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司法改革热点问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刘立宪,张智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9537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55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65页
- 主题词:司法制度(学科: 体制改革 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司法制度 体制改革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司法改革热点问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导论:司法改革方法论1
一、理性与理想的分野:如何设计司法改革的目标1
二、“接轨”与“变轨”:如何对待西方法律制度的移植9
第二章 司法独立问题16
一、如何理解司法独立的内涵16
(一)谁独立20
(二)向谁独立23
(三)如何独立25
(四)为什么要独立28
二、司法独立的实现34
(一)司法独立与党的领导的关系:如何解决司法机关人事不独立的问题35
(二)司法独立与地方行政机关的关系:如何解决地方司法机关财政无保障的问题37
(三)司法独立与党政领导批案的关系:如何解决对司法权的非法干预问题37
(四)司法机关与司法人员的关系:如何解决内部独立问题38
三、司法独立的监督制约机制41
第三章 两大司法机关格局问题49
一、围绕“法院中心论”的争论49
(一)对“法院中心论”的两种不同观点49
(二)“法院中心论”的理论基础及反对观点58
(三)我国司法体系的理性思考64
二、如何认识我国司法格局中的法律监督机关73
(一)关于检察权和检察机关的性质的几种观点73
(二)我国检察权的性质与检察机关的定位81
(三)司法改革的核心是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86
第四章 警检关系问题91
一、有关警检关系的理论探讨91
(一)有关改革警检关系必要性的探讨91
(二)有关警检关系的不同构想94
(三)有关新型警检关系制约的探讨95
二、“警检一体化”评析98
三、新型警检关系构想100
(一)我国目前的警检关系100
(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警检关系106
(三)我国警检关系的改进109
(一)司法权的受制与司法权的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两个方面114
一、制约司法权的必要性114
第五章 司法权的受制问题114
(二)制约和监督司法权符合中国司法的现状和司法人员素质115
(三)制约和监督司法权不会妨碍司法独立117
二、几种制约方式的争论118
(一)关于“人大”监督问题118
(二)关于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权127
(三)关于陪审制度135
(四)关于新闻媒体监督问题142
第六章 有关检察机关职权的争议149
一、关于检察机关侦查权的争议149
(一)肯定与否定两种观点的展开149
(二)检察机关享有侦查权的必要性155
(一)审查批捕权归属之争166
二、关于检察机关审查批捕权的争议166
(二)审查批捕权归属之法理根据170
三、关于公诉权与审判监督权关系的争议180
(一)公诉权与审判监督权的合一与分离180
(二)检察机关行使刑事审判监督权的理论与实践依据187
四、关于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权的争议194
(一)检察机关是否应当享有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权194
(二)检察机关行使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权的法理思考200
第七章 司法机关的办案机制问题210
一、我国现行办案机制及其评价210
(一)我国现行的办案机制210
(二)在司法改革讨论中对现行办案机制的评价211
(一)主审法官与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218
二、办案机制的改革218
(二)改革和完善审委会和检委会制度221
(三)强化和完善错案责任追究制度224
(四)建立拖案责任追究制224
(五)建立健全业务监督体系,加强对主审法官和主诉(办)检察官的监督226
(六)改革司法人事管理制度227
三、办案机制改革中需要研究的问题228
(一)司法权应该由法官、检察官个人行使还是由法院、检察院行使228
(二)审判委员会和检察委员会是否有继续存在的价值230
第八章 沉默权问题233
一、沉默权讨论中的主要观点及其理由233
(一)我国应该全面引进、尽快建立沉默权制度233
(二)我国应当有选择地引进和建立沉默权制度236
(三)我国不适合引进沉默权制度237
二、沉默权及其主要含义241
(一)沉默权的渊源241
(二)沉默权的主要含义243
(三)沉默权与无罪推定和“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关系243
(四)沉默权的形式246
(五)沉默权的理论基础247
三、我国法律中有没有沉默权的内容249
四、对待沉默权的科学态度250
第九章 控辩平等问题261
一、控辩平等的含义及其理论上的争论261
二、控辩平等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264
三、控辩平等的价值取向及其现实意义269
四、对我国控辩平等立法现状的分析275
五、实现控辩平等的构想284
(一)建立保障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和证据开示制度289
(二)提高公诉队伍素质,努力适应抗辩式诉讼需要290
第十章 司法官员职业化研究292
一、司法官员职业化的由来与必要294
二、司法官员职业化的途径和选择305
(一)司法从业资格一体化的历史发展311
(二)建立司法从业资格一体化制度的必要性316
(三)实行司法从业资格一体化制度的具体步骤320
三、司法官员职业化的结构与保障322
(一)法官、检察官选拔制度323
(二)法官、检察官的保障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