩证分析法132

三、比较分析法133

四、因果分析法136

五、系统论方法138

六、因素分析法140

第四节 经典技巧143

第五节 经典案例156

一、调查报告的特点164

第一节 调查报告的特点和类型164

第六章 调查报告的规范撰写164

二、调查报告的类型165

第二节 调查报告的格式和结构167

一、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167

二、主体部分的几种结构171

第三节 调查报告的规范写作流程172

一、确立报告主题173

二、研究和选择材料173

三、布局和拟定提纲174

四、写成书面文字175

一、材料未能说明主题176

第四节 调查报告撰写中的典型病症176

五、修改报告和补充调查176

二、主题没有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177

三、布局不合理,结构松散177

四、文面不规范,语言缺乏表现力178

第五节 调研报告的写作要点179

一、重视标题作用179

二、文字通俗、简洁180

三、叙述事实力求客观180

四、引证与注释180

五、选用数表、图表181

第六节 经典技巧181

第七节 经典案例185

第一节 调研成果的评价190

一、调查研究成果的真理性标准190

二、评估调查研究成果的内容190

第七章 调研成果的评价与应用190

三、调查研究成果评价的指标192

四、评价的方式和方法194

五、评价调查研究成果的原则195

六、影响调查研究成果的因素195

第二节 调研成果的应用196

一、调研成果的应用形式196

二、调查研究与科学决策197

一、市场调查202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具体应用202

二、民意测验212

三、广告调研215

第四节 经典技巧219

第五节 经典案例222

第六节 经典范本231

第二编 领导决策规范操作实务237

第一章 领导决策概述237

第一节 领导决策与决策科学237

一、领导决策的含义237

二、决策科学239

一、决策者240

第二节 领导决策要素240

二、决策对象241

三、信息242

四、决策的理论方法243

第三节 信息时代与领导决策243

一、信息与信息社会243

二、决策中的信息245

三、信息时代对领导人决策的要求247

四、领导决策信息的生成248

第四节 经典技巧250

第五节 经典案例257

一、决策原则的意义261

二、决策原则的客观依据261

第二章 领导决策的原则与类型261

第一节 领导决策的原则261

三、决策的原则262

第二节 领导决策的类型267

一、按决策的重要性分类267

二、按决策的性质分类268

三、按决策的形态分类269

四、按决策的主体分类270

五、按拟定决策的层次分类271

六、按决策的目标分类272

第三节 经典技巧273

第四节 经典案例278

第三章 领导科学决策方法的规范操作281

第一节 经验决策法281

一、经验决策281

二、经验决策的特点282

三、经验决策的类型283

第二节 调查研究法286

一、调查研究286

二、调查方法287

三、调查研究的原则288

四、调查研究在科学预测中的作用288

一、环境的分类289

第三节 环境预测法289

二、环境预测法的五个步骤290

三、建立数字化时代的情报网络291

四、整理分析环境情报292

五、分析产业环境292

六、分析竞争环境294

第四节 系统决策法296

一、系统决策的含义296

二、系统决策的原则296

三、系统决策法的程序296

四、系统决策的基本要素297

五、系统决策法的分类298

第五节 经典技巧302

第六节 经典案例306

第四章 领导科学决策标准运作体制315

第一节 领导决策体制的构成315

一、领导决策体制的含义315

二、领导决策体制的结构315

三、领导决策体制的特点318

四、领导决策体制的功能319

五、领导决策体制的运行320

一、智囊团的含义323

二、智囊团的特征和功能323

第二节 领导决策的参谋系统--智囊团323

三、合理利用智囊团326

第三节 领导决策的决断系统331

一、领导决断系统的构成331

二、领导决断的任务332

三、领导决断的方式333

第四节 领导决策的执行系统334

一、决策执行的特征和意义334

二、决策执行的任务和原则335

三、决策执行的一般过程337

第五节 领导决策的监督系统341

一、领导决策监督的类型和作用341

二、领导决策监督的内容和形式344

三、领导决策监督的程序和方法349

第六节 经典技巧351

第七节 经典案例356

第五章 领导科学决策规范操作流程361

第一节 问题的发现与目标的确定361

一、决策问题的发现361

二、决策目标的确定362

第二节 科学预测和提出方案363

一、科学预测364

二、拟定多种备选方案365

一、方案的优选367

第三节 方案的优选与实施367

二、决策方案的实施369

第四节 经典技巧371

第六章 领导科学决策的风险防范与检验375

第一节 决策的防范分析375

一、决策防范的含义与作用375

二、潜在问题的分析与防范375

三、决策防范的特点377

四、决策防范分析的操作方法与艺术377

第二节 追踪决策379

一、追踪决策的含义379

二、追踪决策的特点380

三、追踪决策的步骤382

一、决策的目的与意义383

第三节 科学决策的检验383

二、科学的决策和错误的决策384

三、科学决策的检验准则384

第四节 危机决策的规范流程387

一、危机与突发事件的特点387

二、突发事件的实质388

三、正确面对危机的降临388

四、危机决策的程序389

第五节 经典技巧397

第六节 经典案例401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含义与特征409

一、公共关系的含义409

第三编 办公室公共关系规范操作实务409

第一章 现代办公室公共关系概况409

二、公共关系的特征410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作用410

一、促进社会环境的优化411

二、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和进步411

三、促进社会民主政治的建设411

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对象--公众411

一、公众的含义411

二、公众的特点412

二、良好的性格413

第四节 公关人员的素质要求413

一、优良的品德413

三、全面的知识修养414

四、丰富的经验414

五、超人的才能414

六、强烈的创造精神415

七、外交家的风度415

第五节 公共关系传播与人际沟通416

一、人际关系的含义416

二、人际关系的特点416

三、人际关系同公共关系的联系与区别417

四、人际关系在公共关系中的重要作用418

一、公共关系调查的概念419

二、公共关系调查的原则与内容419

第二章 办公室公共关系运作流程419

第一节 公共关系调查419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策划421

一、公共关系策划的要求、原则与类型421

二、制定公共关系计划和方案423

第三节 公共关系计划的实施与评估426

一、公共关系方案的实施426

二、公共关系工作的评估430

二、政府领导者公共关系的必要性433

一、政府领导者公共关系概述433

第一节 政府领导者的公共关系策略433

第三章 公务活动中的公共关系经典运作策略433

三、政府领导者公共关系的特点434

四、政府领导者的公共关系策略436

第二节 政府机构的公共关系策略439

一、政府机构公共关系的作用与意义439

二、政府机构公共关系的任务442

三、政府机构公共关系的策略443

第三节 社区公共关系策略445

一、社区公共关系的意义445

二、社区公共关系的策略446

三、社区公共关系案例评析447

第四节 顾客公共关系策略450

一、顾客公共关系策略450

二、顾客公共关系策略案例评析452

第四编 计算机与互联网基础知识介绍461

第一章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461

第一节 第一台电脑横空出世461

第二节 从晶体管到集成电路462

一、晶体管的发明462

二、晶体管“激”出集成电路464

第三节 电脑有了自己的语言466

一、386,风云初起468

第四节 电脑的芯在不断“奔腾”468

二、486,再上层楼469

三、586,奔腾的时代471

第五节 从第一台微电脑到缤纷多媒体473

一、微电脑的出现473

二、个人电脑闪亮登场474

三、缤纷多媒体475

四、展望计算机的未来478

第二章 人类社会走向互联网 Internet479

第一节 互联网Internet:冷战时的礼物479

一、冷战创造机遇479

三、原来电脑是可以连起来的480

二、专家和非专家的共同努力480

第二节 从阿帕网到环球网481

第三节 第二代互联网与互联网的未来483

一、国际权威纵论Inernet2(第二代互联网)483

二、你真的了解Internet2(第二代互联网)483

第三章 个人上网与互联网基本概念介绍486

第一节 Internet:网中网486

一、Internet的服务功能486

二、Internet的新技术应用488

三、Internet的运行管理488

四、Internet的信息资源489

二、什么叫主页492

第二节 WWW(万维网)是什么492

一、什么是WWW492

三、什么叫Web节点493

第三节 电子邮件(E-mail)495

第四节 网络运输队(FTP)497

第五节 网络新闻组(Usenet)498

第六节 电子公告板(BBS)500

第七节 “佳娃”(Java)出世501

第四章 大家都要遵守互联网Internet行动规则503

第一节 大家都要遵守的准则:TCP/TP的协议503

第二节 ATM:最有发展前途的协议504

第三节 DNS:确定你的位置506

第四节 URL:信息也有地址508

第五节 HTTP:原来这些精彩的超文本是这样送过来的510

第五编 现代公务信息管理系统规范运作实务典范513

第一章 公务信息与公务信息管理系统513

第一节 公务信息与公务信息资源513

一、公务信息概述513

二、公务信息资源515

第二节 公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内容516

一、公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516

二、公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518

第三节 公务信息管理系统的规划522

一、总体规划522

二、具体规划524

一、准确定位526

第四节 公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526

二、明确管理对象527

三、把握好保密与共享的尺度527

四、确定系统建设的几点原则528

五、抓好推广应用的关键环节528

六、培养所需管理人才529

第五节 公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与运营530

一、公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530

二、公务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营531

二、信息的加工533

四、信息的存贮533

三、信息的传递533

第一节 公务信息管理的基本内容533

一、信息的收集533

第二章 公务信息管理规范操作实务533

第二节 公务信息的收集534

一、公务信息收集的原则、渠道534

二、公务信息收集的实用方法534

三、公务信息收集能力的艺术提高535

四、网络公务信息收集的独特工具536

五、公务信息收集的技巧543

二、公务信息加工的实用方法544

一、公务信息加工的必要性544

第三节 公务信息的加工处理544

三、公务信息的加工方式545

第四节 公务信息的存储与传递547

一、公务信息的存储及其需注意的问题547

二、公务信息的传递549

第五节 现代公务信息管理的实用方法551

一、分类的信息管理方法551

二、一般的信息管理方法552

三、通用的公务信息管理方法552

四、专用信息管理方法553

二、深入研究领导的信息需求554

一、认清领导的信息环境554

第六节 公务信息的有效利用--为领导服务554

三、提供适合领导口味的信息555

四、要进行信息研究与创造558

第七节 公务信息管理工作标准制度范本558

一、信息管理办法558

二、信息管理制度561

三、本溪市政务信息工作管理办法563

第三章 公务信息管理实用系统介绍567

第一节 行政事务处理系统567

一、功能模式567

二、物理组成569

一、办公自动化的含义571

第二节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571

二、办公自动化的主要设备572

三、办公自动化的模式572

四、办公自动化的功能575

五、如何提高办公自动化的效率577

六、办公自动化的技术及其走向578

第三节 行政决策支持系统与专家系统580

一、行政决策支持系统580

二、专家系统(ES)583

第四节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585

一、财务管理的内容585

二、会计电算化586

三、财务软件系统化589

第四章 公务信息管理成功范例592

第一节 基于Domino/Notes的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592

一、Lotus Domino/Notes系统结构和主要功能592

二、系统的安全保密措施594

三、系统的主要特点595

四、系统的技术、配置要求595

第二节 天津市领导信息服务系统596

一、现代化决策需要信息管理系统596

二、如果你需要,科学决策系统并不遥远596

三、回顾与展望598

一、前言599

第三节 华胜法院审判业务管理信息系统599

第四节 海尔实现信息化的实验600

一、创新思路,信息工作要为企业决策服务600

二、系统的特点及优势600

二、投巨资,建设信息应用工程601

第五节 北京起重机器厂:信息化创造了新的增长点601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呼唤高新技术的应用601

二、计算机应用项目的构成和功能特点602

三、项目实施的技术经济效益分析603

四、项目实施的主要体会和经验604

第一节 现代公务人员办公新观念609

一、知识经济时代新的择业理念609

第一章 走进网络办公609

第六编 网上日常事务处理规范操作实务典范609

二、转变观念,迎接知识经济社会的挑战610

第二节 现代办公的特点与网络办公612

一、现代办公的特点612

二、办公理想与实现途径614

第二章 网上办公基本操作实务615

第一节 网上办公信息的浏览及其技巧615

一、浏览常识615

二、对Web页进行操作617

第二节 网上办公信息的收集623

一、Internet搜索的基础知识624

二、搜索的策略与技巧628

三、网上办公信息的“收藏”633

四、保存需要的Web页信息636

第三节 网上查找专利信息637

一、网上的专利信息637

二、免费检索639

第四节 网上办公基本操作的实用技巧642

一、良好的上网习惯642

二、网络使用中的巧劲644

二、网上会议的原理647

一、网上会议的概念647

第一节 网上会议647

第三章 网上会议的筹办与技巧647

三、网上会议的发展动态648

第二节 筹办会议的流程与准备649

一、会议自动化649

二、会议筹办流程650

三、电视会议用上IP电话655

第三节 如何提高会议效率657

第四章 网上办公与档案管理自动化658

第一节 文书、档案管理自动化658

第二节 文书、档案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建立659

一、系统分析阶段659

四、系统的维护、运行和评价阶段660

二、系统设计阶段660

三、系统实现阶段660

第三节 文书、档案自动化管理的运作环节661

一、文书、档案数据的前处理661

二、文书、档案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数据录入和存贮662

三、文书、档案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检索和输出663

第五章 远程办公的运作实务664

第一节 远程办公介绍664

一、远程办公的矛盾664

二、远程工作中管理距离666

一、远程注册669

第二节 远程办公的运作669

二、远程控制673

第七编 网络教育与公务人员网上继续教育681

第一章 学习的革命--网络教育时代681

第一节 迎接网络教育时代681

一、迎接网络教育时代681

二、网络教育为什么682

第二节 从传统教育到网络远程教育683

一、传统教育的缺陷684

二、继续教育/在职教育的特点685

三、网络教育的优势及使用实例685

四、网络教育的技术保障687

五、网络教育的未来688

第二章 网络时代、大学就在你身边689

第一节 网络教育纵横谈689

一、本世纪的全球竞争将是教育的竞争689

二、网上教育是对教育观念的一次革新690

三、国外网上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平等性与社会性691

四、国内网上教育以学习者为出发点692

五、网络教育思想、艺术表现和先进技术的完美融合693

第二节 网络把大学搬到你身边694

一、网上大学陆续开张694

二、网上大学,真好695

三、网上大学冲击波697

四、众人再评网上大学698

第三章 网上大学--远程教学流程详解699

第一节 远程教育及其分类699

一、远程教育及其概念699

二、远程教育的分类及其模式699

第二节 邮电部远程教育实验方案700

一、必要性700

二、可行性701

三、邮电院校远程教育的近期试验方案701

第三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现状和发展702

一、CERNET的建设背景702

二、CERNET的总体目标和建设策略703

三、CERNET的结构和技术特点704

四、CERNET的建设历程705

五、CERNET未来的发展707

第五节 国内远程教育状况707

一、国内远程教育网络站点707

二、国内远程教育实例--浙江大学现代远程教育709

第五节 国外网络教育发展状况711

一、德国711

二、英国712

第一节 总体设想717

二、政府上网工程实施范围717

一、政府上网工程的总体设想717

第一章 政府上网整体规划717

第八编 政府上网工程与内部办公网规范运作实务典范717

三、配套服务措施718

四、技术方案718

五、近期计划安排718

第二节 政府上网的核心要素719

一、“政府上网工程”的主要内容719

二、政府上网工程的步骤719

三、政府上网工程的范畴719

第三节 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目标和意义720

一、实施目标720

二、意义720

一、前言721

第四节 政府上网工程典型技术方案实例分析721

二、总体技术方案723

三、接入方案726

四、信息平台的建立726

五、信息发布和信息管理系统728

六、政府办公网络化展望728

七、可能遇到的问题728

第二章 政府机构上网建设及难点729

第一节 政府网站信息发布特点及要求729

一、政府网站信息的特点729

二、政府机构上网的要求730

一、我国政府站点建设现状分析732

第二节 政府机构上网的难点732

二、政府上网的难点733

三、如何提防腐败733

第三章 内部办公网Intranet概述734

第一节 什么是内部办公网Intranet734

一、什么是Intranet734

二、Intranet的作用735

三、Intranet的用途736

四、Intranet与Internet的关系736

第二节 网络--管理的革命737

一、改变信息存储媒体737

二、改变沟通方式739

四、改变与伙伴之间关系740

三、改变工作程序740

五、改变与客户之间关系741

第三节 在Intranet中实现项目组织管理742

一、Intranet的资源开发及其特性742

二、管理项目的实施744

第四章 内部办公网的规范构建实务745

第一节 内部办公网Intranet的规划与设计745

一、内部办公网的规划745

二、内部办公网的设计749

一、构建技巧及原则754

第二节 内部办公网Intranet的构建754

二、实际内部办公网的构建755

第三节 内部办公网Intranet的管理和维护758

一、网络管理体系结构758

二、局域网的硬件、软件及人员管理759

三、简单网络管理协议761

第四节 内部办公网构建中的经验教训总结764

一、计划不充分764

二、没有请专家帮助766

三、缺少管理768

第一节 电子商务的概念及其发展770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和基本特点770

第五章 网络化政府对电子商务的规范管理770

二、世界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771

第二节 电子商务的基本流转程式774

一、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774

二、网络商品直销的流转程式775

三、网络商品中介交易的流转程式777

第三节 电子商务促进“电子政府”的形成778

一、电子政府的实质779

二、电子政府的实施780

第四节 电子商务时代政府角色的变化781

一、政府的“服务者”角色782

二、政府的“管理者”角色783

三、政府的“消费者”角色785

第六章 政府上网工程及内部办公网经典范例787

第一节 政府上网工程主网站787

一、政府上网工程(www.gov.cninfo.net)787

二、政府上网工程论坛--你好万维网政府工程论坛(www.nihao.net/governline.htm)788

第二节 国家信息产业部790

一、建设单位790

二、建站目的790

三、站点的功能及特点791

四、站点现状791

五、具体内容791

一、“首都之窗”建站,北京政府上网802

第三节 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首都之窗802

二、网站简介803

三、服务内容804

四、网站导航804

五、首都之窗805

六、特别功能全文查询806

七、读者建议806

八、联系方式806

第四节 天津市武清县人民政府网站806

一、网站简介806

二、特色栏目(功能)807

第五节 北京市海淀区地方税务局网站808

二、北京市海淀区地方税务局概况809

一、网站内容介绍809

三、海淀区地方税务局机构设置810

四、纳税指南812

五、电子电报简介812

六、网上公文批复查询813

七、税法宣传813

第六节 上海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建设方案814

一、概述814

二、信息管理中心实现以下五大中心功能815

三、上海邮政综合计算机网技术特色815

第七节 县级综合决策信息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施816

一、前言816

四、主要实施办法816

二、系统的需求分析817

三、网络结构的设计与实施818

四、综合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819

第八节 中国第一个村务管理系统821

一、业务提醒电子信箱821

二、党建工作管理系统822

三、村务工作管理系统822

四、经济合作社管理系统822

五、财务管理系统822

七、其他管理系统823

六、水电收费管理系统823

第九编 网络信息安全与保密827

第一章 网络安全概述827

第一节 网络安全概况827

一、网络安全的基本含义827

二、网络安全的指标与目标828

三、网络安全的服务功能828

四、网络安全的评判标准829

五、网络安全的概况830

六、网络安全的重要性831

第二节 安全级别标准833

一、美国国防部的安全级别标准833

二、加拿大安全级别标准834

第三节 互联网信息安全标准范本836

一、互联网信息安全规定836

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838

三、信息发布制度--保证内容安全839

第二章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隐患840

第一节 计算机的滥用与误用840

一、计算机病毒和相关的犯罪840

二、数据欺骗(Diddling)842

三、计算机盗窍罪(Larceny)843

四、勒索和破坏行为843

五、桌面伪造和捏造843

六、软件盗版844

七、电脑空间隐私的可见损失845

八、信息战845

第二节 局域网Intranet的信息安全846

一、恶意代码847

二、物理的和基础构造上的威胁848

三、黑客的威胁848

四、公司间谍848

五、不高兴的职员848

六、诈骗与盗窃848

第三节 互联网Internet的滥用和误用849

一、互联网安全隐患849

二、E-mail电子欺骗853

三、自动犯罪855

第三章 网络信息安全的保密策略与战略857

第一节 网络安全策略857

一、网络安全计划857

二、站点安全策略857

三、安全策略方案858

四、危险分析859

五、网络使用和责任859

六、确定谁有权访问和同意使用859

八、确定系统管理员的责任860

七、确定用户责任860

九、如何处理敏感信息861

第二节 对安全威胁的反应861

一、对违反策略的反应862

二、对本地用户违反策略行为的反应862

三、反应策略862

第三节 有效的信息安全战略864

一、组织变动时的信息安全控制864

二、不稳定时期会导致犯罪864

三、密码术865

四、登录控制验证868

第一节 互联网防火墙872

一、防火墙的三种类型872

第四章 网络信息安全攻防战实用技术872

二、防火墙的结构874

第二节 互联网的病毒防护877

一、有关病毒基本内容878

二、怎样发现病毒882

三、电脑病毒的预防883

四、怎样杀除病毒884

五、如何选购反病毒软件884

六、局域网络的病毒防护--保护策略和安全级别885

七、如何防御邮件病毒886

第三节 “黑客”的防范887

一、什么是黑客及黑客行为887

二、对付来自黑客的威胁891

三、如何防止黑客侵害网络实用检测技术介绍892

四、防黑客的经验技巧谈896

五、在OICQ上防卫黑客的方法896

附录:网络信息安全与保密工作相关法规898

一、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898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903

三、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905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906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908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有关计算机犯罪的条款911

七、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出入口信道管理办法912

八、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9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