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蛋白质实验室检测项目临床应用指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蛋白质实验室检测项目临床应用指南
  • FrancescoDati,ErwinMetzmann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239450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76页
  • 文件大小:166MB
  • 文件页数:601页
  • 主题词:蛋白质-检测-临床应用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蛋白质实验室检测项目临床应用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生物化学方面6

1 免疫系统6

1.1 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网络6

1.2 免疫系统的细胞8

1.3 免疫球蛋白10

1.3.1 免疫球蛋白多样性的分子基础12

1.3.2 免疫应答的动力学13

1.3.3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14

1.4 β2微球蛋白17

2 补体系统19

2.1 补体系统的功能19

2.2 补体的激活机制19

2.3 补体的生理活性21

2.4 补体蛋白22

2.4.1 补体C322

2.4.2 补体C424

2.4.3 补体C125

2.4.4 C1抑带剂25

2.4.5 甘露聚糖结合蛋白26

3 脂质的运输和代谢27

3.1 脂蛋白网络27

3.2 载脂蛋白29

3.2.1 载脂蛋白A-Ⅰ30

3.2.2 载脂蛋白A-Ⅱ31

3.2.3 载脂蛋白A-Ⅳ31

3.2.4 载脂蛋白A-Ⅴ31

3.2.5 载脂蛋白B32

3.2.6 载脂蛋白(a)32

3.2.7 载脂蛋白C-Ⅰ,C-Ⅱ,C-Ⅲ32

3.2.8 载脂蛋白D33

3.2.9 载脂蛋白E33

3.2.10 载脂蛋白H34

3.2.11 载脂蛋白J34

4 转运蛋白/载体蛋白36

4.1 白蛋白36

4.2 维生素D结合蛋白37

4.3 甲胎蛋白37

4.4 前白蛋白38

4.5 视黄醇结合蛋白38

4.6 铜蓝蛋白38

4.7 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39

4.8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39

4.9 皮质醇转运球蛋白40

4.10 胎球蛋白A40

5 铁代谢中的蛋白41

5.1 转铁蛋白41

5.2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42

5.3 铁蛋白43

5.4 铁调素44

6 急性相蛋白45

6.1 C反应蛋白46

6.2 血清淀粉样蛋白A47

6.3 α1抗胰蛋白酶47

6.4 α1酸性糖蛋白48

6.5 结合珠蛋白48

6.6 α1抗糜蛋白酶49

6.7 降钙素原50

6.8 血红素结合蛋白50

6.9 间α胰蛋白酶抑制物51

7 凝血和纤溶蛋白52

7.1 凝血级联反应52

7.2 血块形成53

7.3 纤维蛋白溶解作用55

7.4 凝血和纤溶反应中的蛋白质56

7.4.1 纤维蛋白原56

7.4.2 凝血酶原57

7.4.3 凝血酶57

7.4.4 组织因子59

7.4.5 因子Ⅴ59

7.4.6 因子Ⅶ59

7.4.7 因子Ⅷ60

7.4.8 von Willebrand因子60

7.4.9 因子Ⅸ61

7.4.10 因子Ⅹ61

7.4.11 因子Ⅺ61

7.4.12 因子Ⅻ62

7.4.13 因子Ⅷ62

7.4.14 抗凝血酶Ⅲ63

7.4.15 肝素辅助因子Ⅱ63

7.4.16 血栓调节蛋白64

7.4.17 蛋白C和活化的蛋白C64

7.4.18 蛋白S65

7.4.19 纤溶酶原65

7.4.2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66

7.4.21 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66

7.4.22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Ⅰ-1和PAⅠ-266

7.4.23 α2抗纤溶酶67

7.4.24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68

7.4.25 α2巨球蛋白68

7.4.26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68

7.4.27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69

7.4.28 D二聚体69

7.4.29 血小板因子-470

8 肿瘤标志蛋白71

8.1 癌胚抗原71

8.2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71

8.3 甲胎蛋白72

8.4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72

8.5 癌抗原CA15-372

8.6 癌抗原27.2973

8.7 癌抗原CA 12573

8.8 糖类抗原19-973

9 其他蛋白75

9.1 心肌标志物蛋白75

9.1.1 肌红蛋白75

9.1.2 肌酸激酶同工酶MB75

9.1.3 心肌肌钙蛋白I和心肌肌钙蛋白T76

9.2 妊娠蛋白小结79

9.2.1 妊娠特异性β1糖蛋白/SP180

9.2.2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P280

9.2.3 妊娠相关α2巨球蛋白/SP380

9.2.4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80

9.2.5 人胎盘催乳素81

9.2.6 妊娠相关的血浆蛋白A81

9.2.7 妊娠相关的血浆蛋白B82

9.3 胎盘组织蛋白小结82

9.4 尿蛋白83

9.4.1 尿白蛋白83

9.4.2 α1微球蛋白83

9.4.3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素C84

9.5 骨代谢蛋白84

9.5.1 骨钙素84

9.5.2 骨唾液蛋白85

9.5.3 耐酒石酸的酸性磷酸酶85

10 内分泌系统中的蛋白质、多肽和其他组分87

10.1 激素概述87

10.1.1 激素与免疫系统87

10.1.2 靶细胞与受体88

10.1.3 激素的功能与作用方式88

10.1.4 内分泌活性的调控89

10.1.4.1 反馈机制90

10.2 激素的分类90

10.2.1 多肽和蛋白质激素90

10.2.2 类固醇激素91

10.2.3 氨基酸衍生物/胺类激素91

10.2.4 脂肪酸衍生物(类花生酸)92

10.3 作用机制92

10.3.1 激素作用于细胞内受体(转录因子)92

10.3.1.1 雌激素受体92

10.3.2 激素与细胞膜上受体的作用93

10.3.2.1 第二信使机制93

10.4 激素列表94

10.5 下丘脑和松果体激素97

10.5.1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97

10.5.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97

10.5.3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98

10.5.4 褪黑素98

10.5.5 神经肽Y98

10.5.6 催产素99

10.5.7 生长激素抑制素99

10.5.8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99

10.6 垂体激素100

10.6.1 卵泡刺激素101

10.6.2 黄体生成素101

10.6.3 促甲状腺激素102

10.6.4 生长激素103

10.6.5 泌乳素103

10.6.6 促黑素104

10.7 甲状腺激素104

10.7.1 T3和T4104

10.7.1.1 T3和T4在血液中的转运105

10.7.1.2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105

10.7.1.3 甲状腺激素的组织效应105

10.7.2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以及T3和T4的合成106

10.7.3 TSH受体107

10.7.4 甲状腺球蛋白107

10.7.5 甲状腺自身抗原107

10.8 甲状旁腺激素108

10.8.1 降钙素108

10.8.2 甲状旁腺激素108

10.9 生殖系统激素108

10.9.1 抑制素A和B108

10.9.2 类固醇激素109

10.10 肾上腺激素110

10.10.1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110

10.10.2 抗利尿激素/精氨酸加压素111

10.10.3 儿茶酚胺111

10.10.4 皮质醇112

10.10.5 肾素113

10.11 胃肠道和肝脏激素113

10.11.1 缩胆囊素113

10.11.2 胃泌素113

10.11.3 葡萄糖依赖型促胰岛素多肽114

10.11.4 饥饿激素114

10.11.5 胰高血糖素115

10.11.6 胰高血糖素样肽115

10.11.7 胰岛素116

10.11.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117

10.11.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117

10.11.1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117

10.11.1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117

10.11.12 胃动素118

10.11.13 胰多肽118

10.11.14 多肽YY3-36118

10.11.15 促胰液素118

10.11.16 血小板生成素119

10.11.17 血管活性肠多肽119

10.12 肾脏和心脏中的激素119

10.12.1 活化素119

10.12.2 心房利钠因子119

10.12.3 促红细胞生成素120

10.12.4 维生素D120

10.13 神经元、黑色素细胞等中的激素120

10.13.1 脂联素120

10.13.2 瘦素121

10.13.3 视黄醇结合蛋白4122

分析方法和技术123

11 临床实验室的蛋白质分析123

11.1 引言和概述123

11.2 蛋白质的分离与定量测定124

12 免疫学测定133

12.1 引言133

12.2 散射免疫比浊和透射免疫比浊测定137

12.2.1 光散射基础137

12.2.2 散射比浊法与透射比浊法138

12.2.3 剂量-反应及校准曲线140

12.2.4 聚合体增强作用143

12.2.5 颗粒增强作用144

12.3 非均相免疫法147

12.3.1 固相载体和捕获149

12.3.2 结合、标记和检测152

12.3.2.1 碱性磷酸酶154

12.3.2.2 辣根过氧化物酶155

12.3.2.3 半乳糖苷酶157

12.3.2.4 钌标记物157

12.3.2.5 DNA标记157

12.4 均相免疫测定158

12.5 干扰161

13 体液中蛋白质变异相关因素及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165

13.1 生理性变异、生物学变异165

13.2 分析前的变异166

13.3 分析中变异169

13.4 分析后的变异和误差170

13.5 新的发展和病理生理的展望170

14 免疫学检测的标准化172

14.1 实验室检测和质量保证的新趋势172

14.2 参考物质的准备和标准化国际计划174

14.3 医学检验中的溯源性176

疾病的临床表现和临床实验室检测180

15 免疫学180

15.1 简介与历史发展状况180

15.2 免疫球蛋白及临床意义185

15.3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特性及实验室检测186

15.3.1 引言和历史沿革186

15.3.2 恶性淋巴瘤189

15.3.3 浆细胞恶性变190

15.4 免疫缺陷病 特征和实验室检测195

15.4.1 简介195

15.4.2 原发性免疫缺陷196

15.4.2.1 B细胞缺乏的抗体缺陷综合征197

15.4.2.2 补体缺陷199

15.4.2.3 细胞缺陷199

15.4.2.4 联合性免疫缺陷200

15.4.2.5 吞噬细胞紊乱201

15.4.2.6 原发性免疫缺陷实验室重要发现的总结203

15.4.3 继发性免疫缺陷204

16 过敏性疾病206

16.1 引言和历史概述206

16.1.1 变态反应的表现和流行206

16.1.2 特应症207

16.2 变态反应和免疫学208

16.3 变态反应性疾病分类210

16.4 IgE和IgE受体自动抗体212

16.5 与变态反应有关的过敏性综合征213

16.6 过敏症的诊断和实验室检测214

17 免疫性疾病216

17.1 简介与历史沿革216

17.2 自身免疫性血管病及实验室检测220

17.2.1 过敏性紫癜220

17.2.2 白塞病220

17.2.3 结节性多动脉炎221

17.2.4 Wegener肉芽肿221

17.2.5 颞动脉炎221

17.3 自身免疫性心脏疾病221

17.4 风湿性疾病及其实验室检测222

17.4.1 系统性红斑狼疮222

17.4.2 类风湿关节炎225

17.4.3 幼年型慢性关节炎226

17.4.4 干燥综合征227

17.4.5 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病228

17.4.6 多发性肌炎228

17.4.7 复发性多软骨炎229

17.4.8 复发性脂膜炎229

17.4.9 银屑病关节炎229

17.4.10 肠病性关节炎230

17.5 脊椎性关节病及其实验室检测230

17.5.1 强直性脊柱炎230

17.5.2 Reiter综合征231

17.6 其他的自身免疫和风湿性疾病及实验室检测231

17.7 自身免疫病的实验室检测概括233

18 肝脏疾病242

18.1 历史与简介242

18.2 一般实验室检测244

18.3 遗传性肝病和实验室检测249

18.3.1 血色素沉着病249

18.3.2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250

18.3.3 肝豆状核变性250

18.3.4 吉尔伯综合征250

18.3.5 Ⅰ型糖原贮积病251

18.3.6 布加综合征251

18.3.7 遗传性酪氨酸血症251

18.3.8 半乳糖血症252

18.4 获得性肝病和实验室检测252

18.4.1 急性病毒性肝炎252

18.4.2 慢性活动性肝炎258

18.4.3 酒精性肝脏疾病259

18.4.4 肝硬化260

18.4.5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60

18.4.6 胆汁淤积260

18.4.7 肝脏恶性肿瘤261

19 胰腺疾病262

19.1 引言和功能概述262

19.2 胰腺疾病的临床表现264

19.2.1 急性胰腺炎265

19.2.2 慢性胰腺炎266

19.2.3 胰腺癌267

19.2.4 囊肿性纤维化267

19.3 胰腺疾病的实验室检测268

19.3.1 淀粉酶268

19.3.2 胰淀粉酶269

19.3.3 脂肪酶270

19.3.4 胰蛋白酶270

19.3.5 C反应蛋白271

19.3.6 其他测试271

20 脂质代谢疾病272

20.1 绪论和历史背景272

20.2 脂蛋白的生理学273

20.3 脂质疾病的临床意义275

20.3.1 脂蛋白和动脉粥样硬化275

20.3.2 治疗干预276

20.4 实验室检测277

21 肾脏疾病和蛋白尿280

21.1 绪论和历史回顾280

21.2 蛋白尿282

21.2.1 肾小球性蛋白尿283

21.2.2 肾小管蛋白尿284

21.2.3 混合性蛋白尿285

21.2.4 肾前性蛋白尿285

21.2.5 肾后性蛋白尿285

21.2.6 其他蛋白尿286

21.3 血红蛋白尿286

21.4 白细胞尿287

21.5 肾脏疾病的检测标志物287

21.5.1 肾小球性肾脏疾病的标志物287

21.5.2 小管性肾脏疾病的标志物291

21.5.3 血尿的标志物293

21.5.4 肾脏疾病的实验室诊断程序293

22 心血管疾病295

22.1 介绍和历史295

22.2 动脉粥样硬化297

22.2.1 发病机制297

22.2.2 危险因素和危险标志物298

22.2.3 心血管疾病危险标志物C反应蛋白298

22.2.4 作为危险标志物的凝血因子302

22.3 急性冠脉综合征303

22.3.1 心肌梗死的定义304

22.3.2 充血性心力衰竭304

22.3.3 心肌损伤标志物305

23 炎症和急性相反应315

23.1 概论和历史回顾315

23.2 急性相蛋白的特点317

23.3 炎症和急性相的检测318

23.3.1 C反应蛋白318

23.3.2 血清淀粉样蛋白A320

23.3.3 α1抗胰蛋白酶320

23.3.4 α1酸性糖蛋白321

23.3.5 结合珠蛋白321

23.3.6 血浆铜蓝蛋白321

23.3.7 血红素结合蛋白322

23.3.8 α1抗糜蛋白酶322

23.3.9 降钙素原323

24 营养状况324

24.1 引含和历史回顾324

24.2 白蛋白324

24.3 前白蛋白325

24.4 视黄醇结合蛋白326

24.5 转铁蛋白326

24.6 C反应蛋白326

25 铁代谢紊乱327

25.1 介绍和历史327

25.2 铁的吸收、转运和贮存328

25.3 贫血328

25.3.1 缺铁性贫血330

25.3.2 铁分布性贫血330

25.3.3 铁利用贫血331

25.4 铁过量引起的疾病332

25.5 铁代谢紊乱的实验室检测333

26 凝血异常337

26.1 简介及发展史337

26.2 凝血系统339

26.2.1 生化途径339

26.2.2 凝血反应340

26.2.3 体内凝血反应340

26.2.4 血凝块的形成342

26.2.5 血小板342

26.2.6 抗凝血途径对血凝的调节作用342

26.3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343

26.4 出血功能障碍344

26.4.1 获得性出血功能障碍344

26.4.2 遗传性出血功能障碍346

26.5 纤维蛋白原功能障碍347

26.6 因子Ⅷ功能障碍349

26.7 血栓形成疾病350

26.7.1 抗凝血酶缺乏352

26.7.2 蛋白C缺乏353

26.7.3 因子V Leiden-激活性蛋白C抵抗353

26.8 凝血功能紊乱的实验室检测355

26.8.1 筛选试验355

26.8.2 诊断试验357

27 妊娠相关疾病363

27.1 前言363

27.2 胎盘和妊娠蛋白的临床意义364

27.2.1 耐热碱性磷酸酶364

27.2.2 胱氨酸氨基肽酶365

27.2.3 二胺氧化酶365

27.2.4 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365

27.2.5 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65

27.2.6 人类胎盘催乳素369

27.2.7 妊娠特异性β1糖蛋白369

27.2.8 性激素结合蛋白372

27.2.9 妊娠相关α2巨球蛋白373

27.2.10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373

27.2.11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B374

27.2.12 胎盘蛋白5374

27.2.13 其他胎盘蛋白375

27.3 癌胚蛋白的临床意义376

27.3.1 甲胎球蛋白376

27.3.2 神经管缺陷的母体筛查377

27.3.3 唐氏综合征的母体筛查379

28 糖尿病及其相关疾病384

28.1 简介与历史背景384

28.2 糖尿病的分型388

28.2.1 1型糖尿病389

28.2.2 2型糖尿病390

28.2.3 妊娠型糖尿病391

28.2.4 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391

28.3 糖尿病患者的脂质紊乱与冠心病的危险392

28.3.1 升高的脂质——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92

28.3.2 降低的脂质——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93

28.3.3 高三酰甘油血症393

28.3.4 其他危险因子394

28.4 实验室检测395

28.4.1 葡萄糖395

28.4.2 自身抗体396

28.4.3 胰岛素397

28.4.4 C肽398

28.4.5 糖化血红蛋白398

28.4.6 果糖胺406

28.4.7 尿液试纸检测406

28.4.8 尿白蛋白排泄407

29 恶性疾病409

29.1 引言和历史概述409

29.2 肿瘤的发展史412

29.3 恶性疾病的标志物414

29.3.1 肿瘤标志物414

29.3.2 核酸标志物/癌症相关突变415

29.3.3 恶性疾病的其他生化标志物416

29.3.4 恶性疾病标志物的分类418

29.3.5 恶性疾病标志物的应用420

29.4 不同类型的肿瘤及实用的肿瘤标志物424

29.4.1 前列腺癌424

29.4.2 结肠直肠癌427

29.4.3 胰腺癌429

29.4.4 肝细胞性肝癌430

29.4.5 乳腺癌431

29.4.6 卵巢癌438

29.4.7 子宫体癌症-子宫内膜癌439

29.4.8 宫颈癌439

29.4.9 肺癌/支气管癌439

29.4.10 生殖细胞肿瘤441

29.4.11 甲状腺肿瘤443

30 骨骼系统疾病445

30.1 发展史简介445

30.2 骨骼的病理生理学447

30.2.1 骨骼的构成447

30.2.2 骨组织的细胞成分449

30.2.3 骨量450

30.2.4 骨骼的重建451

30.3 骨转换的生化标志物452

30.3.1 骨形成标志物454

30.3.1.1 血清总ALP和骨源性的ALP454

30.3.1.2 骨钙素455

30.3.1.3 Ⅰ型原胶原的延伸肽456

30.3.2 骨吸收标志物457

30.3.2.1 吡啶交联457

30.3.2.2 羟脯氨酸460

30.3.2.3 骨唾液蛋白460

30.3.2.4 半乳糖基-羟赖氨酸460

30.3.2.5 耐酒石酸的酸性磷酸酶461

30.3.2.6 尿液中钙离子浓度461

30.4 软骨转换的生化标志物461

30.5 骨标志物的分析前变异462

30.6 其他一些影响骨转换的生化因素465

30.7 骨骼疾病465

30.7.1 Paget病465

30.7.2 骨软化和佝偻病466

30.7.3 骨基因缺失466

30.7.4 肾性的骨骼发育不全466

30.7.5 骨质疏松症469

30.7.6 恶性骨骼疾病472

31 内分泌系统紊乱474

31.1 历史背景474

31.2 内分泌系统478

31.2.1 下丘脑480

31.2.2 垂体481

31.2.2.1 垂体前叶482

31.2.2.2 垂体后叶483

31.2.3 松果体483

31.2.4 甲状旁腺484

31.2.5 肾上腺484

31.2.6 甲状腺486

31.2.6.1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487

31.2.7 胃肠道488

31.2.8 胰腺489

31.2.9 肾脏489

31.2.10 心脏489

31.2.11 生殖腺490

31.2.11.1 精子发生491

31.2.11.2 卵子发生491

31.2.11.3 卵子生成和月经周期中的激素调控493

31.2.11.4 男性生殖腺(睾丸)的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494

31.2.12 胎盘495

31.3 内分泌紊乱495

31.3.1 脑下垂体病变497

31.3.1.1 垂体腺瘤498

31.3.1.2 高泌乳素血症498

31.3.1.3 肢端肥大症499

31.3.1.4 生长激素缺乏症500

31.3.1.5 库欣病500

31.3.1.6 其他类型紊乱502

31.3.2 甲状腺分泌紊乱502

31.3.2.1 甲状腺功能减退503

31.3.2.2 甲状腺功能亢进506

31.3.3 肾上腺疾病515

31.3.3.1 艾迪生病516

31.3.3.2 继发性及三发性肾上腺功能不全517

31.3.3.3 嗜铬细胞瘤517

31.3.4 甲状旁腺分泌紊乱519

31.3.4.1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519

31.3.4.2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520

31.3.5 多内分泌腺瘤521

31.3.6 生殖系统分泌紊乱521

31.3.6.1 不育症521

31.3.6.2 辅助生殖技术524

31.3.6.3 不育症的诊断及检测525

31.3.6.4 雌激素受体(ER)的病理学作用526

31.4 内分泌紊乱的实验室评估527

31.4.1 垂体功能的评估527

31.4.2 促肾上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断528

31.4.2.1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528

31.4.2.2 分泌/兴奋试验529

31.4.2.3 肾上腺功能的其他实验室检测531

31.4.3 甲状腺失调的实验室检测531

31.4.3.1 甲状腺功能的筛选试验531

31.4.3.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实验室检测533

31.4.3.3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实验室检测534

31.4.3.4 实验室检测应用于甲状腺紊乱的治疗监测和管理535

31.4.3.5 甲状腺紊乱的实验室检测——扩展试验535

31.4.4 内分泌紊乱的单个实验室检测方法——生殖538

31.4.4.1 活化素538

31.4.4.2 雌激素受体539

31.4.4.3 卵泡刺激素539

31.4.4.4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1540

31.4.4.5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41

31.4.4.6 抑制素A541

31.4.4.7 抑制素B542

31.4.4.8 黄体激素542

31.4.4.9 催产素543

31.4.4.10 泌乳素544

31.4.4.11 类固醇激素546

31.4.5 内分泌紊乱的实验室检测——肾上腺547

31.4.5.1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547

31.4.5.2 抗利尿激素547

31.4.5.3 醛固酮547

31.4.5.4 儿茶酚胺548

31.4.5.5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549

31.4.5.6 皮质醇549

31.4.5.7 肾素550

31.4.6 内分泌紊乱的单项实验室检测——胃肠道和肝脏551

31.4.6.1 缩胆囊素551

31.4.6.2 胃泌素551

31.4.6.3 抑胃肠多肽552

31.4.6.4 饥饿激素552

31.4.6.5 胰高血糖素552

31.4.6.6 胰高血糖素样多肽553

31.4.6.7 胰岛素553

31.4.6.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Ⅱ553

31.4.6.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554

31.4.6.1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554

31.4.6.1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555

31.4.6.12 胃动素555

31.4.6.13 胰多肽555

31.4.6.14 多肽YY激素555

31.4.6.15 促胰液素556

31.4.6.16 生长激素抑制素556

31.4.6.17 促血小板生成素556

31.4.6.18 血管活性肠多肽557

31.4.7 内分泌紊乱的单一实验室检测——骨、肾和心脏557

31.4.7.1 心钠素557

31.4.7.2 降钙素557

31.4.7.3 促红细胞生成素558

31.4.7.4 生长激素558

31.4.7.5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559

31.4.7.6 甲状旁腺激素559

31.4.7.7 维生素D3560

31.4.8 内分泌紊乱的实验室检测——脂肪细胞、神经元和黑素细胞等561

31.4.8.1 脂联素561

31.4.8.2 瘦素562

31.4.8.3 促黑素562

31.4.8.4 褪黑素562

31.4.8.5 神经肽Y563

31.4.8.6 视黄醇结合蛋白4563

31.4.9 内分泌紊乱的实验室检测——类固醇(甾类)激素564

索引5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