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Windows 2000 Server技术内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Windows 2000 Server技术内幕](https://www.shukui.net/cover/19/31450974.jpg)
- (美)William Boswell著;杨洪涛,李博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4913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982页
- 文件大小:175MB
- 文件页数:1006页
- 主题词:窗口软件(学科: 网络服务器) 窗口软件 网络服务器
PDF下载
下载说明
Windows 2000 Server技术内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安装和配置Windows 20001
1.1 硬件推荐2
1.1.1 常规的硬件决策2
1.1.2 不要完全依赖HCL3
1.1.3 处理器速度和SMP4
1.1.4 芯片组、和主板和BIOS5
1.1.5 内存和内存结构6
1.1.6 视频和执行体结构6
1.1.7 存储器7
1.2.2 组件配置9
1.2.1 备份9
1.2 安装校验清单9
1.2.3 配置存储器10
1.2.4 配置网络适配器13
1.2.5 考虑双引导14
1.2.6 病毒扫描16
1.2.7 MAPI支持16
1.3 Windows 2000安装的实用概述16
1.3.1 字符安装阶段17
1.3.2 图形化安装阶段22
1.3.3 配置阶段26
1.4.2 字符阶段安装27
1.4.1 制作安装引导磁盘27
1.4 使用安装盘安装Windows 200027
1.4.3 图形化阶段安装29
1.4.4 最后的配置33
1.4.5 事件日志检查34
1.5 修正常见安装问题36
1.5.1 0x0000007b Inaccessible_Boot_Device停止错误36
1.5.2 安装程序不正常停止36
1.5.3 一些设备失效38
1.5.4 DHCP或WINS数据库转换失败39
1.5.5 复制文件到硬盘驱动器的问题39
1.5.7 丢失的或者不工作的网络适配器40
1.5.6 丢失或错误的CD-ROM驱动器40
1.5.8 视频故障41
1.5.9 不合适的硬件配置文件41
1.6 前进42
第2章 进行升级和自动化安装43
2.1 Windows 2000引导过程的实用描述43
2.1.1 加电自检43
2.1.2 初始引导程序装载43
2.1.3 NTLDR44
2.1.4 NTDETECT.COM45
2.1.7 会话管理器46
2.1.6 内核初始化46
2.1.5 服务驱动程序装载46
2.1.8 与BOOT.INI协同工作47
2.2 NT4升级概述51
2.2.1 升级途径52
2.2.2 升级准备53
2.3 升级NT4服务器和工作站55
2.3.1 进行初始评定阶段55
2.3.2 升级实现阶段56
2.4 Window 9x升级实用概述57
2.4.1 域关系57
2.5 升级Windows 9x58
2.5.1 初始评定阶段58
2.4.3 Windows升级包58
2.4.4 NTFS转换58
2.4.2 密码58
2.5.2 评定阶段的结果61
2.5.3 升级实现阶段62
2.6 自动化部署Windows 200063
2.6.1 磁盘复制63
2.6.2 远程安装(RI)65
2.6.3 脚本化安装71
2.7 使用终端服务81
2.7.2 安装终端服务客户82
2.7.1 安装终端服务82
2.7.3 连接到终端服务服务器83
2.7.4 给非管理员客户终端服务访问权限84
2.7.5 添加多用户应用程序85
2.8 前进85
第3章 添加附加硬件86
3.1 Windows 2000架构的实用描述86
3.1.1 内存分配86
3.1.2 页面文件87
3.1.3 核心内存池88
3.1.4 4GB调整(4GT)89
3.1.6 进程保护91
3.1.5 寻址窗口化扩展91
3.1.7 进程分割95
3.1.8 处理Win32错误96
3.1.9 I/O处理96
3.2 Windows 2000即插即用概述99
3.2.1 Windows 2000中的APM支持99
3.2.2 Windows 2000中的ACPI支持100
3.2.3 配置电源管理特性102
3.2.4 Windows驱动程序模型103
3.3.1 使用设备管理器105
3.3 安装和配置设备105
3.3.2 添加或更换CPU107
3.3.3 添加IDE硬盘驱动器107
3.3.4 安装SCSI适配器和驱动器108
3.3.5 添加可移动介质驱动器108
3.3.6 添加网络适配器109
3.3.7 配置高速Internet连接111
3.3.8 配置ISDN适配器111
3.3.9 配置多端口串行适配器111
3.3.10 使用多显示器111
3.4.1 制作Windows 2000引导软盘113
3.4 排除新设备的故障113
3.4.2 修改IRQ控制选项114
3.4.3 解决SCSI问题115
3.4.4 纠正非PnP系统的挂起116
3.4.5 纠正PnP故障117
3.4.6 跟踪核心内存使用118
3.5 前进120
第4章 理解NetBIOS名称解析121
4.1 Windows 2000网络概述121
4.1.1 数据链接层122
4.1.5 应用层123
4.1.4 表示层123
4.1.3 会话层123
4.1.2 网络层和传输层123
4.2 每个网络服务层的名称解析125
4.2.1 应用层和服务器消息块(SMB)125
4.2.2 传输层126
4.2.3 网络层126
4.2.4 媒体访问控制层127
4.2.5 服务器消息块的细节129
4.2.6 NetBIOS服务131
4.3 网络诊断工具132
4.3.1 IPCONFIG132
4.3.2 NETSTAT133
4.3.3 TRACERT135
4.3.4 PATHPING135
4.3.5 NBTSTAT136
4.3.6 NETDIAG137
4.4 使用广播解析NetBIOS名称138
4.5 使用LMHOSTS解析NetBIOS名称139
4.5.1 配置LMHOSTS140
4.5.2 使用LMHOSTS140
4.6 使用WINS解析NetBIOS名称141
4.6.1 WINS实用概述142
4.6.2 客户名称解析选项144
4.6.3 WINS复制的实用描述145
4.6.4 安装WINS146
4.6.5 配置WINS客户146
4.6.6 管理WINS记录147
4.6.7 静态映射WINS记录150
4.6.8 删除记录150
4.6.9 配置WINS复制151
4.6.10 管理WINS复制152
4.6.11 管理WINS服务153
4.6.12 设置默认WINS控制台属性156
4.7 禁用TCP/IP上的NetBIOS名称解析157
4.6.13 WINS的使用规则157
4.8 前进158
第5章 管理域名系统(DNS)服务和动态主机配置(DHCP)服务159
5.1 DNS域结构简介160
5.1.1 私有和公共DNS命名上下文161
5.1.2 区域161
5.1.3 根提示162
5.1.4 资源记录162
5.1.5 权威性查询应答162
5.1.6 非权威性查询应答163
5.1.8 正向和逆向搜索区域164
5.1.7 主DNS服务器和辅助DNS服务器164
5.1.9 DNS客户端解析器165
5.1.10 FQDN的自动化生成166
5.1.11 确定DNS域名166
5.1.12 辅助DNS服务器172
5.1.13 区域表复制173
5.1.14 使用转发器175
5.1.15 动态区域更新175
5.1.16 动态更新的安全性176
5.1.17 记录清理177
5.2 常用资源记录的格式178
5.1.18 WINS转发178
5.2.1 颁发机构开始(SOA)179
5.2.2 主机(A)记录180
5.2.3 名称服务器(NS)记录181
5.2.4 别名(CNAME)记录182
5.2.5 指针(PTR)记录182
5.2.6 服务定位器(SRV)记录183
5.3 DNS查询处理184
5.3.1 由权威性服务器处理的查询185
5.3.2 由非权威性服务器处理的查询187
5.4 配置DNS客户端188
5.3.3 逆向搜索查询188
5.4.1 配置TCP/IP属性中的DNS信息189
5.4.2 配置系统属性中的DNS信息189
5.5 安装和配置DNS190
5.5.1 建立正向查询区域191
5.5.2 建立逆向查询区域192
5.5.3 配置层次化的区域193
5.6 配置辅助DNS服务器196
5.6.1 启用区域传输和更新通知196
5.6.2 配置辅助DNS服务器197
5.7 DNS区域和活动目录的集成198
5.8 配置只进行缓存的服务器199
5.9 配置DNS服务器使用转发器199
5.10 管理动态DNS200
5.10.1 配置动态区域200
5.10.2 动态DNS的安全管理201
5.10.3 禁用接口上的DNS201
5.10.4 配置清理功能202
5.10.5 WINS转发203
5.11 配置DNS服务器的高级参数204
5.12 使用NSLOOKUP测试区域表206
5.13.1 安装DHCP210
5.13 配置DHCP以支持DNS210
5.13.2 授权DHCP服务器211
5.13.3 配置作用域选项211
5.13.4 配置作用域FQDN选项214
5.14 前进215
第6章 理解网络访问安全性和Kerberos216
6.1 访问安全性概述216
6.2 NT安全架构概述217
6.2.1 本地安全颁发机构(LSA)217
6.2.2 安全提供者和SSPI217
6.2.3 账户和安全数据库218
6.2.4 计算机账户219
6.2.5 密码220
6.2.6 安全ID代码220
6.2.7 访问令牌223
6.2.8 传统NT安全机制的局限性223
6.3 Windows 2000 Kerberos认证225
6.3.1 Kerberos概述226
6.3.2 Kerberos术语227
6.3.3 Kerberos票据的细节229
6.4 Kerberos事务分析230
6.4.1 登录认证230
6.4.2 网络资源访问认证233
6.4.3 Kerberos实现的细节234
6.5 配置安全策略235
6.5.1 组策略编辑器简介239
6.5.2 安全策略功能概述242
6.6 配置访问安全策略245
6.6.1 非Microsoft计算机的访问245
6.6.2 密码同步247
6.6.3 复杂密码248
6.6.4 锁定策略249
6.6.5 审核250
6.6.6 分配系统权限253
6.6.7 分配安全选项257
6.7 装载自定义安全模板261
6.8 配置辅助登录263
6.9 前进264
第7章 理解活动目录服务265
7.1 目录服务组件265
7.1.1 目录服务的历史266
7.1.2 X.500简介268
7.1.3 为什么LDAP会代替X.500269
7.2 活动目录信息结构271
7.3 目录信息模型273
7.3.1 目录命名规则275
7.3.2 目录域结构277
7.4 活动目录架构279
7.4.1 对象类和类派生280
7.4.2 架构规则282
7.4.3 架构定义对象284
7.5 命名上下文288
7.5.1 作为命名上下文分区的命名上下文290
7.5.2 作为复制单元的命名上下文290
7.5.3 命名上下文和全局编录服务器291
7.6 活动目录浏览工具292
7.6.1 ADSI编辑器295
7.6.2 LDAP浏览器298
7.6.3 其他LDAP工具299
7.7 标准目录内容301
7.7.1 Domain-DNS304
7.7.2 Configuration(配置)容器305
7.8 活动目录支持文件311
7.9 LDAP查询简介312
7.10 LDAP客户端如何定位活动目录服务314
7.10.1 SRV功能概述314
7.10.2 活动目录的SRV记录315
7.10.3 SRV记录查询的操作316
7.11 LDAP文件交换格式318
7.12 前进319
第8章 设计Windows 2000域320
8.1 设计目标320
8.2 DNS和活动目录命名空间321
8.2.1 外部DNS与内部DNS321
8.2.2 私有命名空间或公共命名空间322
8.2.3 使用已有DNS区域或新建DNS区域324
8.3 最初的设计策略325
8.3.1 单域的优点和缺点326
8.3.2 多域的优点和缺点327
8.4 高层目录设计策略329
8.4.1 安全组的功能概述331
8.4.2 本机模式域中安全组的相互影响332
8.4.3 Windows 2000安全组的实用概述333
8.4.4 访问权限的委派和继承334
8.4.5 高层容器结构举例335
8.5 低层目录设计策略337
8.5.1 组策略的功能概述337
8.5.2 组策略的实用概述338
8.5.3 为容器指定组策略341
8.5.4 低层目录设计举例341
8.6.1 FSMO主机角色344
8.6 部署特殊功能的服务器344
8.6.2 域控制器346
8.6.3 全局编录服务器347
8.6.4 DNS辅助服务器347
8.7 前进348
第9章 部署Windows 2000域349
9.1 准备升级传统NT域控制器350
9.1.1 DNS命名空间的最后检查352
9.1.2 硬件的准备354
9.1.3 选择一台PDC进行升级355
9.1.5 对升级失败的准备356
9.1.4 检查时间同步356
9.1.6 提升传统BDC并转换到本机模式359
9.1.7 对传统NT 4 RAS服务器的支持359
9.1.8 准备支持传统系统策略和登录脚本复制360
9.1.9 其他的部署问题361
9.2 开始升级362
9.2.1 升级并提升原来的PDC362
9.2.2 解决提升中的故障367
9.2.3 验证网络资源访问370
9.2.4 验证DNS更新371
9.2.5 验证传统复制371
9.2.6 配置站点并验证复制372
9.2.7 升级账户域BDC374
9.2.8 验证同位活动目录复制376
9.2.9 分配全局编录服务器377
9.2.10 升级资源域378
9.2.11 升级附加主账户域379
9.2.12 验证可传递信任关系380
9.2.13 转换到本机模式382
9.3 特殊的域操作383
9.3.1 使用Movetree移动用户和组账户384
9.3.2 使用Netdom转移计算机账户387
9.3.3 域的合并388
9.3.4 域的分割393
9.3.5 向树或树林中添加新域393
9.4 不受支持的域操作394
9.5 站点和站点复制简介395
9.6 前进397
第10章 管理活动目录的安全398
10.1 目录安全性概述398
10.1.1 安全主体398
10.1.2 安全描述符和访问控制列表399
10.1.3 查看访问控制项400
10.1.4 访问权限的类型402
10.1.5 访问控制项的分类403
10.1.6 访问控制项的规则404
10.1.7 访问控制的继承405
10.1.8 访问权限的委派408
10.1.9 委派扩展权限411
10.1.10 使用DSACLS管理访问列表412
10.2 管理用户和组账户415
10.2.1 建立用户账户416
10.2.2 目录中的用户名信息420
10.2.3 为用户账户改名422
10.2.4 新建组423
10.3.1 组分类425
10.3 使用组管理目录对象425
10.3.2 通用组和全局组的比较426
10.3.3 选择全局组还是通用组433
10.3.4 部署全局编录服务器的原则434
10.3.5 使用组作为安全主体的原则434
10.4 使用辅助登录服务和RunAs命令439
10.5 前进441
第11章 管理活动目录复制和目录维护442
11.1 复制概述442
11.1.1 站点内复制事务概述443
11.1.2 站点内复制摘要445
11.1.3 复制拓扑结构446
11.2 站点的功能概述448
11.2.1 使用站点本地化复制通信448
11.2.2 站内复制的功能概述449
11.2.3 使用站点本地化活动目录访问450
11.2.4 站间认证的功能描述451
11.2.5 活动目录中的Site对象452
11.3 复制事务的细节分析453
11.3.1 更新顺序编号(USN)的使用455
11.3.2 最新向量(UTD Vector)的使用457
11.3.4 Windows时间服务的使用459
11.3.3 属性版本编号和时间戳记的使用459
11.4 控制复制参数461
11.4.1 设置复制间隔461
11.4.2 使用MMC工具强制复制461
11.4.3 在命令行中使用Repadmin强制复制462
11.5 配置站间复制463
11.5.1 为Default-First-Site-Name对象改名465
11.5.2 建立新的站点(Site)对象465
11.5.3 建立子网(Subnet)对象466
11.5.4 建立站点链接(Site Link)对象467
11.5.5 建立站点链接桥(Site Link Bridge)对象470
11.5.6 指定桥头服务器471
11.6 特殊的复制操作473
11.6.1 在站点间移动Server对象473
11.6.2 手动选择新的复制伙伴474
11.6.3 手动建立新连接475
11.7 排除复制故障476
11.7.1 目录诊断跟踪476
11.7.2 使用命令行复制管理工具Repadmin477
11.7.3 使用图形化复制监视器Replmon479
11.7.4 服务器属性484
11.8 使用“性能”控制台监视活动目录统计数据485
11.8.1 活动目录性能计数器概述486
11.8.2 记录活动目录性能计数器488
11.8.3 查看性能日志489
11.8.4 使用性能日志分析复制故障489
11.9 管理FSMO主机角色的丢失490
11.9.1 使用目录管理控制台改变主机角色492
11.9.2 使用Ntdsutil转移主机角色492
11.9.3 使用Ntdsutil占用主机角色494
11.9.4 恢复故障域控制器的复制494
11.10 进行目录备份495
11.11 进行目录维护498
11.11.1 进行目录完整性检查500
11.11.2 在目录中删除废弃的Server(服务器)对象504
11.11.3 压缩和重新索引活动目录数据库506
11.11.4 还原活动目录数据库508
11.11.5 进行权威性目录还原509
11.12 前进511
第12章 配置数据存储512
12.1 LDM的功能描述513
12.1.1 RAID5存储的功能介绍514
12.1.2 特殊LDM卷的限制515
12.1.3 对象命名空间516
12.1.4 使用Disk Probe517
12.2 用LDM进行磁盘修改519
12.2.1 主引导记录520
12.2.2 容错信息520
12.2.3 LDM升级之前的分区表522
12.2.4 LDM升级之后的分区表523
12.2.5 对于磁盘保留区域的修改523
12.2.6 LDM数据库结构524
12.3 对磁盘进行最初的配置525
12.3.1 把基本盘转换到动态盘的注意事项526
12.3.2 使用“磁盘管理”的管理单元528
12.3.3 其他“磁盘管理”的管理单元选项529
12.3.4 创建定制磁盘管理控制台532
12.3.5 手动写入容错信息532
12.3.6 手动升级动态盘533
12.3.7 恢复为基本盘534
12.3.8 修改驱动器盘符536
12.4 创建分区和卷537
12.4.1 创建主分区538
12.4.2 创建扩展分区和逻辑驱动器539
12.4.3 创建简单卷540
12.4.4 创建跨区卷541
12.4.5 创建带区卷542
12.4.6 创建镜像卷543
12.4.7 中断镜像卷544
12.4.8 创建RAID 5卷545
12.4.9 删除卷546
12.5 恢复出错的容错磁盘546
12.5.1 替换RAID 5卷中出错的磁盘547
12.5.2 创建一张容错引导软盘549
12.5.3 替换镜像卷中的故障磁盘550
12.5.4 在计算机之间移动动态盘551
12.6 前进553
第13章 管理文件系统554
13.1.1 扇区和簇555
13.1 Windows 2000文件系统概述555
13.1.2 分区引导扇区和BIOS参数块557
13.1.3 FAT和MFT结构564
13.2 NTFS操作的详细描述571
13.2.1 MFT的重要概念572
13.2.2 MFT属性的功能描述573
13.2.3 主要的MFT属性573
13.2.4 通用属性类型574
13.2.5 文件记录和$ Data属性579
13.2.6 目录记录589
13.2.7 附加的元数据记录的介绍593
13.3.1 NTFS转换算法595
13.3 把FAT和FAT32转换为NTFS595
13.3.2 要点596
13.4 分布式链接跟踪596
13.4.1 链接跟踪的功能描述597
13.4.2 确认源文件597
13.4.3 链接跟踪的操作描述598
13.4.4 链接跟踪的要点600
13.5 重解析点601
13.5.1 装载点的操作描述601
13.5.2 创建装载点之后的MFT记录603
13.5.4 远程存储服务(RSS)创建的重解析点605
13.5.3 使用Linkd装载文件夹605
13.5.5 重解析点的要点606
13.6 文件系统的恢复和容错607
13.6.1 Chkdsk和Autochk607
13.6.2 文件系统日志610
13.6.3 索引跟踪和修改日志611
13.6.4 系统文件的保护612
13.7 文件碎片整理614
13.7.1 碎片整理的局限性615
13.7.2 在整理碎片之前清理卷617
13.7.3 NTFS卷的碎片整理618
13.8 配额619
13.7.4 FAT和FAT32卷的碎片整理619
13.7.5 磁盘碎片整理的要点619
13.8.1 配额的功能描述620
13.8.2 配额的局限621
13.8.3 配额管理的操作描述622
13.8.4 导入和导出配额624
13.8.5 从配额列表中删除用户625
13.8.6 配额所带来的问题625
13.8.7 配额的要点626
13.9 远程存储服务626
13.9.1 RSS的功能描述627
13.9.2 RSS的操作注意事项628
13.9.3 RSS初始配置628
13.9.4 选择文件转入脱机存储630
13.9.5 在磁带上定位文件633
13.9.6 撤回限制634
13.9.7 备份远程文件634
13.9.8 从远程存储中删除卷635
13.9.9 恢复远程存储数据库636
13.9.10 RSS的要点638
13.10 前进639
第14章 管理文件系统的安全性640
14.1 NTFS文件和目录权限功能概述641
14.1.1 安全描述符结构642
14.1.2 标准NTFS权限643
14.1.3 查看高级NTFS权限644
14.1.4 权限继承646
14.1.5 查看权限继承647
14.1.6 权限重置648
14.1.7 所有权648
14.1.8 审核649
14.2.1 共享级安全示例650
14.2.2 NTFS安全示例650
14.2 用NTFS权限控制对文件及文件夹的访问650
14.2.3 应用NTFS权限651
14.2.4 用NTFS权限控制文件的访问654
14.2.5 用Xcacls修改NTFS权限655
14.2.6 改变文件所有权656
14.3 审核文件及文件夹658
14.3.1 配置审核策略658
14.3.2 审核配置示例659
14.3.3 管理安全日志661
14.4 管理文件加密662
14.4.1 文件和目录加密功能概述663
14.4.2 EFS使用的公钥密码服务(PKCS)668
14.4.3 有关EFS的要点671
14.4.4 文件夹和文件加密672
14.4.5 管理个人证书675
14.4.6 恢复加密文件680
14.4.7 保护文件恢复证书684
14.4.8 在受信任的服务器上保存加密文件688
14.4.9 管理证书颁发机构服务器691
14.4.10 管理文件恢复证书697
14.5 前进699
第15章 管理共享资源700
15.1 NT资源共享的功能描述700
15.1.1 网络应用程序702
15.1.2 网络提供程序703
15.1.3 多重通用命名规范提供程序(MUP)704
15.1.4 重定向器文件系统705
15.1.5 服务器文件系统705
15.1.6 默认的共享点706
15.1.7 服务器消息块(SMB)协议概述707
15.2 管理多个网络客户程序709
15.2.1 安装其他客户程序709
15.2.2 更改网络提供程序的顺序710
15.3.1 用资源管理器创建共享711
15.3 共享文件夹711
15.3.2 在远程计算机上创建共享713
15.3.3 利用命令行创建共享714
15.3.4 重新创建管理共享715
15.4 在活动目录中发布共享715
15.4.1 浏览概述715
15.4.2 在活动目录中发布共享716
15.4.3 连接到已发布的文件夹718
15.5 管理客户端缓存719
15.5.1 利用脱机文件进行工作721
15.5.3 禁止脱机文件存储723
15.5.2 脱机文件操作的注意事项723
15.5.4 管理脱机文件的要点724
15.6 利用分布式文件系统(Dfs)实现资源共享724
15.6.1 Dfs的组织726
15.6.2 Dfs的功能描述726
15.6.3 Dfs和文件复制730
15.6.4 安装和配置Dfs731
15.6.5 创建Dfs根目录732
15.6.6 在Dfs中添加共享733
15.6.7 在目录中发布Dfs734
15.6.8 Dfs和文件复制735
15.7.2 打印元文件和打印机驱动程序737
15.7 打印功能概览737
15.7.1 基础结构与GDI737
15.7.3 假脱机系统738
15.7.4 打印监控程序741
15.7.5 网络打印742
15.8 管理打印742
15.8.1 通过本地打印设备打印743
15.8.2 管理打印队列745
15.8.3 本地打印失败的故障排除746
15.8.4 管理打印机属性747
15.8.5 附加的打印选项750
15.8.6 从DOS打印753
15.8.7 打印到网络打印设备754
15.8.8 打印到Windows 2000服务器760
15.8.9 客户机打印的故障排除760
15.8.10 打印到第三方服务器761
15.8.11 通过Internet打印761
15.8.12 打印机安全性和策略764
15.9 前进765
第16章 管理用户操作环境766
16.1 配置和管理用户配置文件767
16.1.1 配置文件的结构767
16.1.2 配置文件名称、位置和所有权768
16.1.3 使用All Users(全体用户)配置文件770
16.1.4 更改Default User(默认用户)配置文件770
16.1.5 保留本地配置文件设置771
16.1.6 从一用户复制配置文件至另一用户772
16.1.7 管理漫游用户配置文件773
16.1.8 使用漫游配置文件的注意事项777
16.1.9 使用强制配置文件管理用户环境779
16.2 建立和管理工作目录779
16.2.1 工作目录功能概述780
16.2.2 使用“AD用户和计算机”控制台分配工作目录781
16.2.3 从命令行建立工作目录781
16.2.4 为底层用户映射工作目录783
16.2.5 终端服务和工作目录784
16.3 使用组策略管理用户环境788
16.3.1 系统策略和组策略的对比789
16.3.2 用户和计算机组策略的功能描述789
16.3.3 管理模板798
16.3.4 创建和发布用户和计算机组策略803
16.3.5 对组应用策略804
16.3.6 组策略的故障排除806
16.3.7 创建自定义的组策略编辑器控制台806
16.3.8 使用组策略管理组策略807
16.3.9 管理文件夹重定向813
16.4 DOS和16位Windows应用程序817
16.4.1 不受到支持的传统应用程序818
16.4.2 配置命令解释器820
16.4.3 配置控制台界面828
16.4.4 配置和管理16位Windows会话831
16.5 前进833
第17章 管理远程访问和Internet路由834
17.1 Windows 2000数据通信的功能性描述835
17.1.1 物理层的连接和TAPI836
17.1.2 MAC层的连接和NDIS839
17.1.3 点对点协议(PPP)840
17.1.4 网络层的建立841
17.1.5 PPP认证协议843
17.2 安装和配置调制解调器846
17.2.1 使用设备管理器确认调制解调器属性852
17.2.2 使用调制解调器日志进行故障修复854
17.3 配置Windows 2000拨号服务器855
17.3.1 使用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作为拨号服务器856
17.3.2 使用Windows 2000 Server作为拨号服务器859
17.3.3 从单独控制台中管理RRAS服务器868
17.3.4 从命令行管理RAS服务器869
17.3.5 在Windows 2000域中支持NT4 RAS服务器871
17.4 管理远程访问策略和配置文件872
17.4.1 配置本地IAS策略873
17.4.2 添加新的IAS策略875
17.4.3 配置拨号用户的配置文件876
17.4.4 使用组策略管理远程访问877
17.5 配置拨号客户端878
17.5.1 配置拨入客户端879
17.5.2 客户端拨号连接和路由884
17.5.3 从命令行拨号887
17.5.4 从拨入客户端连接到ISP887
17.5.5 Internet拨号连接的故障排除889
17.5.6 配置拨号客户端使用直接连接890
17.5.7 支持低级和非Windows的拨号客户端891
17.5.8 使用协议跟踪来监视拨号会话893
17.5.9 使用多链路来增加带宽895
17.6 配置请求拨号的路由897
17.6.1 初始化路由服务899
17.6.2 配置办公室间的请求拨号路由器900
17.6.3 配置Internet请求拨号路由器906
17.7 使用NAT连接到Internet909
17.7.1 NAT协议的功能描述910
17.7.2 手工配置请求拨号NAT路由器913
17.7.3 配置Internet连接共享917
17.8 DNS和请求拨号路由921
17.9 配置VPN连接922
17.10 配置Internet验证服务925
17.10.1 在活动目录中注册IAS服务器928
17.10.2 配置IAS服务器接收NAS查询928
17.10.3 配置NAS930
17.10.4 测试认证路径931
17.11 前进932
第18章 从系统失败中恢复933
18.1 Windows 2000备份的功能描述933
18.1.1 备份选项935
18.1.3 文件排除937
18.1.2 备份日志937
18.1.5 备份目录939
18.1.4 常规选项939
18.1.6 锁定的文件940
18.1.7 安全考虑941
18.1.8 备份系统状态文件941
18.1.9 备份到一个文件942
18.2 Windows 2000可移动存储管理的功能描述942
18.2.1 RSM驱动程序和数据库943
18.2.2 创建自定义可移动存储控制名946
18.2.3 磁带名和Ntbackup947
18.2.5 安装磁带备份设备948
18.2.4 为备份准备可移动存储设备948
18.2.6 确认在RSM中正确的进行了磁带备份设备配置949
18.2.7 为备份准备磁带951
18.3 进行备份955
18.3.1 手动配置备份任务955
18.3.2 手动安排备份任务957
18.3.3 使用备份向导配置和计划备份任务959
18.4 恢复文件961
18.4.1 选择还原位置与高级选项961
18.4.2 使用还原向导恢复文件962
18.4.3 手动恢复964
18.4.4 为磁带做目录965
18.4.5 恢复系统文件卷966
18.4.6 第三方备份工具包一览967
18.4.7 在没有磁带备份的情况下恢复被删除的文件967
18.5 从蓝屏终止中恢复967
18.5.1 错误检查码968
18.5.2 常见的终止错误969
18.5.3 内存转储969
18.5.4 配置内存转储970
18.6 使用安全模式971
18.7 使用紧急修复盘972
18.7.1 紧急修复盘的功能973
18.7.2 创建一张紧急修复盘975
18.7.3 进行紧急修复975
18.8 用最后一次正确的配置来恢复功能976
18.8.1 控制集的结构977
18.8.2 恢复已知最后的正确的配置978
18.9 恢复控制台979
18.9.1 安装一个可引导的恢复控制台979
18.9.2 从软盘或光盘引导到恢复控制台980
18.9.3 恢复控制台的选项980
18.10 前进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