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通信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樊昌信,徐炳祥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15034·2000
- 出版时间:1980
- 标注页数:474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8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通信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通信的概念1
1.2通信的发展简史2
1.3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2
1.4通信系统中的基本问题4
1.5通信方式5
1.6主要性能指标7
第二章 数学基础Ⅰ:频谱分析7
2.1引言10
2.2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积分10
2.2.1傅里叶级数10
2.2.2傅里叶积分12
2.3典型信号波形的傅里叶分析13
2.4卷积定理19
2.5帕塞瓦尔(Parseval)定理23
2.6能量谱密度与功率谱密度25
2.7信号通过线性网络27
2.8无失真传输30
2.9波形的互相关与自相关32
2.10相关函数与谱密度35
习题37
第三章 连续调制42
3.1线性调制42
3.2各种线性调制信号的产生与解调43
3.2.1双边带(DSB)信号的产生与解调43
3.2.2调幅(AM)信号的产生与解调45
3.2.3单边带(SSB)信号的产生与解调46
3.2.4残留边带(VSB)信号的产生与解调49
3.3频分复用(FDM)51
3.4非线性调制(角调制)52
3.5宽带调频与窄带调频53
3.5.1宽带调频54
3.5.2窄带调频56
3.6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57
3.6.1调频信号的产生57
3.6.2调频信号的解调59
3.7抽样定理59
3.8脉冲振幅调制(PAM)64
3.9脉宽调制(PDM)与脉位调制(PPM)67
3.10时分复用(TDM)67
3.11TDM-PAM信号的信道带宽68
习题69
第四章 脉冲编码调制(PCM)原理69
4.1引言73
4.2PCM通信的概念73
4.3压缩与扩张74
4.4编码与译码78
4.5PCM通信系统的组成81
4.6增量调制(△M)原理83
4.7增量总和(△-∑)调制原理85
4.8压扩式自适应△M原理86
习题88
第五章 数学基础Ⅱ:概率论与随机过程88
5.1引言91
5.2概率91
5.3复杂事件及其概率93
5.4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97
5.4.1随机变量97
5.4.2概率分布98
5.4.3概率密度99
5.4.4几种典型的概率分布100
5.5多维随机变量104
5.6随机变量的函数107
5.7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111
5.7.1数学期望111
5.7.2方差113
5.7.3相关系数114
5.8大数定理和中心极限定理116
5.8.1大数定理117
5.8.2中心极限定理119
5.9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121
5.10平稳随机过程123
5.11平稳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124
5.12高斯过程127
5.13窄带随机过程128
5.14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132
5.15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网络135
5.16输出信噪比最大的最佳线性滤波器(匹配滤波器)139
5.17均方误差最小的最佳线性滤波器143
习题146
第六章 信道与噪声152
6.1引言152
6.2信道的定义152
6.3信道模型153
6.4恒参信道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155
6.4.1幅度-频率畸变155
6.4.2相位-频率畸变——群迟延畸变156
6.5随参信道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157
6.6加性噪声的类型161
6.7起伏噪声162
6.7.1散弹噪声163
6.7.2热噪声163
6.7.3宇宙噪声164
6.8限带白噪声的模拟与测量165
习题167
第七章 连续调制系统与脉冲调制系统的性能167
7.1引言170
7.2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171
7.2.1DSB调制系统的性能171
7.2.2SSB调制系统的性能172
7.2.3AM系统的性能173
7.3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176
7.4PA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182
7.5PP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184
7.6PC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186
7.7△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189
7.8PCM和△M系统的性能比较193
7.9DPCM系统195
7.10非编码调制与编码调制的性能比较196
习题197
第八章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传输197
8.1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200
8.2信息的数字表示法201
8.3基带信号203
8.4基带波形的形成211
8.5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串扰213
8.6理想的基带传输特性215
8.7理想基带系统的性能219
8.8眼图221
习题223
第九章 数字调制226
9.1引言226
9.2数字振幅调制227
9.3数字频率调制229
9.4数字相位调制233
9.5多进制数字调制236
9.5.1多进制数字振幅调制236
9.5.2多进制数字频率调制239
9.5.3多进制数字相位调制240
习题244
第十章 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244
10.1二进制振幅键控系统的性能247
10.2二进制移频键控系统的性能252
10.3二进制移相键控系统的性能257
10.4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261
10.5多电平振幅调制系统的性能262
10.6多频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264
10.7多相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265
习题267
第十一章 信息传输引论268
11.1引言268
11.2信息的量度268
11.3信息速率与信道容量270
11.4带宽与信噪比的互换273
11.5实际系统的潜力275
习题277
第十二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277
12.1引言280
12.2数字信号接收的统计表述280
12.3关于最佳接收的准则283
12.4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284
12.4.1二进制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机285
12.4.2二进制确知信号最佳接收机的性能287
12.4.3二进制确知信号的最佳形式290
12.4.4多进制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机及其性能292
12.5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非相干接收294
12.5.1二进制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机294
12.5.2二进制随相信号最佳接收机的性能298
12.5.3多进制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300
12.6起伏信号的最佳接收302
12.7匹配滤波器的实现305
习题310
第十三章 基带系统的最佳化310
13.1引言311
13.2理想信道下的最佳基带系统311
13.3非理想信道下的最佳基带系统314
13.4部分响应系统317
13.5均衡原理321
13.5.1频域均衡321
13.5.2时域均衡323
习题330
第十四章 同步原理333
14.1引言333
14.2锁相环的基本概念333
14.2.1基本锁相环的组成334
14.2.2锁相环路的传输函数335
14.2.3锁相环的跟踪性能336
14.2.4锁相环路的噪声性能337
14.2.5锁相环的同步带宽338
14.2.6锁相环的捕捉带宽和捕捉时间338
14.2.7锁相环的同步保持时间338
14.3载波同步的方法339
14.3.1插入导频法339
14.3.2直接法342
14.4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344
14.4.1稳态相差△φ344
14.4.2随机相差345
14.4.3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348
14.5载波相位误差对解调性能的影响350
14.6位同步的方法351
14.6.1插入导频法351
14.6.2直接法352
14.7位同步系统的性能及相位误差对性能的影响359
14.7.1数字锁相法位同步系统的性能359
14.7.2位同步相位误差对性能的影响361
14.8群同步361
14.8.1起止式同步法362
14.8.2连贯式插入法362
14.8.3间隔式插入法363
14.8.4群同步系统的性能365
14.8.5群同步的保护367
14.9网同步的基本概念368
14.9.1主从同步法370
14.9.2相互同步法370
14.9.3码速调整法370
14.9.4水库法371
习题372
第十五章 差错控制编码375
15.1引言375
15.2纠错编码基本原理376
15.3常用的简单编码379
15.4线性码383
15.5循环码原理387
15.6循环码的编解码方法391
15.7循环码的性质394
15.8实际的循环码396
15.9卷积码398
习题404
第十六章 正交编码及其应用404
16.1引言406
16.2哈达马矩阵408
16.3M序列的产生410
16.4M序列的性质415
16.4.1均衡性415
16.4.2游程分布416
16.4.3移位相加特性417
16.4.4自相关函数418
16.4.5伪噪声特性419
16.5其他PN序列简介419
16.6PN序列的应用421
16.6.1误码率测量421
16.6.2时延测量422
16.6.3分离多径423
16.6.4通信加密425
16.6.5数据加乱器425
16.6.6噪声产生器426
习题427
第十七章 扩展频谱通信428
17.1引言428
17.2直接序列调制系统430
17.3频率跳变系统436
17.4时间跳变系统441
17.5线性调频系统442
17.6混合系统447
17.6.1跳频/直扩系统447
17.6.2跳时/跳频系统448
17.6.3跳时/直扩系统448
17.7系统的同步449
17.7.1初始同步450
17.7.2同步识别451
17.7.3跟踪452
习题455
第十八章 分集接收458
18.1引言458
18.2信号的分散459
18.3信号的合并463
18.4最佳选择式合并464
18.5等增益合并465
18.6最大比值合并467
18.7三种合并方式的性能比较468
18.8数字信号的分集接收470
习题472
参考资料473
英文缩写名词对照表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