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篆刻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篆刻美学
  • 刘江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ISBN:7810191802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42页
  • 主题词:其他艺术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篆刻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上编 总论 篆刻艺术的本质与审美6

第一章 篆刻艺术的本质6

(一)篆刻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示6

(二)篆刻美是现实生活的反映9

(三)篆刻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13

(四)篆刻美与真、善有一定的联系15

第二章 篆刻艺术美的形成与完善20

(一)群众对篆刻艺术审美风尚的增长21

(二)篆刻家对形式美法则的探索与掌握22

(三)篆刻美学形成的标志24

1.众多篆刻家的涌现与各流派的形成24

2.篆刻内容的广泛与诗、书、画的结合28

3.以书入印、以刀书石与笔法刀法的结合30

4.篆刻理论的兴起与向纵深的发展33

(四)篆刻美学初步形成的原因38

1.文人学士的参加38

2.篆刻材料的改进39

3.印谱的摹集与流传41

4.出土文物的启发44

(一)再现与表现的结合(客观与主观的统一)50

第三章 篆刻艺术美的特征50

(二)笔情与刀趣的结合(共性与个性的统一)54

(三)外拓与内涵的结合(有限与无限的统一)58

(四)情意与境界的结合(意与境的统一)63

(五)造型与传神的结合(形与神的统一)68

中编 分论 篆刻艺术的形式美及其法则(关于章法、结体之美)75

第一章 朱与白(篆刻艺术的色彩与布局美)75

(一)朱白论的提出与发展76

(二)朱白在篆刻中的作用与关系78

(三)朱白美在篆刻中的表现83

1.布白84

2.对比85

4.对称89

5.均衡91

6.参错93

7.离合95

8.和谐96

3.平稳97

(四)不为白而白98

第二章 虚与实(篆刻艺术的空灵美)101

(一)虚实美泛存生活和一切艺术中101

(二)虚实的特点与相互关系103

(三)虚实美在篆刻中的表现104

1.疏密105

2.简繁107

3.收放108

4.断连110

5.轻重111

6.燥润113

(四)不为虚而空、不为实而塞115

第三章 呼与应(篆刻艺术的情趣美)118

(一)呼应是篆刻艺术的生命118

(二)呼应是篆刻美重要组成因素之一120

1.白朱123

(三)呼应在篆刻美中的表现与运用123

2.左右124

3.上下125

4.远近127

5.大小128

6.直曲130

7.粗细131

8.宾主132

9.向背133

10.前后134

(四)呼应之美在于生动有情136

第四章 拙与巧(篆刻艺术的意味美)138

(一)拙巧是篆刻美中的组成部分138

(二)拙与巧及其相互关系140

(三)拙与巧在篆刻艺术中的表现143

1.方圆144

2.直曲146

3.粗精147

4.藏露149

5.涩疾150

(四)拙巧的掌握与运用151

第五章 奇与正(篆刻艺术的变异美)155

(一)奇正是篆刻美的特征之一156

(二)奇与正及其相互关系157

(三)奇正在篆刻中的表现与运用161

1.常异161

2.增减162

3.圆方162

4.屈伸163

5.挪让164

6.欹正164

7.参差165

8.借换166

(四)奇正之美在于常新167

(五)正而不板,奇而不怪169

第六章 开与合(篆刻艺术的边格美)172

(一)边格的形成与发展173

(二)边格在篆刻中的作用175

1.取势176

2.团结177

3.匀称178

4.界隔179

5.变化181

1.分合182

(三)边格在篆刻中的表现182

2.纵收184

3.借并184

4.主次186

5.照应187

6.对比188

(四)边格在运用中应注意点189

第七章 骨与肉(篆刻的线条美之一)193

(一)骨与肉是印学理论中一个重要课题193

(二)骨与肉及其相互关系195

1.骨肉与笔墨197

(三)骨与肉在篆刻艺术中的表现197

2.骨肉与刀法201

3.骨肉与势韵204

(四)如何掌握骨与肉206

(五)宜忌208

第八章 动与静(篆刻的线条美之二)211

(一)动与静是线条美的组成因素211

(二)动静结合的线能给人以美感215

1.是生命的线215

2.是表达性情的线215

3.是变化丰富的线217

4.是合谐的线218

(四)动静在线条中的表现形式219

1.曲直219

2.斜正221

3.行留223

4.顺逆226

5.波折227

6.势向229

(四)动静在线中的表现手段231

(五)过静易板、过动易乱234

(一)刀法、刀味与刚柔237

第九章 刚与柔(篆刻的刀味美之一)237

(二)刀法的刚柔在篆刻中的作用240

(三)刀味美的构成因素244

(四)刀味美的表现250

1.雄秀250

2.苍润251

3.起伏252

4.转折253

5.擒纵254

6.偏正255

7.工写257

(五)不为刀而刀259

第十章 残与全(篆刻的刀味美之二)262

(一)全久生残263

(二)残而不残265

(三)化残为全267

1.虚灵267

2.连气268

3.意境269

4.陪衬270

5.呼应271

7.节奏272

6.笔意272

8.自然273

(四)残损的具体表现手段274

(五)不为残而残277

下编 合论 论气--篆刻艺术的生命与品性280

第一章 气势282

(一)体势283

(二)刀势287

(三)总势292

(四)病忌296

第二章 气韵299

(一)韵律301

(二)韵味306

(三)韵致312

(四)气韵忌病316

第三章 气质321

(一)人品322

(二)学养324

(三)技巧326

(四)生活328

(五)气质忌病329

结束语3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