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政治制度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政治制度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31/31545853.jpg)
- 张晋藩,王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3416·3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711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7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政治制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中国奴隶制国家的政治制度9
第一章 原始公社氏族民主制度的解体与夏奴隶制国家的产生9
第一节 氏族制度的瓦解和夏朝的建立9
第二节 夏朝奴隶制国家的政治制度13
一 国王与王位继承制度13
二 王都、宫殿与宗庙14
三 军队与贡赋18
第三节 夏朝的行政机构20
一 顾问咨询官属21
二 六卿政务官属21
三 宗教历法官属22
四 行政事务官属22
五 夏朝地方行政管理体制23
第二章 商奴隶制政治制度的进一步确立25
第一节 商朝的建立与奴隶制度的发展25
一 商朝的建立25
二 以商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专政27
三 “亲贵合一”的组织原则31
第二节 商朝国家管理机关的发展33
一 中央官制33
二 地方官制33
第三节 商朝的军队与军事制度41
第三章 西周奴隶制政治制度的发展48
第一节 西周政治制度的发展48
一 以宗周为中心的分封制度48
二 以周天子为天下大宗的宗法制度51
第二节 周礼的确立与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55
第三节 西周国家机构的强化62
一 中央官制65
二 外服诸侯官制74
第四节 西周军队与军事制度78
第四章 春秋时代中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的政治制度85
第一节 春秋列国的经济发展与政治变革85
第二节 春秋列国的国君与政府机关90
第三节 春秋时期的兵制96
第四节 法律制度的变化100
第二编 中国封建制国家政治制度的产生和确立105
第一章 中国封建制国家的形成——战国的政治制度105
第一节 封建地主阶级政权在各国的确立105
第二节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111
一 以国王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与官僚机构的形成111
二 地方郡县制度的进一步确立121
三 战国时期官吏的任用与俸禄制度125
第三节 战国的军队与军事制度131
第四节 由封建割据向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发展134
第二章 统一的封建专制国家秦的政治制度137
第一节 统一国家的建立与皇帝制度的产生137
一 秦朝的建立与巩固统一的措施137
二 皇帝制度的创立140
三 皇帝制度与封建专制145
第二节 政权机构148
一 中央政府148
二 郡、县二级制地方政府155
三 封建官僚制度的进一步确立161
第三节 军队与军事制度165
第四节 司法监察制度168
第五节 秦朝“二世而亡”及其教训171
第三章 两汉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上)174
第一节 西汉王朝的建立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174
一 西汉王朝的建立174
二 皇帝制度的发展与巩国175
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186
第二节 中央政府组织190
一 丞相190
二 九卿199
三 内朝与外朝217
四 朝设制度221
第三节 地方行政制度223
一 郡224
二 县234
三 乡、亭、里制度中央与地方的关系234
第四章 两汉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下)248
第一节 东汉政权的建立与政治制度的变化248
一 尚书台总理国政249
二 外戚、宦官干政254
三 州由监察区变成了地方行政区258
第二节 军队与军事制度259
一 西汉军队与军事制度259
二 东汉军队与军事制度265
第三节 官吏管理制度269
一 选拔制度270
二 任用制度275
三 考课制度276
四 奖惩制度279
五 俸禄制度280
六 退休制度285
第三编 中国封建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备289
第一章 分裂割据的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289
第一节 士族操纵下的各个封建王朝289
第三节 三省制的形成与国家机关的演变296
一 皇权的卑落与相权的转移296
二 三省制度的形成301
三 诸卿制度的衰微312
四 监察制度317
第三节 地方行政制度320
一 州郡县三级地方政权320
二 地方政权“双轨制”与都督制度324
三 侨州郡县制度328
四 县乡制度332
第四节 军队与军事制度337
一 魏晋南朝的军队与军事制度337
二 北魏与东魏兵制344
三 西魏、北周的府兵制度346
第五节 官吏的选拔与任用制度351
一 选拔官吏的“九品中正”制度351
二 任用与考课制度353
三 品秩与俸禄制度353
第二章 隋的统一与隋制的创新354
第一节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国家的再建354
第二节 中央政府的组织与体制361
第三节 地方行政制度376
第四节 科举制度的创立380
第三章 封建体制详备的唐朝的政治制度(上)385
第一节 唐朝的建立与唐初政治385
第二节 皇帝制度的发展与完备389
一 皇帝名号与权限389
二 皇位继承制度394
三 后宫制度与宦官之祸403
四 宫殿、宗庙、陵寝制度410
第三节 最高权力机构——中书门下政事堂416
一 政事堂的创始417
二 政事堂的发展419
三 政事堂的职权与行使424
第四节 宰相制度432
一 相府机构与宰相名称432
二 宰相的职责436
三 宰相的任免448
四 中唐以后宰相制度的破坏454
第四章 封建体制详备的唐朝的政治制度(下)459
第一节 尚书六部与寺监机关459
一 尚书都省459
二 六部二十四司464
三 九寺五监469
四 六部与寺监的关系473
第节 司法监察制度476
一 司法机关与制度476
二 监察机关与制度482
第三节 地方行政制度489
一 府与州489
二 都护府498
三 县与乡里制度504
第四节 军队与军事制度506
一 中央诸卫与地方军府507
二 府兵的任务及其特点510
三 府兵制度的破坏与新兵制的出现513
四 节镇之兵及其祸害516
五 马致517
第五节 官吏管理制度519
一 官吏的教育与考选519
二 任用制度526
三 俸禄制度529
四 考课与奖惩制度533
五 休假与致仕536
第四编 中国封建制国家政治制度的第权化与腐败539
第一章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的宋朝的政治制度539
第一节 五代十国的封建割据与北宋统一政权建立539
第二节 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545
第三节 中央政府的组织及其变化551
第四节 地方行政制度560
第五节 官吏的考选与任用制度566
第六节 高度集中兵权的军队与军事制度572
第七节 司法监察制度578
第二章 辽、金、元政治制度584
第一节 辽、金、元政治制度概述584
第二节 辽、金、元的中央政府组织591
一 辽的北面官南面官体制591
二 金的中央政府组织595
三 元的中央行政机构600
第三节 辽、金、元的地方行政制度602
一 辽地方行政制度602
二 金地方行政制度603
三 元地方行政制度604
第四节 辽、金、元的军事制度606
一 辽的军队与兵制607
二 金的军队与兵制609
三 元的军队与兵制609
第五节 考选与任官制度612
第三章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发展的明朝的政治制度618
第一节 明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概述618
第二节 皇权专制的极端发展620
一 废除宰相制度620
二 宦官干政与特务统治623
三 宫殿、陵寝制度的完备化627
第三节 皇权专制下的中央政府630
一 内阁630
二 六部633
三 通政使司635
四 寺、监机构636
五 廷议制度638
第四节 地方行政制度639
一 省639
二 府、州641
三 县与乡村制度642
第五节 司法监察制度644
第六节 军队与军事制度649
第七节 官吏管理制度654
一 学校与科举制度654
二 官吏的任用与考核657
三 官吏的俸禄制度660
四 致仕制度661
第四章 封建社会腐朽衰落的清朝的政治制度663
第一节 清入关前的政治制度663
一 用八旗制度编 制原来的氏族部落组织663
二 营建都城665
三 加强政权机构665
四 建立后金政权666
第二节 皇权专制与军机处669
第三节 中央政府组织673
一 内阁673
二 六部675
三 寺监机构677
四 理藩院678
第四节 会议、会奏、会审制度679
第五节 地方行政制度683
第六节 司法监察制度688
第七节 科举与官吏任用制度691
一 科举制度与文化思想上的专制统治691
二 官吏的任用与考核692
三 俸给与致士制度694
第五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清后期政治制度697
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清朝政权性质的变化697
第二节 政府组织机构的改革699
一 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到外务部699
二 戊戌变法和君主立宪政体的设想700
三 从督办政务处到新内阁701
第三节 司法制度的半殖民地化703
第四节 军事制度的演变704
一 八旗与绿营704
二 勇营制度706
三 编练新军708
第五节 辛亥革命的爆发与封建帝制的结束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