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哲学思想探研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哲学思想探研](https://www.shukui.net/cover/24/31565373.jpg)
- 潘清芳著 著
- 出版社: 台湾:复文图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135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15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哲学思想探研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潘著「中国哲学思想探研」序1
施序1
自序1
第一篇 绪论1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迷思1
目次1
第二章 登中国哲学殿堂之道—一把开启中国哲学殿堂的钥匙5
第一节 「中西哲学分野」浅述5
第二节 登中国哲学殿堂必备之心境6
(一)现实的照顾必须忘记,名利的牵挂必须不在意6
2.不执著于权威7
(二)要有不为成规成矩,乃至一切成套的东西所粘缚的「逸气」7
1.不执著于文字概念7
3.不执著于问题8
4.不执著于自我概念8
(三)对于现象常有不稳之感与陌生之感9
第三节 登中国哲学殿堂所必须有之体认10
第三章 中国哲学思想的根源14
第一节 地域方面14
第二节 血缘方面16
第一节 特重「主体性」与「内在道德性」18
第四章 中国哲学思想的特色(特性、特征、基本精神)暨其批判18
第二节 实践理性19
第三节 追求天人合一、体用不二、情理交融、主客同构22
第四节 具有强固的涵摄性、包容性23
第五节 呈展诗情画意、生机活泼的境界美24
第六节 重了悟而不重论证25
第五章 研究中国哲学的途径28
第一节 研究中国哲学错误的方式28
(一)生吞活剥式28
(二)机械概括式28
(四)天才直觉式29
(三)历史化约式29
第二节 研究中国哲学的正确途径30
(一)在方法上有充分的自觉30
(二)对哲学史和思想史的区别有明晰的概念33
(三)具有锐利的批判精神34
(四)推扩反躬的体验35
(五)重视直观证悟37
(六)多样化的研究39
第一章 儒家仁学的建构与开展41
第一节 「仁学」建构的背景41
第二篇 析论41
第二节 「仁学」的结构42
第三节 「仁学」的开展46
第四节 「仁学」的反省与批判47
第二章 老子思想综论49
第一节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对老子所谓「道」与「得道」方法的再反省49
第二节 老子思想总评53
第三章 杨朱学说简述56
第四章 墨家思想概述57
第二节 庄子所谓「道」的义蕴59
第一节 前言59
第五章 庄子哲学初探59
第三节 庄子所谓「知」的概念63
第四节 《庄子·逍遥游》所凸显逍遥义的检讨64
第五节 庄子语言哲学述要67
第六章 简述荀子思想的特征暨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75
第七章 益人神智的韩非子76
第八章 简论秦汉思想—兼论董仲舒思想81
第九章 魏晋玄学概说81
第一节 魏晋玄学简述85
第二节 魏晋玄学的评价86
第一节 释「致知」「格物」88
第十章 格物致知说88
第二节 释「致知在格物」89
第三节 释「物格而后知至」90
第四节 朱子格致补传评议91
第五节 评王阳明格致说96
第十一章 知行关系研探98
第十二章 「义利之辨」析义103
第一节 「义」、「利」的实质内涵103
第二节 论「义利之辨」104
第十三章 论孝106
第一节 传统儒家孝的伦理模式106
第二节 现代西洋孝的伦理模式107
第三节 现代化的孝的伦理模式108
第十四章 谈人性110
第一节 有关处理人性态度问题110
第二节 中国言性之进路111
第三篇 综论117
中国哲学何去何从—中国哲学的未来、中国文化的出路与中国哲学的具体研究方向117
注释第一篇123
第二篇126
第三篇131
重要参考书目133