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顾准笔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顾准笔记
  • 顾准著;陈敏之,顾南九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ISBN:7500646755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730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7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顾准笔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历史笔记3

历史讨论3

评Owen Lattimore:《中国的边疆》7

中国古代思想中有没有自然法的观念--即人生而具有的自由平等的权利的观念24

资本主义、产业革命26

商人活动和帝国的建立,疆土的开拓28

《中国通史简编》的中国文化西来说31

郭沫若自历法、干支推论中国文化西来33

郭沫若考“舜”、“喾”、“俊”与“唐、汤”37

周易经传,何人所作?39

武王所陈纣之罪45

《礼记·乐记篇》言武王伐纣后之措施47

《两周金文辞大系》(一)49

《两周金文辞大系》(二)51

周的封建--公元前1000年至500年(春秋末叶)55

吕振羽描绘的从初期封建制到专制主义封建制(郡县制)的过渡57

春秋时期的庄园制度与领主家臣间的誓约--吕振羽说60

吕振羽论周初从农村公社转向庄园制度64

吕振羽-列宁对“军事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土地制度的解释67

周封建中之国人、王人及野人67

殷及西周的对外征服68

李亚农论殷周之际社会变化中的军事组织与社会组织71

李亚农描写周的奴隶制及其经过革命蜕变为封建制73

李亚农论中国封建制的独特性--城市、庄园、农民、工商业等等75

李亚农关于征、助、赋、税80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一般82

郭沫若的“奴隶社会”85

郭沫若对殷周奴隶制、并田及初税亩的解释86

李悝--次于子产的法家91

郭沫若论吴起商鞅--郭的政治主张92

郭沫若论吴起商鞅--吴起商鞅改革的实在性质是什么93

贾谊论法与礼98

贾谊论商鞅主义102

范文澜《通史》第四章“列国兼并时期-东周”103

《中国通史简编》旧版和新版对儒家及宋明理学评论的变化(一)108

《中国通史简编》旧版和新版对儒家及宋明理学评论的变化(二)120

春秋时期的三纲五常129

孟子驳告子130

告子与孟子的辩论--生、性;理、气;内、外131

福泽喻吉论君臣之义,论孔老二133

郭沫若的诸子批判135

郭沫若批判庄子的真理论136

郭沫若谈道家的影响139

关于道家哲学139

汪奠基《老子相互辩证法的逻辑思想--无名论》读后感141

中国古代逻辑与语言146

老子的名言辩148

老子推理方法的非逻辑性152

老子与古算、周易157

孔子翻经,其学本出于老子166

荀况发现了“人”?167

论韩非的《五蠹篇》167

“令行禁止”见于《韩非》175

韩非的“道”176

形名和刑名179

道义根据180

“势不足化则除之”181

“贤治,千世乱而一世治,势治,千世治而一世乱”183

评赵主父--武灵王185

人生哲学及政治哲学186

梁启超盛称儒家哲学187

梁启超论自由意志189

梁启超批评法家,独家儒家191

梁启超论我国政治思想中的世界主义、民本主义(或平民主义)及社会主义--三者皆似是而非195

梁启超论封建时期之贵族政治201

梁启超的礼治主义的民主政治203

平民主义与民权主义204

梁启超论“大同”篇205

梁启超论功利主义为世乱之源207

宗教、形而上学和科学209

我国经济思想常以分配论为首位209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税及彻不是公共基金而是君王的收入--专制主义的经济及财政210

战国时代的百工212

桑弘羊的经济--政治理论--《盐铁论》摘录212

本农末商始于战国之末,盛于西汉217

西汉的商业资本和榷酤220

战国至汉代的田制222

曹魏屯田与西晋的占田荫客224

顾炎武论郡县与封建226

顾炎武论乡宦、生员、吏胥228

王夫之论专制时代的士大夫从善转向恶的过程229

王夫之论正谲230

以平等仁天下,则以平等戕天下230

王夫之论礼与明亡之故231

谭嗣同批判王夫之232

王夫之的经济主张232

王夫之论“大贾富民,国之司命”233

王夫之的抑末论235

王夫之论符瑞、封禅、方土、长生及释老236

戴东原的社会哲学--“权”、“变”237

王夫之论中国史上的三变237

老庄释氏加“圣人”的结果239

“性”与“类”240

戴东原论“有理即绝情欲”241

龚自珍对于2000年来中国的政治学术的描绘241

梁方仲论明中叶以后的经济大势242

侯外庐论18世纪的经济、政治和启蒙运动的挫折245

古典社会的经济基础247

1955年苏联历史问题论封建主义解体的道路248

武士的兴起248

罗马、日耳曼和拜占庭252

英国与日本--政治与商业,殖民主义与商业252

日耳曼民族和西方议会政治254

雅典帝国--提洛同盟--雅典民主255

雅典的军事移民与雅典民主256

古代民主和古代之缺乏积累256

最初的希腊哲学是自然哲学--它的历史渊源和社会环境257

城市运动258

拜占庭帝国:其商业及其工业260

人民的英国史262

西方经济学笔记267

《丰裕社会》的中心论题267

消费者需求学说及其批评269

工业产品价格的上升--工资和价格的螺旋上升274

Self Interest and Law(Human Institutions)--Cannon and Pigou,Adam Smith279

Charge for joint products rates adapted to comparative marginal demands280

Opportunity Cost and Sraffa s Proposition281

再论Keynesism对不发达国家的影响284

资源所允许的充分就业和肉体的充分就业286

Bohm-Bowerk的利息理论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287

自然财富的稀缺价值288

Irving Fisher理论中的较比合理的部分(一)290

迂回生产方法还是发明发现--Irving Fisher contra Bohm-Bowerk293

使资本利息成为成本构成部分的好处294

一句辩护社会主义利息的话294

To determine the interest rate by“test and error”295

边际论者的利息理论+-Ⅲ.,J.B.Clark及工资理论298

Clark论资本和时间300

完全竞争的假定既不符合事实,其所以不胫而走的原因,完全在于其辩护论的渊源,为一个时期的阶级斗争所不可缺少301

初期成长和农业开采业--Rostow302

发动时期的社会经或资本304

现代化过程中政治(军事)派和经济派的联合306

英国的现代化是历史上一种统计的偶然情况--一个我所同意的结论307

现代国家建成以后,发展的不同方向311

防止核扩散,即阻止世界成为多元化的世界--Rostow的劝民,事实上已成为60年代苏美两国默契的基础314

一旦新的联合战胜旧传统以后,必定面临三种可能的选择--主要是对外发动或是内部建设问题--世界走向多元主义的评注315

为什么说苏联会产生现代修正主义--Rostow的解答320

国际事务中的新因素321

现代共产主义324

多元主义的一个极其有趣的解释326

Rostow Contra Marx,on Capitalism and Class Struggle327

Marx关于封建主义的概念不适于中国传统社会329

牛顿是新旧时代的分水岭330

斯大林是维特的继承人332

李斯特论工商业和国家333

李斯特论英国发展的原因335

肤浅的观察家,居心叵测的谋士--评费正清:《新中国和她同美国的关系》339

马恩全集笔记347

1842年马克思反对实证论和怀疑论347

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的来源--为什么要嘲笑Hegel的从必然到自由的飞跃349

马克思论民主制352

黑格尔的王权的辩护--目的论的破产357

马克思论立法松和行政权358

罗马的私权和私有同产权359

1843年马克思论法国革命和德国革命361

揭露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362

黑格尔:历史发展不得与概念发展相混淆364

思维和意志:理论态度和补遗态度366

法的体系是实现了的自由的王国368

Hegel、Kant、Rousseau的法的定义369

Hegel:作为向自由前进的义务370

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一)371

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373

犹太教、 经、利已主义和基督教377

贫富的对立,哲学的解释-《神圣家族》379

“自我意识”和“平等”,蒲鲁东的批判382

黑格尔的历史观批判385

市民社会的人权和自由386

罗马的共和主义和法国的人权宣言387

神圣家族论唯物主义、形而上学、自然科学和共产主义388

Strauss、Bauer、Hegel and Feuerbach394

Feuerbach批判Hegel的Genesis395

利己主义和共产主义--评施蒂纳和Feuerbach396

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398

18世纪的政治经济学的革命是片面的、停留在对立状态中的--[批判总纲]399

私经济学不以国民财富为对象402

商业、民族、人道,以及它的“瓦解”与“开辟”403

价值与价格406

《手稿》First Manuscript全文大纲411

异化了的劳动(一)(Manuscript第一个手稿的末节)--劳动对象的异化413

异化了的劳动(三)--人的族类生活成为肉体生存的手段(Manuscript Ⅰ)416

不成熟的共产主义是〔一种〕……卑鄙的表现形式--学说的批判420

共产主义是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是人类向人性的人类的……生成的复归422

在私有制中,全部革命运动找到了它的经验的和理论的基础423

共产主义是人的解放和复元的现实的机因--Another Stage,Post-Communism Stage(一)425

Another Stage,Post-Communism Stage(二)427

“自然主义=人本主义”的证明(一)428

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综合评述--手稿末章末节431

《德意志意识形态》论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439

哲学和历史--哲学绝不提供适用于各个历史时代的药方或公式442

《德意志意识形态》论社会关系、生产方式、生产力442

只有消灭分工,才能消灭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之间的矛盾444

分工和私有制是同义语444

分工就是异化;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445

普遍利益和“异己的”共同利益446

马克思论市民社会447

马克思论异已的、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力量的消灭和人的上升到世界历史性的水平449

市民社会、阶级斗争、唯物史观和意识形态450

马克思论城乡对立、阶级对立、社会分工456

国家、法、所有制(一)--《德意志意识形态》458

国家与法(二)--《德意志意识形态》459

克服异化就是实现个人自由460

封建主义的起源--军事组织、生产力的制约463

《德意志意识形态》论部落所有制464

消灭单个经济和消灭家庭465

马克思的毕生活动的说明466

马克思论宗教改革以来的德国的发展466

没有实现的预言467

自我实现与阶级任务468

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是个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它之不再成为理想职责等等468

两种法权渊源的学说--权力和私有权(一)470

两种法权渊源学说的批判--结论: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470

法和法律的继承(附入上卡)474

资产阶级的富和国家的穷475

功利主义、政治经济学476

马克思批驳“人的本质”481

圣西门的关于“一切天资的自由发展”和傅立叶的“诱人的劳动”的原理482

资产阶级化-现代化484

一切民族的文明化-《共产党宣言》486

产业军和无产阶级的纪律化486

危机论-《共产党宣言》487

绝对贫困化学说的根据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重要性488

“共产党人现在的视线主要是萦注于德国”489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489

“最彻底的决裂”--在意识形态方面491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宣言492

Marx:《论Proudhon》493

德国专制制度及其军事占领496

东方专制制度和村社498

18世纪初期的英国资产阶级统治501

19世纪50年代俄土战争中英国政局的预测--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执掌政权的可能性502

印度的土地所有权--反对所谓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之说503

1878年Engels:俄国和欧洲503

Marx论林肯504

致林肯书--对美国的颂扬506

继承、遗产和封建508

80年代初期的德国保护关税和Dumping509

《导言》内容概略510

市民社会(《导言》)512

一个民族的工业高峰,是在它还不是以既得利益为要务,而是以争取利益为要务的时候(关于停滞进步)513

所谓的历史发展,总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515

一般历史条件在生产上是怎样起任用的?生产和一般历史运动的关系又是怎样的516

法律在巩固分配关系方面的影响和它们由此对生产发生的任用,要专门加以确定518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519

交换与分工,私的交换与私的生产520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并把它当作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方式521

经济学方法论上的“简单范畴”524

以思维的方式掌握世界,和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世界527

历史的序列、观念的序列不是现实的序列,科学研究应该以现实为对象528

为什么古代的商业民族不是资本主义的529

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这个命题的另一种说法-国民财富概念的批判531

《导言》的分篇计划,《批判序言》的分篇计划532

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国家形式和意识形式同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关系。法的关系。家庭关系533

Marx经济理论的结构和逻辑学537

“唯物史观”的经典性命题538

California and Australia--用批判的精神来透彻地研究新的材料540

俄罗斯的公社所有制,印度的公社所有制,罗马和日耳曼的私人所有制的各种原型541

《政治经济学批判》论价值学说时所展开的体系542

价格的第一个涵义--“金价”544

马克思批评格雷--继贫困的哲学之后的另一个批判544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546

16、17世纪求金欲的历史分析547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第一册548

批判大纲里的一个体系计划550

《批判大纲》和《资本论》第三卷第七篇对资本与劳动的考察553

交换、货币、平等、自由和和谐555

资本的伟大历史侧面就是在于创造剩余劳动559

资本具有同时增加劳动人口并把其中一部分经常变为过剩人口的趋势560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第二册(三):资本的流通过程561

Ⅰ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从其自身出发的资本;Ⅱ为说明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用不着书写各种生产关系的实际历史;Ⅲ正确理解资本主义……终于会得出一个一元方程式 以上三点,是《所有制形态》这个“遗著”的秘密563

古代社会所有制的破坏《所有制形态》(二)565

创造最大限度的财富,并不是衡量哪一种社会制度最好的根据《所有制形态》(三)566

东方不会有欧洲那种奴隶制或农奴制568

现代小块土地所有制,是古代土地所有制的复活569

在《资本主义以前的所有制形态》里,马克思并没有专题讨论封建所有制,而是在“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是以促使以下这几种所有制趋于瓦解的历史过程为前提”这个题目下面顺便列举的。《所有制形态》(六)569

资本的最初的形成简单说是这样出现的《所有制形态》(七)570

小生产者占优势的时代是长久不了的,它必定会走到无偿占有他人的劳动《所有制形态》(八)573

包买商,“货币是怎样转化为资本的”,手工工场出现的地方《所有制形态》(九)574

物化、异化;“需要资本但不需要资本家”是根本错误的;资本只能是一种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576

历史上一切生产方式的更替,是不是都意味着生产力的提高?579

交换费用只是自发的分工、不以共有财产而以私人财产为基础的分工的费用584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第三册585

关于利润率下降的讨论及其评述585

爆炸、激变和危机589

现代的私人交换制度同样不能代表自然发生的社会经济制度592

1857年的经济学体系593

Engels,《批判》的书评,1859/Ⅷ--唯物主义历史观问题597

唯物主义历史观-1859,Engels599

Hegel的和Marx的辩证法-1859,Engels600

“全集”中Marx讲到中国社会组织的一部分603

合作劳动-集体所有制,或者是全民所有制?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所有制方式604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1864)606

“将地租纳入国库”--是不是“土地国有”呢?608

地产要变成集体的、国家的财产608

评注(一)--“国家”的历史的辩证法(摘录Ⅰ-Ⅵ)609

评注(二)--下面的辞句,摘录中未摘入,但无疑是恩格斯所据以写《家庭、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的若干基本思想的一部分611

评注(三)-公社、共和国-政治机构612

评注(四)-经济解放和社会解放614

关于孔德主义(在《法兰西内战》中)617

马克思论巴黎公社619

国家机器的完备化,争夺统治权就是争夺国家机器623

议会制是无论如何都不能采取的625

破坏行政机关和内阁问题625

民主制的消灭,就是不再需要强力和服从的时候626

人民国家627

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指导,这不是国家的职能628

国家是从社会中产生,驾于社会之上,并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629

恩格斯论布朗基主义者和公社号召组织法兰西自由联邦630

恩格斯论法兰西第二帝国(《法兰西内战》序)631

共产主义的道德规范是什么?632

无产阶级专政和定义633

纯粹民主和两类矛盾633

专政是国体还是政体?634

论土地国有化635

国际的总委员会的选举程序639

消灭城乡对立并不是空想640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过渡时期?--Engels的一个答复641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的直截了当的陈述642

Mehring评拉萨尔和历史唯物主义643

拿破仑式的半独裁乃是资产阶级统治的正常形式644

Mehring论Manifesto和第一国际关于巴黎公社宣言的区别和Engels其后的改正645

科本、鲍威尔、马克思--Stoics、伊壁鸠鲁、Hegel、Feuerbach--Mehring的追述646

Man-God的第一次表达652

两个根本的出发点,自我意识和社会决定653

恩格斯的哥达批判(一)--国际主义654

恩格斯的哥达批判(四)--人民国家、自由国家656

恩格斯的哥达批判(五)--“社会的和政治的不平等”657

Marx的哥达批判--第一段,劳动和社会658

Marx的哥达批判--价值、劳动所得661

Marx的哥达批判--生产合作和工分社会主义662

Marx的哥达批判--资产阶级法权664

Marx的哥达批判--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666

Marx的哥达批判--铁的工资规律和Malthus的人口论668

Marx的哥达批判--国家帮助的合作社672

一个自由的定义674

Marx的哥达批判--国家与社会675

一般历史哲学的理论的最大长处就在于它是超历史的--复《祖国纪事》678

反杜林论中的自然哲学683

Engels论平等686

关于自由与必然--a criticism on Engels-Hegel691

“以往的历史不过是史前史”,今后的历史将有空前的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和终极的、最后的,不变的真理的“发现”694

杜林评否定之否定和Engels的反驳695

辩证法也是由已知进到未知的方法697

哲学上的否定之否定698

卢梭的平等论是否定之否定的范例699

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但是它并不能代替事物的特殊的发展过程700

生产、交换--Engels701

政治经济学是一种历史的科学--广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狭义的政治经济学702

道德上的义愤和经济科学的任务704

杜林的暴力论--政治第一位、经济第二位论705

危机理论--生产过剩还是消费不足707

杜林的经济公社及其反驳709

Engels的杜林公社批判(二)--货币经济711

杜林的价值和货币理论批判715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和《反杜林论》中的否定之否定719

“头脑倒置”的正确解释--及其渊源“世界用头立地的时代”720

社会主义=用新的形式恢复马尔克723

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集体所有制”724

公社和专制政体;私有土地、大地产、封建制度和统一的帝国的灭亡--1881-1882年Engels7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