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艺学论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文艺学论纲
  • 胡有清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501310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80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9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艺学论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文艺学的对象、体系和方法1

第一节 文艺学的研究对象1

一 文学和艺术的内涵1

二 艺术的分类和文学的地位3

第二节 文艺学的学科体系4

一 文艺学及其构成部门4

二 文艺学体系的多样性6

第三节 文艺学的研究方法12

一 文艺学研究方法的体系构成12

二 文艺学研究方法的若干形态15

第一章 文学本质论23

第一节 关于文学本质的系统认识23

一 历来对文学本质的理论探讨23

二 运用系统方法认识文学本质31

第二节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33

一 文学在社会大系统中的地位和性质33

二 文学与上层建筑其他部门的关系39

第三节 文学用语言创造审美观照对象43

一 文学用语言创造非现实的审美对象43

二 文学活动的基本内容是非功利的审美观照48

第四节 文学的社会作用53

一 文学的审美照作用53

二 文学多层次多方面的社会作用56

三 文学产生社会作用的特点63

第二章 文学特征论68

第一节 文学的内容68

一 文学的生活内容69

二 文学的情感内容73

三 文学的认识内容76

四 文学的审美内容79

第二节 文学形象82

一 文学形象是文学把握世界的特殊形式82

二 文学形象的特殊形态——意象87

三 文学形象的优化形态——典型92

四 文学形象的意蕴体系——意境95

第三节 文学语言100

一 文学语言是文学的艺术语言100

二 文学语言的基本特点103

第三章 文学作品论115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分类115

一 文学作品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15

二 文学作品分类的历史性和相对性117

第二节 叙事类文学121

一 叙事类文学的性质和特点121

二 叙事类文学的主要体裁123

第三节 抒情类文学129

一 抒情类文学的性质和特点129

二 抒情类文学的主要体裁131

第四节 表演类文学138

一 表演类文学的性质和特点138

二 表演类文学的主要体裁141

第四章 文学创作论149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过程149

一 文学创作中的艺术积累149

二 文学创作中的艺术构思153

三 文学创作中的艺术传达156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艺术思维规律160

一 艺术思维和形象思维160

二 文学创作中形象思维的基本特点164

三 艺术思维中的抽象思维172

四 艺术思维中的灵感现象176

第三节 文学创作的变形规律182

一 文学创作中变形的内涵和特点182

二 变形中的艺术真实188

第四节 文学创作的典型化规律195

一 典型化的基本规律195

二 性格的丰富性和人物典型化202

三 典型环境和人物典型化209

第五章 文学创作主体论215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主体215

一 文学创作的主体215

二 文学创作主体的基本修养219

第二节 文学风格225

一 文学风格的内涵和表现225

二 文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229

三 文学风格的一致性和多样性233

第三节 文学流派238

一 文学流派的内涵和类型238

二 文学流派的形成和发展242

三 文学流派的作用245

第四节 文学思潮247

一 文学思潮的内涵和作用247

二 文学思潮的若干形态250

第六章 文学鉴赏论266

第一节 文学鉴赏的生成和过程266

一 文学鉴赏的生成266

二 文学鉴赏的过程270

第二节 文学鉴赏的性质和作用274

一 文学鉴赏的性质274

二 文学鉴赏的作用277

第三节 文学鉴赏的主体281

一 文学鉴赏的主体281

二 文学鉴赏主体的共鸣现象284

第七章 文学批评论288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作用288

一 文学批评的性质和内容288

二 文学批评的系统地位和作用293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标准297

一 文学批评的原理标准297

二 文学批评标准的系统多样性300

第三节 文学批评的主体303

一 文学批评家的文化心理结构303

二 文学批评家的基本工作原则306

第八章 文学发展论311

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311

一 研究艺术起源的基本途径311

二 关于艺术起源的主要理论314

三 文学起源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318

第二节 文学发展和社会发展322

一 文学发展和社会发展322

二 文学发展和物质生产的关系326

三 文学发展和其他精神生产的关系331

第三节 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335

一 文学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335

二 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341

附录348

附录一 《文学概论》教学改革的构思与实践348

附录二 《文学概论》试题选录367

后记376

再版后记379

补记3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