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清代湘西苗疆多民族社区的近代重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清代湘西苗疆多民族社区的近代重构
  • 谭必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民族出版社
  • ISBN:7105083352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73页
  • 主题词:民族问题-研究-湖南省-清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清代湘西苗疆多民族社区的近代重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主要概念说明1

一、研究的时间断代:1796—1911年1

二、湘西苗疆的范围2

三、多民族的概念与多民族的实际指称7

四、使用“近代重构”的基本理由9

第二节 研究方法说明10

一、研究回顾:400年苗疆研究史简评10

二、当代研究成果的基本估计15

三、本课题确立的基本原则以及宗旨18

四、本书的基本研究方法18

五、重要名词解释19

第二章 近代重构前的社区历史概况21

第一节 传说中的远古时代21

一、传统的传说时代22

二、新传说时代24

三、传说时代的基本特点26

第二节 羁縻制时代27

一、封建国家的羁縻理念28

二、湘西苗疆羁縻制社会历史的过程29

三、羁縻制时代湘西苗疆与外界的冲突与合作关系31

第三节 土司制时代33

一、沿革33

二、管理37

三、经济状况40

第四节 改土归流与厅县设置42

一、改土归流过程42

二、1704—1795年间的厅县变迁46

三、新时代背景上的“冲突与合作”关系47

第三章 重构前的乡村社区状况51

第一节 苗族乡村社区的状况51

一、社区规模与地理分布52

二、社区管理与社区维系53

三、财富积累的障碍之一:椎牛与祭鬼57

四、财富积累的障碍之二:分家制58

五、内储式社会流动60

第二节 汉族与土家族村社区的状况62

一、民族融和加快63

二、小农经济正得到全面发展65

三、宗族权力:村社区权力结构中的新兴力量69

四、乡村社区管理权的过渡形式71

第三节 乡村社区的特点75

一、民族乡村社区交错分布格局75

二、多历史进程的乡村社区结构77

三、变动不居的民族政策82

四、社区积怨与冲突89

五、尖锐的人地矛盾与缺乏转移途径的剩余劳动力95

第四章 社区近代重构的历史机缘(1795—1797年)98

第一节 直接的历史机缘——乾嘉苗民起义98

一、起义缘起与经过98

二、起义的特点103

三、起义造成的历史后果108

第二节 民族事务对话与民族政策设计115

一、苗族人提出的对话纲领:“逐客民、复故地”与“苗子也可做官”115

二、严如熤的回应策略119

三、严如熤的回应策略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121

四、和琳的善后政策设计122

五、“民苗为二以相安”政策的提出及其意义124

第五章 重构苗疆民族关系127

第一节 民族社区土地法制化127

一、民族社区土地法制化的提出127

二、民族社区土地法制化过程中的矛盾及其对策128

三、民族社区土地法制化的延伸132

第二节 180里边墙与700里军事防线132

第三节 保护民族经济136

一、为苗族免粮免差徭137

二、为苗疆减屯租139

第四节 有限开放的民族贸易政策140

第五节 严禁民族间通婚143

第六节 建设非武装化社区145

第六章 重构社区人地关系148

第一节 就业转移:苗兵、练勇和屯丁148

一、5000名苗兵148

二、7000名屯丁与1000名练勇152

三、围绕苗兵与屯丁发生的就业对话155

第二节 均屯田:土地改革与新兴的地方财政体系157

一、地方财政短缺的封建行政与儒学精英的社会理想157

二、均屯田的设计理念158

三、均屯田的实践历程160

四、官民对话:为何要均田165

第三节 人地关系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170

一、政府组织的三次农作物结构调整171

二、产业调整的意义175

第四节 人地矛盾解决方案的后果与评价177

第七章 乡村社区社会阶层变迁181

第一节 半职业化管理阶层的形成181

一、社区重构前的社会阶层181

二、屯弁、屯长、仓书、斗级——均屯田带来的新阶层183

三、苗官——国家化、社区化与民族化一体的乡村社区新管理阶层189

第二节 知识分子成为乡村社区半职业化阶层的重要成分194

一、知识分子的培养194

二、知识分子大量充任屯长196

三、没有担任管理职务的知识分子也被赋予一定的社区管理权197

第三节 乡村社区传统精英逐渐萎缩198

第四节 乡村社区社会流动新模式201

一、社会流动具有政治身份的上升趋势202

二、社会流动出现了追求文化上升的新模式203

三、伴随政治与文化的向上流动,出现了经济地位的向上流动新模式204

第八章 乡村社区权力结构变迁206

第一节 国家权力借助半职业化管理阶层进入乡村社区206

一、1704-1795年之间,国家权力并未进入乡村社区207

二、1796年之后,半职业阶层成为国家权力乡村社区化过程的桥梁208

第二节 乡村社区中的“三权”划分209

一、乡村社区中新形成三种权力:国家权力、乡村社区自治权及社区传统权力209

二、国家权力行使领域212

三、乡村社区自治权行使领域219

四、社区传统权力行使领域221

第三节 乡村社区中的“三权”合作229

一、合作向国家争取社区利益229

二、其他方面的合作231

第四节 社区权力重构的经验232

第九章 重构社区教育体系234

第一节 苗疆社区教育体系概况及其历史动态234

一、苗疆义学馆数及其历史动态235

二、苗疆的私塾教育241

三、县厅学校、书院与武学241

四、教育经费的开支与筹措242

五、教师的选拔与考核247

第二节 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社区公共利益的新发展249

一、民族教育政策的争取与落实249

二、贵州巡抚田兴恕“报效”欠饷案背后的社区意识251

第三节 社区教育的公共性评价252

一、公共支出:对封建财政体制的一个挑战252

二、公共话题:义教工程引出“公平性”关注与评论253

第十章 重构社会保障体系255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传统体系255

一、苗族乡村社区255

二、土家族与汉族乡村社区257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新创体系262

一、民兵优抚制度262

二、蠲免制度264

三、赈济制度266

四、义仓267

第三节 关于苗疆社会保障的评价267

第十一章 重构社区宗教体系271

第一节 站在国家立场上重新审视民族宗教271

一、站在教化的立场上发现白帝天王的价值271

二、站在经济的立场上发现椎牛祭鬼对生产的恶劣影响276

第二节 调整宗教政策,重建社区宗教体系281

一、加大社区宗教建设的财政投入281

二、御封白帝天王与广建天王庙285

三、严禁苗族人椎牛祭鬼286

四、扶持佛教和道教及汉族其他宗教289

五、社区宗教的新发展:代表儒家精神的名宦祠、乡贤祠与名人祠陆续建立290

第十二章 结语292

第一节 国家权力纵深运作与多民族社区管理制度创新292

一、在多民族社区国家权力如何纵深运作292

二、制度创新与国家权力纵深运作的意义293

三、权力结构的活力性设计与制度运行中“日久弊生”的历史性困惑294

第二节 多民族社区的有限开放模式及其发展潜力295

一、“有限开放”模式及其特征296

二、苗疆多民族社区的治理实践:有限开放与社区规模297

第三节 其他结论:关于中国近代发端的讨论298

附录一 清代苗疆社区的各种数据资料301

附表1 康熙五十一年苗疆村寨人口等数据表301

附表2 乾隆二十一年凤凰厅财政支出表307

附表3 道光四年凤凰厅财政支出表309

附表4 苗疆屯政会计报表311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343

一、现当代学者专著343

二、古籍346

后记3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