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比较经济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新比较经济学研究
  • 张仁德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3527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86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506页
  • 主题词:比较经济学(学科: 研究) 比较经济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比较经济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0 导论:比较经济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1

0.1 一门“寻找自我定义”的年轻学科2

0.2 新的制度变迁与比较经济学面临的挑战7

0.3 比较经济学的前景、探索与发展11

第一部分 比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9

1 批判现实主义、制度主义与比较经济学的新视野21

1.1 批判现实主义与比较方法在经济科学中的重要性21

1.1.1 批判现实主义兴起的背景21

1.1.2 试验活动与本体论23

1.1.3 社会经济本体论与经济学的目的25

1.1.4 经济学作为历史的和地理的科学27

1.1.5 比较方法在经济科学中的地位与作用30

1.2 比较经济学新的研究方向及其主要问题33

1.2.1 群体思想:比较经济学新的哲学基础33

1.2.2 传统比较经济学的缺陷36

1.2.3 社会经济结构的观念与比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9

1.2.4 比较经济学研究任务的重新定位43

1.3 制度主义与比较经济学的新发展46

1.3.1 比较经济学与新老制度主义的历史渊源46

1.3.2 新老制度主义社会经济本体论及其对公共政策的含义48

1.3.3 新老制度主义比较经济研究方法论51

1.3.4 比较制度分析与比较创新体系54

1.3.5 比较经济学新的研究任务呼唤经济理论的创新56

2 经济机制理论研究58

2.1 经济机制理论的范式、行为基础及方法58

2.1.1 经济机制理论的产生背景58

2.1.2 经济机制理论与博弈论在规范的研究范式上具有一致性61

2.1.3 经济机制理论的两类行为模式基础:规划与对策63

2.1.4 经济机制理论的方法论--显示原理与机制设计66

2.2.1 经济机制理论模型76

2.2 经济机制的自发演进与人为设计76

2.2.2 自发演进理路79

2.2.3 人为设计的理路88

2.2.4 经济机制自发演进与人为设计的主要特点95

2.3 经济改革实践与经济机制理论98

2.3.1 经济转轨的三条道路98

2.3.2 经济转轨的两种模式105

2.3.3 经济机制理论与经济改革实践的相互促进106

3 比较制度分析(CIA)述评112

3.1 比较制度分析产生的背景112

3.1.1 比较制度分析是比较经济学的新发展112

3.1.2 比较制度分析也是经济理论自身发展的产物116

3.2 比较制度分析的研究对象117

3.2.1 什么是制度117

3.2.2 比较制度分析(CIA)观119

3.3 比较制度分析的方法论特点123

3.3.1 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有限理性123

3.3.2 制度内的相互作用和互补性126

3.3.3 比较制度分析注重历史研究127

3.4 比较制度分析在经济体制研究中的运用127

3.4.1 经济体制的多样性128

3.4.2 经济体制是一个复杂的进化系统129

3.4.3 经济体制的自我约束130

3.4.4 经济体制内部诸制度的互补性和体制进化过程的路径依赖131

3.4.5 经济体制转轨的渐进式道路132

3.5 几点结论135

第二部分 体制与制度比较137

4 美国近20年经济增长的体制分析139

4.1 美国的经济增长及要素贡献140

4.1.1 美国经济增长的状况140

4.1.2 体制与经济增长143

4.1.3 放松管制的作用147

4.1.4 适当的干预150

4.2 美国近20年的体制变革152

4.2.1 产权制度的变革与创新153

4.2.2 激励与约束的加强158

4.2.3 高效的信息与决策机制163

4.2.4 放松管制与市场协调167

4.2.5 国际交易中的赢家172

4.3 体制变革的局限性及增长的前景展望174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法人资本制度面临的挑战及其改革180

5.1 日本经济滑坡及其体制问题的提出180

5.1.1 日本经济滑坡的具体表现180

5.1.2 日本经济滑坡的原因185

5.2 “日本奇迹”变为“日本问题”的体制原因探微188

5.2.1 独特的法人相互持股制度189

5.2.2 银企融合的主办银行制度193

5.2.3 以终身雇佣制为核心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制200

5.2.4 双向式控制的公司治理结构205

5.2.5 政府强干预的经济管理体制209

5.3 体制改革的现状与趋势215

5.3.1 公司产权与治理结构的改革215

5.3.2 主办银行制度的变化219

5.3.3 经济动力系统的改革220

5.3.4 关系依存型政府变革的可能性221

5.3.5 经济开放系统的改革222

6 创新体系与东亚模式的精髓225

6.1 创新体系与东亚模式的各种解释框架225

6.1.1 世界体系学派对东亚的论述226

6.1.2 我们的观点230

6.2 出口导向:东亚各国与地区创新体系形成的前提条件233

6.2.1 工业化与国际纬度233

6.2.2 发展中国家发展战略与其出口导向238

6.3 政府作用:构建学习与知识创造的制度演化框架239

6.3.1 政府在东亚模式中的作用239

6.3.2 跨国制度学习与政府的作用244

6.4 儒家文化:杂交、变异与作为集体学习的机制248

6.4.1 福特制的另一种启示248

6.4.2 日本企业组织创新和中国“鞍钢宪法”的得失252

6.4.3 儒家文化作为集体学习机制在东亚兴起中的作用258

6.4.4 日本、“亚洲四小龙”和中国先后兴起的文化根源260

7 瑞典模式的争论与变革262

7.1 瑞典模式的由来与特征262

7.1.1 瑞典模式的由来263

7.1.2 瑞典模式的特征264

7.2.1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静态考察268

7.2 公平、效率与困境268

7.2.2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动态考察271

7.2.3 公平与效率的冲突--瑞典模式的困境282

7.2 瑞典模式改革与走向285

7.3.1 瑞典模式的争论285

7.3.2 瑞典模式改革的实践289

7.3.3 瑞典模式的未来与趋势298

8 银企关系制度比较研究301

8.1 市场、企业与银企关系制度301

8.1.1 市场、企业与契约301

8.1.2 银企关系与银企关系制度303

8.2 美国、日本和德国的银企关系制度比较307

8.2.1 美国市场性银企关系制度307

8.2.2 日本半市场一半企业性的银企关系制度311

8.2.3 德国企业性银企关系制度317

8.3 银企关系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322

8.3.1 20世纪80年代后各国银企关系制度的变化和发展322

8.3.2 不同性质的银企关系制度的风险性及环境适应性比较327

8.3.3 市场性银企关系制度与金融风险330

第三部分 体制转轨与制度变迁333

9.1.1 俄罗斯私有化的背景335

9.1 俄罗斯私有化的背景和历程335

9 俄罗斯与东欧国家的私有化比较研究335

9.1.2 俄罗斯私有化历程338

9.2 东欧国家私有化背景和历程342

9.2.1 波兰私有化历程343

9.2.2 捷克私有化历程345

9.2.3 匈牙利的私有化历程347

9.3 俄罗斯与东欧国家私有化比较350

9.3.1 私有化理论和目标351

9.3.2 私有化背景和前提352

9.3.3 私有化进程353

9.3.4 私有化的效果357

9.4 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私有化给我们的启示360

9.4.1 以所有制为核心的制度变迁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演进过程360

9.4.2 混合所有制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362

9.4.3 正确处理改革和社会稳定的关系363

10 中国经济转轨的特色、问题与前景366

10.1 中国经济转轨进程与成效366

10.1.1 中国经济转轨的历史进程366

10.1.2 中国经济转轨的成就380

10.2 中国经济转轨的特色384

10.2.1 强制性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388

10.2.2 体制内与体制外改革相结合391

10.2.3 保持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的协调一致394

10.2.4 局部试验与整体推进相结合396

10.3 中国经济转轨存在的问题及前景399

10.3.1 中国经济转轨存在的问题399

10.3.2 中国经济转轨的前景展望404

11 转轨的理论分析411

11.1 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路和成功机制411

11.1.1 制度变迁理论的基本理路412

11.1.2 制度变迁方式与经济转轨420

11.1.3 制度变迁成功的机制考察427

11.2 转轨成本--中俄转轨成本比较431

11.2.1 转轨的时期界定和费用成本项目431

11.2.2 中俄转轨成本的实证分析438

11.2.3 理论模型的归纳和基本结论451

11.3 收入分配与社会分层452

11.3.1 制度变迁与收入分配和社会分层454

11.3.2 中国经济转轨中的收入分配455

11.3.3 中国转轨经济中的社会分层459

参考文献464

后记4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