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政行政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民政行政法
  • 王晓玫,王云斌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ISBN:780170023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61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82页
  • 主题词:民政事务(学科: 行政管理 学科: 行政法 地点: 中国) 民政事务 行政管理 行政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政行政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总论3

第一章 民政行政法的概念、地位和作用3

第一节 民政行政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3

一、 民政行政法的概念3

二、 民政行政法律关系及调整对象7

第二节 民政行政法的地位10

一、 民政行政法是行政法律体系中一个最重要的部门法10

二、 民政行政法与社会保障法的联系与区别11

第三节 民政行政法的作用12

一、 民政行政法是建立和规范民政行政法律制度的起点和必要条件12

二、 民政行政法是民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项民政业务工作可以起到引导、促进和保障作用13

三、 民政行政法是社会稳定机制的有力武器13

第二章 民政行政体制14

第一节 民政行政体制概述14

一、 民政行政体制的历史沿革14

二、 现行民政行政体制的特点16

第二节 民政行政机关17

一、 民政行政机关概述17

二、 民政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20

三、 民政行政机关的结构与分类21

四、 民政行政机关的职权24

第三节 民政行政工作人员28

一、 民政行政工作人员概述28

二、 民政行政工作人员的法律地位29

三、 民政国家公职关系30

第三章 民政行政法的体系、形式和基本原则38

第一节 民政行政法的体系、形式及内容38

一、 民政行政法的体系38

二、 民政行政法的内容与形式40

第二节 民政行政法的基本原则42

一、 民政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涵义和作用42

二、 民政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容44

第二编 民政行政法律制度49

第四章 基层政权建设法律制度49

第一节 基层政权建设法律制度概述49

第二节 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法律制度51

一、《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基本精神52

二、《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基本原则53

三、《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基本内容54

第三节 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法律制度60

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基本精神60

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基本原则62

三、 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64

第四节 社会法律制度77

一、 社区的含义及特征77

二、 社区建设的含义、特征及基本原则79

三、 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的关系81

四、 社区建设与社区法制建设的关系82

第五章 社会救济法律制度85

第一节 社会救济的概念和特征85

一、 社会救济的概念85

二、 我国社会救济的演变86

三、 社会救济的基本原则87

第二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88

一、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概念和特征88

二、 我国最低生活保障的由来和发展90

三、 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和标准91

四、 受助程序92

五、 保障金的发放、变更和核查93

六、 法律责任94

第三节 农村五保供养法律制度95

一、 农村五保供养的性质和方针95

二、 农村五保供养的对象条件96

三、 农村五保供养的内容和标准96

四、 农村五保供养的形式97

五、 农村五保供养的财产处理97

六、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监督与管理98

第五节 救灾法律制度98

一、 救灾法律制度概述98

二、 救灾法律制度的立法依据和原则100

三、 民政部门在救灾工作中的主要任务101

四、 计灾、查灾、报灾的基本制度102

五、 管理、使用、发放救灾款制度105

六、 接受国际救灾援助的基本制度107

七、 国内募捐活动的基本制度109

八、 现行救灾法律制度的特点和不足110

第六节 扶贫法律制度111

一、 扶贫的概念和由来111

二、 扶贫的内容和办法112

三、 扶贫基金和扶贫资金114

第七节 慈善法律制度116

一、 慈善的概念和意义116

二、 慈善的由来和发展117

三、 慈善活动或项目120

第八节 收容遣送法律制度121

一、 收容遣送法律制度概述121

二、 收容遣送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123

第六章 社会福利法律制度127

第一节 社会福利法律制度概述127

一、 社会保障的概念127

二、 社会福利的概念128

三、 社会福利法的概念及渊源128

四、 社会福利法律制度发展历史131

第二节 残疾人福利法律制度133

一、 残疾人及残疾人福利法概述133

二、 残疾人福利法的基本原则135

三、 残疾人福利法的基本内容137

四、 现有残疾人福利法律制度的不足143

五、 完善残疾人福利法律制度的建议143

第三节 未成年人福利法律制度145

一、 未成年人及未成年人福利法概述145

二、 未成年人福利法的原则146

三、 未成年人福利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147

四、 未成年人福利法评析154

第四节 老年人福利法律制度155

一、 老年人与老年人福利概述155

二、 老年人福利法的基本原则157

三、 老年人福利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158

四、 完善我国老年人福利制度161

第五节 社会福利有奖募捐法律制度163

一、 社会福利基金的筹集164

二、 社会福利基金使用管理的法律规定165

第七章 优抚安置法律制度167

第一节 优抚安置法律制度概述167

一、 优抚安置制度概述167

二、 优抚安置的作用168

第二节 优抚安置法律制度的发展169

第三节 优抚安置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172

一、 优待法律制度172

二、 抚恤法律制度174

三、 安置法律制度178

第四节 优抚安置法律制度的改革和完善184

第八章 区划地名管理法律制度186

第一节 区划地名法律制度概述186

一、 行政区划法律制度的概念186

二、 边界管理法律制度的概念187

三、 地名管理法律制度的概念187

第二节 行政区划管理法律制度188

一、 中国行政区划的法律依据188

二、 行政区划的管理原则189

三、 行政区划变更审批权限191

四、 行政区划变更报批程序192

第三节 地名管理法律制度195

一、 我国地名管理法律制度建设195

二、 地名管理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197

三、 进一步完善地名管理法律制度的建议200

第四节 边界争议法律制度202

一、 边界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202

二、 边界争议处理的主要方法202

三、 边界争议处理的合法依据204

四、 边界争议处理程序204

五、 法律责任205

第九章 民间组织管理法律制度206

第一节 民间组织管理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206

一、 民间组织管理法律制度的概念和特点206

二、 民间组织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208

第二节 民间组织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213

一、《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基本内容213

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基本内容220

第三节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民间组织法律体系227

一、 民间组织法律体系的含义227

二、 民间组织法律体系的立法指导思想和立法原则228

第十章 婚姻管理法律制度232

第一节 婚姻和婚姻登记232

一、 婚姻的含义232

二、 婚姻登记的含义233

第二节 我国婚姻登记法律制度的建立与意义235

一、 我国婚姻登记法律制度的建立235

二、 婚姻登记法律制度建立的意义236

第三节 婚姻登记机关238

一、 婚姻登记机关238

二、 婚姻登记员239

第四节 婚姻登记法律制度239

一、 结婚登记法律规定239

二、 离婚登记法律规定242

三、 婚姻登记程序的法律规定244

第五节 涉外和涉外华侨、港澳同胞的婚姻登记法律制度246

一、 涉外婚姻登记法律规定246

二、 华侨、港澳同胞的婚姻登记法律规定248

第六节 出国人员婚姻登记管理法律制度250

一、 出国人员婚姻登记管理的主体及其管理机关250

二、 出国人员婚姻登记的法律规定251

三、 出国人员办理离婚登记的法律规定252

四、 骗取婚姻登记的处理252

第七节 大陆居民与台湾居民婚姻登记管理法律制度253

一、 大陆居民与台湾居民结婚登记管理法律规定253

二、 大陆居民与台湾居民离婚登记管理法律规定255

三、 骗取婚姻登记的处理256

四、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256

第八节 违法婚姻的法律管理256

一、 违法婚姻的表现形式及危害256

二、 违法婚姻的形成原因262

三、 违法婚姻的治理264

第九节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修正266

一、 关于重婚问题267

二、 关于家庭暴力268

三、 关于结婚条件以及无效婚姻269

四、 关于夫妻财产制270

五、 关于离婚问题271

六、 关于保障老年人的权益272

七、 关于法律责任273

第十一章 收养管理法律制度275

第一节 收养概述275

一、 收养制度的历史沿革和特征275

二、 收养的概念和特征277

三、 寄养、托养、义养的含义278

四、 收养的意义279

第二节 收养条件的法律规定280

一、一般收养人的法定条件280

二、 法养人的法定条件283

三、 被收养人的法定条件285

四、 特殊收养的法律规定285

第三节 收养登记管理法律制度287

一、 确立收养关系的原则及登记程序287

二、 收养登记的法律效力290

第四节 进一步完善收养法规的建议292

一、 完善收养法规,严格依法登记292

二、 大力宣传《收养法》293

三、 疏通渠道,扩大国内收养量293

四、 切实加强宏观管理、合理设置登记机关294

五、认真做好收养登记的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295

第十二章 殡葬管理法律制度296

第一节 殡葬管理法律制度概述296

一、 殡葬的发展历史296

二、 土葬的现状及管理298

三、 火葬的历史发展及法律管理299

第二节 殡葬管理法律制度301

一、 殡葬管理的方针和原则301

二、 殡葬管理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302

三、 遗体处理和丧事活动管理的法律规定305

四、 殡葬设备和殡葬用品管理的法律规定306

五、 殡葬管理中的违法行为及其处罚308

六、 港、澳、台同胞回内地安葬的法律规定309

第三节 公墓管理法律制度312

一、 公墓管理的现状312

二、 公墓折概念和分类及法定管理部门313

三、 公墓建立的法律规定313

四、 公墓管理的法律规定316

五、 清理整顿非法经营性公墓317

第四节 殡葬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法律规定319

一、 增收节支、逐步做到自负盈亏319

二、 积极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320

三、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320

四、 加强技术管理320

第三编 民政行政行为与责任325

第十三章 民政行政行为325

第一节 民政行政行为的涵义、类型及实施形式325

一、 民政行政行为的涵义325

二、 民政行政行为的类型326

三、 民政行政行为的内容和实施形式330

第二节 民政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331

一、 民政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331

二、 民政行政行为的效力要件333

三、 民政行政行为的生效规则334

四、 民政行政行为的无效335

第三节 民政行政行为的撤销与废止336

一、 民政行政行为的撤销336

二、 民政行政行为的废止337

第四节 民政行政程序339

一、 民政行政程序的涵义和作用339

二、 民政行政程序的分类340

三、 民政行政程序的原则341

第十四章 民政行政违法344

第一节 民政行政违法的概念与特点344

一、 民政行政违法的概念344

二、 民政行政违法的特点344

第二节 民政行政违法的构成条件及种类345

一、 民政行政违法的构成要件345

二、 民政行政违法的种类346

第三节 民政行政违法的具体表现形式347

一、 民政行政失职347

二、 民政行政越职348

三、 民政行政滥职349

四、 民政证据违法350

五、 民政适法错误351

六、 民政行政程序违法352

七、 民政行政侵权353

第四节 民政行政违法的确认和法律后果354

一、 民政行政违法的确认354

二、 民政行政违法的法律后果355

第十五章 民政行政责任357

第一节 民政行政责任的概念、特征和种类357

一、 民政行政责任的概念和特征357

二、 民政行政责任的种类358

第二节 民政行政行为人行政责任的划分363

一、 民政行政组织间行政责任的划分363

二、 民政行政主体与民政行政工作人员间民政行政责任的划分364

三、 民政行政工作人员间行政责任的划分364

四、 民政行政责任的履行366

第四编 与民政行政法律制度相关的法律制度369

第十六章 行政复议法369

第一节 行政复议概述369

一、 行政复议的概念369

二、 行政复议的性质370

三、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371

四、 行政复议的基本制度372

五、 行政复议参加人373

六、 行政复议机关与管辖375

七、 行政复议范围378

八、 行政复议的程序380

第二节 行政复议申请和受理380

一、 行政复议申请380

二、 行政复议申请的受理382

第三节 行政复议审理382

一、 行政复议审理382

二、 行政复议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384

第四节 行政复议决定与法律责任385

一、 行政复议决定385

二、 行政复议法律责任389

第十七章 行政诉讼法391

第一节 行政诉讼法概念及基本原则391

一、 行政诉讼的概念391

二、 行政诉讼法393

三、 行政诉讼法律关系394

四、 行政诉讼法基本原则394

第二节 受案范围和管辖396

一、 受案范围396

二、 管辖398

第三节 诉讼参加人400

一、 当事人400

二、 原告与被告401

三、 共同诉讼人403

四、 第三人和诉讼代理人404

五、 证据405

第四节 审理程序406

一、 起诉和受理406

二、 第一审程序408

三、 第二审程序411

四、 审判监督程序413

五、 执行程序414

第五节 行政诉讼法律适用及相关问题417

一、 行政审判法律依据417

二、 行政诉讼参照的规章419

三、 行政诉讼法律规划冲突419

四、 涉外行政诉讼420

五、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421

第十八章 行政处罚法424

第一节 行政处罚法的概念、特征、原则424

一、 行政处罚法的概念424

二、 行政处罚法的特征425

三、 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原则426

第二节 行政处罚的种类429

一、 行政法学理论上的分类429

二、 行政处罚法上的分类430

第三节 行政处罚的程序435

一、 行政处罚的决定程序435

二、 行政处罚的执行程序442

第十九章 行政赔偿法445

第一节 行政赔偿的概念445

一、 行政赔偿的概念和特征445

二、 行政赔偿与相近概念的关系446

第二节 行政赔偿的范围448

一、 行政赔偿范围的确定原则448

二、 侵犯人身权的行政赔偿范围449

三、 侵犯财产权的行政赔偿范围449

四、 行政赔偿范围的排除450

第三节 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450

一、 行政赔偿请求人450

二、 行政赔偿义务机关451

第四节 行政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453

一、 行政赔偿方式453

二、 行政赔偿的计算标准454

第五节 行政赔偿程序457

一、 行政赔偿程序457

二、 行政赔偿请求的提出与行政处理457

三、 行政赔偿诉讼的提起和受理458

四、 行政赔偿的审理、判决与执行4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